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纪事】两次淞沪抗战失利之悲剧 -- 雨夫

共:💬46 🌺5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纪事】两次淞沪抗战失利之悲剧

    ◎ 蔡伟 吴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1937年底122天的淞沪会战结束时,战争伊始从各地陆续赶来参战的70余万中国军队,仅剩下40万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经过多年准备,投入前所未有的决心

    和兵力发动的一次进攻,却经过一场近乎无休止的悲壮流血,终以溃败而结束。

    回首5年前同一地点的那次规模小得多的战争,“一二八”之役中中国军队的行动虽然看似表现更为优异,但最终结果,仍然是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从仓促应战到多年备战,两次淞沪抗战失利导致的共同悲剧,颇值得体会其中的不同。

    “一二八”之役:未被允许的应战

    对于中国方面来说,“一二八”日本入侵上海实在是一次仓促的应战。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对于日本的入侵,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不抵抗政策”和 “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931年,陈铭枢由于促进宁粤合流,被蒋介石调任京沪卫戍司令官,并非蒋介石嫡系的十九路军才被允许调戍来沪,维系京沪警备安全。当日本为转移建立满洲国的国际视线而于1932年1月中旬在上海寻衅时,已被迫下野的蒋介石幕后曾授意何应钦、朱培德电令十九路军于1月27日退出上海市区,却遭到已经宣布拒绝内战的十九路军领导人蔡廷锴、蒋光鼐等人的拒绝。

    蔡廷锴在对“一二八”的回忆中,说到自己当年在围剿红军回师赣州整补时,就从 “九一八”中认识到由于连年内战而导致枪口不能对外,是造成日本帝国主义想灭亡我国的主要原因。为此他特在赣州体育场率全军宣誓,决心从此“不再反共、主张一致对外”。1933年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所编《“一二八”的一些纪念品》中,刊载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戴戟告十九路军全体官兵同志书》,对于日本人“兽性鬼态”已全然暴露的事实,十九路军为避免“惶惶五千余年之华胄,将沦为奴隶牛马万劫不复之惨境,”“子子孙孙千秋万岁,都要骂我们为欺世盗名、亡国灭种不中用的东西”,发出“是而可忍,孰不可忍”,“我不自救,谁敢救我”的声明。

    这种近乎自发的抵抗不能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结果可想而知。虽然士气高昂,但十九路军并非中央嫡系部队,装备落后且后援不足。面对“上海地面辽阔,大家(在日本铁甲军、飞机、大炮优势火力面前)只能各自为战的困境”,蔡廷锴甚至提出可以“学我们在江西时,赤匪攻击我们的战术”。当时正在病中的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更是在1月23日十九路军军部召开的紧急会议中,以红军坚韧的战斗精神启发十九路军军官,以激励士兵的抗战精神。

    然而战争打响后,十九路军在战时最为需要的“平射炮和高射炮,经两军政务一再呼吁请领,军政部始终不发一炮一弹”。而对于“自1931年10月起,从未领到应得军饷分文”的十九路军来说,到1932年5月底“一二八”之战结束时,国民政府的国难严重税收减少而欠发的军饷已达八个月、六百余万元之巨。以致国民党内在上海的一些人士说,中央是想看着十九路军被打光。

    • 家园 每次看抗战史料,都不禁扼腕叹息
    • 家园 好文章,逐篇花。
    • 家园 花。这是一篇被严重低估了的文章

      资料性强,语言不花哨,结果丧失了大量观众,是很多严肃作品的共性。

    • 家园 两次淞沪抗战失利之悲剧(6)

      [SIZE=3] 功亏一篑的血肉抗战[/SIZE]

