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John Cassidy:互联网骗局 -- 万年看客

共:💬111 🌺38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崩盘2

        正当股市的信心看似恢复的时候,却又遭到了来自两方面的友军误伤。首先是2000年3月24日星期五的《商业周刊》刊载了一篇华尔街“炒作机器”的负面新闻。一番大刀阔斧的报道之后,杂志发现华尔街正在向公众兜售高风险投资策略,例如动量交易与购买互联网股票。更糟糕的是,“包括《商业周刊》在内的媒体助长了业余股民自行选股与短线交易行为的膨胀爆炸。”这篇文章单独挑出了CNBC,这家电视频道已经成为了“纸上谈兵的动量交易投资者的主心骨”,有时候还会“为来访嘉宾的大肆炒作提供传播渠道”。3月28日星期四,高盛的约瑟夫.柯恩建议投资者们减持股票,尤其是科技股。柯恩依然声称自己对股市的长期发展持乐观态度,但是他也认为科技股已经“不再遭到低估了”。此外他还将自己的模版投资组合当中科技股的比重从70%降到了65%。就好比听到麦当娜建议女孩子们穿得再保守一些一样,这一招彻底打晕了华尔街,。当天纳斯达克指数就下跌了124.67点,收盘于4833.89点。第二天又跌了189.22点,收盘于4644.67点。

        Templeton互惠基金旗下的著名股票策略师马克.摩比斯认为世界范围内对互联网股票的狂热马上就要结束。“你要是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一切已经开始了。看看已经度过最高点的互联网股票的数量吧,看看有多少互联网股票的价格已经跌到了发行价以下吧。”这番评论一经发表,雅虎的股票立刻下跌了18美元,降到了177美元;Inktomi下跌了23美元,降到了182美元;几天之前eBay刚刚冲上了255美元的历史新高,这一下也跌了25美元,回到了199美元的价位上。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下跌了8.6%,落到了406点。CDNOW跌到了3.5美元的历史新低,此前负责该公司审计业务的安达信事务所“深切怀疑”这家在线零售公司能不能幸存下来。

        许多资深投资者都对市场的狂热情绪转换越来越心生戒惧。对冲基金Tiger Management的主管朱利安.罗伯森宣布他打算在月底清空手里的很多基金,因为他已经不理解市场形势了。巴顿.比格斯告诉CNBC,他在华尔街干了四十年还从来没见过现在这样的动荡局面。记者询问他的投资策略有无更改,比格斯说他现在“紧跟指数股不松手”,因为“我很害怕当英雄,其他做法包括做空科技股或者筹集大量现金。”并没有什么特别糟糕的经济消息能为如此广泛蔓延的恐慌情绪撑腰——美联储放出加息的风声已经有好几个月了——但正是这一点让比格斯与罗伯森这样的老手感到格外紧张,因为股票市场的崩溃往往会发生在新闻真空当中。1929年10月与1987年10月都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坏消息,但是这两次股市崩盘之前都有过一段股市越发不稳定的时期。行情不稳就相当于人体的神经性皮疹,意味着投资者们全都手足无措,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这样的环境里,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坏消息都会遭到无限夸大,然后股票就会毫无理由地飞流直下。最贴切的比喻是沙子城堡的垮塌。事先谁也不知道哪一粒沙子会最终倾覆整个结构。但是假如沙粒不停向上堆砌,在某一个时刻总有一粒沙子会压垮整个城堡。

        4月3号星期一纳斯达克指数再度下跌,这一次的下跌幅度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下跌百分比是历史第五高,分别是349.15点与7.6%,当天收盘点位是4223.68点。许多人都认为这一轮抛售的元凶是久拖不决的微软反托拉斯诉讼案件最终未能实现和解。保守派法学家理查德.鲍斯纳法官一直试图在司法部与微软之间斡旋说合。这一天他宣布,到上一周结束为止,他促使双方达成庭外调解的努力终于失败了。微软股票随即下跌了15又3/8美元,跌到了90又13/16美元,拉动其他科技股票一同下跌。但是这一轮抛售的范围实在太广泛,很难全都怪在微软案件头上。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下跌了13.5%,跌到了332.23点。自从3月10号登顶以来,目前道指已经下跌了35%。eBay下跌了32又3/4美元,跌到了143又1/4美元;雅虎下跌了11又1/2美元,跌到了160又1/8美元。B2B股票遭到了最严重的打击。比方说有一家Redback Network,本身并不是互联网公司,只不过与互联网硬扯上了关系而已。公司股票下跌了61又1/4美元,跌到了238又11/16美元。格林斯潘将日间交易比作赌博的时候指的就是此类股票。在过去12个月里,Redback Network的价位最低是32.5美元,最高是397美元。随着投资者们纷纷抛售科技股票,很多人又扭头投奔了旧经济公司。纳斯达克虽然一路下跌,道指却上升了300.01点,达到了11221.93点。

        第二天早上4月4号星期四,情况更严重了。昨天跌了一天之后,很多投资者都面对着无法偿付的补充保证金通知。拿不出钱来之后,经纪公司就会卖掉他们的一部分股票来筹集现金。这正是股市崩溃的传统配方。到了中午,道指下降了504点,一个小时之后纳斯达克指数下降了575点。华尔街弥漫着大难临头的气氛。碰巧的是,史蒂夫.卡斯与媒体界的许多领军人物当天正在纽约开会,承办方是《综艺》杂志。休会期间他们纷纷冲向电话查询行情。当时亨利.布罗吉特还在路上,他每次查看商务通都发现市场似乎又跌了100点。情况如此严重,以至于白宫专门派出最高级别经济官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全国经济委员会主席吉恩.斯珀林说道:“我们相信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非常非常强劲。”这番话说的并没有多少新意。等到这番言论得到公布的时候,股票市场已经开始自行反弹了。当天收盘的时候,纳斯达克仅仅下降了74.79点,收盘于4148.89点。道指也仅仅下降了57.09点,收盘于11164.84点。

        导致这次反弹的买家当中就包括那些拣选了旧日最爱的互惠基金经理,他们廉价收购的股票包括微软、英特尔与思科。另外一部分买家则是遵循久经考验的追跌策略的个体投资者。eBay当天收盘价是167美元,上涨了23又3/4美元;雅虎的收盘价是167又3/8美元,上涨了7又1/4美元。这是华尔街历史上最繁忙的交易时段。这个令人神经错乱的日子足以与1929年10月与1987年10月相提并论。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这一天共有15亿股股票转手,在纳斯达克的计算机上共有28亿8000万股股票转手。相比之下,1987年10月19日道指一天下跌22.26%的时候,纽约证券交易所也仅仅交易了6亿股股票,当时这个数字就已经非常惊人了。

        这一周的余下几天要稍微平静一点。4月5号星期三,格林斯潘、比尔.茨与艾比.约瑟夫.柯恩一起参加了白宫举办的新经济研讨会。总统大选还有七个月就要开始了,克林顿政府很希望将过去九年的经济增长归功到自己名下,投资者们也对格林斯潘与柯恩的言论很感兴趣。格林斯潘对股市没做任何评价,但是柯恩大概是被自己之前评论引起的反应吓着了,这一次她拍着胸脯打保票说:“在过去十年里我们对美国股票价格的展望一直充满热情,现在我们依然如此。”这一天纳斯达克收盘于4169.22点,上升了20.33点。

        4月6号星期四与4月7号星期五,科技股票全面反弹。星期五对于投资者来说尤其欢天喜地。纳斯达克指数跃升了178.89点,再创单日涨幅纪录,达到了4446.5点。有消息称吉姆.克拉克打算向Healtheon/WebMD再注资2亿美元,尽管这家公司在过去两年里已经亏损了超过1亿4000万美元。这一消息也推高了互联网股票。尽管Healtheon/WebMD问题一抓一大把,但克拉克依然相信自己的魔力钻石的力量。“Healtheon/WebMD能够将医生与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对于这一点我比以往更有信心了。”他说。公司的股票在本周早些时候跌到了7又1/2美元的最低值。现在又涨到了29又3/4美元。亚马逊上涨了3又5/16美元,达到了67又9/16美元;美国在线上涨了3又7/8美元,达到了68又3/4美元。

        周末来临的时候,投资者们普遍松了一口气,尽管都有些头晕目眩。在纳斯达克指数重上5000点的这一个月里。股票市场就像特技飞机那样打着滚地上下翻腾,过去的一周尤其让人心惊肉跳。但是折腾了这一番之后。纳斯达克指数与最高点位相比仅仅下降了13%。如果将2000年整体考虑的话,纳斯达克指数与年初相比依然上升了6%。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与最高峰相比下降了26.4%,但是与年初相比仅仅下降了7%。与此前的上涨相比,这次充其量算是轻度调整。

        至于最近的市场动荡是否已经终结这个关键问题,人们的意见分成了两派。在TheStreet.com的每周电视节目上,詹姆斯.克莱默宣称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了。“目前加息造成的影响很小。美联储已经没那么担心了,因为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疯狂情绪已经发泄出来了。本周我有好感的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对于牛派来说这一周很不错。”《商业周刊》也加入了吹鼓手的行列。封面新闻问道,“华尔街:宴席散了吗?”同样刊登在封面的粗体字副标题给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高科技股票正在经历急需的调整。但是尽管放松吧,整体市场并不会触底。目前的行情是市场整体质量提升的必经过程。”相比之下,自从1998年就开始警告美国股市泡沫的《经济学人》疑心更重。这份杂志告诉读者科技股票“还可能进一步下跌,因为现在的估值已经不堪重负了。很难说究竟多么不堪重负,因为传统的估值方法很难适应快速增长的公司——尤其是那些既不分红也不盈利的公司。话虽如此,纳斯达克股票的往绩市盈率依然达到了62倍。在1973年到1995年之间,纳斯达克股票的市盈率从未超过21倍。”

        《经济学人》的文章彰显了重要的观点。从历史上来说,科技股票尤其是互联网股票依然遭到了严重的高估。它们之所以能够爬升到现在的高度是因为投资者愿意忽视传统的估值方法,为高企的股价另找理由,例如婴儿潮一代的衰老以及互联网的革命性影响。这些论点如此模糊,以至于可以用来论证任何层次的股票价格。当市场走势向上时模糊很有优势,因为上不封顶。但是万一股票价格开始下跌而不像上周那样反弹回来,同样的逻辑也会影响相反方向的走势:上不封顶也就意味着下不保底。投资者们很快就将学到这一课。

        • 家园 崩盘3

          4月10号星期一早晨,人们又开始抛售科技股票,这一次的抛售势头持续了整整一天。收盘时纳斯达克指数下降了258.25点或者说5.8%。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下降了37.65点或者说10%,达到了337.65点。eBay下跌了25又3/16美元,降到了155又11/16美元;雅虎下跌了9又3/16美元,降到了141又15/16美元。就像上次一样,这一次也没有什么激发抛售的明显事件。但是这一轮抛售的强度的确迫使很多华尔街牛派最终承认了显而易见的事实。理查德.麦卡布是美林公司的新任股票策略师,也是查尔斯.克洛的继任者。他承认,“科技板块正在经历重大调整。”与此同时旧经济股票却越战越勇。通用动力上涨了1又3/16美元,达到了86美元;国际纸业上涨了3美元,达到了42又5/8美元。这一天导致收盘点位是11186.56点,上升了75.08点。

