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说“七八个日军赶得几万军民到处跑反” -- 不再灌水了

共:💬27 🌺4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说“七八个日军赶得几万军民到处跑反” (续二. 中)

 

省志中摘录几段记录:

(1938年)3月8日 聊城妇女救国会成立,范筑先夫人武治国任会长。

本日 中共掖县县委发动掖县民众抗敌委员会的武装500余人, 在玉皇顶举行起义。9日,攻克掖县城,活捉汉奸县长刘子容,成立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郑耀南任支队长,张加洛任支队党委书记。同时联合国民党员和各界抗日人士成立掖县抗日民主政府。

. . .

(1938年)3月19日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部队攻克福山县城。26日,攻克蓬莱县城。并分别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

. . .

(1938年3月) 本月 曹漫之任中共胶东特委代理书记,吕志恒任副书记,林一山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兼第三军总指挥,宋澄任政委。

本月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在牟平崖子村创建军械修理所,在黄县城东圈杨家建立兵工厂。5月军械所并入圈杨家兵工厂。

. . .

(1938年)5月11日 中共胶东特委、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第七、八支队代表和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负责人,在黄县举行会议,决定由三军、三支队和七、八支队组成胶东抗日联军,马保三、韩明柱任正副指挥,林一山任政委;同时成立“掖县前敌指挥部”,韩明柱、郑耀南任正副指挥,张加洛任政委。

. . .

(1938年)5月 本月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总部率部分主力西进到达黄县,对胶东抗日武装进行整编。第三军将随行的部队编为第一路,蓬莱起义武装为第二路,留守文登、荣成一带的两个大队编为第三路,黄县和莱阳的部队编为第四路。继蓬莱、掖县之后,黄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至此,蓬、黄、掖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 . .

(1938年) 8月12日 胶东第三军与掖县第三支队合编,撤销第三支队番号。9月18日,番号改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五支队, 高锦纯任司令员,宋澄任政委。第五支队辖4个团。

. . .

(1938年)8月15日 北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辖蓬莱、黄县、掖县3县,曹漫之任专员,标志胶东第一个抗日根据地蓬黄掖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8月中旬 中共胶东特委决定,将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于4月间筹建的北海银行收归特委筹建,以抵制伪钞,稳定抗日根据地的物价。行长张玉田(后来投靠赵保原)。10月, 北海银行首次发行北海币,共发行9.5万元。1939年重建北海银行,陈文其任行长。

. . .

(1938年8月)本月 中共胶东特委创办《大众报》,贺致平任社长。创办胶东党校,林一山任校长。北海专署创办胶东公学,曹漫之任校长。

. . .

(1938年) 9月9日 胶东文化界抗敌救国协会在掖县成立,是抗日根据地成立较早、活动时间最长(直到1950年)、影响较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界团体。

. . .

(1938年)10月1日 民主政权的山东省高等法院分院在黄县成立,领导北海区的司法工作。

. . .

(1938年)本月 中共胶东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掖县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胶东区委员会,选举王文、高锦纯、吕志恒、林一山、宋澄、贺致平、曹漫之为中共胶东区委常委,王文任书记。

一篇党史文章中也有相关的描述。

外链出处

,. . .

(1938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在黄县县城绛水河西岸的校场举行了北海专署成立大会。黄县各界代表1000多人参加了大会。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派要员杨沛如出席,北海专署所辖蓬莱县长、掖县县长也分别率代表前来参加大会。至此,胶东第一个抗日根据地———蓬黄掖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计有人口163万,面积3177平方公里。

一眼就可看出,北海专署名义上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实际上是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为了加强党对政权的领导,对政府中要职人员进行了调整,形成以共产党人为核心的权力机构,北海专署直接委任了共产党员孙端夫、于(烺)分别担任蓬莱、掖县的县长,同时在黄县委任了十个区长,并分别向各区派了政治指导员,他们都是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从而使政权牢牢地掌握在我党手中。

. . .

根据资料,1939年2月之前“蓬黄掖抗日根据地”的武装力量,除了各县人数不等的县大队、保安大队等,主要是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38年12月改番号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下辖四个团(第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团和五十五团),前身主要来源于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和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另有少数人来自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第七、八支队。这四个团的总人数,估计约在五千人左右,因为如下的一篇党史文章中提到了38年8月的这次整编。

外链出处

. . .

