西西河

主题:东北开拓论 -- 林风清逸

共:💬58 🌺18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看完仍然很感到费解。

还是顺着您文章的脉络说,我觉得要从各种出于地域自豪感的宣传里看,全国大概没有哪个地方是找不到“物华天宝”之类评价的。我并不认为东北物产不丰富,即使物产真的不丰富,当然也不是可以忽视东北的理由,我的观点是东北的物产不足以支撑作为大工业所要求的大量人口,或者说这种支撑是不经济的。

您使用单位国土产量而非单位耕地产量作比较四川和东北的粮食产量并特地标出了这一点,我觉得这是不科学的,我没有看出您的用意。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东北三省的粮食单产并不特别高,尤其是号称北大仓的黑龙江,单产其实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吉林,吉林单产居于全国之首,高出临近的黑辽两省30%,这恐怕不能以自然或劳动力条件不同解释。我所知的东北主要粮食作物有五种:玉米、小麦、水稻、大豆、马铃薯,它们的单产显然是不一样的,吉林单产特高,应该与栽培作物种类有关。

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使是可定量分析的数据,也未必就能说明问题。比如玉米和水稻的单产差不多,统计口径中也都是粮食,但我猜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大米和玉米的意义不一样。而且粮食只是底线,人的日常生活不光需要粮食,就我个人经历,90年代东北的蔬菜水果品种冬季不出四五样,进入本世纪以来,种类渐多,但是很多南方习见的品种在冬季价昂于肉。东北的林业是发达,但是渔猎生产效率与种植不是一个档次,品种看起来也许算得上花样繁多,但供给却跟不上大众需求。所以我的意见是就在最基本的食物供应上,东北谈不上丰饶。

而矿产方面,我建议您以地名+矿产二字搜索看看,我猜得不到“储量丰富,品种齐全”结果的省级行政区应该是少数。事实上东北出名的资源城市,抚顺的煤已经没了,大庆的油产量也在萎缩,鞍山的铁储量似乎还没问题,但是品相不高,我听闻鞍钢自己都不太用了。而类似鄂尔多斯这种新兴资源城市,东北好像还没有。

接下来不妨说说修路,就我的阅读理解,这是您唯一一个明确提出的主张,而从回复看,对您帖子感到迷惑的不止我一个人。我的迷惑原因就是您提倡修路的理由,我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都不会认为东北缺路。众所周知东北曾是全国铁路最发达的地区,而铁路的建设周期还是比较长的,先发优势可以保持比较久。我刚刚简单搜索了一下,北京到郑州有84个车次,到距离大体相当的沈阳则有43个,考虑到两个方向面对的国土和人口比例,我觉得东北方向不算少。再对比西北方向,北京到哈尔滨有17个车次,到稍近的西安有23个车次,稍远的兰州则只有7个车次,哈尔滨是东北边疆最后的重镇,而西安和兰州还有西南西北的转运乘客。当然我搜索的只是客运,但这也可以一部分反映路网密度、运力情况,而且从铁路图上看,关内与东北的铁路联系也不算薄弱。我觉得您现在给出的论证是不足以说明您提出的这个观点的。

我看到还有别的河友和您谈到离心力的问题,我觉得这可以说明对您“羁縻”这个说法感到费解的不止我一个。在我而言,“羁縻”不是政治正确的事,您改成“控制”我的疑问也不会消失。如我前面所说,东北汉族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已经深入到社会基层,您所谓的“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建州”都已经不复事实存在,您提出“羁縻”或者说“控制”的对象是谁我当然要问一问。而您提出俄罗斯、日本等外敌问题,就我的理解,您这是重弹“以辽人守辽土”的老调。且不论还有“以辽土养辽人”的前提未必能满足,就现在军事科技和交通运输的发展,我觉得这观点有点过时了。

求同的角度说,我认为“治理”或者好一些,而治理就涉及到一个治理手段和最终目的的问题。如我前面所说,我认为东北现在暂时的衰落只不过是回到了历史的常态,我们的前辈可以闯关东,现在的我们未必不能再闯回去。在我看来,采用适当方式使东北平稳转型比以外部输入维持不合实际的繁荣要好。

东北性工作者和黑社会的问题,我也听过,但我并不打算依此讨论,不是因为政治正确,而是因为这种黑色行业缺乏可确证的数据。要我说,东北三省合为一体考虑,其人口是超过任一省级行政区的,而东北口音也因近年小品的风靡为全国人民所熟悉。人口大省,口音具有较高辨识度,您觉得与四川的情况是不是有点类似?当然,我并不否认东北的这些情况可能要严重一些,有些数据值得注意:东北三省的离婚率之高和新生儿出生率之低均冠于全国,我想这可以说明东北的家庭观念较为淡薄。我并没有攻击部分人群的意思,但家庭观念淡薄和涉黄涉黑乃至犯罪率高之间的联系,我觉得不算牵强。不过这种现象是否能够反映经济情况,我认为还是存而不论的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