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11):工科男们的天堂 -- 本嘉明

共:💬33 🌺20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理并举,偏重理工

          历年高校毕业生中,文科占多数是常态。因为培养理工科学生的费用更大,除了师资,还需要大量投资于实验设备,实验耗材,金工实习等。

          而文科生的培养,也是应该的。一,民族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需要思想不断进步。二,很多商业领域,会小学算数就够了,所以老师可以下海,干部可以下海。文科生一样能在非文科领域做成大事业。

          就中国而言,培养金融,管理和法律等领域的人材是必要的,要均衡发展。

          但理工科有个特点,靠天吃饭,就业不可能无限放大,必须立足于本国工业规模。工业发展到顶了,自然就划下线,把大学理工科的招生额给限制了。高教产业化最大的好处,不是扩招,而是在将来会自动因应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育产能的细节。

          而金融和法学等领域,其实没有自然界的极限,国家一倾斜,又可以因人设职,多搞一批虚职。所以这类专业,社会上不能太推崇,利益团体一旦坐大,就没底了。当然,目前人家还是跟着美国的规矩,讲究精英小众化培养,拼爹拼情商。国内的所谓法学院名校,就那么几所,这就很好嘛。还有,好在中国的政治运动多,一般老百姓子弟更愿意悬梁刺股去学理工。所以未来20年里,适当的运动运动,出出汗,洗洗澡,正正冠,也可以考虑-----整整那帮无法无天卖“赎罪券”的,膀不摇身不动的,凭什么啊?

          而理工科毕业生多,也会倒逼zf重视相关就业机会的培育,重视抓实体产业,重视干事实少放炮的工作风气。大批的理工农医人材,是全社会的“定海神针”,因为说到底,他们管饭。

          • 家园 文理靠边站,工科上去干

            文理都是发现问题的主,只有工科是解决问题的主

          • 家园 文科占多数,有没有数据来源?

            文科占多数,那应该说的是民国。

            现在的高中,理科班都远多于文科班,13年高考,广东省文科一本计划招生8700多人,理科一本计划招33000多人,几乎是文科的4倍。

            另一方面,关于优秀的孩子,基本上大多数成绩好的孩子都选了理工科,而在理工科尖子生的争夺上,北大明显落后于清华,只能靠加大保送力度挽回一点劣势。

            • 家园 准确资料没有

              文科在招生总体上长期占优势,有几个原因。

              一,文科“好考”,对某些偏科(数理较差)的高中生有吸引力。

              二,有些高中生是发自内心地热爱某文科专业,不为社会评价所动摇。

              三,高等教育产业化后,高教如同种地,文科专业容易膨胀,是“速生林”。教育学者熊丙奇就曾撰文称,高校开设理工科专业的成本远高于增设文科专业,故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以各种名目开设各类文科专业以实现扩招,而教学质量、师资实力、专业环境等并无实质性提升。这样的怪现状导致文科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并不充分,达不到社会的实际需求,而学校却落力宣传自己的文科专业。

              四,有些文科专业,如外语/外贸/法律/财经/平面设计/传媒,本身就是社会热点。

              五,高中分文理科班,已经不合时宜了,目前不少原本的纯文科专业,开始招理科班高中生,比如法律,金融和管理。这实际是文科专业开始“二次发育”,在吸收高中理科班的“过剩营养”。

              任何一国,理科招生多于文科,那很可能是不合理的。理工科学生的成材关键,是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实践,因此大学的分科种类不算太繁复;而文科包罗万象,专业可以细分很多,多招一些人也很正常。

              中国目前的问题,是理工科本科生多,大专生不足,不如德国的“技工制度”来得均衡。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等招生拐点到来,大学普遍“过冬”后,国家引导推行“副学士”制度,按大学理工科的本科课程安排,只读大学的一二年级基础课(加一部分三年级课程),然后拿个“副学士”学位,先去工作,以后有条件有兴趣再回大学读完本科。因为大专的课程安排,远不如本科扎实,而读了2年好学校的本科基础课后,理工科学生基本已经能进入企业跟师学艺了。这样,一些家境较差的工薪阶层子弟,可以咬牙先读(学费高的)名校两年,然后就毕业,负担也不算太重,而好学校的招生额就有保障了。

              比如说有个浙江考生A,因为家境一般,就先借钱读浙大的“副学士”,2年后离校,跟着亲戚跑非洲做买卖,几年后积累了一点积蓄,就回国再读。此时,浙大,交大,清华等几所学校已经组成“东岸联盟”,成员学校的二年级生(包括前几年离校的“副学士”和在读本科生),可以自由在这几所学校间提出“换校换系”申请,只要任级教授(教师)推荐,面试笔试合格,就不得阻挡换校。A同学就可以凭浙大的“副学士”文凭,通过笔试后进入清华的三年级,插班续学。

              这种体制,首先有利于学生,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人生规划,或追寻心仪的好老师好专业,毕竟各校有专长。其次有利于学校,一批素质接近的学校自由换血,就逼使各校进步,不要自己学校每年都出多进少,很没面子。三是可以培育中国自己的“常春藤联盟”。

              4年的高等教育,是一件昂贵的“商品”,把它拆碎了,消费者就容易负担;而名校的学费适当加码,也就变得合理可行了。这跟把一套商品房拆开“分期付款”的原理是一样的。

              • 家园 文科比理工科多?

                您说的是美国还是中国?

