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九问反“阴谋论”者 -- 思想的行者

共:💬20 🌺6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九问反“阴谋论”者

这里提到了反“阴谋论”者,首先需要给出这个反阴谋论者的定义

这个定义看起来简单,即反对“阴谋论”的人,但是问题在这里:

什么是“阴谋论”,那些认为“阴谋论”多么多么不好的人也并没有具体的给出他们所反对的“阴谋论”是什么东东,大概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

但是当你说你要反对什么,支持什么,你总要对你所反对的东东或支持的东东给出明确的内涵界定来,否则辩论就建立在一个模糊的基础上,最后变成自说自话,双方的交锋都是虚招。

我还是来给出一个“阴谋论”的解释

“阴谋论”可以有两种解释

1,将现实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公平等等不好的现象不加分析的归因于某一方的阴谋

2,将现实中的部分的不合理,不公平等等不好的现象通过自己的逻辑分析,将其归结为某一方的阴谋。

这两种阴谋论至少前一种我是反对的,例如中国汶川发生了地震,日本发生了地震,有人指出那可能是米国的地震武器使然--而持这种观点的人并没有拿出基本的分析和论证的,这样的言论的传播并不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事物,只会造成恐慌,让人们四处树敌。

第二种阴谋论则是我支持的,因为,这个社会,这个人类之间不断进行博弈的社会,肯定是存在着秘密的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是秘密的有组织的不道德的行为,这样的有组织的秘密的不道德的行为,往往是经过了周密的筹划,而这个筹划,或者说有组织的秘密的不道德的筹谋,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阴谋。

我这里说的反阴谋论者主要指的就是反第二种阴谋论的人,本人属于反第一种阴谋论的人。

以下是对反阴谋论者的九个提问

1,如果没有阴谋,这个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情报机构干什么用的?

2,如果没有阴谋,这个世界为什么会存在间谍?

3,二战时,法国在德国入侵前该不该鼓吹警惕德国的阴谋?

4,二战时,苏联人在德军入侵前该不该鼓吹警惕德国的阴谋--在那以前,苏联和德国已经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

5,如果说战争领域存在阴谋,那么在其他领域,诸如文化领域,经济领域特别是金融领域存在不存在阴谋?

6,刘晓波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不是一个阴谋?

7,达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是不是一个阴谋?

8,1989年的学生运动转变成一场动乱西方有没有阴谋

9,东南亚金融危机,西方人有没有阴谋?

等等,实际上问题可以列举出一大堆,考虑到九这个数字比较给力,就不接着问了

罗化生:1988,何新对西方制造文化动乱政治动乱的阴谋的预警

罗化生:反驳一下该教授的观点--东南亚金融危机被阴谋的证明

通宝推:玉垒关2,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问的真是太好了!
家园 阴谋不等于阴谋论

嗯,你把这篇帖子链接到我的一篇回帖中.

在我的那篇回帖中,开头就说:

阴谋当然是存在的.基辛格说当他第一次接触到绝密文件觉得自己是个白痴.但看得多了也就那么回事。

阴谋和阴谋论应该怎么理解呢?

阴谋指得是策略性的,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到处都是.

就这一点来说,你的一,二两个问题和我所说的并不算矛盾.

而阴谋论该怎么理解呢?把一切个人觉得不合理的行为归因为某些个人和团体秘密策划的结果.

比如说把国家金融安全,到食品卫生,到文化领域斗争,都归结为某些个人或秘密团体.这个大概就是阴谋论了.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于各方的压力.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这些压力都归因到比如共济会之类的秘密团体上.

进一步说我们把所有的原因都归因到共济会身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放弃对复杂情况的理性思考.

我在后边回帖中是这么说的,学界一般来说,把西方世界对第三世界的压迫选用帝国的说法,可以看成是种隐喻性的说法.不能把它落实在某个确定的组织.

比如说你的第6和第7个问题,完全可以理解为西方世界对中国事务的干涉.但是如果说这是共济会的阴谋,你真的觉得可以说通吗?

索罗斯是共济会成员,但是如果说他对第三世界金融危机中的角色是某个上级组织的委派,证据何在呢?

