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Andrew Solomon:落在远方的果实 -- 万年看客

共:💬290 🌺845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6,苏与德鲁

苏与乔.彼得森夫妇一直更看重儿子德鲁的需求而不是才华,但是这两者往往会搅在一起。德鲁直到三岁半才会说话,但是苏从来不认为他有智力问题。德鲁一岁半的时候,有一天她为德鲁念故事书,不慎漏掉了一个单词。德鲁立刻伸手将这个单词在书页上指了出来。这个时候的德鲁几乎不会出声,但是他对于声音已经非常在意了。“教堂钟声会让他反应激烈,”苏回忆道,“鸟叫声会让他停下一切动作。”

苏小时候也学过钢琴。她在一台老旧的立式钢琴上向德鲁传授了基本技巧。然后他就被乐谱迷住了。“他需要解读乐谱,”苏说。“我只得将自己仅剩的一点记忆全都搜罗起来,尽管我除了高音谱号什么都不认识。”德鲁告诉我,“这就像二十六个字母只认识十三个之后就去看书。”他自己琢磨明白了低音谱号的用法。五岁那年他开始正式上课,老师认为他们可以直接跳过最初六个月的教程。不出一年德鲁就在卡内基音乐厅的独奏厅演奏了贝多芬的奏鸣曲,之后又飞往意大利参加了一场青年艺术节,那里的其他表演者普遍比他大十多岁。苏回忆道:“我觉得这一切都挺好。但是我也觉得我们不应当将这一切太当回事。他还只是个孩子呢。”

彼得森一家与德鲁的第一位老师有些意见分歧,因此苏建议去找一位名叫美代子勒托的老师。美代子表示自己没有时间带学生,但是愿意听一听德鲁的演奏,并且为他推荐一位合适的老师。德鲁演奏完之后她说:“我每周四下午四点有空。”多年以后她回忆道:“他只能勉强够得着钢琴踏板,但是他的演奏却充满了成年人才有的细微曲折。我心想:‘上帝啊,他真是个天才。他不是只会模仿,也不是揠苗助长的产物,他的乐感全都发自内心。’”

美代子的热情令彼得森夫妇感到有些不快。苏说道:“她太极端了,我觉得有些害怕。”乔补充道:“她的话听上去简直可笑。”苏没有条件每周开车带着德鲁前往曼哈顿,不过她根据美代子的推荐在新泽西找了一位当地老师。每过几周美代子就会给苏发来邮件,询问德鲁的学习进度。每过几个月她就会邀请德鲁到她家里演奏。“她的邀请让人感觉挺随意的,但是事后想想其实非常有章法,目的性也很强,”苏回忆道。

有一天前往幼儿园的路上,德鲁突然问他的母亲,“我们能呆在家里吗?我想学点东西。”这话让苏珊有些失落。“他看的课本有这么厚,而他的同学们还在学习区分大小写字母。”德鲁也说,“一开始你确实会感到很孤独,然后你就习惯了。没错,你和别人都不一样,但是总还会有人与你交朋友的。”德鲁的父母先让他加入了一家蒙台梭利学校,然后又将他转到了一所私立学校。他们还在德鲁七岁那年为他买了一台新钢琴,因为德鲁认为立式钢琴的音色缺乏动态对比。“这是我们买过的第二贵的东西,仅次于购房按揭的首付款。”苏说道。到了高中时期,德鲁开始频繁演出,此外还加入了学校游泳队,没有都要训练九个小时。德鲁十四岁那年,苏找到了一个哈佛大学筹办的家庭教育项目。我第一次见到德鲁的时候他十六岁,已经将哈佛大学的本科课程读完了一半。