      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彻夜血战中的我军阵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八一三”初期中国军队对于日军的围攻虽然英勇无比,但却遗憾未能达成全歼驻沪日军的目的。战前最高统帅部曾经询问过上海围攻的胜算,张治中在开战后的9月4日致信蒋介石,表示“如我空军能将敌根据地予以毁灭,则步兵殊有把握”。然而虽然中国空军在“八一三”战事爆发后英勇投入对日军的攻击,但国民党空军全靠进口,战争爆发后未能获得补充。时任第九集团军司令部作战科长史说谈到当时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作战科长罗机曾说,“八一四”空战开始,中国空军只有89架飞机可以升空作战,不久即消耗殆尽。“到8月下旬日陆军登陆时,天空一色日机,青天白日飞机一架也不见了。”

      陈诚回顾上海围攻未竟的教训,认为“以5师之众,对数千敌陆战队实行攻击,竟未能奏功,实在是当时部署种种不当的缘故”。其实即便是这5师部队,在头10天的围攻中出现的,也仅有曾经参加过“一二八”之役的87、88两个师。时任南京军委会炮兵总指挥的邹作华认为,上海围攻战,“兵力不足,为攻城失败原因之一”,而“攻城编组炮兵力量薄弱,此为攻城失败原因之二”。史说回忆,“怎样以劣势装备对优势装备作战,怎样利用士气和敌性打击日军,都没有深入的研究,”而“步兵与炮兵、战车协同作战的训练从来没做过”。

      当日本援军抵达,中国军队进入防守阶段时,国民政府顽固坚持阵地战死守方式,彻底将作战变为“以血肉之躯与铁弹相拼”的“肉弹主义”。中国军队的伤亡,每天平均高达一个师!中国军队最终全凭无数血肉之躯,在进行着悲壮的“铁血”抗战。

      从西安赶赴淞沪战场的第36师师长宋希濂指出,中国军队与日本相比,在人员消耗上也未占优势。“日本是一个实行征兵制的国家,受过正式军事训练两年或三年(特种兵为三年)的壮丁甚多。而我国于1936年,才开始设立师管区,办理征兵事宜,临时征集的壮丁,根本没有受过训练。除由各省的保安团队抽调部分官兵,送上战场补充外,已无后备兵可以征补。”在淞沪之战中,国民政府先后投入约70 多个师,几乎占开战初期军委会辖有180个师中的一半。然而“在淞沪战场打了将近3个月,每个师所存人数,多的不过三四千人,少的只有一二千人。”

      • 家园 淞沪

        If I am not wrong, the rough casualty ratio is

        淞沪roughly is 1:8

        Taierzhuang is 1:3

        WuHan is 1:1

        上海围攻战,“兵力不足,为攻城失败原因之一”,而“攻城编组炮兵力量薄弱,此为攻城失败原因之二”。史说回忆,“怎样以劣势装备对优势装备作战,怎样利用士气和敌性打击日军,都没有深入的研究,”而“步兵与炮兵、战车协同作战的训练从来没做过”。

        Most of the Chinese armies involving with Songhu had no conception about mordern war. The battle style is still the one in WW I.

        According to Japanese's opinion, Chinese leaders thought,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WW I, taking military actions to Japanese in 淞沪 has no risk at all, because, at the worst case, the HuNing line could stop Japanese's anti-attack.

        この戦闘の背景には、蒋介石の、万里の長城以南の中国に対する統一を守る(蒋介石は現時点では満州における領土回復は後回しと考えていた)ために、日本軍を華北から撤兵に追い込むという戦略があった。このとき既に日本は華北分離工作によって華北にその影響力を強めており、これは国共内戦を戦う蒋介石にとっては国民の支持を得続けるためにも容認できない事態であった。

        この戦略の基礎となったのが1930年代における中独合作である。1934年からドイツの中国国民党への投資が続いており、ドイツ製の軍需物資が輸出され、第一次世界大戦型の要塞線「ゼークトライン(チャイニーズヒンデンブルクラインとも)」が上海の西方の非武装地帯に上海停戦協定を違反して築かれた。又、継続的に参謀も派遣され、当時ドイツからの軍事顧問として国民党で働いていたファルケンハウゼンの計画にそって、日本の侵略にたいし国民党軍は上海租界を攻撃し、日本軍を要塞線にひきつけようとした。