                中国的话

                即使没有具体资料,我也可以肯定的告诉您

                自打中国恢复高考以来

                每一届高中毕业生都是理科比文科多,而且是多得多

                大学毕业生也是理工科比文科多

              • 家园 还是先把基本事实弄对,再来发议论比较好

                理科招生计划远多于文科,尤其是一本,是历年来的基本格局。我估计前30年理工科的比例更高。

                山东:

                  2013年山东本科一批招生计划总数为93510人,其中文科10570人,理科47860人,

                江西:

                2012年,江西省高招一本、二本、三本文史类招生计划共24258人,理工类招生计划共64499人,为文史类招生计划的2.66倍。

                2013年,江西省高考一本、二本、三本文史类招生计划共24109人,理工类招生计划共63997人,为文史类招生计划的2.65倍。

                分招生批次看,近两年来,一本、二本、三本理科招生计划数分别是文科的4.6倍以上、2.4倍以上、1.8倍以上。

                河北:

                本科一批计划招生37781人,其中文史类共设置招生计划6439个,理工类计划数为31342个,理工类计划是文史类的近5倍。文科生升学越来越难。

                安徽:

                理科录取率高文科一倍,从数据可以看出,今年普通文理科一、二、三本批次录取中,理科录取率依然远远高于文科。

                我省2013年高考有51.5万人参加,其中,文史类考生21.4万人,理工类考生29.7万人。除了自主招生、提前批次等外,整个普通文理科本科录取中,文史类共招生50956人,录取率为23.81%;理工类共招生133669人,录取率达到45%。而一本批次的录取中,文理科差距更大,文科约为4.9%,理科则达到13.8%。

                河南:

                2013年高招本科一批进行正式投档录取

                  7月18日,经过两轮模拟投档,省招办根据各招生学校提出的最终调档比例,向277所本科一批招生院校正式投出考生电子档案。本科一批计划48640人,此次共投出考生档案51093份,其中文科投档9235份,理科投档41858份。

                • 家园 军事,武警,公安,司法院校是另列的

                  其中军事类,分为:普通军事院校招生、空军招飞、国防生招生。

                  另外,民办院校和应届出国留学的,文科类也不少。

                  军警司法这几家,需要大批的内勤/政工/管控人员,在毕业后的工作性质上,仍偏向文科类,不必同机械设备打交道。换句话说,体制内的公务员,工作内容上分,仍然是文科类的工作(写报告,讲话,指示)为主。维稳体系,也是文科类的管理人员为主,加上工科类的监控技术人员。

                  官员体系内,中国有“理工培养,文科使用”的传统,比如说“工程师治国”。

                  即便目前很多省份的招生中,理科占多数(比如文理科是4:6),但在毕业后实际使用中,大批理工科生,甚至是优秀尖子,还是主动放弃本专业去迎合社会需求,赚快钱的,否则怎么对付“丈母娘刚需”?像军警行政类院校,则毕业去向完全是听组织安排。

                  首先要说,前几天我说“文科在招生时就占多数”,这是不对的。

                  但社会的实际需求看,对理工科毕业生的需求,在需求总量里确实没有占那么高的比例。因为理工科毕业生比较容易改行去做文科的工作,比如说考个公务员或者托门路进外企坐写字楼;而文科生就不大容易去拿个技术员的岗位。这算是一种“向下兼容,不可逆向”吧。

                  我们不妨看看美国对2010到2020年间对STEM(理工科)高校毕业生供需的预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链出处

                  这个预测,对于中国东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有一定的提醒意义了。美国的数据,是每产生一个STEM工作岗位的同时,会培养1.55个求职者,所以供大于求。就是说,那半个其实为别人做了“嫁衣”。

                  而中国的STEM,其实早就供大于求,而且随着制造业产能减少,老一辈的技术人员逐步被替换完成(目前杭州湾大桥这样的工程,都是年轻人挑大梁的),供求失衡会加剧。好在中国社会这付“肠胃”皮实,过剩的理工科毕业生都“消化”到非工程师的岗位去了。

                  而高教产业化,国家经济逐渐发达后,院校对社会需求的反应,逐渐灵敏,文科专业会逐步回热。这时候国家放任市场之手来管的话,很可能理工科专业会被过度弱化。而反过来说,如果在未来20年里硬性维持理科招生的高比例(和高中的文理分班体制),那么会培养过多的理工科人材(外流到境外工作.因为这么苦读出来还要去麦当劳卖饭,人家自己也不甘心),甚至高校被迫多招留学生,为别国培养人材,抢中国的饭碗。

                  中国不能几十年如一日地无节制培养理工科大学生。这个,早晚也需要“计划生育”,就像美国节制性地培养医生一样。等我们将来发觉工程师过多了,造成负面影响了,已经来不及了,而且一旦受到市场的惩罚,对理工科的蔑视/歧视会持续几代人,过犹不及啊。

                  另外,将来的文科生既不要自卑,觉得低人一等;也不要得意,觉得将来是文科占优。将来的文科,是以数学,统计学,逻辑学,电脑运算技术为基础的文科,是“新文科”,你学不来的还是会淘汰。

                  所以,我在主帖欢呼的,是在未来20年里,中国会有1亿大学毕业生;但并不欢呼其中有6000万是STEM,甚至只会为之担忧。"文理并举",这个度该如何拿捏,可是国家必须总抓的一门大学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来顶你一下,八十年代我那里理科3个班,文科一个班,不过

                  文科一个班相当于理科1个半班人数。

                  不过跟平常的理解有出入,文科生其实在理科的成绩都是不差的,而且是上完了理科课程以后复习高考时(高中二年级)才分班。那时确实是有冲着文科好专业的因素。现在分科情况不了解,但太早分科不利于个人知识结构的合理建立。

              • 家园 从高中来看,

                理科生绝对要超过文科生的。

                我上高中的时候,全级十一个班,理科九个,文科二个。这不是特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