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社会应该如何教育青少年?-反思刘胡兰的故事。 -- wanderer

共:💬55 🌺82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社会应该如何教育青少年?-反思刘胡兰的故事。

俺先定义青少年。青少年是指儿童到成年期间的成长过渡阶段,是指年龄介于10到18的人。俺已经过了那个年龄段,俺就以个人体会说说俺的看法。

在那个年龄段时,俺的父母确实把俺看守的很紧。他们要知道俺都和谁一起玩,玩些什么。每次离家出去时,父母会问俺去哪,和谁去,去干什么,什么时间回家。按照他们的说法,人在青少年期都这样,不知天高地厚,不懂人情世故,就一混球,还喜欢顺杆爬。如果有人夸俺勇敢,愿意看俺表演从二楼的窗户里跳出去,俺的脑子里没准就会出现一种幻觉。俺会在脚尖触地的那一瞬间,就势往地上那么一滚,然后就伤不着筋骨。俺那样做,肯定能得到大人们的掌声和同伴们的敬佩。

那个时段,俺读过一些闲书,大多是讲革命故事,介绍革命英雄,叙述革命历史的书。俺当时很不服气。战争年代,英雄们做的那点事,俺全都能做,俺就是生得太晚,没赶上机会。没有机会,英雄哪里出得来?那个时候如果有人给俺撑腰,让俺入伍当兵去,没说的,俺把炸碉堡堵枪眼的活全包了,根本不需要培养和鼓励。如果俺不幸被叛徒出卖,让敌人逮着了,什么老虎凳辣椒水,俺全不在乎,也一定能扛得过去,没什么了不起。那时的俺,就是不怕死,其实也没明白什么是死。

那个时段,俺也读了另外一些闲书杂志,长篇中篇都有,基本上都是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故事。俺特别羡慕这些知青,他们那么早就离开了父母和学校,一起过集体生活。俺常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妒嫉他们在离家很远的广阔天地里,活得轰轰烈烈,死得潇潇洒洒。

俺第一次对死亡有了体会和想法,那是89年的北京平暴以后。平暴期间,俺看到身边的人是怎样被子弹打中,并且是怎样倒下去。俺没有忘记的是,当第一次看到中弹者身下流出一股液体时,俺还纳闷,那是什么东西流出来了?当意识到不久前还跟大伙开玩笑讲军博见闻的小伙子已经死了,俺很肯定地认为,当兵的错了。他们打死的不是敌人,也不是暴徒,确确实实是一个学生。俺愤怒,俺接受不了。当兵的犯晕,俺得跟他们说道说道。一帮和俺有同样想法的青少年就这么结伙了。俺们一路追着军车,赤手空拳地追着当兵的讲道理。当时,只要围观的人离军车近一点,军车上就会有人开枪,并且,枪声过后,很有可能见到血。有一对青年夫妇,男的一声没吭就爬倒在地上,身体还流着血,女的爬在男子的身上,扯嗓子嚎哭。记得俺们同伙中一青年,很蔑视的看了那女的一眼,哭什么哭,他死得值。俺们继续追军车,跟当兵的讲道理,直到枪声更紧,大伙也都被成年人拦住为止。说实话,俺当时没有想到死,没有意识到死,即使看到了尸体,仍然对死亡麻木。

平暴过后,听到各种不同版本有关死亡的故事以后,俺意识到:如果死者中的一个就是俺,俺现在会在哪里?俺现在会在哪里这个问题就这么一直留在俺的思考中。人该不该怕死?社会该不该给青少年灌输那么多不怕死的故事?英雄故事真的就能把青少年教育成未来的英雄吗?谁来教青少年尊重生命,尊重人本身?

政治说到底是为人存在的,政治是否也应该尊重生命?