          4月11日星期二,科技股抛售依然没有停止,纳斯达克下跌了132.30点,降到了4055.90点;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下降了7.1%,达到了313.83点。曾经的热门股票又遭受了一轮无情的抛售。甲骨文下跌了5又1/8美元,降到了77又3/8美元;到了当天收盘的时候,纳斯达克指数已经降到了2000年的起始点位以下,唯一值得欣慰的消息就是尚未跌破4000点。纳斯达克指数当天曾一度逼近4000点关口,但又反弹了回来,因此很多人依然希望行情能来一轮稳扎稳打的大反攻。

          第二天市场重新开盘的时候。人们的希望破灭了。饱受尊敬的高盛公司分析师里克.谢鲁格下调了微软的收入预期,理由是微软3月份的销量没有满足期望值。这样一来美联储遏制经济增长的努力不会对科技公司产生任何影响的幻觉就被粉碎了。微软下跌了4又1/2美元,降到了79又3/8美元。IBM与惠普同样一落千丈。这三家公司将道指扯了下来。当天道指收盘11125.13点,下跌了161.95点。纳斯达克指数收于3769.63点,下降286.27点或者说降幅7%。弗雷斯特研究公司进一步加剧了互联网股票的下跌。这家机构一改平时的乐观主义,发布了一份惨淡的报告,预言了好几家在线零售商的末日。公司某分析师说,“到了面对事实的时候了。在线零售的蜜月已经过去了。”亚马逊下跌了7美元,降到了56又3/8美元。但是这轮抛售并不局限于在线零售板块,美国在线下跌了3美元,收盘于62又1/2美元;eBay下跌了12又7/8美元,降到了142又3/8美元。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又下跌了10%,降到了283.33美元。如今的综合指数与3月9号的最高峰相比已经下跌了44%,而纳斯达克指数与3月10号的最高峰相比则下跌了25%。换句话说两个市场都已正式步入了熊市。(一般来说20%的跌幅就会被视为熊市)

          曾将推动股票价格直冲天际的自我强化流程如今开始向相反的方向发力,将众多股票打落尘埃。从众心理依然像往常一样强大,但是现在投资者正在纷纷抛售。曾经让购买股票变得非常便利的科技使得抛售股票也同样方便,只要一通电话或者点几下鼠标就可以了。人们将自己的积蓄从科技公司基金与高成长型基金当中撤出来,互惠基金经理不得不卖掉早已跌跌不休的股票,致使股票价格进一步下落。许多股票的大幅下跌都招致了补充保证金通知,有些公司无力付款,致使经纪公司进一步抛售他们的股票来回笼现金。下跌的股票市场同样也会自我反馈,就像上涨的股票市场会自我反馈一样。

          4月13号星期四多少让人喘了一口气,纳斯达克指数一开盘就上涨了将近150点。但这只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一份有力的零售报告导致人们恐惧美联储会进一步加息,市场随即转向朝下。当天收盘时纳斯达克指数又下降了92.85点,跌到了3676.78点。道指收盘于10923.55点,下降了201.58点。互联网股票全面下滑,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下降了5.4%,跌到了267.96点。在这一周里,亚马逊已经下跌了29%,美国在线下跌了14%,eBay下跌了23%,雅虎下跌了10%。谁也不知道这些股票要在何处筑底。按照传统估值方式,即便缩水之后这些股票依然昂贵得吓人。eBay的市盈率是1262倍,雅虎是389倍,亚马逊的市盈率是负值,因为还在亏损。

          纳斯达克的崩盘现在已经主宰了电视新闻,压倒了此前的新闻头条——一位名叫埃连.冈萨雷斯的古巴男孩被住在迈阿密的亲属扣住,不让他回国。300万美国人的积蓄都投入了股票市场,整整一代人从小到大都只知道道指上升与经济繁荣。如果股票价格继续下跌,那么过去九年里这个国家曾经享受过的繁荣肯定会受到威胁,总统竞选、联邦预算以及许多其他事务都会遭到重大影响。

          2000年4月14日星期五,无数惴惴不安的投资者们一早就打开电视调到了CNBC与CNN财经频道,那些熟悉历史知识的观众心里尤其七上八下,因为这一天是泰坦尼克号沉没八十八周年。新的通货膨胀数字显示物价比过去五年任何时候的上涨速度都更快,这一点与其他几份关于零售的强力报告结合在一起,意味着美联储肯定还要进一步加息。有分析师预测FOMC下次开会的时候恐怕还要加息半个点。投资者们的反应非常恐慌,11点刚过CNN财经频道就报道说,“我们正在见证纳斯达克的抛售狂潮,雅虎跌了7%,甲骨文跌了5%,亚马逊跌了5%,思科跌了2%,大屠杀还在继续——难以置信的大甩卖。从百分比上来说,我们现在的跌幅已经超过了1987年10月股市崩盘的情况。”与黑色星期一不同,这一回并没有立刻爆发的恐慌情绪。当年由于技术条件所限,股票报价机根本跟不上实时行情,许多经纪人更是根本不接电话。1987年以来交易系统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使得人们能够更方便地追踪市场的下落轨迹,到了中午12:45,道指已经跌了320.56点,跌幅将近3%,纳斯达克跌了245.21点,跌幅将近6.7%。在纳斯达克每一支上涨的股票都对应着七支下跌的股票。纽约证券交易所每一只上涨的股票都对应着四只下跌的股票。

          假如投资者们希望这一回股市也能像十天前一样到了下午就反弹回来,那他们要失望了。下午两点,又一轮补充保证金通知加剧了抛售的压力。格林斯潘也来火上浇油,当天午饭期间他在华盛顿的美国企业学会亮相,1996年他正是在这里发表了非理性亢奋演说。这一回格林斯潘既没有谈到股市也没有谈到利率,但是到了下午2:45道指还是又下降了500点。纳斯达克下降了超过300点。直到收盘前的最后一个小时人们都在疯狂抛售,仅仅在最后几分钟才稍有回暖,因为有些存心捡漏的买家趁机进场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收盘钟声敲响时,道指已经跌到了10305.77点,整整下跌了617.78点,创下了史上最大的单日跌幅。纳斯达克跌到了3321.29点,下降了355.49点。这一跌幅不仅是纳斯达克指数有史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也是有史以来第二大的百分比跌幅,只有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能与之相提并论。就这周总体来看,纳斯达克经受了了历史上行情最糟糕的一周。一连下跌五天之后。纳斯达克足足下跌了1125.15点或者说25%,轻松超过了黑色星期一一周之内下跌19.3%的记录。道指的下跌倒是没那么显著,但是也依然在一周之内下跌了7.23%。

          黑色星期五的抛售——这个名字当时已经传开了——横跨了整个经济领域。银行、民航以及消费品公司全都被新经济股票拖了下来。花旗银行、美国航空与宝洁的股票全都下跌了。至于在科技板块的所有大公司更是无一例外,思科、微软与英特尔首当其冲。早已饱受打击的互联网股票又经受了一轮重创。雅虎下跌了20又1/8美元,降到了116美元;美国在线下跌了4.25美元,降到了55美元;亚马逊下跌了1又1/8美元,降到了46又7/8美元(令人意外的是,eBay居然挤出了3/4美元的上涨,达到了139又9/16美元)。许多规模较小的互联网股票干脆被压碎了。按照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反映的情况,该指数当天下跌了31.24点或者说12%,收盘于236.72点,一周之内该指数下跌了37.21%。

          收盘之后,财政部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在CNN上亮相,呼吁人们保持冷静。“财政部正在密切关注着市场发展。我们的关注重点依然还是最重要的方面。也就是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以及基本面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我很有信心,美国经济将会继续增长,并像以往一样经历每个季度的上下波动,但是我们的基本面依然很稳固。”萨默斯的这番话听上去多少有点耳熟。1929年10月25日黑色星期四之后的第二天。赫伯特.胡佛总统就曾经说过,“这个国家的基本经济活动——也就是商品的生产与经销——依然具有稳固且繁荣的基础。”

          • 家园 崩盘4

            无论怎样努力尝试,华尔街的牛派都无法将已经发生的一切轻描淡写地称作“健康的调整”或者“市场整体质量提升的必经过程”。长达五周的股市下跌导致了恐慌的高潮。这次的股市崩盘持续时间特别长。但崩盘就是崩盘。自从3月10号触顶以来,纳斯达克已经下跌了1727.33点,或者说34.2%。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下降了53.6%。与3月9日的最高点相比,仅仅在一周时间里美国股票市场就被掏空了将近两万亿美元的财富。仅仅微软一家的股市市值就下跌了2400亿美元。

            牛市的心态是一切的基础,现在这一心态已经被粉碎了。就连亨利.布洛吉特都不得不承认如今已经没有恢复原来的局面的指望了,至少暂时不行了。“较弱的公司将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布洛吉特告诉华盛顿邮报。“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一切都会在近期复原。”玛丽.米克和同事们在摩根斯坦利的客户报告当中督促投资者放弃多样化原则,集中持有亚马逊、eBay、雅虎等等市场领导者的股票,然后咬牙坚持。“或许市场目前还没有筑底,但是只要跟准领军公司,我们距离下限就肯定比距离上限更近。”对于那些依然持有米克推荐的其他股票——Ariba、VeriSign、Healtheon/WebMD、普利斯林、Women.com、Tickets.com等等——的投资者们来说,这番话实在起不到什么宽慰作用。

            詹姆斯.克莱默大概算得上是嗓门最大的牛派,可就连他也在《今日》节目当中承认泡沫已经破了。“这段经历实在令人头脑清醒,让人意识到自己多么渺小。我觉得自己从天下第一沦落到了颜面扫地的地步。”克莱默尔的TheStreet.com在股市崩盘期间跌得很惨,做节目时的价位只有15美元。主持人问道,创业者们可以凭借一个点子就筹集到上百万美元的时代是否已经结束,他回答道:“没错,已经结束了。淘金潮已经过去了。”

    • 家园 19,美联储出手1

      2000年1月4号,格林斯潘离开了雾谷的美联储总部,花了五分钟时间来到白宫。克林顿总统任命他继续掌管下一个五年任期。总统夸口道美国经济创下了多项纪录:失业率三十年来最低,贫困人口数量二十年来最低。福利开支三十二年来最低。他将这一切都归功于格林斯潘的聪明才智。美联储主席是第一位意识到了“新兴科技对于新经济的影响力,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所有规则与所有可能性”的经济学家。“实际上,”总统接着说,“格林斯潘对新科技的投入非常引人注目,我曾经想过要让格林斯潘将自己的名字注册成公司并且上市,那样的话我们在2015年之前就能将国债偿清了。”

      这个笑话比总统的设想还要贴近事实。格林斯潘的政策的确在这一轮股市繁荣当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任何牛市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央行迅速提升利率,停止住经济前进的车轮并且大幅削减企业盈利。好几年以来格林斯潘一直顶住了收紧货币政策的压力。1999年美联储一共提升了三次利率,每次提升0.25点。但是这几次利率上调也仅仅是扭转了1998年秋天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崩溃之后美联储引入的紧急利率削减政策而已。2000年初的短期利率是5.5%,基本上相当于1995年夏天网景刚刚上市时的水平。