从理论上说,我并不支持何新的新国家主义,但是在我个人看来,何新的新国家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是能说得过去的.

但何新的共济会阴谋论在我个人看来,是他放弃一个学者应有的操守.

通宝推:Javacai,
家园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概的否定阴谋肯定阴谋的存在都是错误

阴谋论该怎么理解呢?把一切个人觉得不合理的行为归因为某些个人和团体秘密策划的结果.

你这个对阴谋论的解释还是有缺陷的,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吧一切的不合理的行为都归因为秘密策划

具体到何新而言,他对中国的理解比较深刻,他不至于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外人的阴谋

所以,你这个实际上类似于给何新戴帽子的行为,你的逻辑是这样的:

因为何新把一切不合理的行为都归结为团体秘密策划

所以何新的观点是不靠谱的

比如说把国家金融安全,到食品卫生,到文化领域斗争,都归结为某些个人或秘密团体.这个大概就是阴谋论了.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于各方的压力.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这些压力都归因到比如共济会之类的秘密团体上.

当然诸如共济会这样的组织起到的是外因式的影响,何新证明的是共济会的组织在其中起了作用,而不是你所说的全部的影响

你所说的金融食品文化领域只是你前面给出的关于阴谋论的定义中的“一切”这个定义的部分,那几个领域根本就不是一切,你怎么由你的定义得出何新是在搞阴谋论的?

我在后边回帖中是这么说的,学界一般来说,把西方世界对第三世界的压迫选用帝国的说法,可以看成是种隐喻性的说法.不能把它落实在某个确定的组织.

为什么不能落实在某个确定的组织,或者说你确定没有一个确定的组织负责,或者说对方的组织是涣散的,因而没有一个确定的组织存在的

请给出你的论证

比如说你的第6和第7个问题,完全可以理解为西方世界对中国事务的干涉.但是如果说这是共济会的阴谋,你真的觉得可以说通吗?

你的理解也有道理,问题在于你现在是在进行驳论,你的理解也仅仅是诸多可能的一种,不能你认为存在你说的那种可能,何新说的那种可能就不存在。

后面那句话,你问我是不是觉得可以说通,这个论述是不能靠感觉的,你要是认为何新的观点不对,你不能问我的感觉,你应该拿出你的反驳。

索罗斯是共济会成员,但是如果说他对第三世界金融危机中的角色是某个上级组织的委派,证据何在呢?

即使对方没有给出,你也只能认为对方的看法是未经确认的(未经确认不等于就是错误的,很多科学预言开始都未经确认,但是后来被确认。

其次,根据程不悔的帖子,何新是花了几十万元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那些是不是证据,你有没有对那些证据进行判读?

但何新的共济会阴谋论在我个人看来,是他放弃一个学者应有的操守.

你认为学者应有的操守是什么?大胆的怀疑,谨慎的判断是不是学者该有的操守?还是根据“感觉”来下判断才是学者该有的操守呢?

家园 现在的问题是 何新说自己说的是对的 而不是别人说他是错的

何新有义务证明自己的说法靠得住。这个前提做不到,别人没义务证明他的说法靠不住,一样可以质疑他。

说有易,说无难。生造的说法,根本就无从证伪,所以我们要先问“咋证实的?”

即使对方没有给出,你也只能认为对方的看法是未经确认的(未经确认不等于就是错误的,很多科学预言开始都未经确认,但是后来被确认

他凭啥不给出?不给出严密论证的东西叫结论么?就敢于像这个网站上某些习惯造谣的id那样胡说八道?

主张者举证。这个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科学。

家园 换成另外一个说法,就好多了

记得当时讲什么国际大气候、国内小气候的。

现在来看,实际上1989年之前,国内的小气候已经比较困难,国外的气候也跟着有呼应、改变。山雨欲来风满楼,敏锐一点,自然会有察觉了。

至于什么论,倒不用纠缠太多。

家园 谢谢你逐条答复

只说说这个一切吧,说起来当然是有些抠字眼.但是我还是应该承认我说得不够严谨.