家园 抛开时间,谈历史是会出现错位的

刘胡兰如果不是最近阿忆提出来,谁会关心呢?自从小学生赖宁的宣传产生反效果以后,中国的幼儿和小学教育实际上,离杀身成仁已经越来越远了,但是如果一下抹去,似乎也不太可能,宽容一些,多给些时间,一切会好起来的。

89年中死去的平民,历史会给出正确的评价。至于领头的人,不可否认,他们把运动从反腐败引向了软性政变。有人说民主国家如何如何,可是中国的国情当时就是那样,政府不可能下台,军队也完全在party掌握之中,如果学生的领导人,连这个都没有预见到,那只能说他们愚蠢,或者说别有用心更恰当些。

鲁迅的文章,现在没人看了,并不说明鲁迅的文章当年没人看,或者当年的观点是错误的。梁实秋的文章火了,只能说明人性是永恒的主题,但是抗战期间鼓吹人性,也是不太合时宜。

家园 是啊,一下抹去确实不易,立马恢复是否也是不易呢?

1)别忘了几十年“军民鱼水情”的宣传。想想那些身上流着血,瞪大双眼到死也没整明白的死者,子弟兵真的开枪了?是橡皮子弹吗?

2)说到软性政变,不管是好是坏,总比革命“温柔”一些吧?如果将来有一天,伟人们真的不必祭奠马祖宗,不必担心死后如何向马祖宗交代,而是改为对现世“人”负责,伟人们也就不必刻意费心强调先发展后理论了。不是吗?

家园 为这段送花

人该不该怕死?社会该不该给青少年灌输那么多不怕死的故事?英雄故事真的就能把青少年教育成未来的英雄吗?谁来教青少年尊重生命,尊重人本身?

政治说到底是为人存在的,政治是否也应该尊重生命?

我父亲很早就注意到学校里给孩子们灌输的不怕死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了,所以他常在家里教育我们珍惜生命,要学会保护自己,我还是挺听话的。

家园 珍惜生命本没错,还要看场合,如果鬼子来了再说这话,那就

投降当汪精卫了。

在和平时期,说珍惜生命是没错的。但是如果面对歹徒在袭击你的家人朋友,就考验你了。

在战争时期,说珍惜生命,那是对自己和自己的战友。

如果面对外族入侵,不敢起来保卫自己的国家,那种珍惜生命叫做苟且偷生,生不如死。

家园 何必和我抬杠

我不就一小老百姓嘛,倒是政府的言论需要您这股狠劲来抬杠,不过我看你特爱讨好当权者。

家园 就事论事吧。

我觉得你说的对的时候,会给你送花。不会因为你的立场而有成见。

谁爱讨好当权者/谁爱讨好强权,都是题外话。还是就事论事好。

家园 还花给您了

您这儿说得挺理性的。

其实俺对于当权者,也认为它好的地方就该赞,差的地方就该批,俺并非刻薄之人。

家园 感谢送花。
家园 别忘了那些流别人的血跑自己的路的高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对那些早早寻好了藏身之处 然后渴望着别人流血的主

嘿嘿 我无以言之

家园 珍惜生命与见义勇为不能对立起来看吧

否则引伸下去 挺身而出者 勇斗歹徒者大概都要被看成傻冒了

家园 你的意思是说因为在你小的时候学习了

包括刘胡兰在内的英雄事迹使你在看到有人被子弹打中后,你能奋不顾身的冒死去追军车.言外之意也就是没有小时候的英雄主义教育你也不会那么勇敢的去追军车的.看来英雄主义教育还是挺管用的吗.再有就是你现在清醒了,很庆幸当时你没被打死,死了的话,现在都不会有人记得.为了那个什么死了话很不值.我觉得就凭你这点觉悟真没资格来谈什么64了.更别提取消英雄主义教育的问题.

还有想说一下当时的情况,就是你们很多学生对死亡不是麻木,而是吓傻了更确切.别以为就你在那里.

家园 人在青少年时期躁动是有生物基础的,随便一个小火花就能激发

加里森敢死队,蛊惑仔,CS都造就了无数的杀手,教育再温文尔雅也没用。关键还是国家机器要效率让这种冲动只成为一个想法而不能付诸实施。欧洲的教育绝对不提倡舍身忘死的英雄主义,但没警察光足球流氓就绝对能创造大乱

家园 米国果然邪恶-----反思Wesley Autrey的故事

米国大统领作国情咨文,竟然带上Wesley Autrey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纽约电影学院更甚,居然以欢迎影帝的规格迎接他。还有无良报纸以“天使”之名名之

就不怕青少年有样学样咩?

