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John Cassidy:互联网骗局 -- 万年看客

共:💬111 🌺38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John Cassidy:互联网骗局

"Ever get the feeling you've been cheated?"

-Johnny Rotten

序言

历史的众多吊诡特质之一在于,某些久远的时段会让人觉得近在眼前,而另一些刚刚发生的事件相对而言感觉却恍如隔世。就在笔者刚写下这段话的时候,乔治.W.布什总统正在宣布向恐怖主义开战。美国的战斗机正在向中亚地区疾驰而去。骤然间,冷战——以及相伴相生的恐惧潜流——似乎一下子切近了很多,而无忧无虑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却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古老过去。现在就要评价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针对世贸中心与五角大楼发动的恐怖主义袭击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还为之过早。但是有一点显而易见,这起袭击改变了美国看待自身的方式。美国相信自己在军事与经济上坚不可摧。这一理念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越发巩固,以至于成为了很多人心中天经地义的信条。可是这则信条最终却遭到了最为暴戾的破坏。袭击发生之后,美国人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济繁荣时期的美国人主要关心改善生活的问题,例如养老储蓄与致富。911之后,他们的注意力则转向了事关生死的首要问题,例如维护安全与维持家人生计。

如今我们已经很难想象,就在几年之前,许多聪慧的美国人都相信计算机与通讯网络的联姻会带来永久的和平与繁荣。华尔街的精英与硅谷的智者们纷纷试图说服我们相信,自从电动机、印刷术或者轮子问世以来,最具革命性的科技发展就是互联网。这种思路最令人震惊的体现就是有意向互联网公司投资的人们情愿支付多么高昂的代价。几乎在美国经济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着无数创业者们——许多人刚刚才走出大学校门——正在一窝蜂地建立在线公司并且在纳斯达克发行股票,而互联网股票的价格也正在一飞冲天,令人晕眩。马克.安德森、杨致远与杰夫.贝佐斯之类的名字得到了满心敬畏的念诵,宛如魔咒一般。

1999年3月,一家在万维网上运作的普利斯林公司(Priceline.com)——该公司经营的网站允许人们在线选择最适合自己价位的航班机票——做好了进行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准备。为了向华尔街的分析师与基金经理们介绍普利斯林公司的CEO,经营这次上市业务的摩根斯坦利在东十六街1号大都会俱乐部租用了一个舞厅。这个地点选的很好。大都会俱乐部当年由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出资兴建,由斯坦福.怀特主持设计,是上一个镀金时代的豪华遗产。这座四层大楼外层装饰白色大理石,正面有六根罗马式立柱与装潢华丽的飞檐。客人们吃过午饭之后,普利斯林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S.布拉德克告诉他们,他的公司不仅具有革新旅游行业的潜力,还能革新汽车销售与理财服务行业。对于一家成立不到一年,员工不到200人的公司来说,这种说法无疑于夸下海口。但是房间里并没有人质疑布拉德克的展示。

根据当时的标准,普利斯林具有令人侧目的资质。公司的创始人杰.S.沃克是一位来自康涅狄格的青年企业家,此前他已经通过在信用卡账单上推销杂志订阅赚了一笔钱。布拉德克则是花旗集团的前任董事长。普利斯林董事会的成员包括施乐公司前任董事长保罗.阿莱尔,时代公司前任董事长小NJ.尼古拉斯,以及《财富》杂志管理总编马歇尔.罗布。《星际迷航》系列电影主角柯克船长的扮演者威廉.夏特纳曾经为普利斯林出演了一系列颇受欢迎的电台广告。摩根斯坦利的明星分析员玛丽.米克(Mary Meeker)——她刚刚被投资周报《巴伦斯》命名为“网络女王”——帮助普利斯林团队排练了这次演示,她本人就坐在报告厅的后排。

根据华尔街上的说法。普利斯林将会遵循着美国在线、雅虎与ebay的足迹,成为最新的“互联网蓝筹股”。投资圈子的人们只有一个问题,就是自己能够认购多少股票。承销人员总会为自己最喜欢的客户保留一批互联网股票,其他投资者则必须要等到开盘才能购买。3月30日早上,1000万股普利斯林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号PCLN,每股定价16美元。开盘之后股票价格立即飙升至85美元,当日收盘报价68美元,一天之内上涨了425%。换句话说普利斯林公司的市值估价大约是100亿美元,比联合航空、大陆航空与西北航空捆在一起还要值钱。沃克持有的股票总价值则达到了43亿美元。

