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John Cassidy:互联网骗局 -- 万年看客

共:💬111 🌺38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0,崩盘1

长期来看——在长达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股票市场的涨落总会与经济增长以及公司盈利能力相吻合。但是就短期而言——在几天乃至几周的时间——市场总会像激流当中的软木塞子一样颠簸起伏,毫无规律可言。美联储采取加息政策之后,谁都能看出来科技与互联网股票肯定要下跌,但是却没人知道究竟要等多久才会下跌,尽管有迹象表明拉清单的时刻大概已经不远了。在科技板块之外,绝大部分股票市场已经步入了熊市。在过去的一年里,标普500指数下降了20%还多。市场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在1988年到1995年之间,纳斯达克指数一天之内上下幅度超过3%的情况仅仅出现过10次,但是在2000年却整整出现了15次,其中6次是上涨,9次是下跌。就连好些长期牛派也开始担心起来。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的收盘点位还在5000点以上。沃顿商学院有一位杰里米.西格尔此前曾经主张在任何价位购买股票都是良好的策略,可是这一天他却对CNN说“很有可能发生大幅下挫。”

3月13号星期一,市场再次动荡起来。在三天时间里,纳斯达克指数几乎下降了500点,直到该周晚些时候才多少恢复了过来。还有很多其他迹象暗示科技板块很可能已经触顶了。在接下来的3月15号与16号,之前跌到1万点以下的道指又往上蹿升了819点,因为投资者们重新意识到了旧经济股票的坚挺之处,例如福特汽车,陶氏化工,还有家得宝。在这一周周末,道指的点位是10595.20点,上升了将近7%。纳斯达克指数则跌到了4798.13点,降幅将近5%。道琼斯互联网综合指数收于466.5点,降幅将近8%。在如此令人混乱的环境里,3月18日星期六的《巴伦斯》刊发了一篇关于互联网股票的长文,大标题是《燃烧殆尽》。

“互联网泡沫什么时候会破呢?对于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来说,难听的破灭声恐怕在今年年底之前就会响起。许多此类公司都极其缺乏现金,不得不通过发行更多的股票或者债券来进行新一轮融资,但是很多公司都不会成功,因此不得不将自己出售给更强的竞争对手或者干脆出局。许多缺钱的互联网公司已经陷入了融资困境。”

有一家Pegasus Research International研究了超过200家互联网公司的融资声明,计算了每一家公司花钱的速度或者说烧钱率,并且将这一数字与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以及可交易证券进行比较。根据计算结果,不出12个月至少要有50家互联网公司把钱花光。面临迫切问题的公司包括CDNOW,这家公司最近正在筹划接受时代华纳与索尼的收购,但是未能成功。在线生鲜店Peapod同样难以为继。许多其他公司面临的情况也只是稍微好一点点而已。MotherNature.com再过四个半月就没钱了,Drugstore.com与PlanetRx.com还能支持九个月。eToys还能支持十一个月。

《巴伦斯》的文章是互联网繁荣所经历过的杀伤力最大的新闻报道,但是这篇文章的伤害最深之处还不是内容,而是发表时机。投资者们一直心照不宣地认为互联网公司无论亏损多么严重,都能通过发行新股来进一步筹集资金。长时间以来这个假设都很有道理。但是现在鉴于这么多互联网公司都遭遇了严重挫折,这个假设已经站不住脚了。投资者们越来越担心,向正在一路走低的互联网股票进一步投钱恐怕是竹篮打水。《巴伦斯》的文章指出,假如现金流的水龙头彻底拧紧,互联网公司就只能个人顾个人了。

3月20号星期一,许多《巴伦斯》文章当中提到的公司股票都笔直下落。科技股票又经历了糟糕的一天。纳斯达克指数下落了188点,降幅将近4%,收盘于4610点。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巴伦斯》的文章不出所料地遭到了攻讦与贬低。“我的业绩记录是这一行里最好的,不过《巴伦斯》根本没有帮上我的忙,”价值七亿美元的Amerindo Technology基金的主管阿尔伯托.维拉说道。在他看来,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回避互联网股票的投资者将会错失“史上最大的利润与增长爆炸”。许多被《巴伦斯》点名的公司都坚称他们的烧钱率被高估了。对于有些公司来说这话倒也不错,杂志仅仅引用了1999年年底之前的数据,从那以后有些互联网公司又筹得了更多的资金,例如亚马逊与Digital Island都发行了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但是就算文章中的一部分数据有些过时,文章的整体论点依旧不可辩驳。