      短期利率下调当然并不是格林斯潘对这一轮股票市场繁荣的唯一贡献。他在谈话中经常讲到新兴科技的好处,此外他还一直拒绝批评过度投机。1999年8月格林斯潘说,“股票价格反映了千百万投资者的判断,其中很多人都非常清楚构成我们的广义股票价格指数的特定公司的各种方面。”美联储的职责并不是质疑这些很有根据的判断,而是应当继续坚守监控通货膨胀的角色。绝大多数评论家都接受了格林斯潘的主张,但是历史经验却并不站在他那边。之所以在1913年成立美联储,就是为了防止投机泡沫破裂的反复出现——此前五十年间这一现象越来越常见了。假如投资者永远都是理性的,那就根本用不着权威机构来监管金融市场(不过依然需要有一家中央银行来提供货币)。不幸的是,投资者的头脑未必总是非常清楚,有时候也会陷入贪婪与群体行为的股掌之中。此时就要由美联储主席凭借自己职位所赋予的智识与政治权威来约束他们。

      提升利率是恢复理性的常用手法,但并不是美联储的唯一选择。格林斯潘还可以根据1934年《证券交易法案》赋予他的权力来限制保证金贷款。1999年保证金债务经历了快速增长,在2000年1月达到了2435亿美元。相当于股票市场总价值的1.57%,与1987年秋天的上一个高峰持平。美联储早已作出了强迫投资者以现金支付至少一半购买股票费用的决定,从而将保证金比率压制在了50%以下。参议员查尔斯.舒莫与其他人呼吁要将保证金比率提升到60%甚至更高,但是格林斯潘拒绝采取行动。他认为这样的举措对小投资人不公平。绝大多数职业投资者都能借钱买股票而不需要求助保证金借款,但小投资者不行。此外规范借款决定的想法也令格林斯潘的自由市场原则不相容。假如投资者自己愿意将退休积蓄投入亚马逊或者其他什么互联网公司,那是他们的自由。正如美联储主席经常指出的那样,精打细算过后自主承担风险的行为正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不过格林斯潘对于股票市场的担忧确实正在与日俱增。自从他在1999年8月发表了振奋人心的国会发言之后,纳斯达克指数又向上攀爬了1000点。日内交易越来越受欢迎了。很难将这些新入场的人们称作精于计算的理性投资者,因为他们正在买卖自己根本不认识的股票。对于美联储主席来说,他们看上去更像是投身于轮盘赌场的赌徒。私下里他曾经开玩笑说他要引入一项法律,要求日间交易者必须能够辨识他所购买的股票的公司的产品,否则不得交易该公司股票。格林斯潘依然相信无法确定地辨识投机泡沫是否存在,除非是马后炮。但是现在他很确信投机泡沫已经出现了,至少在股市的某些板块是这样。当他眼看着投资者们为互联网股票支付的价格时也觉得非常古怪。

      更重要的是,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纠结在了一起——这也是投机泡沫晚期的典型症状。不断上涨的股票市场刺激了消费者与各大公司史无前例的消费狂热,这一点又导致了经济增长加速。1998年美国经济增长了4.8%,这个速度相当于长期增长率的两倍。199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上升到了5%,就连新经济的最热切鼓吹者都不相信这个数字可持续。2000年初经济增长依然没有放慢的迹象,反而越来越快。1999年12月美国经济又创造了315000个工作岗位。汽车制造业宣布这一年是多年来利润最好的一年。零售行业报道声称圣诞节购物季表现强劲。美国人挣多少钱花多少钱,花完了就去借。根据有效衡量标准,个人储蓄率已经陷入了负数的领域。换句话说,人们正在借款或者出售已有资产来供应消费。格林斯潘此前一直认为美联储可以专心关注实体经济——通货膨胀、失业率与生产力增长——并且忽视股票市场的起落浮沉,但是这一假设现在已经站不住脚了。随着股票市场越发繁荣,整个美国的经济都有失控的危险。

      2000年1月13日,格林斯潘向纽约经济俱乐部描述了自己对于经济现状的新想法。他的开场白还是人们已经耳熟能详的论调:“货物与服务的生产方式以及发送到最终用户手中的方式”正在经历“惊人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互联网在内——已经为各大公司提供了更为及时的信息,让他们能够准确了解市场与供货商,从而重新组织生产并且削减不必要的人工与仓储成本。从1995年到1999年之间,人工生产力一直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长,超过了1973年到1995年之间每年1.24%的平均值。“简而言之,信息技术提升了整体经济的每小时产出。经济活动需要采取各种手段来对抗未知因素与意外因素,信息技术削减了此类手段所需要的时间,这也是提升产出的主要途径,”格林斯潘说道。

      但是这一次格林斯潘并没有多谈生产力问题,他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新经济唱赞歌,而是指出新经济的黑暗一面。生产力加速增长具有双重效应。生产力加速增长在经济体的供给侧鼓励公司扩大产能,在需求侧则推高了股票价格,因为投资者们都在盼望新科技带来更高的利润。股票价格的提升又通过所谓的“财富效应”导致了消费者开支的增加。人们感觉自己更有钱了,因此花的钱也就更多了。任何上过经济学入门课程的人都不会对这番论调感到陌生,但是格林斯潘却在这里拐了个弯。公司产能增长需要时间,相比之下股票价格的上涨以及相伴相生的消费者开支增加却是即时性的,因此经济体当中的总需求会比总供给上涨更快。“供给增长与需求增长之间的不平衡包含着通货膨胀上涨与金融压力的潜在根源,可能会破坏目前的经济增长。”在过去几年里,增长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一直依靠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劳动力——其中很多人都是移民——以及通过进口更多海外货物来填补,但这一趋势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当这些缓冲措施耗尽之后,过量需求就必然会导致物价上升。

      格林斯潘的这番话说得很拗口,研究这篇演讲的学术经济学家们对此颇为诟病。但是这番话的内在逻辑并不如现实后果那样重要。格林斯潘这回终于找到了干预股市的经济理由。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的风险,财富效应必须遭到削弱。这并不意味着资产价格不能继续上涨,只是不能比收入上涨得更快。当时美国人均收入增长率是每年6%,换句话说股票价格每年上涨幅度也不能超过6%。在当前的环境里这点年回报简直是开玩笑。1999年纳斯达克股票平均增幅几乎达到了90%。投资者们并不指望2000年的股市也能有同样强劲的表现,但6%的涨幅肯定不能令他们满意。假如格林斯潘真心想让股民失望的话——他看上去的确很认真——那这番话只能意味着一件事:美联储很快就要加息了。

      • 家园 美联储出手2

        2000年1月14日,也就是格林斯潘演讲之后的第二天,道指的日内最高点达到了11908.50点,收盘于11723点。尽管当时谁也不知道,但是道指在这一轮经济周期当中已经触顶了。接下来的两周里道指下降了将近1000点,又回到了11000点的水平。投资者们也开始考虑利率上调的可能性,互联网股票集体跳水,在线零售商的股票尤其受到了不久前圣诞季购买力不如预期的冲击。亚马逊发出了2000万份订单,比之前的预想还多了500万份,但是在2000年1月初亚玛逊宣布公司1999年第四季度的亏损恐怕要比华尔街之前预期的1亿5000万美元高很多。亚马逊股票一个月之前的价位还在100美元以上,如今又跌回了70美元。eToy股票在圣诞节前达到了70美元,如今又跌到了20美元以下。曾经在75美元价位上交易的Value America跌到了5美元。一度是投资热点的在线社区股票全都惨遭蹂躏。IPO之后曾经达到过130美元的IVillage股票如今降到了20美元以下。TheStreet.com的处境也大同小异。TheGlobe.com的股票价格已经降到了个位数。到了1月底,创立了TheGlobe.com的两位康奈尔大学毕业生托德.克里兹曼与斯蒂芬.帕特诺特宣布辞去联席首席执行官的职务,换了一名更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上任。这项声明包含的象征意味很浓。就在十四个月之前,正是TheGlobe.com的IPO标志着互联网泡沫进入了最高潮阶段。依然还在抗拒大势的互联网股票主要来自互联网基础设施公司与B2B公司,但是就连一部分B2B公司的股票也在下跌。比方说吉姆.克拉克的Healtheon处境就非常艰难。克拉克雄心勃勃地想让医疗行业步入网络,但是现实还是太骨感了一些。尽管收购了主要的竞争对手WebMD,但是这家硅谷公司仅仅说服了8万名医生——或者说全国医生总数量的八分之一——使用公司网站。Healtheon的股票在1999年5月的价位一直保持在125美元以上,现在已经跌到了70美元,而且还只跌不涨。

        2000年1月30日星期天,第34届超级碗比赛在亚特兰大举行,圣路易斯公羊队以23比16战胜了田纳西巨人队。但是当天最惊心动魄的比赛还是发生在商业界,更确切地说是发生在中场休息插播广告期间。1996年在线汽车零售公司Autobytel率先开启了互联网公司在超级碗做广告的潮流,当时该公司投放的广告为公司网站吸引了大量流量。其他公司纷纷注意到了这一点。到了2000年,互联网公司的上涨需求使得30秒钟的超级碗广告时段的价位炒到了200万美元。这一年有十七家互联网公司掏出了这笔钱,其中有很多熟悉的名字,例如嘉信理财、E*Trade与Pet.com,也有几家公司只是在不顾一切地增加知名度,希望在宴席散尽之前成功进行IPO。这些公司花费了上百万美元只为吸引啤酒上头的橄榄球迷的关注,这一幕实在是互联网繁荣的贴切比喻:一度非常明智的理念现在已经退化成了毫无意义的仪式。就算是更清醒的电视观众也往往只能记住一两条广告——得出这一结论的是位于罗切斯特的民调公司Harris Interactive,该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针对超级碗观众的调研。前一类公司的广告效用还算说得过去。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记得自己看过了独出心裁的E*Trade广告,内容是一只手舞足蹈的黑猩猩,广告词是“我们刚刚浪费了200万美元”。10个受访者当中有4个人记得看过Pets.com的袜子玩偶。但是后一类公司的广告效用就太差了。例如有一家Computer.com的广告100名受访者当中只有3个人记得看过,记得看过另一家kForce.com公司广告的人还要更少。

        2月2日早上,格林斯潘与FOMC的同事们围坐在了美联储豪华会议室的二十五英尺会议桌边。在二战期间,富兰克林.罗斯福与温斯顿.丘吉尔征用过这间房间来计划解放欧洲的盟军攻势。格林斯潘和他的同事们倒是不用担心纳粹德国的淫威,但是他们的确越来越担心经济增长的势头可能会失控。此时美国经济已经连续增长了157个月,也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段连续增长时期。去年12月他们差一点就要加息了,但是由于害怕千年虫作祟还是忍了下来。千禧年的新旧日期交替波澜不惊的过去了,因此再也没有必要继续忍耐下去了。

        美联储的高阶经济学家们在会议一开始就提交了最近经济发展的评估。这份评估证明经济增长依然强劲,消费者价格通货膨胀依然很低,但是出现了工资通货膨胀与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原油价格——有可能上涨的迹象。全国十二家地方储备银行的行长报告说,在全国各地除了农业区以外的其他地区都分享了这一轮繁荣。政策讨论开始之后,唯一有争议的问题就是应该将联邦储备利率提升到多高。委员会的有些成员希望立刻提升半个点,借以彰显美联储控制经济的决心。绝大部分与会者则认为目前来说上升0.25点就够用了。一贯倾向文火慢工的格林斯潘这次又与多数人站在了一起。委员会同意将利率上升0.25点,并且发布了公共警告,表示可能还会作出进一步上调。不到中午他们就散会了。午饭后美联储宣布联邦储备金率从5.5%提升到了5.75%。FOMC在声明中声称其“依然担心需求增长会随着时间流逝超过潜在供给的增长,即便考虑到已公开宣布的生产力上涨因素。像这样的趋势依然会导致通货膨胀不平衡并且最终危及美国经济的创记录增长。”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候,这篇声明的用语几乎与格林斯潘几周之前在纽约的说法一模一样,这意味着美联储正式放弃了应对股票市场的放任政策。投机泡沫终于进入了最后的阶段。