这里的一切只是表示强调一种包含各种领域的意思.

剩下的内容,你我都已经把意思表达清楚了。咱们就各信其所信。不信其所不信。

共济会是个现实存在的组织。如果何新一定认为他是幕后黑手。

好吧,那就是好了。

家园 怎么说呢

我在上贴已经提到了: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于各方的压力.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这些压力都归因到比如共济会之类的秘密团体上.

进一步说我们把所有的原因都归因到共济会身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放弃对复杂情况的理性思考.

如果说何新一定要说就是共济会,嗯,那也没办法。我只能对他的学者操守和专业能力表示遗憾。

家园 "阴谋论"要讲得有水平才行

好多讲阴谋论的文章,连最基本的知识和逻辑都没有,经常是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比如说,你似乎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是西方人的阴谋.那么,就讲一讲什么样的西方人,什么时侯定下的阴谋.如果只能说出索罗斯,老虎什么的也就算了.

最近翻了几页一个交易员写的书(的确是几页),看到这么一个观点. 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以前在巴西,阿根亭,墨西哥等等国家都发生过.它主要是资本流动性造成的.资本会周期性地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然后撤回.由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总量.这种流动造成发展中国家的实物价格过热过冷,效应往往是灾难性的.

在我看来,这个解释起码比只知道索罗斯的阴谋论要强.至少人家掌握的数据资料要强多了.而且他就是干这个的.(没准是当年亏了钱,才这么下工夫研究

我看的这本书叫"The Volatility Machine: Emerging Economics and the Threat of Financial Collapse",作者是Michael Pettis,(才发现居然是北大金融教授?)有兴趣的人可以看一看里面更全面的论述,再批一批我可能的误解.

家园 战略和战术的问题

战术上应该是阴谋论,战略上应是大棋论。

家园 罗总近来的帖子愈来愈好看。
家园 反驳一下该教授的观点--东南亚金融危机被阴谋的证明

由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总量.这种流动造成发展中国家的实物价格过热过冷,效应往往是灾难性的.

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的交易量是大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总量,实际上现在西方国家搞的虚拟交易的量已经达到了全球GDP的60倍以上,但是注意那是资本市场上的交易量,而不是资本总量,交易量和资本总量本来就不是同一种概念,将其进行对比至少是不严谨的体现。

实际上诸如美国这样的国家,我们知道它是严重的经常收支赤字国家,这个国家本身需要大量的资本的流入。

其次仅仅就东南亚危机来看,实际上在东南亚各国---首先是在泰国进行的金融冲击(这里暂时不使用投机这样带有明显贬义的词语,尽管有不少学者试图争辩投机本身就是有利的),西方国家的金融家们实际上是使用了金融杠杆,本身投入的资金并不大,相对于被冲击国本身的资本量来说是一个小量,对方是通过杠杆冲击的方式来撬动大量的跟随性资金,从而达成对对家的打击的

它主要是资本流动性造成的.资本会周期性地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然后撤回

这句话完全没有道理,投资是能够取得收益的而且往往是长期性收益,好不容易打开了市场,干嘛要撤回?

哪一个真正致力于开拓市场的商人会那么做,当初为了打开市场,投入了多少营销费用?

这个就好像丰田公司在美国(或者说哪一个发展中国家)好不容易打开了局面,突然的心血来潮的要退回一样,丰田公司会这么傻吗?

所以,该文作者还是混淆了投资和投机的区别

投资是着重于耕耘,着重于长期的收获的,而投机则追求的是短期的利润,德国人曾经把美国的对冲基金的投机者称之为金融蝗虫,就很形象,那帮投机者就是这样呼啦啦而来,呼啦啦而去,根本就不想在一个地方呆多久,掠食到了利益就飞走。

当然,人们也可以理解那仅仅是美国和欧洲的众多银行家们(请关注一下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有多少家欧洲和美国的银行以及对冲基金等等参与了)仅仅是这帮人的商业行为,尽管这种商业行为是带有强烈的投机性的,而不把这样的商业行为理解为一个经济阴谋,或者说经济战,金融战。