另,诸如《拯救大兵瑞恩》这种邪恶透顶的片,似乎就更不必深入剖析其蔑视人性了

附录

纽约地铁日前上演「小人物大英雄」传奇,一名大学生癫痫发作,不慎跌落铁轨,而列车正鸣笛进站,千钧一发之际,五十岁的男子毫不考虑跳下,急智地以身驱将对方压下躲在铁轨凹槽,却奇迹般安然无恙。

小人物的英雄事迹最能振奋人心,这起铁轨救人的义勇事件,让冷漠的纽约客相信上帝,相信这名落轨救人的英雄是天堂派来的天使。

海军退役的奥崔(Wesley Autrey)为建筑工人,居住哈林区,二日中午带两个女儿搭地铁回家,在纽约市立大学市区学院的地铁站候车时,年近廿岁的大学生何洛彼得(Cameron Hollopeter)突然癫痫发作昏厥抽搐,有人伸援拉扶他一把,没想到何洛彼得无法站稳竟踉跄跌落铁轨。

此时不远处已出现一号列车,当人们还来不及反应时,说时迟那时快,奥崔跟着跳下站台,车声隆隆已经逼近,但何洛彼得却卡在两条铁轨间动弹不得,此刻奥崔无施可计,于是把他压在身下,低头侧伏在一边,手紧贴铁轨内侧。很快只见地铁在轨道沉重辗过,站台上的人忧心忡忡,奥崔的两个年幼女儿惊慌,何洛彼得的父亲则紧张地瞪大双眼。铁轨间的凹槽不过卅公分深,生死之间,就差这么五公分!

毫发无伤 响起惊呼掌声当地铁驾驶发现有人坠落在铁轨时,已经来不及了,领头的五节车厢已经驶过,地铁和这两人的头顶,不过些微差距,在地铁刺耳的煞车声中,人们神经紧绷,站台上尖声不断。缩身在凹槽的奥崔定定神后,赶紧大喊:「我们没事,可我两个女儿在上面,请告诉她们:爹地没事。」

人们彷佛目睹奇迹般,随即响起惊呼和掌声。在人们惊呼声中,奥崔从肮脏的铁轨凹槽站了起来,他的帽子被列车弄得满是油污,可是居然毫发无伤,而发作癫痫的河洛彼得仅有稍早落轨时的撞伤瘀青。

奥崔受到围观群众英雄式欢迎,两个女儿则紧紧地抱住他,大学生的父亲感激地说不出话来,奥崔告诉《纽约时报》说:「有人需要帮助,我不过是帮了他一把。」他拒绝送医接受检查,在探视河洛彼得后,就赶紧到布鲁克林的工地上班。

英雄善举 纽约慷慨回报奥崔的英雄事迹和谦虚风范,很快成为美谈,他曾经打过越战,仍具有军人的英勇气概,不少人不禁怀念起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人,认为奥崔是美国人的典范。

天使般地救人行动让人们感念,纽约市长彭博四日在市政厅公开表扬奥崔,赞扬已当了祖父的奥崔是纽约客最好的榜样。最近口舌风波不断的地产大亨唐纳川普,则慷慨致送一万美元的支票。

NBC深夜秀名嘴主持人大为赖特曼邀请奥崔上节目,给予盛大热情的欢迎,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奈乐园则免费招待邀请奥崔一家人去游玩。此外,当天在站台目睹落轨救人事件的乘客,表示愿提供大学教育基金给奥崔两个女儿。

而被救起的河洛彼得就读纽约电影学院,该校系主任薛洛克(Jerry Sherlock)三日以红地毯的阵仗,如欢迎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般欢迎奥崔受访,当场致赠五千美元支票,同时宣布奥崔两个稚女将来若读该校,将获全额奖学金。薛洛克说:「当世上有这么多的恶念当道时,无私、善良的行为,为每个人带来希望。」

家园 同感

制度建设与文化熏陶,并不冲突。

制度性地保证社会公义,跟通过文化熏陶培养公民行善见义勇为,两条途径,并不存在必然冲突。

相反,一个冷漠的社会,即便再珍爱生命,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btw: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返回 关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