        • 家园 美联储出手3

          恐慌并没有立刻降临。当天的道指收盘下降了37.85点,但是纳斯达克指数则上升了20点。华尔街上很多人都如释重负,因为美联储仅仅将利率上调了0.25点。接下来的几天里,人们又发展了一套更加精妙的否认心态。投资人与分析师说服自己相信更高的利率并不会影响科技公司。美联储上调利率之后的第二天,纳斯达克指数再次上涨137点,冲到了再创纪录的4210.98点,第三天依然还在上涨,第四第五天都没有止步。美联储出手之后过了整整一个礼拜,纳斯达克指数居然上涨了10%。到了2月中旬,纳斯达克指数突破了4500,交易所的可交易股票总数量首次超过了20亿股。与此同时道指依然身陷在从1月份就开始的调整过程中,到了2月11日,道指收盘点位已经降到了10500点以下。“格林斯潘一说话,旧经济就颤抖,”《纽约时代》金融专栏作家弗洛伊德.诺里斯写道。“但是新经济体却认为自己不会受到更高利率的影响,对于美联储主席的警告充耳不闻。”

          眼前这一幕根本没有道理,正是科技公司引领了经济增长,而美联储一手策划的经济减速也肯定会对他们造成最重大的冲击。但是投资者们对于任何与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相关的产业已经养成了一套盲目的信念。“意大利人想进入这个市场,他们想要拥有科技,”所罗门美邦的证券分析师约翰.曼利说道,他刚刚从大西洋对岸出差回来。“欧洲都是这样。”不过还是有一位评论员面对了现实。《商业周刊》经济主编迈克尔.曼德尔此前一直是新经济的强力拥护者,此时他却指出在经济下行时很多科技公司都会遭受“双重打击”,一边是固定的成本,另一边是下降的收入,“用不了多久新经济繁荣就会迎来新经济崩溃。”

          在华尔街上,互联网公司IPO依然来势凶猛,谁也不想听取这样的警告。但是尽管纳斯达克指数依然上行,但是互联网IPO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就算公司名称当中带着.com也未必就一定能得到投资者的热烈欢迎。专门研究金融狂热的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将互联网市场的当前阶段称作“厌恶期”,这一阶段发生在泡沫的最顶峰。投资者们意识到了曲终人散就在转瞬之间,他们的戒心也比以前更强了,有些人开始谨慎地套现自己的收益。市场曾经经历过好日子,兴许还会继续上涨,但同时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人们都意识到随地可捡的钱基本没有了。

          2000年2月11日星期五这一天,互联网IPO数量不少于10家,其中包括Pets.com在华尔街的初次亮相。尽管该公司的超级碗广告为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这家位于旧金山的公司的财务报告看上去却与其他最近刚刚在股市上遭受重创的在线零售公司非常相似,令人放心不下。1999年Pets.com亏损了6200万美元,而收入还不到600万美元。公司依然还在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毁灭性的市场竞争也没有缓和的迹象。美林公司经营了Pets.com的IPO。自从一年前雇佣了亨利.布罗吉特以来,这家大型零售中间商就意志坚定地挤进了互联网IPO领域。Pets.com是这家公司最著名的客户。华尔街上有谣言说摩根斯坦利与高盛之前已经拒绝了Pets.com,但是Pets.com的首席执行官朱莉.维恩怀特坚持声称是她自己选择了美菱,因为美林麾下有一大批零售业股票中间人,也因为布罗吉特在她眼中是一位“五星级分析师”。为Pets.com寻找买家并不容易。在开市之前,美林为750万股股票定价11美元,开始交易之后上涨到14美元,收盘价又跌回了11美元。2月14日星期一,市场在周末之后再度开门,这一天Pets.com股票价格跌倒了定价以下,第二天的收盘价是7又1/2美元。

          对于Pets.com的投资者来说,这实在是一条男默女泪的消息。他们原本指望盛大的IPO能够推高股价,现在希望已经破灭了。此外这条消息对于正在计划进行IPO的PetsMart.com、Petopia.com以及很多其他互联网公司来说也很糟糕。PetsMart一步不错地遵循着华尔街的在线公司成功准则:从投资者手中获得大量资金并不遗余力地构建品牌,哪怕这样做意味着巨额亏损。Pets.com的袜子玩偶在十三个不同的广告中出现过,算得上是家喻户晓的形象。但是袜子玩偶的广受欢迎与公司本身的业绩或者股票并没有关系。事实证明,品牌知名度并不能确保成功。

          慢慢地,互联网投资者们开始关注此前他们一向避之唯恐不及的业绩衡量标准,也就是盈利能力。比如美国在线与eBay这样还能赚钱的公司股票表现依旧强势。2月8号eBay的股票从年初的125美元上涨到了175美元。奇怪的是对盈利能力的最新关注也让亚马逊的股票暂时上涨了一下。在2月初公司宣布1999年第四季度一共亏损了3亿2300万美元,与1998年同期相比上涨了700%。但是杰夫.贝佐斯认为这些亏损代表着“深水区的记号”只要他带领这个公司“驶向盈利的水域”,亏损自然就会下降。他还坚称亚马逊的图书销售板块已经开始盈利了,而图书依然占到了亚马逊公司收入的一半。华尔街分析家们为这番言论鼓掌喝彩。帝杰证券的吉米.柯根认为这一季度业绩表明亚马逊是一家“可以非常盈利的公司”。亨利.布罗吉特曾经公开批评过亚马逊忽视盈利。可如今他却将亚马逊股票从“可持有”升级成了“可买进”。

          在接下来的几天,市场接受了这种积极向上的分析。亚马逊的股票也从70美元以下上升到了80美元以上。但是当投资者们更仔细地观察了亚马逊的收入报告之后,他们又有了新的想法。尽管贝佐斯极力作出相反的主张,但是报表数字却显示他的公司依然服从着所谓的亚马逊定律:投进去的钱越多亏损就越多。与1998年相比,亚马逊公司在1999年的销售总额翻了一倍还多,从6亿900万美元上升到了16亿美元,但是公司的营销与促销费用成本却几乎翻了三倍,从1亿3300万美元上升到了4亿1300万美元。公司的净亏损额几乎上升了六倍,从1亿2500万美元上升到了7亿2000万美元。由于如此难看的表现,亚马逊从投资者手中筹集来的17亿5000万美元很快就花光了。亚马逊手头的现金与可交易证券总总计7亿500万美元,根本填补不上每年的亏空。到了2月底公司股票又跌回了70美元以下。

          • 家园 美联储出手4

            2000年2月23日,格林斯潘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面前亮相并且为自己的股市新政策辩护。委员会主席是来自德州的菲尔.格莱姆。他在介绍格林斯潘的时候表示他并不会质疑“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中央银行行长”的政策。来自肯塔基的另一位共和党参议员吉姆.博宁就没那么收敛了。他认为美联储的加息决定遭到了误导,“有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比通货膨胀更严重的威胁。”格林斯潘的演讲内容就是将一个月之前的纽约论辩背诵了一遍。由股票市场大幅上扬支撑起来的经济已经成长得太强劲了。尽管还没有多少通货膨胀的显著迹象,但是可用人工的数量却在减少。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必然会导致物价上升。弥合供求鸿沟的唯一方法就是提升利率。

            美联储主席宣读完讲稿之后,参议员们并没有掩饰自己的不满。来自马里兰州的高阶民主党议员保罗.萨班斯认为,格林斯潘对财富效应的过分关注威胁到了内城区青年人的就业前景,这些人从来没有买过股票。来自佛罗里达的共和党参议员康尼.玛克则展示了一幅图表,他声称图表表明股票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没有任何历史关系。就连格莱姆也发表了一句批评。“我认为人们听了你的话之后都觉得你相信股票价格找到了高估,我认为股票不仅没有遭到高估,而且可能依旧遭到了低估。”满脸严肃的博宁更是对美联储主席发动了一轮猛攻。“我们为什么想要约束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财富效用呢?”他质问道。格林斯潘试图解释,但是博宁打断了他。“如果利率上升到两位数,我们就会彻底阻止经济增长。我不希望看到这种事在你的任职期间发生,我更不希望看到这种事在我的任职期间发生。”“我很理解您,参议员阁下,”格林斯潘平静地说,“我的看法和您一样。”

            美联储主席终于显现出了受挫的神情。他那张线条分明的面庞、膨大的鼻子与刀削一般的嘴唇此时看上去比平时更加阴郁了。他那双悲哀的棕色眼睛从厚厚的眼镜片后面透射过来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就会理解为什么安.兰德的小圈子给他起外号叫“送葬者”。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耐心地试图解释为什么有必要终结美国在过去五年里一直享受的大规模股票市场繁荣。但是忠实反映选民观点的人民代表们却大呼小叫不肯善罢甘休。他们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大选年份股市崩盘。

            此时的格林斯潘面对着职业生涯当中最大的挑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他曾经提升过一次利率来对抗股价上涨,结果导致了经济衰退。但是至少上次人人都能看到通货膨胀的威胁。“我们作为一家机构认为股票市场价位太高,我们要控制住尚未发生的通货膨胀。”一位美联储高级官员哀叹道。“(格林斯潘)在1987年做的事情非常重要,但是中央银行行长本来就应该这么做——试图平复市场并确保金融稳定性。这一回的事情就没那么直截了当了。”

            就目前来说,科技股票投资者们依然还在忽视美联储的警告。格林斯潘在国会山亮相当天,纳斯达克经历了史上最大的单日点数上涨,涨幅168.21点,收盘点位再度打破了纪录。互联网股票走势尤其强劲,eBay上涨了20点,美国在线上涨了8点。亨利.布罗吉特与一位同事也赶来助兴。他们在报告中声称美国在线“似乎遭到了几乎所有估值标准的低估。”股民们开始远离容易受到经济放缓影响的旧经济公司股票,加快脚步投向了据说无论怎样都会继续繁荣下去的新经济公司股票。到了2月25日,道指的收盘点位终于降到了1万点以下,这还是过去几乎一年来的第一次。

            并非只有互联网投资者才专心关注于光明面。CBS新闻的资深战地记者鲍勃西蒙为《60分钟》节目采访了许多知名年轻互联网公司总裁。他发现这些人一点儿也不紧张。有一位受访对象名叫乔什.哈里斯,是Pseudo.com的创始人。这是一家刚刚起步的在线电视网站,制片室位于索霍,专门制作面向青年人的节目。他告诉西蒙斯说,他的目标是“让你们都失业,我现在正忙着将CBS挤出这个行业。”这次采访播出之后过了几周,《纽约》刊登了一条封面新闻,内容是硅巷的“早期信徒”。这是一群艺术气息浓厚的藤校毕业生,当互联网还是小众媒体的时候他们就参与了进来。“我们在文化上的出手时机可谓恰到好处,”Nerve.com的共同创始人之一鲁弗斯.格力斯科姆说道。“感到你是十七名真正理解世界的人之一,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强大了。”还有一位受访者是《硅巷报道》的编辑杰森.麦卡布。他的杂志对互联网业界极尽吹捧,他本人的口气同样大言不惭。“形容硅巷的最佳比喻就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重新发明了电影的人们。我们就是丹尼斯.霍珀,我们就是马丁.斯科塞斯,我们就是科波拉——那些人根本不在乎好莱坞的规矩,只想另辟蹊径。”

