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对于当代史学责任的一点感想 -- gb2312

共:💬50 🌺14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钱穆先生《国史大纲》书前的警示语,可见治史精神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黄。)

    • 家园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

      rt

      • 家园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写可就全靠那些笔杆子了, 话语权全在笔杆子手了啊,所以林彪说掌握政权就是掌握笔杆子和枪杆子.

    • 家园 眼前的实际问题是第一位的,这是研究历史的根本
    • 家园 我的一点感觉

      大部分做历史研究的人不是从历史事实出发来研究历史,而是先确定一个观点然后从事实里面挑能支持这个观点的事实. 看了好多河友写的咚咚,有的也有这个趋势.

      • 家园 谢宝啦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历史应该是个遗迹而不是工具

      本身是个很好的东西,可惜历史的原貌已经在历史中不断作为工具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并仍在不断地被重新“解读”,以致现在进入历史就等于进入了各种思想倾向的争斗,有时候实在让人反感。

      期待历史能作为让“人”自省、而不是让“工具”自省的一天。

      另请教一下达者:为什么我送不了花?

    • 家园 如果要做历史就是要真实,只摆事实,不掺杂个人感情

      如果要做历史就是要真实,只摆事实,不掺杂个人感情。要掺入新的思想,只怕不是做历史,而是借史抒情,以古鉴今,并不能作为正史。现代史学基本资料齐全,而且很多都绝密保管,修史很难哦。

      • 家园 部分同意您的观点

        个人感觉,研究历史问题不可能没有主观的判断,问题的关键在于决不可以让主观的判断影响客观的分析。

        为什么“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不在于他罗列了一些史实,而在于他为了坚持“仁”可以“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

        “中国昔日的人民公社导致民不聊生,为什么会这样,是经济学分析的问题,但民不聊生究竟是好还是坏,则是主观的判断了。经济学可以解释人类的行为,可以解释在怎样的局限条件下民众会变得饥寒交迫,但不能说这是好事或坏事。我说「不能说」,是指经济学不能说,却并非指经济学者不能说。不要忘记,经济学者也是人,有他自己的价值观。假若我说饥寒交迫是坏事,是不好的,我是站在人的立场,主观地说话,却并非基于客观的经济分析。当然,我有权利作这样的主观判断,因为我有人的权利,而这权利是不须有经济学的训练才能得到的。”--张五常

        • 家园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是么?

          灭国五十二,弑君三十六。诸侯奔走不能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是春秋时代的事实。

          至于战国时代,更无论焉。

          所以所谓“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不知道这是理想还是事实。

      • 家园 我也觉得挺难

        问题是这样就需要所有的史学资料都是客观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