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请教:“万石君”的“石”读 shi2 还是 dan4 -- 赫克托尔

共:💬20 🌺4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汉朝的官话并非现在的陕西话或河南话

西汉定都长安,东汉定都洛阳。但是当时的官话和现在的陕西话或河南话并不相同。

周有天下八百年,雅言之韵应或从西岐,或从洛邑。至秦一统天下,官话应为秦声。然而建立汉朝的刘邦集团中大多为楚人,刘邦本人和其主要亲信以及部下士兵更是来自现在的江苏安徽一带。故虽然定都关中,数代之后其官方所操的语言发音应当是结合了秦音和楚语。至于以哪个为主,当时没有录音机,就说不清楚了。

不过从衣冠南渡后“平上去入”四声正式成为汉语音韵的规则,而现在的北方话中的四声却没有入声可见汉时的古汉语发音和现在的北方话大相径庭。

自蒙元定都大都,官话即成为胡语融合当地之语言而成为官方之语言系统。至周德清作《中原音韵》,当时北曲风靡,入声字已经在北方话中消失。

而自元至民国,中间又有满清入主中原的因素,故现在的北京话中受满语的影响不小。于是如果用现代普通话的发音去反切中古以前的汉字音韵无异于缘木求鱼。盖用来反切的二字的古音如何也没人能够确切知道。

例如“常隻切”,那么“常”和“隻”又怎么发音?如果查韵书,结果是用别的字来切。于是最后形成循环。古韵书的另一个毛病是同音字却不用同样的字来切,于是我们现在根本不知道到底现代同音的字在古代是否也是同音。

所以如果真的要发古音,只能用和古音最为接近的几种南方方言来模拟。

至于汉文中一个名称中两字连读音同字不同的情况虽然不多却还是有的。例如“鞑靼”,“苛刻”。

家园 铁老大是江浙一带的南方人?

按铁老大给的发音,似乎是江浙一带的入声字。

用这类江浙方言反切“石”(常隻切),“常”用拼音可近似拼作“sang2”,“隻”可近似拼作“ze”。所以石的拼法是“se”和楼下eterne老兄给出的福建方言类似。不过不是第一声而是个入声字。

家园 我的意思不是要模拟古音

实际“常隻切,入昔,禅,铎部”这个古音是模拟得出来,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但一般说话就实在没这个必要了。

我的意思是说,石本身并不是多音字,不管是“石头”还是“一石粟”都是读“常只切”。唐朝的时候南方人把作量制时的“石”和“担”混淆了,按照“担”作把“石”读“丁滥反”。于是本是一个音的“石”字,到这里分成了多音字。“石头”的“石”保留原来的音,“一石粟”的“石”则变成与“担”同音。再经过古今的语音演化,最终形成了“石头”读shi,“一石粟”和“担”一样读dan的局面。

在古代做文言的人那里,因为他们自己并不把“石”读作“担”音,所以在骈文里写“担石之储”这样的话也不觉得拗口。那么到了今天,我们又何必一定要把它改正成“dan dan”这样一个别扭的双音词呢。

家园 念担就是了!现在的“角色”,

都念成“脚色”了,远上寒山石径斜,现在都念“邪”,如果念成“霞”试试可否入韵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中的车,现在还有几人读成象棋中车的读音“居”

家园 是的是的。任兄厉害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