在我与彼得森一家共度的时间里,他们为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彼得森夫妇不仅相互敬爱,而且还非常轻松地回避了经常依附着古典音乐的势利眼气质。苏是某学校医务室的护士,乔在大众汽车工程部门工作。两人都没想到自己会在德鲁的引领下走上目前这条人生道路,不过他们既没有被这条道路吓倒,也没有不管不顾地向前冲。直到今天,养育德鲁依然既是辛劳的付出又是微妙的艺术。乔对我说,“你会怎样形容正常家庭呢?我觉得正常家庭就是幸福的家庭。我的孩子为这个家带来了许多欢乐。”我问苏,德鲁的才华如何影响了他们对他弟弟埃里克的教育。苏说:“同时教育他们两个的确挺分心的,他们两个接受的教育也确实不相同。不过如果埃里克的哥哥并不是天才,而是有残疾或者有一条假腿,实际造成的影响也是一样的。”

德鲁无法摆脱音乐对他的吸引力。“以前我以为我能在哈佛大学找到我真正感兴趣、甚至比音乐更有趣的科目。可是我没找到,而且我也不敢肯定我究竟想不想找到。”因为美代子在曼哈顿音乐学院工作,德鲁也来到了这里进行深造。“他说过,‘现在我不想要经纪人,也不想抛头露面。我不想要充满音乐的童年,我想要充满音乐的人生。’”苏回忆道。她曾经拦截过奥普拉发来的访谈请柬。“当时只有七岁的他这样说道:‘我不是马戏团的演员。’”十六岁的德鲁依然不想要经纪人。“音乐上的事情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你必须拥有反抗的能力,”他说。

我问德鲁,他的人生阅历这么浅,怎么就能通过音乐表达如此深厚的情感呢?他说,“我只能依靠音乐来表达情感,不能依靠词语。或许我也只能依靠音乐来感受人生吧。”我们尽管可以假设,特定的亲密关系与言语有关,另一类亲密关系与性爱有关,还有一类亲密关系与体育活动有关——但是为什么音乐就不能成为亲密关系的核心呢?为什么言语就不能成为形势与规范的核心呢?我第一次见到德鲁之后又过了一年,德鲁受选加入了二十八岁的中国钢琴家朗朗举办的培训班。我在现场看到了他们两个的互动。朗朗的言语很流利。他的班上一共有六个学生,其中他与德鲁说话说得最少,德鲁与他说话也说得最少。但是德鲁却能毫不费力地根据朗朗给出的音乐主题改变自己的演奏风格,其他几位学生全都赶不上他。

苏说,“他的才能就像放大镜一样,让我看清了自己需要做什么。实话实说,要是我不问他,就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对是错。”德鲁接上了她的话头,“你总是在提问题。你不但不愿意守规矩,而且还总是质疑规矩。”苏莞尔一笑,“万幸,你的答案总是很有说服力。”

******

音乐才能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运动能力,模仿能力与诠释能力。绝大多数乐器都需要乐手具有掌控身体的强大能力,唯此才能以极其精确的方式运动十指或者双唇。乐手还必须善于模仿,从而复制其他人的技巧。“并不应当将模仿视为单纯的复制,”音乐评论家贾斯汀.戴维森认为。“.我们学习说话、写作与自我表达的途径也是模仿。具有超凡模仿天赋的音乐家在很小的时候就能非常精妙地诠释一首乐曲。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做呢?是因为老师教过吗?是因为他们听过唱片吗?是因为他们旁听过其他乐手的演奏吗?还是说他们的表现其实源自于内心呢?每一位乐手都要内外兼顾。” 罗伯特.莱文也认为,“你要是连词语发音都不会,那就很难传达任何信息。有些人心智超凡却忽视了技法,也有些人技巧娴熟可是头脑却空空如也,这两种人都必然失败。你必须将这两种看似不相容的元素整合在一起,你必须兼具这些看似不相容的元素,将自律与阅历调和在一起。”按照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说法,技艺永远不会妨碍天赋。

就像手语一样,音乐演奏也需要通过灵活的双手来表达情感与思想意义。有些乐童就像德鲁.彼得森那样从一开始就懂得如何表达意义,也有些乐童逐渐才学会了表达意义。大提琴家与教师史蒂芬.依瑟利斯曾经向我抱怨说,如今的音乐教育越来越像竞技体育了。“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式应当介乎于宗教与科学之间。十指如飞固然是值得称道的能力,但是与音乐并没有关系。音乐会影响你,你却不能影响音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