有些互联网公司的现金流已经出现了问题。CDNOW与Peapod眼看着股票一落千丈却无法发行新股。理论上来说他们可以适当销售一部分债券。可是鉴于市场目前的处境,这项挑战可谓非常严峻。就连亚马逊与E*Trade这样的领头羊也不得不支付高于以往的贷款利息,因为投资者越来越紧张了。对于正在苦苦挣扎的公司来说,唯一的希望就在于另找一家愿意投资或者收购他们的公司,但这项任务也不容易。现在的买家们都喜欢眼看着处境艰难的公司破产,然后再廉价买入他们的资产。这样一来缺钱的互联网公司就只有一条路好走了:削减成本,咬牙死撑。

尽管《巴伦斯》的文章让投资者们开始考虑一个他们一直刻意回避的问题,但是市场并没有立即陷入泥潭。绝大多数互联网股票下跌了一天之后就稳住了阵脚。3月21日星期四,FOMC讨论了再度加息的必要性。2000年1-3月份美国经济依然没有放缓的迹象,消费支出尤其强劲,需求总水平依然超过了经济体的总体供给,而这正是美联储加息的最初原因。FOMC全体一致投票通过将联邦基金率再上调0.25点,达到6%。委员会采用了上一次会议的规程,认为当前的经济风险“主要侧重于可能在未来增强通货膨胀压力的因素”,换句话说这次加息依然不是短期内的最后一次。

如果说美联储的本意是让股票市场立刻下跌,那么他们要失望了。华尔街早就排除了加息因素,所有的主要市场依然走势强劲,纳斯达克指数上升了超过100点,道指上升了超过200点,标普500也创下了新纪录。互联网股票这几天表现不错。几周之前雅虎刚刚进行了一分为二的拆股,分拆之后的股票价格上升到了191.75美元,每股上涨近20美元。eBay上涨了超过18美元达到214.5美元。这一周的余下时候,股民们依然还在大量买入。到了3月22号。星期三。纳斯达克指数又跃升了153.07点,或者说将近3%。达到了4864.75点。到了星期四道指又上升了253.2点,达到了11119.95点。这也是一个半月以来首次收盘高于11000点。到了这一周结束时,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4963.03点。格林斯潘对此未作评论,但是华尔街却大为振奋,“市场狠狠地打了他的脸,”Smith Barney Appreciation基金的经历哈利.柯恩这样告诉《纽约时代》。

投资银行家们利用市场的惊人力量手脚麻利地向公众推出了又一批互联网公司。Snowball.com是一家位于旧金山的公司,这家公司瞄准了美国的“我一代”,也就是6800万年龄位于13岁到30岁之间的人们。这家公司也是这一轮IPO的候选人之一。Snowball.com是互联网上第二十九大受欢迎终端网站,下设子网站包括面向青春期少女的ChickClick与面向星战粉丝的TheForce.com。鉴于iVillage与TheGlobe.com的前车之鉴,人们恐怕一下子想不到像这样一家在1999年亏损了3480万美元且收入只有670万美元的在线社区公司居然也能找到投资者,但他们还真就找着了。3月21日高盛公司为Snowball.com发行了625万股,定价11美元,开盘后很快上升到了15又1/4美元。一周之后,位于圣迭戈的Websense也上市了。这家公司的软件能让企业追踪雇员的上网情况并且预防“赛博怠工”,也就是在工作时间访问与工作不相关的网站。这套颇有奥威尔风格的软件系统早已应用在了卡文克莱、康柏电脑以及摩根斯坦利的办公室里。Hambrecht & Quist为这家公司发行了400万股,定价18美元,首个交易日上涨了165%。达到了47又3/4美元。这两起成功的IPO使得很多投资者依然愿意在科技与互联网板块里赌一把。Websense上市之前一天,思科凭借5550亿美元的市值超过了微软,成为了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公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