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是谁抢走了农村小孩的教育资源? -- 迷惑不解

共:💬36 🌺19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讨论】是谁抢走了农村小孩的教育资源?

今天搜狐网上的一则新闻:

《北大清华生源调查:仅一两成来自农村》

外链出处

摘要1: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

……今年高考前夕,《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农村学生弃考传递出一个信号: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贫穷将会代际传递,一代穷世代穷。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年至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年至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2011年,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王斯敏等几位本科生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

我认为不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而是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下滑。

我记得在81年开始,我们县的一些乡基础较差的中学就开始撤销高中部了,基础较好的乡中学的一些优秀老师已经开始陆续被调到县重点中学任教了。81年开始,升县里重点高中(一中)就开始全县统考了,一个乡一级的中学初中几百个学生,能考到县里重点高中的人数通常是个位数。

上面所说的情况,我猜不光是我们县是这样,全国应该都类似,所以重点大学里面,来自纯粹农村的学生比例应该从85届开始就大幅度减少,从85届开始,重点大学里面的学生应该大多数都是来自县城一级以上的、家里是吃“商品粮”的。我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但有这种印象。

摘要2:农村基础教育的衰败 

……萧保至今记得自己所在的镇高中,听家乡的老人说,自己小的时候,它曾经是省重点;后来自己读书的时候,它成了市重点;自己上了大学之后,它已经不再是重点了。

在整个基础教育环节中,优质资源在极大地集中到少数的地(市)一级中学和省一级中学…..这也导致一些县一级、镇一级中学教学质量下降……….

这个情况看来还真是全国一样,我家乡镇高中以前也算全县重点,81年开始就下滑了,因为这一年一些优秀老师已经开始陆续被调到县重点中学任教了。而现在已经干脆撤销了,原来的校园已经改成所谓“全县中学生军训劳动实践基地”了。也就是说,镇里的小孩要读中学必须到40公里以外的县城去了。

摘要3:农村的学校边缘化

……储朝晖认为…….农村基础教育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长期以来社会政策资源以城市化为取向导致的……如果认为农村是落后的,是经过城市化之后会消失的,这个假定就出了问题。乡村教师和基层干部都搬到城里,他们的子女也都不在乡村上学,长期以来乡村学校必然被抽空。这不仅是教育的问题,还是社会治理的问题,农民的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农村的学校也就逐渐边缘化。

这个…..我只知道,家乡镇中心小学的房子还是那么破,似乎翻了几番的GDP都翻到县城里的小学了….

家园 标题应该改一下

你的标题和内容不是很相符,改成“是谁抢走了农村小孩的重点大学教育资源?”

说说我的经历和看法。

我来自农村,高中以前都是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中考没有考上县里唯一的重点中学,去了一所镇上的高中。这个高中据说好几年都没有开胡,到我们高考时,达本科线的学生一下子达到8个人,当时算是爆发式增长。2012年这个高中达到本科线的有77人,15、6年间翻了3番多点,我们当时高三班级有4个应届生班,两个复读班,现在高三班好像有8个。现在达本科线的虽说多是二本和三本,好歹是一所镇上的高中,大部分都是农民子弟。

说说我老家那的情况。计划生育施行,农村中小学生生源减少,新世纪后,老家那搞了一次撤点并校,除了一些边远村庄的小学得以保留外,绝大部分的村小学都被撤掉了,我们村的小学就被改成了一所养老院。小学适龄儿童大部分都被集中到乡中心小学(现在乡一级行政机关被撤,中小学还得以保留),所以我们乡的小学基础设施得到过几次更新,看起来状况还可以,没有你们那小学的破败现象。

说说我对北大之类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下滑的看法。导致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下降的原因肯定是城乡教育差距,优质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到城市里,这里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仅是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优秀的师资力量,优秀的老师都希望到城里、县里工作。

但是这个差距有没有媒体宣传的那么大,我表示怀疑。我不知道62%的农村考生比例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估计是按照户籍制度统计的,现在官方说法是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这个数据我估计问题不是很大,现在的趋势是农村人口向乡镇、县城集中。真的要讨论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还不能光看北大、清华这类的学校,样本还是太小了。

通宝推:土八路,
家园 我觉得农村孩子主要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吃亏了...

高中集中到县城,乡镇一级保留的中学已经很少了,有高中的则基本没有。在小学、初中阶段的教育资源上农村就落后,加上现在升高中的中考竞争激烈程度不比高考弱。所以,重点大学里面农村孩子比例少是合乎逻辑的,根子是在小学、初中阶段。这个趋势在80年代就开始了,那时候城镇化才起步吧?

家园 其实更多的是制度不公

要是各地分数线和试卷一样,不见得北京和上海的学生能考过农村孩子。

家园 就是这个吧

我记得当年,复旦和上海交大每个学校招收2500人,而上海生源占了1250,所以上海学生考这两个学校还真不算太难.这样的话,学校里的农村学生必定不成比例.北京的情况不知道.

家园 这样的话,反应不在清华北大

考大学主要靠高中.乡村的初中考上县市里的重点高中的,都是尖子里的尖子,当年我们班(快班)里成绩好的,基本都是村里来的,占前几十名,城里来的基本占后几十名,非常之明显.到高考的时候,考好重点大学的也主要是农村里出来的同学.

