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座有故事的桥--卢沟桥的前世今生 -- gobi

共:💬25 🌺2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宛平县原来相当于西城区

      明清,北京城和市郊的西边一半都是宛平县管理,东边一半由大兴县管理,大兴县衙现在是东城区公安分局。两县以中轴线为界,皇帝左脚踩大兴,右脚踩宛平。后来1928年北京城区设市,这两个县只管远郊区,所以两个县衙就被赶出城去,宛平去了卢沟桥的拱极城,大兴挪到黄村(现大兴区政府驻地)。

      • 家园 是的,是的

        明万历年间宛平县知县沈榜所撰《宛署杂记》中说:

        卷二

        ○县始

        天文:宛平分野尾箕,属《禹贡》冀州之域。相传秦郡县天下,始有蓟县,属渔阳郡,即宛平地也。前此无可考。然大略高阳氏有幽陵,唐有幽都,殷复为蓟州。周复设幽州,则蓟县地,即当属之。而武王封尧后于蓟,是周初已有蓟名,特未以名县耳。楚汉之际,项羽封臧荼为燕王,都蓟。汉初,蓟县属涿郡。本始中,涿改广阳国,蓟县属广阳。光武罢郡,立幽州,治蓟。永康后,后赵石勒国于蓟,蓟县俱为首邑。后魏于蓟立燕郡,又于郡置幽州,蓟县属幽。隋开皇初,郡废州存,后省州入涿郡,蓟县属涿。唐武德初,析西界为幽郡,蓟县半属幽。晋天福元年,割幽蓟等十六州赂辽,以报援立之功,蓟县随之。然自秦至是,县名皆以蓟也。辽升幽州为南京幽都府,后改幽都为析津府,又号燕京。分蓟县地为二:东为析津县,即今大兴地;西始有今名,为宛平县。盖取《释名》云:燕,宛也,宛然以平之义。

    • 家园 【原创】一座有故事的桥--卢沟桥的前世今生(1)

      3,八百年的卢沟桥(1)修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金之前永定河无固定桥梁,不便商旅交通。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刚计划修桥就仙驾。金章宗即位即下诏修桥,算是完成先皇遗愿了。修桥花了三年,于明昌三年三月(1192年)建成石桥一座,取名“广利”桥。修桥的过程没有留下记载,但从明朝一次翻修投入1万多劳役来看,应该也是耗资巨大。但与洪水决堤时动辄发300里、1000里以内民夫来比,还算不上劳民伤财。

      金章宗原只打算修个浮桥,不知为何改了主意。这个决定是英明的。因为永定河洪水频发,浮桥恐怕很容易毁坏。卢沟桥三月建成,仅仅3个月后,六月就迎来大洪水的考验。卢沟桥经受住了考验。

      卢沟桥最初的模样由于缺乏记载,已经很难了解。但从乾隆时的记载和解放后翻修时的探查,可以确定桥基是金初建时的原物。乾隆时由于洪水毁坏重修,当准备拆除桥身时,人们发现桥身极其坚固,完全不需要改造。乾隆还就此感叹古人修筑时用心。

      卢沟桥虽说是石桥,十分坚固。但作为京城南方的必经之路,成年累月的商旅交通,汹涌的洪水侵蚀,每隔几十年桥板就需要更换,桥栏的修、换就更为频繁了。按《卢沟桥和宛平城》一书的统计,明清之间进行过13次修葺。其中有2次现在桥头有碑文说明,一次是康熙七年,一次是乾隆五十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康熙时的重修我没有查到详细说明。从碑文看,卢沟桥东北被冲坏了12丈。他孙子乾隆后来分析认为毁坏的只是桥面的石板、栏杆,桥身没有受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而乾隆时桥头的碑文说明更详细一些。乾隆辨析了一下“修”、“葺”的区别。说修是毁坏后重建,而葺则只是对于年久损坏的地方进行修补。这次本来打算拆了重修,结果桥面拆了以后发现桥身依然十分坚固,便只是更换了桥面的石板、延长了东西端桥面(桥面延长是为了减小坡度,便于重车通过)。由此认为前人包括爷爷康熙在内都只是“葺”而不是“修”。乾隆大发感慨,赞叹古人“措意之精,用工之细”。虽然一直不屑乾隆四处“到此一游”显摆的行径,但这的确客观上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卢沟桥建于金,但由于明清时多次修补,现在桥除了桥身和部分望柱上的狮子,已经很少是金、元时期的原物了。所以梁思成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华北大地寻找、发掘古建筑时,对这个家门口号称北京最古建筑完全无视。

      通宝推:胡一刀,
    • 家园 好文,考据详实。是宛平西门离桥不过百米吧?

      讲到七七事变时一直不明白宛平守军干嘛跑到卢沟桥上?结果到这儿一看就明白了,宛平东门威严门离卢沟桥不过百米。

      关键词(Tags): #宛平城#卢沟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