            在股票市场上,拥抱科技股的风潮依然没有停歇。3月2号,硅谷电讯器材制造商3COM为自己的子公司Palm Computing发行了股票。发行方原本将发行价格定在12美元到14美元之间,但是需求如此强劲,以至于最终价格被提升到了38美元。开始交易之后股票几乎立刻上涨到60美元,收盘价是95又1/16美元。按照这个价格,Palm Computing的股市估值是543亿美元,将此前母公司280亿美元的估值完全比了下去。对于华尔街数学的鉴赏家们来说,这些数字非常美丽。3COM依然拥有95%尚未发行的Palm Computing股份,换句话说市场认为3COM公司其余部分的价值是负221亿美元。

            投资者们已经丧失了对于二流在线零售商的信心,但是他们依然愿意为了那些似乎代表着电子产业未来的公司支付任何价格。构成纳斯达克100指数的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已经超过了100。为互联网提供路由器的思科公司正在与微软以及通用电气竞争股票市场估值最高公司的地位。全世界十五家最有价值公司当中有七家科技公司:微软,思科,因特尔,甲骨文,朗讯科技,北电网络以及太阳微系统。正是这些公司的产品构建了互联网。在迈阿密的投资会议上,詹姆斯.克莱默告诉听众要忘掉他们关于股票市场的一切常识,忘记利润,忘记价值,忘记长期投资。唯一值得持有的股票就是科技公司股票。“赢家总会赢的!”克莱默咆哮道。(在更清醒的时刻,就算克莱默也会对市场产生怀疑。他曾在TheStreet.com上建议投资者们抛售一部分股票,以求落袋为安。)

            • 家园 美联储出手5

              2000年3月6日是格林斯潘的74岁生日。他在波士顿学院新经济会议上发表演讲以示庆祝。来自马萨诸塞州的民主党众议员爱德华.马凯将他称作“我国经济政策的顶梁柱”。主办方将一个插了六根蜡烛的巧克力蛋糕拿到台上。格林斯潘吹蜡烛的时候,马凯领着在场观众们一起唱起了“生日快乐主席先生”。格林斯潘走到话筒前面有些腼腆的说道,“要知道今天的阵势这么大,我可能早就去旧金山了。”在接下来的演讲中,他回顾了新经济的来龙去脉,从二战结束之后晶体管的发展一直谈到了当今局势。“晶体管为我们带来了微处理器,计算机,卫星,再加上激光与光纤技术。到了九十年代,上述科技以及另外几项没那么显眼但同样重要的发明培养了捕捉、分析与传播信息的全新能力。对于信息技术不断增长的应用贯穿了整个经济体,因此目前的阶段才如此特殊。”经济变革的外在表现就是“互联网用途的日益增多”以及试图利用互联网的创业公司的大量涌现。投资人“正在摸索为这些公司进行恰当估值的方法”,这意味着“很难预测特定科技与商业模式究竟能不能在未来几十年里拔得头筹。”

              格林斯潘侃侃而谈地描述着科技驱动的资本主义的好处。此时的他听上去很像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的样子,当时他还在为安.兰德的《客观主义者通讯》供稿。他将资本主义视作“最为道德的体系”,将福利国家称作“无非是劫富济贫的机制,所谓福利就是政府针对生产力强劲的社会成员的财富剥夺。”当年格林斯潘的右翼主张听上去非常极端,但是四十年后对于自由市场的信仰几乎已经无所不在了。讽刺的是,格林斯潘尽管依旧相信自由市场的力量,但是他目前的职位却要求他遏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铺陈了一番华丽辞藻之后,他谈到了更为琐碎实际的货币政策问题。持续繁荣取决于“可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环境,这一环境又意味着必须要控制住需求增长,使之适应更为迅速的总供给增长。”这番话的意思很明确:利率还要继续上调。

              尽管如此,华尔街上的绝大多数人依旧充耳不闻。3月7号纳斯达克指数首次冲破了5000点,但是立刻就掉了下来,到了3月9号星期四,纳斯达克指数又上涨了150点,这次没有下跌。股市收盘时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5046.86点,仅仅4个月就从3000点涨到了5000点。尽管有些互联网股票遭受挫折,但是互联网股票整体依旧创下了新纪录。同样是在3月9号,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收盘首次超过500点,达到了509.84点。在过去12个月时间里,该指数上升了将近130%。

    • 家园 18,不祥之兆1

      乔治.索罗斯是最成功的现代投资人之一。他在1987年出版了《金融炼金术》并且在书中引入了“反射性”这个概念,用来解释为什么金融市场惯于走极端。索罗斯认为,在牛市当中股票价格上升似乎,提升了人们的经济展望,并且促使投资者们更加乐观,导致人们买入更多股票,推动市场进一步提升,致使整个循环再次发动。索罗斯使用了反射性这个词来描述这种自我强化的过程,因为股票价格反映了经济展望的显然提升,经济展望的提升也会反映在股票价格上升当中。这个循环每震荡一次,投资人对于未来利润以及经济增长的预期都会往前前进一步,最终预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如此之大,根本无法满足,此时市场就会遭受矫正。失望的预期对于股票价格有负面影响,下降的股票价格又会使得经济基本面看上去更糟糕。除非更多的好消息尽快到来,否则反射性就会发挥反向作用,股票价格的下跌同样也会加强自身,最终导致股市全面崩盘。

      倾向于将金融市场视作全知全能的计算机的专业经济学家们对于索罗斯的说法很不以为然。但话说回来,索罗斯比他们有钱得多,显然他这套理论也适用于互联网繁荣。上升的股票价格推动了消费与投资,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并且成为了股票价格进一步上升的助力。这一反射过程在科技领域力量最强,而科技领域在1995年到1999年之间贡献了美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思科、Lucent Technologies以及北电网络这样的科技产品制造商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壮大,而它们最大的客户就是创业电讯公司。这些公司之所以存在是因为金融市场非常活跃,有些此类公司正在构建全国网络,挑战AT&T与Sprint这样的长途通信运营商。还有些此类公司正在构建地方通讯网络与地区通信公司竞争。但是这些公司全都需要依靠金融市场筹措大量金钱来维持自己的活动。为了证明投资者们购买括科技公司股票的价格确实合理,华尔街分析师转向了这些公司目前的增长率,并且由此推测这些公司在不确定的未来将会怎样发展。可是这种估价方式忽视了以下事实:目前的高增长率是股票市场上升的结果,一旦市场走势受挫,这些公司的增长也肯定会停止。

      绝大多数科技股票投资人都没有质疑华尔街正在兜售的乐观分析。由于所有人都不认为股票市场会下行,担心股票市场下行的后果也没有什么意义了。说句公道话,要想预测股票市场背离现实的程度究竟在什么时候才足以导致迫在眉睫的行情下行并不容易,历史并不能提供多少经验教训。按照传说,在1929年初,约瑟夫.肯尼迪在擦鞋的时候听到鞋童为他提供选股建议,于是立刻就清仓了。假如肯尼迪来到二十世纪就是年的,他恐怕会在互联网股票行情达到顶峰之前好几年就将手里的股票抛售一空,由于人们对经济以及对互联网的信心基本不受约束,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都步入了股市。根据一个故事的说法——这是一个未经证实的故事,但是来源很可靠——甚至就连纽约西奈山医院的医生都会在正规工作之余交易股票。他们在手术室里摆上笔记本电脑,在做手术之余就会买卖一两笔。

      • 家园 不祥之兆2

        1999年夏天,巴顿.比格斯受邀来到爱达荷的太阳谷参加辩论,宣传他那套令人消化不良的观点。他的论敌是《华盛顿邮报》经济专栏作家詹姆斯.格拉斯曼。格拉斯曼与他人合著了广受关注的《道指36000》。他与合著者凯文.哈塞特认为,股票风险长期而言并不比债券更大,因此也应当得到更准确的标价。传统上来说,持有股票的投资人都要求得到风险溢价。格拉斯曼认为,假如消除这部分溢价,那么一直在11000点徘徊的道指还会翻三倍。这一论点没什么道理可讲——债券存在的意义就是比股票更安全——但是这一论点确实表明了新经济思维的进展程度。1929年秋天,著名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在历史书上赢得了一席之地。就在大崩盘之前几周,他认为股票价格已经“达到了永久的高地”。可是与格拉斯曼相比就连费雪看上去都像悲观主义者了。在辩论期间,格拉斯曼声称互联网是二十世纪最超凡脱俗的发明,比飞机、避孕药与核裂变更加重要。比格斯认为格拉斯曼的论点非常可笑。在他看来就算是其貌不扬的空调也比互联网更能改变历史。因为如果没有空调,亚特兰大只能是一个小镇,而现代新加坡根本发展不起来。双方演讲完毕之后听众们举手表决胜负,格拉斯曼以180票对2票赢得了压倒性胜利,两名投票支持比格斯的人当中还有一名是他的妻子。

        比格斯憋着一肚子闷气飞回了纽约。摩根斯坦利正在周复一周地承销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IPO。1999年摩根斯坦利进行了27次互联网IPO,比过去四年的总和还要多。玛丽.米克与她的同事们依然比某些竞争者更加挑剔,但是谁也不能假装相信摩根斯坦利最近的两位IPO客户drugstore.com与Ask Jeeves有朝一日能打入《财富》500强。为了找出理由支持自己针对此类股票的购买推荐,米克不得不依靠一套越来越可疑的估价方法。比方说在10月份出版的关于drugstore.com的报告当中,她指出网站用户在8月份的平均浏览量是14.9个网页,相比之下竞争对手PlanetRx的用户只会浏览10.3个网页。除此之外drugstore.com的“投入用户”(也就是至少会将某个分类当中的内容浏览三分钟的用户)比例始终保持在48%,而PlanetRx的投入用户比例只有45%。报告并没有提到投入用户是否会购买任何商品,或者两家都在承受高额亏损的网站未来能否盈利。

        玛丽.米克一度曾经坚称,要想让她将某家公司包装上市,那么这家公司必须符合一套标准。但是此时摩根斯坦利正在准备进行IPO的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不符合这套标准:巨大的潜在市场,良好的管理,聪明的产品,这些公司一样都没有。比格斯私下也怀疑摩根斯坦利以及其他投资银行家们会不断地吹涨泡沫直到爆炸为止。他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甚至还对投资银行家抱有一定同情心,因为他们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比格斯的本行是资产管理,这一行的竞争同样激烈。假如他过早否定了最近的投资狂热,在业绩表上的排名就会落后,公司的未来也会遭受威胁。

        劳动节之后,随着交易员们返回办公桌边,所有股票依然停留在史无前例的高位上。与公司盈利以及分红情况相比,如今的股票价位简直高得吓人。此时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市盈率是33,相比之下在1987年8月——也就是黑色星期一之前两个月——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市盈率也只是32.3而已。耶鲁大学经济学家雷.菲尔试图回答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目前的股票价格还有没有道理可讲。按照菲尔的计算,为了得出肯定的回答,美国的企业盈利必须在接下来十年里保持14.5%的年增长率,税后利润与GDP的比率必须要翻一倍,从目前的6%提升到12%。这一前景并非不可能,但是需要史无前例的从工人到企业的收入再分配。鉴于失业率位于三十年来最低水平,企业利润很可能会遭到进一步挤压,因为工人们要求更高的工资。

        另外一个久经时间考验的过度投机征兆是证券行的放款情况。这一迹象当时的确有愈演愈烈之势。自从格林斯潘在1996年12月的非理性亢奋演讲之后,保证金负债量几乎翻了一倍,占GDP百分比达到了六十年来的最高峰。其他类型的借款——包括银行贷款、信用卡贷款以及房屋抵押贷款——也在迅速上涨。美国家庭的平均债务额度相当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102%,相比之下1992年的数值还是85%。种种迹象表明所有这些额外债务都产生了负面效果。正当经济繁荣大步向前之际,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违约,个人破产率也达到了历史新高。

        这些迹象强烈表明美国经济已经陷入了八十年代日本曾经经历过的由信贷驱动的投机泡沫。但是投资者还是更喜欢相信由格拉斯曼以及其他人提供的积极解释,这一点也是投机狂热晚期的典型特质。9月份的《连线》杂志当中有好几篇文章都谈到了即将到来的“超繁荣”时代。杂志执行主编与《新经济新规则》(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一书的作者凯文.凯利撰文勾画了2020年的美国,认为到时候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将是每年15万,中产阶级家庭将会拥有私人厨师,道指将会突破五万点,冲向十万点大关。“这样的场景正在变得越来越可信,”凯文.凯利写道。“在历史上,我们人类曾经多少次将整个地球联系在一起从而创造单一市场呢?我们通过数字科技创造过多少次全新的商业渠道呢?金钱曾经多少次转化成为上千种投资工具呢?”