所以,能上清华北大的人,实在太少了,少到不会被埋没,至少不可能大规模埋没.

农村中小学吃亏是肯定的,但是应该反应在大学生的总体比例上,而不是清华北大.

家园 90年代中期在大学,班上只有极个别同学是城市的,

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和县镇上的,不会只有北大清华是“教育资源"吧。

而且以前家里有门道的孩子都不上大学的,上中专,技校,或顶替进厂,早工作早算工龄。农村的孩子,除非想务农,只有上大学。

现在的孩子都上大学了,农村孩子的比例就没那么高了。

家园 我们那镇级高中基本还保留着

我们那县城本来有2所高中,2000年以后新增一所,现在县城有高中3所。镇级高中以前是3所,现在都还存在,我所在的高中2001年还被评为省级示范高中,据宣传,是全省唯一一所位于乡镇的省级示范高中。

家园 还是你们县里的领导比较靠谱

我一直觉得我们县撤并镇级高中的做法不合理........

家园 那时农村也是这样的

中考中专分数线高于高中,那时中专生包分配,能考上中专的都是尖子,以前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就是比较突出的例子,所以印象里,以前农村孩子上高中的好像也不多。在我上初中时,学校宣传的先进学生典型都是直接考上中专走了。

我初中毕业时,中专分数线仍然比高中高,我的老师还想让我初三复读一年,第二年重新中考,好去个什么师范中专之类的学校。他说上高中没有用,肯定考不上大学的。

家园 农村学生的比例似乎在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分布有很大差异

举个也许特殊的例子,90年代初北京重点工科大学(非清华),班里20余人只有两个来自农村,而工厂子弟则数倍于此。

所以,仅仅拿北大清华的数据来分析,还远远不够。

农村学生获取的教育资源的确不如城市学生,但这些年来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比例究竟有没有大的变化,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

家园 对这个问题我自认为最有发言权

因为一、我妻子是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

二、我有女儿在读高中。

三、我家本来就是农村的。

农村的教育质量每况愈下是实际情况,这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不能简单说是某一方面的错。

一、人往高处走,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不能否认,人的智商是有高低,而智商主要靠遗传。改革开放前,由于人流动的机会很少,所以农村中也存在大量高智商孩子。但改革开放后,农村人逐渐向城镇转移,这其中,毫无疑问 ,高智商人的转移是占优势的。也就是说,农村中剩下的基本都是我当年同学的低分段那批人。他们的孩子再和我们的孩子竞争,我认为智商上总体是有一定差距的。

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

我也是家长,城市教师在给孩子布置功课时,有很多是需要家长共同参与和督促的,而城市孩子的家长有很大一部份会主动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以及平时对孩子不间断的督促。而农村恰恰相反,我妻子经常说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一点也不管,早出晚归忙着挣钱或者干脆就是留守儿童,更有甚者,父母给孩子起的是反作用,懒、偷、不讲理,这种家长在当今农村是很常见的。

三、师资力量。

同样是人往高处走,对于优秀教师来说,到一个好学校,因为生源好取得优秀成绩就比较容易。比如统考,在好的学校任教的比在差的学校任教的平均分数高很多。我妻子的学校,考试成绩只要超过平均分数就是优秀教师了。所以优秀教师因为各种原因被抽调到城市学校。而现在由于教师待遇提高,但教师资格证书却比较好考,这导致了一大批素质较差的关系户进入教师队伍,在高质量的学校他们无法立足,但农村学校则由于监管不严,很多人滥竽充数。而由于优秀教师的离开,有想法的优秀学生会陆续转学走掉。

四、硬件配置。

虽然农村学校普遍不如城市学校,但最近几年国家对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更新力度还是比较大的。但由于撤并学校,很多其实都做了无用功。而且不管从哪方面来说,硬件条件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其实是非常弱的。

所以,生源不如人,学习意愿不如人,师资不如人,在现在这个考好学校要刺刀见红的时代,农村学生要进清华北大的概率当然会低得不得了。

通宝推:testjhy,tt086071,好说好说,三笑,赵沐浴,
家园 在某种程度上是大中专毕业生包分配制度取消的结果

教育资源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资源,在包分配的年代里,可以强制性地向农村输送优秀的教师,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取消后,这种强制性也消失了。

不但教师队伍是这样,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业时选择的除了国外就是北上广等少数几个一线城市,211大学出来的基本不会考虑省会以下城市(少数沿海发达的地级城市除外),重点本科出来的回县城一级的就很少。越往下越难以吸引和留住优质人才。

家园 您说得有道理

您是列出的几点,似乎既像是因又像是果,有点恶性循环的意思。

...城里小孩教育条件好--会导致农村人更愿意向城镇转移--这会导致农村更加生源不如人--生源不如人又会导致优秀教师的离开--农村教育质量每况愈下又会导致家长更加不重视小孩读书...

家园 见此贴,泪奔啊

那年头,上中专是可以农转非的,跟上大学一样

上三年高中,考不上大学,就啥也不是,还得老老实实的是农业户口,然后回家搞半导体专业;考上了中专,立马就是草鸡变凤凰,从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

在这种价值导向下,农村成绩优秀的孩子,第一选择肯定是中专,谁也不敢冒三年的风险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