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是谁抢走了农村小孩的教育资源? -- 迷惑不解

共:💬36 🌺19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是谁抢走了农村小孩的教育资源?

    今天搜狐网上的一则新闻:

    《北大清华生源调查:仅一两成来自农村》

    外链出处

    摘要1: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

    ……今年高考前夕,《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农村学生弃考传递出一个信号: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贫穷将会代际传递,一代穷世代穷。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年至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年至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2011年,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王斯敏等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

    我认为不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而是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下滑。

    我记得在81年开始,我们县的一些乡基础较差的中学就开始撤销高中部了,基础较好的乡中学的一些优秀老师已经开始陆续被调到县重点中学任教了。81年开始,升县里重点高中(一中)就开始全县统考了,一个乡一级的中学初中几百个学生,能考到县里重点高中的人数通常是个位数。

    上面所说的情况,我猜不光是我们县是这样,全国应该都类似,所以重点大学里面,来自纯粹农村的学生比例应该从85届开始就大幅度减少,从85届开始,重点大学里面的学生应该大多数都是来自县城一级以上的、家里是吃“商品粮”的。我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但有这种印象。

    摘要2:农村基础教育的衰败 

    ……萧保至今记得自己所在的镇高中,听家乡的老人说,自己小的时候,它曾经是省重点;后来自己读书的时候,它成了市重点;自己上了大学之后,它已经不再是重点了。

    在整个基础教育环节中,优质资源在极大地集中到少数的地(市)一级中学和省一级中学…..这也导致一些县一级、镇一级中学教学质量下降……….

    这个情况看来还真是全国一样,我家乡镇高中以前也算全县重点,81年开始就下滑了,因为这一年一些优秀老师已经开始陆续被调到县重点中学任教了。而现在已经干脆撤销了,原来的校园已经改成所谓“全县中学生军训劳动实践基地”了。也就是说,镇里的小孩要读中学必须到40公里以外的县城去了。

    摘要3:农村的学校边缘化

    ……储朝晖认为…….农村基础教育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长期以来社会政策资源以城市化为取向导致的……如果认为农村是落后的,是经过城市化之后会消失的,这个假定就出了问题。乡村教师和基层干部都搬到城里,他们的子女也都不在乡村上学,长期以来乡村学校必然被抽空。这不仅是教育的问题,还是社会治理的问题,农民的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农村的学校也就逐渐边缘化。

    这个…..我只知道,家乡镇中心小学的房子还是那么破,似乎翻了几番的GDP都翻到县城里的小学了….

    • 家园 教育在哪里都不是穷人能玩的

      各种资料要钱买吧?各种比赛要钱买来培训吧?穷人上哪里去比公平,教育不可能公平,为了下一代“公平”而努力去吧

    • 家园 表示一下无用的无奈

      如果社会达尔文主义是正确的,那么这个现象就是正常的、天经地义的。

      GDP/财富首先造福于它发生的、流向的、集中的局部地方。

      看不见的手是大概不管的,另找一只吧。

      另一面,说教育,上大学这件事情上,又有谁真正是自主的?生存压力之下的文凭崇拜、官本位使然,追求知识带来的乐趣的有几个。(以前还有说追求真理的,我原本一直不以为然,不过现在大了还是觉得恭谨好些)

      人总是要经历社会的。可是面对社会的时候,家长“保护”孩子,自己又懒得跌打锻炼(极端就是啃老、御宅)。小时候老师说高尔基把社会比喻做我的大学,这个大学有谁真正愿意去上呢?

      看看当年大学高中一众,刻苦学习功成名就有之,混世魔王有钱有权亦不少,余者死气沉沉,宛如一条“微笑曲线”,可惜我只能在中间部分惨笑。看到别人混在职博士文凭,想想他们虽然有些玩世不恭,但总算是某些东西看开看淡了,而不是我这种自我欺骗的人

    • 家园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等教育性价比越来越低

      以前的大学是农村学生改变命运进城的手段,现在只是手段之一。

      以前大学生基本上保就业,现在80%的录取率,上了大学对就业帮助没那么大,尤其是选错了专业的倒霉孩子。城里孩子花4年的成本去上大学,亏了也亏得起,而农村孩子亏不起。

      一个刚起步的工业国本来就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供需关系决定一切。单纯为了“提高素质”而去花费巨大成本上大学那是吃穿不愁的人一掷千金的奢侈品。你咋不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去当个教授呢?

      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至少有这个好处,后知后觉者对现实懵懵懂懂的时候,平均智商的人已经用脚投票做出了这个社会最需要的选择。

    • 家园 突然感觉我是搞错了

      搜狐新闻引发的感慨而已,没有细想。看了回帖后,我想我是搞错了。

      现在不是没有城乡差别,但已经不是大背景了。现今所有社会问题的大背景是贫富差别。20、30年以前谈小孩教育资源城乡差别还有点意义。现今更主要的是贫富差别决定小孩教育资源。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 家园 城镇化决定农村人肯定越来越少。

        随着城镇化加速,贫富差距比城乡差距肯定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是希望这个过程中农村不要变得太衰败。