        凯利还采访了乔治.吉尔德,他已经变成了一名互联网创业家,每月都会发布一份《吉尔德科技报告》,全年订价295美元。在报告中他提醒投资者们要关注最近的科技进展,并且提供了一张可能盈利股票的清单。吉尔德的最爱之一Qualcomm在1999年上涨了2500;他最爱的另一支股票是JDS Uniphase。“我并不认为互联网股票的估值很疯狂,”吉尔德声称。我认为目前的估值反映了人们终于在基本面上拥抱了巨大的机会。所有的预测都估计互联网流量在未来五年内会上涨1000倍,十年内流量就会上涨100万倍。”为了他的订户着想,人们最好希望希尔德对于科技的预测要比他的算法更加可靠。根据绝大多数预测,当时全世界的网民数量大约是1亿5000万人,100万倍的增长就意味着网民数量要达到150万亿人,然而全世界人口也只有80亿。

        此外凯利还联系上了一位过去的名人,也就是婴儿潮理论的倡导者小哈利.登特。1992年他曾经预测道指将会在2006年到2010年之间达到8500点。事实证明这个预言还是太保守了。登特如今开设了自己的顾问公司,并且到处进行演讲。几个月之前互惠基金公司AIM Management Group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AIM登特人口趋势基金,专门向那些看上去准备好要从婴儿潮一代老人身上赚钱的公司投资。登特刚刚发表了他的新书《新千年的投资者》(The Roaring 2000's Investor)的平装本。他在书中预言道指将会在2009年达到41000点。“在过去十年里我一直是关于未来最乐观的预言者,但是我依然低估了市场,”他这样告诉凯利。“我们并没有认真考虑到国际经济增长——现在我们有了50亿名全新的消费者。历史上来说,在繁荣中期人们总会转向更高的估价层次,因为人们意识到繁荣将会持续下去。然后投资循环就会启动,用现金淹没市场。我们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

        • 家园 不祥之兆3

          “面对现实吧,在某一座车库里,有一位年轻创业家正在铸造必杀的子弹,子弹上还刻着你们公司的名字。”1999年9/10月份的《哈佛经济评论》上,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米尔这样警告全国的CEO们。“要想活命只有一个办法:你们必须提前开枪。”全国各地的CEO们都听取了哈梅尔的建议。旧经济与新经济之间的分隔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迪斯尼早就已经拥有了万维网上访问量第五大的网站Go.com,现在正在收购Infoseek的剩余部分。时代华纳公司在经历了多年严重亏损之后终于关闭了Pathfinder,现在与索尼合伙要收购CDNOW。ABC早就已经发行了自己的互联网追踪股NBCi。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建立了总价值3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分支并且收购了Healtheon的股票。旧经济与新经济的焊接并不局限于媒体领域。巴诺书店的在线分支BarnesandNoble.com在1999年春天上市之后将业务扩展到了在线音乐零售领域。沃尔玛与玩具反斗城都启动了在线分支。通用电气主席杰克.韦尔奇公开宣布互联网是通用电气的第一要务。福特与通用汽车都打算将自己庞大的采购业务转移到网上进行。

          绝大多数此类行为都受到了亚马逊的激励。当时亚马逊是全世界最热门的公司。在短短四年里,这家位于西雅图的创业公司已经实现了年收入10亿美元。杰夫.贝佐斯家乡的《西雅图时代报》将他称作“互联网的终极崇拜偶像”。当贝佐斯参加公司联谊活动的时候,甚至就连他自己的雇员都会请他签名。贝佐斯已经不再仅仅是个商人了。对于很多人来说他已经化作了一尊图腾,成为了揭示神圣真理的弥赛亚。“当我们试图理解某种像互联网一样浩瀚无垠、变化多端且可怕至极的事物时,难免会寻求类似的历史先例——铁路,洲际高速公路,电话网络。”1999年10月《商业周刊》的封面文章《互联网时代》这样写道。“但是所有这些先例都没能真正体现互联网对于商业世界震天动地的冲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听取互联网商务先锋杰弗里.P.贝佐斯的意见。”

          贝佐斯面向《商业周刊》以及任何其他听众宣扬的福音包括以下内容: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寒武纪,也就是5亿5000万年前多细胞生物首次出现在地球上的时代。用贝佐斯的话来说,“这是新物种涌现速度最快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人们经常忘记这一点——物种灭绝速度最快的时代。我们将要看到许多创意付诸实施,其中绝大多数都会失败。”当时很少有人怀疑亚马逊能否幸存下来。《新闻周刊》这样报道:“亚马逊不仅不主宰了在线书籍零售(这一部分业务的估值是220亿美元,而拥有260家大型实体书店的Borders的估价还不到10亿美元),而且还在迅速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音乐零售商、玩具零售商、以及消费电子用品零售商。亚马逊就是互联网商务的旗舰,是互联网商业模型——在网上向顾客直接销售商品——可行性的明证。”

          贝佐斯的野心大得令人惊叹。有些评论员说他希望创建在线沃尔玛,但这话说的并不到位。沃尔玛并不会直接与玩具反斗城、家得宝或者淘儿唱片进行竞争,亚马逊却与所有这些店铺打起了擂台,而且这还仅仅是个开始。贝佐斯想要主宰整个在线购物市场,1999年9月底,他宣布成立zShops,好让亚马逊的1200万名顾客在这里购买果酱到游艇在内的各种商品。当顾客输入自己想要的东西——比方说一根鱼竿——软件就会检查亚马逊有没有现成的存货。如果没有,顾客就会自动跳转到有存货的加盟店的首页。“十六个月之前我们还是人们找书的地方工作,”贝佐斯说,“明天人们将会在我们这里寻找一切。”

          与其他狂热的互联网拥护者不同,贝佐斯从来都不认为传统零售页会消失。他知道人类天生好动好扎堆,喜欢亲自出门购物。但是他相信零售业消费的15%——每年大约是5000亿美元——最终将会转移到在线领域,而他希望亚马逊能从中攫取一大部分份额。贝佐斯坚称自己的策略并非基于拿破仑一样膨胀的自我,而是基于规模收益递增效应。随着亚马逊扩张到新的商业领域,公司的收入也会比成本上涨得更快。与一般零售商不同,在线零售的增长不需要建立新店铺并配备人员。zShops正是这一策略的典型例证。每当顾客登录亚马逊网站并且从在线店铺购买某样商品的时候,亚马逊会抽取佣金。假如亚马逊能够接手计费业务——这是经常有的事情——那么佣金就是购物价格的5%。“这是全新的商业模式,”贝佐斯这样声称,投资者似乎也相信他。zShops得到公布的当天,亚马逊的股票上涨了15美元,达到了80又3/4美元。

          贝佐斯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但是亚马逊的成本并不像看上去那样固定。除了位于西雅图与达拉维尔的现有分发中心之外,公司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另外五座仓库,这些实体设施雇佣了几千名蓝领工人,每人每小时挣7块5美元,特别忙的时候还要付加班费让他们超时工作。随着业务增长,亚马逊也需要雇佣更多的顾客服务代表、计算机技师以及营销与销售人员。1994年,亚马逊每获得一名新顾客要支付30美元,1999年每获得一名新顾客需要35美元。

          像微软那样真正利用了规模收益递增效应的公司越扩张挣得钱就越多,可是亚马逊扩张得越快亏得钱就越多。到了1999年10月底,亚马逊第三季度的亏损总量达到了1亿9700万,总收入3亿5600万。与1998年第三季度相比销售额增加了130%,但是亏损额却增加了437%,就连亨利.布罗吉特也对这一发展大为惊骇。他警告道,假如亚马逊还不能尽快盈利的话,投资者就会“向我们一样对于无休止的延迟满足感到厌倦。”他将亚马逊股票评级从“强力买进”下调到了“可以持有”,另外四家分析师也进行了降级处理,一周之内亚马逊股票就从76美元降到了63美元。

          对于贝佐斯来说,幸运的是圣诞节就要到了。有些分析师预测在线销售在假期可以突破100亿美元。亚马逊早已购买了181公顷的包装纸与2500英里长的缎带,准备为1500万份礼物提供包装,因此将会成为这次购物狂潮的主要受益者。于是亚马逊股票价格强劲回升,到了12月9日又创记录,在拆股调整基础上达到了113美元,直到一轮获利抛售遏制住了上升势头为止。第二天收盘价是108又11/16美元,意味着公司价值370亿美元。亚马逊股票就像亚马逊创始人一样已经不能以常理看待了。现在亚马逊已经变成了公众对于高科技未来的信念是否坚定的晴雨表。随着新千年的临近,人们的信仰似乎也越发坚定了。亚马逊股票达到113美元的同一天,一家名叫VA Linux的小公司上市了。当时将Linux操作系统当做题材的上市股票如同过江之鲫,因为人们都在鼓吹这一系统能够挑战微软视窗的地位。VA Linux股票价格从30美元飙升到239又1/4美元,几乎上涨了700%,比起TheGlobe.com的交易首日涨幅还大,创下了全新的IPO记录。

          与此同时,《时代》的主编们正在挑选年度人物。此前有幸入选的人物包括斯大林、甘地以及马丁.路德.金,1999年的人选则是贝佐斯这位活力四射、时年三十五岁的电子商务化身。圣诞节前几天,贝佐斯的笑脸出现在了全国各地的书报栏。掀开杂志封面,有一篇五字字的人物素描,文中披露了贝佐斯的偶像是爱迪生——显而易见——以及迪斯尼——这就有些令人意外了。“最令我惊叹的是迪斯尼的愿景多么强烈,”贝佐斯说。“他很清楚自己想要创建什么,并且与一群特别聪明的人合伙实现了自己的愿景。其他人都认为他在异想天开,他必须说服银行借给他四亿美元,但是他终究还是成功了。”言外之意很清楚,贝佐斯在建立亚马逊的时候也遇到了类似的困难,而且他的成功也已经近在咫尺了。