联合航空与大陆航空这样的民航公司拥有价值高昂的航站,机场,以及家喻户晓的品牌,更不用说飞机了。普利斯林所拥有的只不过是几个软件,几台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以及一个尚未经受检验的品牌。尽管差异如此悬殊,可是华尔街上并没有人因为普利斯林的IPO如此火爆而感到奇怪。此类事件已经司空见惯了。《纽约时代》甚至都不认为这个故事值得登上第二天的头版,而是将其转移到了商业版。“这些公司做什么或如何定价都无关紧要,”数字视频投资公司的分析师大卫.西蒙斯说。“每一次互联网股票IPO都是疯狗眼中的红肉。”文艺复兴资金公司的股票分析师佩妮.克沃则采取了略有不同的措辞。“我们喜欢普利斯林的商业模式,”她说。

这是一条非常有趣的主张。普利斯林在1998年4月6日挂牌运营,当年年底总共卖出了总价格不到3500万美元的机票,而公司购买这些机票的开支则是3650万美元。这个句子很值得再重读一遍。这家公司正在寻找投资者,而且这家公司销售货品的总价格低于进货价,因此这一年总共赔了超过100万美元。这笔损失还没有包括普利斯林用来建设网站营销的费用。要是把这笔钱也算进去,那么这家公司一年就要倒贴5400万美元。其实要是按照严格的会计制度,就算这个数字也远远还没有触到底线。为了说服航空公司提供机票。普利斯林赠与了它们价值将近6000万美元的认股权。把所有成本加在一起,这家公司在1998年一共亏损了1亿1400万美元。

一家每挣1美元就要亏损3美元的零售业创业公司怎么会在公开募股的第一天就得到了高于联合航空、大陆航空以及西北航空总价值的市场估价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研究一下十九世纪英国史学家查尔斯.麦凯所谓的“集体疯狂”。没有多少投资者会在独立行动的前提下购买普利斯林的股票。为了心甘情愿地承受此类风险。人们必须看着其他人承受同样的风险,并且看到他们因此而赚钱。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购买了早期互联网股票——例如网景、雅虎与亚马逊——的投资者挣了很多钱,至少在一段时间里看似如此。这些公司在上市的时候都没有过度吹嘘自己的盈利模式,更不用说利润了,但这一点似乎并不重要。眼看着别人大赚特赚的人们也开始购买互联网股票以及其他类型的股票,并非因为此类公司业务良好且盈利前景扎实,而是因为股票价格正在上涨。历史曾经反复证明,新兴市场就是在这一时刻变成投机泡沫的。

根据《简明麦格劳-希尔现代经济学词典》的定义,所谓投机就是“在商业或金融事务当中故意承担高于平均值的风险并希望赢取高于平均值的回报的行为。”对于投机泡沫的定义尚不明确。就像色情片一样,指明色情片比定义色情片要容易得多。广义来说,如果一件资产的价值——例如股票、房屋、金戒指或者其他贵重物品——上升到了不能从经济角度加以正当化的程度,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继续上升,那就是投机泡沫。