        この作戦は、上海に駐留する日本軍を攻撃により挑発して要塞線で出血を強いる事で、日本国内の対中干渉世論を転換させる事が目的であった。第一次世界大戦で得られた軍事的経験に従えばこれはあまり冒険的でない作戦計画であり、だからこそ蒋介石も採用したと思われる。

      • 家园 沙发
    • 家园 两次淞沪抗战失利之悲剧(5)

      外交迷信导致痛失先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于淞沪对日作战,张治中的基本观念是“先下手为强”。就在“八一三”之战爆发前半个月,张治中在7月30日向南京国民政府郑重提出,如敌军决定派陆军师团来上海,并已经开始登船;如敌方航空母舰来沪;如敌方在长江的舰只在上海集结,如敌人在上海提出无理要求,要求中方限期答复。日本方面如果有上述四种状况任何一种,国民政府应该首先发动。

      对于张治中的战略设想,南京国民政府复电:“卅未电悉,应由我先发制敌,但时机应待命令。”张治中情知战争将不可避免,为此先后两度发表文告,向淞沪地区群众宣传抵抗作战的决心。相对于“一二八”之役,国民政府在“八一三”前,无论是军事调度还是群众动员,较之5年前有了更全面的准备。

      1937年8月12日,上海租界当局和外国人士中传出“如果中国当局对日本所提出的要求不作出答复,则日本海军将会同海军陆战队在两天内采取行动”。这个传言中日本军队将发动的进攻路线,事后都被证明基本属实。中国最高当局决定立即实施“后发先制”的既定方针,8月11日下午21时,蒋介石下令:“令张治中率第87、88两师于今晚向既定之围攻线推进,准备对淞沪围攻。”

      张治中在8月11日夜半离开苏州,统率全军从苏州、常熟、无锡一带向上海挺进,并于12日晨进驻上海。“我决定攻击部队于8月13日拂晓以前,完成对虹口、杨树浦日军据点攻击准备。”然而此时张治中突然接到南京统帅部电话命令: “不得进攻。”对于张治中“我军业已展开,攻击准备也已完毕”的急电,回答没有任何改变!

      此时日军主力尚未到达上海,但驻沪海军陆战队已经全部进入阵地并做好战斗准备。为了实行缓兵之计,驻沪日军在12日上午8点发表声明,再次强调所谓“不扩大”宗旨不变。同时上海外国驻沪领事团也在12日下午向中日两国提出,在 24小时内避免开战。在临战关头,蒋介石却仍然不放弃对调停的迷信,复电张治中“等候命令,并须避免小部队之冲突为要”。张治中在《回忆录》中遗憾地写到:“我预定13日拂晓攻击,本想以一个扫荡的态势,乘敌措手不及之时,一举将敌主力击溃,把上海一次整个拿下。但现在失此良机,似乎是太可惜了!”

      • 家园 《回忆录》

        我预定13日拂晓攻击,本想以一个扫荡的态势,乘敌措手不及之时,一举将敌主力击溃,把上海一次整个拿下。但现在失此良机,似乎是太可惜了!”

        This is called talking through hat. Li Zong ren did the same thing in his 《回忆录》.

      • 家园 外交迷信导致痛失先机

        See Japanese how to describe the start of the war. Chinese airplanes started bombarding Japanese army's positions in国際租界.

        8月13日未明より、包囲した中国軍と国際租界の日本海軍陸戦隊は交戦を開始した。陸戦隊は戦闘区域が国際区域に拡大しないよう、防衛的戦術に限定したほか[要出典]、中国軍機が低空を飛行したが陸戦隊は対空砲火を行わなかった[1]。列強各国の調停の申し出を期待したためである。

      • 家园 何应钦在128的时候没有起好作用吧
      • 家园 我对此处描述极为不解

        说蒋对外交迷信导致痛失先机,不是明明8.13开打了嘛。

        再者,张治中真有能力"乘敌措手不及之时,一举将敌主力击溃"?连"赤匪"都未能剿灭,何况日寇?

        淞沪抗战的结果证明了国军不是日寇的对手,至少那个战役是失败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