          1999年12月31日星期五,穆罕默德.阿里敲响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开市钟。由于即将放假,当天的交易时间也缩短了。几个小时之后收盘钟声敲响,此时道指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1497.12点,在过去一年里增长了25.22%。纳斯达克指数在此前一天收盘的时候首次超过了4000点,这一天的收盘点位同样达到了破记录的4069.31点,自从1999年初以来上涨了85.6%,也是美国所有主要股票指数当中表现最好的,超过了道指在1915年的81.7%涨幅。有些范围更窄的指数表现更好,例如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在这一年攀升了167%。

          • 家园 不祥之兆4

            2000年1月10日星期一早上,美国在线主席史蒂夫.卡斯走进了曼哈顿公平中心,宣布美国在线即将以16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时代华纳。“今天我们有幸向大家宣布,这次并购将会创造互联网时代第一个全球媒体与通信公司。”美国在线这个成立十四年的“赛博空间蟑螂”即将接手全世界最大的媒体集团。时代华纳是一头四面扩张的巨兽,其子公司可以追溯到亨利.卢斯与杰克.华纳的时代,如今这头巨兽就要被被人收购了。卡斯这位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家穿上了一套昂贵的蓝色西服和一条明黄色的领带。时代华纳主席吉拉德.利文则穿着翻领衬衫与卡其裤。卡斯将这次交易称作“平等者之间的合并”,但是谁也不会怀疑究竟哪一边说了算。卡斯将会成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的主席,新公司的股票代码将会是AOL,美国在线的股东将会拥有合并后公司股份的55%。卡斯讲话的时候,包括利文在内的三位时代华纳高管就像花瓶一样默默无语地坐在他身后。

            美国在线计划用自己的股票来支付收购费用。一个月之前公司股票价格达到了史无前例的91.75美元。时代华纳的股东们放弃了公司独立之后得到了现有股票价格的溢价,但他们只能拥有合并后公司股份的45%。利文与他的同事们同意接受美国在线的股票作为付款方式,这也就等于宣称他们相信美国在线的股票市场估值达到了1630亿美元。“新媒体股票市场的估值是真实的,”利文坚持认为。“当然并非每一家公司的估值都是真实的,但是美国在线在这个新世界抢到了第一名的位置。这家公司的估值是真实的,我愿为此担保。”

            这是一句很不得了的主张。美国在线自1996年以来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毕竟当年这家公司就连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是问题。目前的美国在线有2000万付费用户,超过一半美国网民都是美国在线的顾客。网站新近推出的即时信息服务极其受欢迎。过去四个季度公司的盈利总额是8亿7900万美元,远远超过了任何其他互联网公司。简而言之,美国在线证明了向大众市场提供基于订阅收费的上网服务是可行的商业模式。但仅仅做到这一步还不能说明公司价值1630亿美元。

            合并宣布之前,时代华纳的市场估值是835亿美元。公司旗下的有线电视、电影工作室与出版社每年能收入260亿美元,五倍于美国在线每年52亿美元的收入。时代华纳的人工费用很高,压制了公司盈利能力,但是公司每年依然会产生60亿美元的现金流,相当于美国在线的四倍。此外时代华纳远远不是科技界的新手。公司旗下许多有线电视体系早已更新换代,足以为万维网提供高速链接。要说到下一代互联网科技,时代华纳远比美国在线准备更充分,因为美国在线还依赖缓慢的电话线连接。

            尽管存在着如此显著的不平衡,但是绝大多数媒体观察家都接受了利文的主张。这次合并案代表了对于互联网股票信心的理性投票。“互联网繁荣今天看上去没那么虚无缥缈了。”《纽约时代》的社论这样写道。曼哈顿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员彼得.休伯甚至说得更加斩钉截铁。他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认为这次并购案“掩饰了老式大众媒体走上末路的事实,并且终结了关于新型大众媒体是否已经凯旋胜利的一切认真辩论……身为时代华纳的主席兼CEO,吉拉德.利文理解了许多漫不经心的观察家们——尤其是且更有钱的观察家们——尚且不能相信的事实:对于旧媒体来说,要么数字化要么死。”

            这样的反应并不意外,但却很令人糊涂。一年前Lycos也打算与美国电视网合并,但是后者的股东拒绝接受这笔交易。史蒂夫.卡斯依然在重复Lycos的策略,只是规模远远更大而已。显然他并不认为老媒体已经走上了末路。“如果能够投入互联网时代的话,老媒体的资产依然拥有明亮的未来,”他解释道。与美国在线合并之后,时代华纳可以在线推销自己的杂志、电影与电视节目,与此同时美国在线也可以通过时代华纳的资产创造更多的内容,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它的服务。在新媒体的世界里,此刻的公司们尤其需要《人物》、CNN与兔八哥这样的知名品牌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案的真正重要意义在于证实了旧媒体与新媒体正在合流。这一现象对互联网股票具有毁灭性的意义。毕竟互联网股票高价值的主要理由就在于互联网公司完全不像一般的公司,因此传统的估值方式不适用。美国在线用自己的高价股票收购了时代华纳,顺便也将这一理论推到了灯光之下。仔细检查一番之后,这条理论就有些站不住脚了。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都是向公众销售编辑内容并且收费的媒体公司。美国在线的聊天室通过电话线连接起来,HBO的电影则通过有线电视线路输送进家门,但这并不算是多么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在高速互联网连接即将抹平这一差异的时候。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唯一的巨大差异在于业务规模以及基于股票价格的公司估值。在这次合并案之前,时代华纳的公司估值相当于每年现金流的二十倍。如果将同样的算法应用在美国在线头上,那么这家公司的估值应当是300亿美元。还不到股市估值的五分之一。卡斯很清楚这其中的差异,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要在1999年10月打电话给利文讨论合并。与时代华纳合并之后,卡斯就可以利用眼下的股市泡沫将自己的公司改头换面。宽带互联网连接肯定会在未来成为常态,原本的美国在线到时候就只是一家前景不明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而已。如今的美国在线却变成了一家全球媒体巨人,可以在任何环境当中繁荣生长。至少有一位旧媒体巨头对这次合并案很看好。“这是一项杰出的金融工程学工程,”鲁伯特.默多克这样评价道。“他这次出手搞定了一个具有六十亿美元现金流的目标。”

            合并案宣布之后,美国在线的股票价格下跌将近10%,降到了64.50美元。投资人开始注意到这家公司已经不再是一家单纯的互联网公司,也不再具有互联网公司的增长率了。合并之后的公司将会成为新旧媒体的混合物。每年的增长率将会位于20%到25%之间将而不是50%。随着美国在线股票的下跌,时代华纳的股票也被拖了下来,因为公司股东也被支付了美国在线股票。这一趋势持续了几个礼拜。到了1月底,美国在线的股票跌到了60美元以下,与12月份的最高峰相比下降了将近1/3,卡斯砍掉了公司的股票价格,但却保住了公司的长期未来。

            • 家园 不祥之兆5

              像卡斯一样精明的互联网创业者并不多。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相信互联网本身就是一门可行的生意,而不是用来分销产品的工具。有些产品确实很适合互联网。例如理财信息、音乐、色情片与拍卖品,但是并非所有产品都能通过互联网来分享,例如食品、服装以及一切人们喜欢亲手触摸的东西。2000年初,雅虎尤其狂热地捍卫着自己作为互联网公司的地位。上市四年以来,这家硅谷公司已经将自己改造成了一张全方位服务网络,服务范围从在线购物拍卖到股票报价应有尽有。雅虎拥有超过4000万名用户,使其成为了万维网上第二受欢迎的网站,仅次于美国在线。雅虎的业务遍及使用12种语言的14个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韩国、爱尔兰与墨西哥。

              雅虎的金融策略——依赖广告换取收入——似乎也终于生效了。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宣布合并的新闻发布会之后第二天,雅虎宣布自己1999年第四季度盈利4470万美元。雅虎在1999年全年盈利6110万美元,年收入增长了140%,达到了5亿8860万美元。超过3000家公司在雅虎上做广告。在收入情况发布之前,雅虎股票再创新高,突破了500美元,公司估值1316亿美元。就算将所有竞争者都考虑进来,这恐怕也算是任何一家美国公司所得到过的最夸张的估值了。雅虎目前的价值超过了迪士尼公司与新闻集团的总和。公司股票市值是1999年年收入的224倍,1999年盈利的2154倍。

              在华尔街上人们都在揣测雅虎会不会很快效仿美国在线的先例,收购迪斯尼或者新闻集团。杨致远正在与包括新闻集团在内的好几家媒体公司谈话,但是谈话内容还仅限于股份合作。杨致远与他的同事决心保持独立。“我们相信前方还有机会,”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之后几周杨致远这样说道。“我们是一家纯粹的互联网公司,我们根植于硅谷。我们相信与其他公司合作并且为顾客们带来最佳体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最终会与一家大型媒体公司合并呢?我认为得出这个结论的人们都有些操之过急了。”从某些方面来说,杨致远保持独立的决心确实很值得称道。如果说还有哪家公司能够代表信马由缰的互联网传统,那就只剩下雅虎了。但是从商业角度来看。未能收购迪斯尼、维亚康姆或者其他产生现金的资产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公司转型的机会很快就会消失。到了1月底,雅虎的股票已经跌到了325美元以下。

    • 家园 17,网络之梦1

      《Startup.com》是一部很好看的纪录片,追踪了一家名为Govwork.com的创业公司的兴衰。在影片开头,一位英俊的年轻投资银行家卡里里.以撒兹.图兹曼收拾好他在高盛公司的办公桌,走进了纽约的夜色当中,怀里抱满了纸箱子。当时是1999年5月。“我要去开办一家互联网公司了,”图兹曼说。他的笑容有些腼腆,也有些底气不足。几周后图兹曼来到沙山路试图融资。他的公司没有有型资产,没有经验,也没有财务计划。他的唯一卖点就是他相信人们更喜欢在线支付停车账单,更新驾照,以及与政府打交道。像这样的服务代表了一个“价值5860亿美元的垂直市场”,他这样向一群风投打包票。“停车账单一项就值5亿美元。”一位凯鹏华盈的代表告诉图兹曼,Govwork.com已经落后时代整整两年了,而且公司选址也位于错误的海岸,但是他并未因此心灰意冷。十多次会面之后,他与童年玩伴汤姆.赫曼在加州东海岸筹集了两千万美元。这笔钱足够让他们起步了,于是另一个互联网梦想也踏上了征途。

      原本只是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生与硅谷怪才们搞出来的新鲜事物如今已经成了MBA课程的主要题材。密歇根大学商学院专门开设了“十四周内从创业理念到IPO”课程,在课上学生们要拿出自己的创业企划,还有一位支付了12000美元的风投公司代表在课堂上旁听。哈佛商学院针对学生的民调显示,在1999年夏天将要毕业的880名学生中有343名打算加入高科技创业公司或者风投公司,只有308名学生打算从事管理咨询或者金融业务。“我不想放过这条大鱼,”哈佛大学学生帕特里克.穆兰这样告诉《财富》,“我不想错过下一场工业革命。”此前他刚刚回绝了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录用通知,投奔了一家名为SupplierMarket.com的B2B公司。学生们的榜样是最近的哈佛MBA毕业生。例如霍普.陈与威尔.陈,他们将自己创办的网上缴费公司以1亿2500万美元的价钱卖给了eBay;斯蒂格.莱西利以2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Exchange.com卖给了亚马逊;还有安东尼.蒂安,他为自己的互联网公司Zefer筹集了1亿美元。“在当代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时候,做一番事业的机会就这样摆在眼前。”蒂安这样告诉《波士顿环球报》。