一切投机泡沫都要经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内在的逻辑。第一阶段往往被人们称为置换(displacement)。有些事情改变了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例如政府政策转向,科学新发现,了不起的新发明,等等。少数几个信息灵通人士开始向新的投机工具投资,试图从置换现象当中牟利,但是绝大多数投资者此时依然还在观望。然后这些吃螃蟹的人们赢得了高额回报,也吸引来了其他人的注意。下一个阶段是繁荣(boom)。投机标的物的价格飞速增长,怀疑主义让位给了贪婪。轻松赚钱的景象诱使着人们进入市场,进一步推高了价格,并且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最终那些尚未共襄盛举的正直公民们难免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不对,不仅仅是受到了冷落,他们觉得自己简直就是白痴。假如他们女儿的男朋友整天什么正事都不干,坐在电脑跟前敲打敲打就能通过美国在线股票挣得5万美元,那他们为什么不能呢?下一个阶段是飘飘然(euphoria)。关于投资的公认规则被弃如敝履,很多情况下就连常识都被抛到了一边。价格与现实失去了一切联系。投资者们都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他们在泡沫崩溃之前依然会向市场投入现金。就像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历史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在《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一书当中写到的那样:“投机行为倾向于将自身与真正有价值的客体分离开,转向并无实际价值的客体。越来越多的人们试图发家致富,却并没有真正理解致富的过程。于是骗子与各种花招大行其道也就并不奇怪了。”最后的阶段是破灭(bust)。有时泡沫破灭具有显而易见的原因,有时投机市场则会按照自身规律陡然崩塌。无论如何,投机标的物的价格都会一落千丈,投机者与公司纷纷倒台,经济随即陷入衰退。几个月之后,所有人都会茫然不解地心想:“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博傻投资理论为这个问题提供了部分答案。极少有投资者真心相信普利斯林确实就值1亿美元。在公司募股说明书的第三页——这是所有公司公开募股之前必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法律文件——以下大标题赫然以粗体印在纸上:“我们并不盈利并预期继续亏损。”前21页的其他标题包括“我们的商业模型非常新颖,尚未得到实证”,“我们的品牌可能无法实现成功所必需的广泛认可”,“我们可能无法满足未来的资本要求”。除了没让卫生总署印上“有毒慎用!”这四个大字,很难说还能采取什么其他措施来警告公众注意投资普利斯林的风险。但是投资者忽视了所有这些警告,因为他们说服自己,总还会有人来替他们接盘,总还会有更大的傻子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普利斯林股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看法确实是正确的。

博傻理论揭示了投机泡沫如何维持的原理,但并没有解释泡沫如何产生或者泡沫表明了什么。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将发生的一切放在正确的历史背景当中。股票市场的繁荣远远超过了互联网股票的范畴,其中并不仅仅涉及试图在纳斯达克致富的交易员以及希望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的24岁计算机科学本科毕业生。这两者当然都是故事里的主角,但故事里还有很多其他主角,例如一个相信自己发现了通往永久繁荣的秘密的孤独强国;一群信誓旦旦地推销下一个“大机遇”的财经评论员;一群试图从史无前例的利润来源当中捞取利益的华尔街银行家;向互联网泡沫注入大量热空气、使其膨胀得宛如飞艇一般硕大的报纸、杂志与电视节目;拒绝从历史经验当中吸取教训的经济学家与其他专家;最后还有一位相信奇迹将会降临在美国经济头上的美联储主席。但是这个故事的第一主角首先是千百万普普通通的美国民众,他们被一夜致富的美梦所吸引,扔掉了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仅仅换回了一堆不值分文的废纸。简而言之,互联网泡沫兴盛与崩溃的故事也就是美国的故事:美国的运作机理是什么,在冷战结束与2001年9月之间这段短暂时期美国怎样看待自己。换句话说,美国才是这本书的潜在主题。

淘金潮是美国历史的惯常特色。1849年美国刚刚从墨西哥手中夺得加州之后,内华达山脉当中发现了黄金。“立刻就有一大群追寻财富的猎人海陆并进,蜂拥向各个峡谷,试图用瓦罐与平底锅将金沙从水中洗出来。”艾伦.奈文斯与亨利.斯蒂尔在《口袋装美国简史》(A Pocket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当中这样写道。“山谷中充满了人声鼎沸的帐篷营地。旧金山一夜之间就变成了野蛮成长的小型国际都市,充满了各种恶习、奢侈品与无穷的精力。加州在转瞬之间就从睡意朦胧、充满浪漫气息的西裔美籍农场社区变成了充斥着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联邦国,人声鼎沸,充满活力。”精确说来,人们最早在1995年8月9日发现了互联网上的金沙。那一天网景领航员浏览器的研发公司进行了IPO。就像内华达山脉的矿脉一样,网景公司的IPO也吸引了大量探矿家,但是他们与当年那些筚路蓝缕的淘金客们并没有多少相似之处。他们并不是不识字的农民,而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他们的淘金工具并不是镐头与铁锹,而是哈佛大学的MBA学位与《华尔街日报》。至于黄赌毒之类的恶习则被商务套装与拿铁咖啡构成的堂皇门面遮蔽住了。与加州淘金潮不同的是。互联网狂热不受地理条件的约束。这一轮热潮确实兴起于硅谷,但却扩散到了全国各个角落,各个年龄群体以及各个社会群体。凡是手头有金钱投资股票市场的人们都不能幸免。