      • 家园 确实

        但我认为,在现今这样一个日益阶层固化的社会,贫富差别跟人的基本素质还是正相关的.比如美国,黑人、拉美、亚洲人、白人明显就是四个阶层。

        而对中国来说,社会的分层也将越来越明显,教育是其中的一部分。

    • 家园 在某种程度上是大中专毕业生包分配制度取消的结果

      教育资源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资源,在包分配的年代里,可以强制性地向农村输送优秀的教师,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取消后,这种强制性也消失了。

      不但教师队伍是这样,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业时选择的除了国外就是北上广等少数几个一线城市,211大学出来的基本不会考虑省会以下城市(少数沿海发达的地级城市除外),重点本科出来的回县城一级的就很少。越往下越难以吸引和留住优质人才。

    • 家园 对这个问题我自认为最有发言权

      因为一、我妻子是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

      二、我有女儿在读高中。

      三、我家本来就是农村的。

      农村的教育质量每况愈下是实际情况,这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不能简单说是某一方面的错。

      一、人往高处走,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不能否认,人的智商是有高低,而智商主要靠遗传。改革开放前,由于人流动的机会很少,所以农村中也存在大量高智商孩子。但改革开放后,农村人逐渐向城镇转移,这其中,毫无疑问 ,高智商人的转移是占优势的。也就是说,农村中剩下的基本都是我当年同学的低分段那批人。他们的孩子再和我们的孩子竞争,我认为智商上总体是有一定差距的。

      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

      我也是家长,城市教师在给孩子布置功课时,有很多是需要家长共同参与和督促的,而城市孩子的家长有很大一部份会主动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以及平时对孩子不间断的督促。而农村恰恰相反,我妻子经常说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一点也不管,早出晚归忙着挣钱或者干脆就是留守儿童,更有甚者,父母给孩子起的是反作用,懒、偷、不讲理,这种家长在当今农村是很常见的。

      三、师资力量。

      同样是人往高处走,对于优秀教师来说,到一个好学校,因为生源好取得优秀成绩就比较容易。比如统考,在好的学校任教的比在差的学校任教的平均分数高很多。我妻子的学校,考试成绩只要超过平均分数就是优秀教师了。所以优秀教师因为各种原因被抽调到城市学校。而现在由于教师待遇提高,但教师资格证书却比较好考,这导致了一大批素质较差的关系户进入教师队伍,在高质量的学校他们无法立足,但农村学校则由于监管不严,很多人滥竽充数。而由于优秀教师的离开,有想法的优秀学生会陆续转学走掉。

      四、硬件配置。

      虽然农村学校普遍不如城市学校,但最近几年国家对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更新力度还是比较大的。但由于撤并学校,很多其实都做了无用功。而且不管从哪方面来说,硬件条件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其实是非常弱的。

      所以,生源不如人,学习意愿不如人,师资不如人,在现在这个考好学校要刺刀见红的时代,农村学生要进清华北大的概率当然会低得不得了。

      通宝推:testjhy,tt086071,好说好说,三笑,赵沐浴,
      • 家园 现在的农村的范围比以前大大缩小了。

        以前的昆山是绝对的农村,现在的昆山谁还认为是农村?

      • 家园 社会达尔文主义嘛,肯定的,只不过有些人不承认罢了。

        补充一点。

        落后地区,城乡学生考大学差距不明显,甚至农村生源的升学率指标更优秀,发达地区反之。

        前者之如河南,后者之如上海。

      • 家园 说的非常有道理!
      • 家园 您说得有道理

        您是列出的几点,似乎既像是因又像是果,有点恶性循环的意思。

        ...城里小孩教育条件好--会导致农村人更愿意向城镇转移--这会导致农村更加生源不如人--生源不如人又会导致优秀教师的离开--农村教育质量每况愈下又会导致家长更加不重视小孩读书...

    • 家园 农村学生的比例似乎在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分布有很大差异

      举个也许特殊的例子,90年代初北京重点工科大学(非清华),班里20余人只有两个来自农村,而工厂子弟则数倍于此。

      所以,仅仅拿北大清华的数据来分析,还远远不够。

      农村学生获取的教育资源的确不如城市学生,但这些年来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比例究竟有没有大的变化,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

      • 家园 难道说只有上了985院校,才算受了高等教育?

        我2007-2012年在广州的一个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系当老师,这种层次的学校相当于专科,但也被称为高等教育,属于大学的范畴。我的学生里,一个班近40人中,大约35人左右是来自镇、乡村中学,也就是广义上的农村。这些年来基本都是这样的比例。与同行们的交流中,应该是越好的学校,农村的孩子比例越低。

        总体上讲,农村孩子上大学(包括1本、2本及3A)的总数量是大大的增加了,像我们学校的学生,以前最多就是去上中专、技校,然后以技术工人的身份去打工,而现在是上了高职、高专,基本上都可以留在二线城市生活,部分优秀的也能在广州找到合适的岗位,毕业一两年后拿到6、7K的不是很罕见。不能简单的以985高校中农村孩子的比例来说明农村孩子教育水平下降了。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定位为大众教育,培养的学生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一定理论基础的普通人,985院校应该属于精英教育,两者的起点是不同的,以农村孩子的教育资源,考试985院校的确很难。但不是说只有上了985院校,才算受了高等教育,才算知识改变人生。

        至于说大学毕业生的收入还比不上农民工,我的学生们倒很平和,他们知道要看长远,而且毕竟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也是不能比的。

        通宝推:刹那芳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