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说“七八个日军赶得几万军民到处跑反” -- 不再灌水了

共:💬27 🌺4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简单回复一下

第一、45年“闯关东”的部队从哪里来的?山东、冀东、苏北,这些地方的部队本来就是状态比较好的,抗战后几年这些部队把日军打得焦头烂额,以山东为例,共军打得日军59师团(代号“衣”,属于专门为华北“治安战”量身订作的治安师团)的部队长哀叹“本部队有全员玉碎之觉悟”。苏北的部队(黄克诚师)就更典型了,人家不单没有受到过“主力地方化”的冲击,去东北之前更是利用日本投降后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部队整编,以三万五千人规模的师(其实是军)级建制行动,一下子就占了“闯关东”部队的1/3强。冀东部队人数虽然说少一些,也是很能打的,从包森时期打治安军、到包森牺牲后时期打伪满军、打北特警,有声有色;但是冀东部队因为残酷斗争环境所迫(冀东区干部被日军围歼而损失惨重的战例就有多次),出关前还是小团建制;由于部队组织机构不适应大兵团运动战,虽然他们占有地利(冀东离东北最近)、进入东北最早、部队扩充的条件最好,但是这些部队在国共角逐东北的前期表现不好,其领导人李运昌、曾克林等人后来在东野的地位并不高。

第二、国民党要用战略判断自辩,大规模反攻前要有战略展开吧,国民党做了么?打通出海口接收外援的准备做了么?准备反攻部队的出发阵地要开辟吧?别的不说,国民党的部队因为猥集于大西南,日本投降后甚至不能迅速开赴日军占领区接受投降,逼得老蒋冒着政治自杀的风险留用日军部队守备要点、大肆加委原伪军部队充当“接收”的先头部队。

其实对于敌后抗战来说,类似“百团”那样的跨战略区大规模破袭作战并不是唯一的选择,甚至不是最好的选择;由于指挥体系、部队装备水平和编制体系的限制,这种作战模式是1945年以前敌后战场的共军力所不能及的,实际上、百团大战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战果是不对称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