(1938年)8月,为统一胶东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胶东特委决定把特委领导的三军与掖县三支队进行合编。三军与三支队是胶东党领导发动的两支主要的抗日武装。对于合编,张加洛和三支队党委是坚决拥护的,当时有些干部战士不满、不理解,甚至闹情绪。其主要原因是,认为三支队有三千多人枪,还有北海银行,不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高于三军,既然是合编,就应以三支队为主。而实际上,合编表现为三支队并入三军(合编后为四个团,即六十一团、六十二团、六十三团及五十五团)。三支队改编为六十二团另两个营(编入五十五团),三支队的领导郑耀南任团长,张加洛任团政治处主任。对这种组织安排,许多人表示不满。对此,三支队党委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教育三支队全体指战员要以大局为重,以党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不要争个人或小山头的利益。 . . .

有篇 “开国少将696 张加洛少将” 的贴子里提到了五支队的这次整编有五个团(日期是38年9月18日?),多了一个六十四团,但我只找到了这段官方网站的记载,无法确定39年2月~3月六十四团是否一定不在蓬黄掖地区活动。

外链出处

(1939年)6月17日 八路军山东纵队胶东五支队六十四团三营在昌邑县潮海同柳疃、新河据点前来“扫荡”的日伪军遭遇,战斗中歼敌130余人。

这里还提到了五支队的六十五团,但39年2月(似乎也能证明六十四团在这之前的38年9月18日就成立了?)才反正的,短时间内能有多高的战斗力还是一个疑问。

外链出处

  . . .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带领四支队转移到即墨县西北乡刘家庄和平度县冷戈庄一带休整,临时受编为国民党山东省鲁东行署特务团,李兆岐任团长,并改名为李鸣岗。 . . . 1939年2月1日,部队正式改变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六十五团,李兆岐任团长。 . . . 在八路军第五支队的统一领导下,先后参加过攻打招远城、玲珑金矿和解放栖霞城等战斗,为创建牙山根据地和保卫胶东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939年2月,李兆岐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蓬黄掖抗日根据地”成立后至39年2月期间比较大的战事有:

省志中提到的“大青杨战斗”

外链出处

(1938年)10月16日 伪军赵保原、张步云部从平度北犯,妄图消灭掖县抗日民主政权。八路军抗日游击第五支队司令员高锦纯率六十一团迎击于平度县大青杨,毙伤赵部200余人。11月,赵保原投靠国民党。

蓬莱县志

外链出处

蓬莱城保卫战

1938年9月下旬,正当胶东抗日部队西进阻击敌人进犯之际,盘踞栖霞县一带的国民党第九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蔡晋康,勾结秦毓堂、陈昱等部共3 000余人,围攻蓬莱县城,扬言"打开黄(县)龙(口)府(登州府,即蓬莱城),放假3天",气焰十分嚣张。当时,中共蓬莱特支和蓬莱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县城,守城部队只有县大队不足百人及五支队五十五团营长林月樵带领的两个连。 . . .

. . .

  10月下旬,六十一团和六十二团回师蓬莱,攻打设在大辛店的敌人攻城指挥部,围城之敌被迫撤离。至此,蓬莱城保卫战胜利结束。

蔡晋康部与日伪军潮水之战

潮水是蓬莱县一个千余户的大村,筑有坚固的土围墙,围墙上修筑炮楼。蔡晋康部十三、十四两个大队四、五百人驻此,其中一个中队百余人驻距潮水村约5公里的巨峰村。

  1939年2月8日晚,盘踞烟台的日伪军五、六百人,由日军海军陆战队指挥官斋滕富士郎率领,分乘20余辆汽车,进犯潮水。9日凌晨4时侵入卧鹿村, . . . 下午1时许,大队长刘月卿头部中弹身亡,至此军心涣散,部分官兵逃跑。在众寡悬殊、又无外援,加之南门将破的情况下,一个彭姓中队长率部退下围墙,从北门撤离。

. . .

对于大青杨战斗,这里有篇党史文章有详细的描述,

外链出处

1938年9月18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于掖县沙河整编完毕,由司令员高锦纯、政委宋澄率六十一团和六十二团进驻掖平边界的夏邱堡一带,开辟根据地。为阻击张步云、赵保原北犯,五支队领导决定,由高锦纯率以赵一萍为团长的六十一团于10月15日晚进驻大青杨一带以逸待敌。其兵力部署是五支队司令部机关、六十一团团部及警卫营驻大青杨,其余部队大部驻北盛家村,棘子嶂村是前沿,驻有一个连。16日凌晨,日军秋山旅团在伪军赵保原、张步云部及小股骑兵配合下,率约500人,配有迫击炮4门,机枪17挺,由平度城出发, . . . 战斗持续到下午4时左右,敌伤亡200余,狼狈逃回平度城。

大青杨战斗是抗战初期胶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它震动了胶东,大长了八路军志气,大灭了敌人威风,进一步坚定了胶东人民抗战的胜利信心,它对开辟大泽山根据地,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