      并非只有常青藤盟校的MBA毕业生们才会将互联网视作逃离朝九晚五的渠道。1999年春天民调显示,每十二名美国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正在创业。杨致远与杰夫.贝佐斯的商业成功将他们两个转化成了文化偶像。媒体上充满了关于大公司衰败小公司崛起的文章。在一期庆祝“自主国家”的封面新闻当中,《快公司》计算到,当时美国大约有2500万人是个体经营者。

      毫无疑问,互联网催生了很多创业公司。但是许多关于创业公司的文章却在经济学上完全自相矛盾。个人创业浪潮的兴起尽管在某些层面上值得肯定,但实际上却是投机泡沫的产物。投机泡沫正在将史无前例的大量资本引向风险投资领域。没有资本的企业就好像没有汽油的凯迪拉克,看上去确实很美,但是寸步难行。1996年美国一共有458家风投公司,总资金大约是520亿美元。按照国际标准这个数字已经很令人惊叹了,其他国家都没有这样规模的风投。但仅仅在三年时间里,美国分工图行业的规模就翻了三倍。到1999年。美国风投公司数量增加到了779家,总资金达到了1640亿美元。行业的各个方面都在越变越大。九十年代初一家一亿美元的风投资金就算规模不小了,如今凯鹏华盈与其他硅谷公司一次就能融资十亿美元。大部分流入风投基金的资金都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投资资本。投资人们包括大学捐赠,例如哈佛大学与斯坦福大学的资金,还包括慈善信托基金,例如福特基金会,休利特基金会以及惠康基金会。许多此类机构都认为,风投基金投资与挑选个股相比风险更小,也是参与互联网繁荣的更稳妥途径。

      钱袋子鼓起来之后,风投既有能力也有意愿资助更多的创业公司。1996年他们向2123家新公司注入了112亿美元。1999年3957家创业公司总共获得了594亿美元的投资。1999年风投的平均投资数额是1500万美元,不过比平均数高很多的案例也有不少。比方说在线交易公司Datek Online Holding在一轮融资当中就融到了1亿9500万美元。在线药店PlanetRx.com一次融到了5930万美元。获得投资的公司的业务范围宽广得令人吃惊,比方说一家试图在线销售邮票的公司E-Stamp也在一轮融资中获得了3150万美元。

      所有这些创业公司都想尽早进行IPO,因此它们才能筹集到这么大量的资金。风投要将投资对象培养五到十年才将其推向公众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十二个月的区间就算长期投资。许多风投公司对于这一趋势都非常不以为然,但是他们就像投资银行家与互惠基金经理那样也受困于随大流的逻辑当中。在互联网到来之前,风投们经常要求创业者将自身净值的三分之一投入公司。但是在1999年中期,风投们正在相互竞争为下一个送上门来的互联网商业计划进行融资的机会,因此所有这一类规矩都被搁置了。“融资简直容易得可笑,”一位年轻的哈佛商学院毕业生说。他在1999年秋天为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筹集了几百万美元。“你可以走进纽约随便哪个办公室,只要工作人员觉得你看上去还算机灵,立刻就会交给你好多钱。我们不需要市场数据,我们不需要产品展示,我们什么都不需要。我们只有商业计划,有这一项就足够了。”

      就连原本要比硅谷与硅巷的兄弟们更加保守的老派风险投资公司现在也被吸引进入了互联网行业。比方说沙山路上的梅菲尔德基金,这家公司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对于这家公司的合伙人来说,亚马逊获得300亿美元股市估值的那一天就是公司战略的转折点。1999年春天,这家公司向十几家电子商务公司投资,包括一家在线请柬公司,一家在线大学教科书零售公司,一家男女同性恋约会门户网站公司,此外还有Govworks.com。

      • 家园 网络之梦2

        1999年规模最大的风投金额是2亿7500万美元。亚特兰大枪击惨案之后不久,这笔投资就在7月份正式到位了。得到这笔大额注资的公司名叫Webvan,公司总部位于奥克兰,公司愿景则是建立一张全国范围的在线零售店网络。在互联网繁荣的所有愚行当中,Webvan的事迹算得上最为堂皇气派(尽管其他竞争者也不容忽视)。Webvan背后的创业家名叫路易斯.博德斯,也就是博德斯连锁书店的创始人。1992年博德斯书店被凯马特收购,博德斯也投入了二次创业。他原本打算瞄准每年交易金额大约2000亿美元的整个美国零售市场,在万维网上销售从鲜鱼到设计服装在内的各类商品。到了1997年,博德斯来到基准资本公司拜访合伙人。他们不太相信这个计划,但是博格斯本人的才干与抱负确实令他们印象深刻。他们说服博格斯从生鲜零售业起步,然后向他投入了350万种子基金。曾经资助过雅虎的红杉资本也投入了相同的金额。基准资本的合伙人之一告诉博德斯,他正在建立一家总金额十亿美元的公司。博德斯回复道,“要么是一百亿美元,要么就一分不值。”

        1999年初,博德斯又从其他好几家投资者那里筹集了1亿5000万美元。投资者包括雅虎、CBS、奈特瑞德以及路易.威登集团(集团主席伯纳德.阿诺特是最近一个踏入互联网领域的老派经济重量级人物)。博德斯用这笔钱在奥克兰修建了一座占地33万平方英尺的仓库。他将这家仓库当成了检验自己的创业理论的实验室。博德斯相信,网上生鲜店的经营成本要比西夫韦与克罗格这样的砖石实体店更低。就像当时已经存在的在线生鲜零售商——例如Peapod与Streamline——所发现的那样,在互联网上销售生鲜百货挑战很大。生鲜商品体积庞大,分量沉重,且容易腐坏,因此存储运输都非常昂贵。

        数学专业出身的博德斯相信成功的关键在于智能科技。当初他开书店的时候就编写了自己的软件来管理存货。1999年6月,他在奥克兰的仓库正式开门营业,仓库的布置就好像出自弗里兹.朗的电影,里面摆满了计算机操纵的传送带,将各类杂货送进专门设计的运输舱或者配货地区,一名人工配货员会在这里将杂货装入袋中。Webvan提供300多种蔬菜,350种奶酪与700种品牌红酒。搭配好的货品就会装上卡车,送往湾区的十二个装卸地点之一,然后装进Webvan的60辆送货车之一,并且送到顾客家门口,全程预计时间大约是30分钟。

        尽管各种设备十分先进,但是Webvan很快就遇到了许多老套的物流问题,比方说用来保存生鲜货物的低温会导致传送带运作失灵,比方说芹菜杆太长装不进购物袋,比方说软奶酪在运输途中会被压扁,比方说送货车会卡在旧金山的车流当中。Webvan还发现了Peapod与其他竞争者很久以前就学到的教训:绝大多数人都喜欢亲自开车去当地杂货店购买西红柿。Peapod花了十年时间才建立起十万顾客的基数,Webvan需要远远更多的顾客才能对得起如此高昂的投资,可是早期迹象却并不能令人感到放心:不管随便哪一天,原设计能力可以同时处理8000份订单的奥克兰仓库都只有三四百份订单需要处理,而且超过一半顾客使用过一次Webvan之后就不再光顾了。

        按照任何客观标准,Webvan都是一场失败。可是绝大部分媒体对这家公司的报道都没有反映出这一点。公司正式营业之后过了一个月,《商业周刊》声称Webvan“可能是最有创新精神的电子商务创业者”。文章引用了高盛公司前任投资银行家、现任Webvan首席财务官凯文.茨格的说法,“这家公司率先彻底重塑了整个行业。”同样在7月份,Webvan与当年曾经修筑胡佛大坝的柏克德工程公司签署了价值十亿美元的协议,让后者为其在全国各地再兴建26座仓库,首先就从亚特兰大开始。为了支付这笔扩张费用,公司进行了一轮总价值2亿75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者包括红杉资本、日本软银与高盛。高盛也是Webvan的财务顾问。为了回报这笔投资,投资参与者们获得了Webvan6.5%的股份,此时公司对自己的估值是40亿美元。高盛名列投资者行列尤其值得关注。华尔街公司已经不满足于仅仅赚取几千万美元的佣金了,现在它们决定亲自下场收购互联网股票。

        8月初,也就是在开始销售杂货之后过了两个月,Webvan就提交了IPO申请文件,创下了最新纪录。此前纪录保持者是营业5个月之后就上市的Drugstore.com。说明书显示在1999年上半年公司亏损3500万美元,销售总额则只有39万5000美元。博德斯和他的支持者们意识到他们需要一个令人放心的代言人向华尔街解释这些数字。他们选择了五十五岁的安盛咨询公司CEO乔治.T.沙欣。他手下的这家技术科技咨询公司在全世界将近五十个国家拥有65000名员工。乔治.沙欣放弃了原公司价值几千万美元的退休计划,加入了Webvan,并且获得了125万股尚未交易的Webvan股票。此外他还获得了以8美元购买1500万股股票的认购期权。假设这次IPO顺利进行,上述入职条件至少也值一亿美元。沙欣的入职表明,只要获得了足够的股票与期权,任何人都能都有可能加入互联网公司。

        劳动节之后,IPO市场再度活跃起来。Webvan也发布了自己的募股说明书。沙欣告诉福布斯,Webvan“将会为我国经济体当中规模最大的消费板块树立全新的规则。”这句话本身倒是没什么毛病,但是时机非常不对。按道理说,在IPO之前有一段“安静时期”,在此期间公司成员应当保持沉默,而沙欣的发言坏了规矩。基本也是在同一时期,TheStreet.com的专栏作家亚当.拉辛斯基披露了Webvan投资路演的细节,一般来说这些活动的细节都不该透露给记者。根据拉辛斯基的说法,Webvan的高管认为公司的利润率是12%,与一般超市的4%利润率相比相当好看,而且每一间仓库每年都能带来3亿美元的收入。这种说法有些一厢情愿了,奥克兰仓库依然远远没能将设计运营能力彻底发挥出来。这些信息原本应当在招股说明书中得到披露,但是并没有。

        证券交易委员会强迫Webvan推迟IPO,并且发布了修改过后的募股说明书。在10月份推出的新文件当中,Webvan的财务顾问高盛公司认为Webvan会在1999年亏损7830万美元,在2000年亏损1亿5430万美元,在2001年亏损3亿200万美元,即便在1999年秋天,要为一家打算在头三年烧掉将近五亿美元的公司出售股票也不是什么小事。万幸的是,这次强制推迟上市反而对Webvan有利。到了10月份,科技股票继续迅猛上涨,IPO市场水涨船高,各路互联网公司公司纷纷上市。11月2日,纳斯达克指数首次超过了3000点,高盛公司抓住时机在三天后为Webvan发行了2500万股,定价15美元,开盘价26美元,收盘价24又7/8美元,头一天就上涨了66%。换句话说Webvan的市场估值将近80亿美元,也是继普利斯林以来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交易首日估值。高盛公司与其他投资者在7月份投入了2亿7500万,不到4个月这笔投入就翻了一倍。入职七周的沙欣眼看着手头的股票价值上升到了将近3亿,至于博德斯本人的身家则超过了20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