本书追踪了互联网泡沫的来龙去脉,以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更广大范围内的股市繁荣。二战结束之后,科学家们首先想到了去中心化且不受单一权威辖制的通信网络。互联网经常被描述成为美国创业精神的胜利,但是这一点无非是神话而已。互联网的设计者与创造者都是美国政府,将互联网转化成大众传媒的技术基础则来自一位欧洲学术人员。甚至早在八十年代初期,互联网已经存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候,绝大多数公司依然对其不屑一顾,认为互联网只是书呆子们的搜索工具。直到九十年代初,全世界已经有千百万人利用网络相互沟通的时候,私营企业才开始对互联网感兴趣。

发现互联网之后,华尔街与美国各大公司立即抱着皈依者的热情接受了互联网。泡沫随之开始膨胀。一旦这一点发生之后,整个过程就会自我强化。每一个置身局中的人都会被投机繁荣的竞争逻辑牢牢困住。在基础经济学教科书当中,竞争会迫使人们采取理性行为并导致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但是在现实世界当中,当人们要与他们的朋辈进行相对比较的时候,竞争也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向Pet.com与Webvan之类公司投资的风险投资人未必就相信互联网是销售宠物食品与杂货的最佳方式。但是他们知道,假如他们不为这些公司融资,他们的竞争对手肯定会先下手。假如纳斯达克指数继续上扬——极少有人怀疑指数会下跌——那么他们的对手就能在IPO之后收回投资并且大赚一笔,而他们却只能干看着。在这样的环境里,合理的做法就是继续向互联网领域投钱。于是任何一家后缀.com的公司都能轻易融资。投资银行与互惠基金经理们面对着类似的激励因素。假如他们拒绝与互联网公司扯上关系——他们当中有些人至少在泡沫初期确实采取了这种做法——那么他们的表现就会大为逊色,而他们的竞争者则会忙着筹划互联网公司IPO并购买互联网股票,业绩也要好看的多。

记者们也不能免于泡沫逻辑的侵扰。在投资泡沫的初期,金融专栏作家很容易抱有怀疑态度。但是过上一两年,眼看着互联网股票价格不断飙升的绝大多数读者都会对预言股票下跌的文章感到厌倦。投资者们正在发财,其他人想知道如何效仿他们,编辑想要满足此类需求。于是营销软文就取代了求真报道。泡沫持续的时间越长,这个过程走得越远。等到飘飘然阶段开始之后,绝大多数观察家都会尽量避免谈论显而易见的隐患迹象——即空想已经取代了现实——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了当前局面的既得利益者。原本应当保持客观的记者与媒体公司成了泡沫的受益者。经济政策决策者们同样不例外。飙升的股票市场与繁荣的经济最能推升美联储主席或者财政部部长的名声。

假如没有人主动捅破泡沫,那么投机泡沫往往会步入令人瞠目结舌的极端境地。普利斯林进行IPO之后仅仅过了几周,公司的股价就达到了每股150美元。换句话说这家小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了整个美国航空工业。两年之后,该公司的股价又直接跌到了每股不到2美元,此时这家公司的总市值还赶不上两架波音747。

不过剧透姑且就到此为止吧。

通宝推:胡丹青,mezhan,回旋镖,年青是福,NoName,灶王爷,领班军机,飒勒青,长子,李根,桥上,咪铛,决不倒戈,途人,伊粟,bayerno,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 🙂John Cassidy:互联网骗局 O

      • 🙂23,后记1 6 万年看客 字9493 2016-08-14 06:05:55

        • 🙂后记2 1 万年看客 字10385 2016-08-20 07:07:29

          • 🙂后记3 2 万年看客 字9982 2016-08-20 07:08:06

            • 🙂后记4 6 万年看客 字3485 2016-08-20 07:09:28

      • 🙂22,尾声1 5 万年看客 字4756 2016-08-12 23:58:43

        • 🙂尾声2 1 万年看客 字10549 2016-08-13 05:43:21

          • 🙂尾声3 1 万年看客 字7749 2016-08-13 23:38:04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