但是再进一步分析一下,分析一下对方所调动的资源的广泛性,你会明白真正冲击东南亚金融乃至东南亚经济的主体绝对不仅仅包括那些投机商人(大鳄),实际上欧美的舆论界、学界、政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等都参与到了其中,是一场商界、舆论界、学界,政界,国际组织之间的大合唱,这里面显示出了强烈的组织性,而不是随机性的特征。

这样的组织性能够说明什么呢?说明了其中是有筹谋的---用我主贴中对阴谋的定义,这样的有组织的不道德的筹谋就是阴谋。

商界的组织:

首先来说一下索罗斯们的杠杆冲击手段,注意我使用了索罗斯们这个称谓而不是单指索罗斯等几个个体

为什么要使用索罗斯们这样的称谓,是因为要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汇率形成冲击,要形成一个杠杆效应,还是需要相当的资金的,而一个索罗斯有多少资金实力呢

有多少西方金融界的人与索罗斯一起参与了冲击?

舆论界的组织:

杠杆的冲击效果要形成,一个关键的节点要让市场形成一个与自己所渴望的市场变动趋势所相同的预期(说一下,中国央行的那帮人大概根本不懂得什么叫预期这个概念,什么叫做管理预期,预期本身就是人们对市场变化方向的主观看法,央行那帮人大概把预期理解为客观的发展趋势了,所以在CPI没有上涨的时候,来管理什么通货膨胀预期),也就是说当索罗斯们做空、唱空泰铢的时候,需要人们相信索罗斯们的判断,让人们产生这样的预期---及即泰铢即将马上的迅速的下跌,从而让大量的散户以及一些中小型机构迅速的将手上的泰铢抛出,这样做空泰铢的资金总量将远远超过索罗斯们本身所投入的做空的资金(实际上索罗斯们为了筹集到足够的泰铢来抛出,是不断的在低点买入泰铢的,随着泰铢越来越走低,索罗斯得到的泰铢越来越多,也就是说索罗斯们并不是单纯的空方),而要产生这样的让人们对泰铢产生严重的悲观看法的效果,需要的是什么呢,就是需要舆论,需要各个经济媒体在人们的耳边不停的轰炸,哎呀,不得了了啊,泰国经济马上要崩溃了,制造出这样的一种恐慌性的气氛。

请你去调查一下,在那段时间西方媒体以及跟风的太多媒体有多少家参与了对泰国经济形势、对泰铢发展趋势的严厉的唱空?

而媒体要唱空一个国家的经济,需要有一些权威因素,而这个权威因素是什么呢?

就是学界:

学界的组织

首先来看,在1995年,当时的国际经济舆论中充满着对亚洲经济模式的乐观看法,这个时候有一位横空出世,他就是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克鲁格曼,他写了一篇论文,叫做《亚洲经济奇迹的神话》断言亚洲的经济增长仅仅是通过资本的投入和劳动力的投入即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不是通过总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该指标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一国的科技进步的程度)而达成的经济增长,因此他断言亚洲的经济增长是一个不可持续的神话

后来当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克鲁格曼因为这篇文章而被人们当成先知一样来吹捧,但是他的文章的立论站得住脚吗?

他所引用的几个亚洲经济体的TFP数据实际上仅仅是一家之言,而世界银行的数据则相反,显示亚洲经济体在经济增长过程中,TFP也是有了相当的增长的,其他还有一些学者的数据也支持了世界银行的该文的判断。

其实人们稍微想一想,看看韩国台湾在1950年代能够生产什么,到了1990年代可以生产什么?要说韩国台湾这样的经济体在技术上没有明显的进步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这是国际阴谋集团的一次预热,当然,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

更妙的是在1997年的冲击开始了以后,学者纷纷发表看法谈及东南亚发生危机的原因,很多人认为亚洲的经济增长本身是稳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西方的冲击,这个时候克鲁格曼发表了一通妙论了,如果将他的妙论和一个强盗的逻辑来类比的话会很有意思。

一个强盗通过强有力的抢劫抢劫了一家人的大多数财产,人们纷纷抨击该强盗,这个时候强盗说了,问题不在于我,而在于保护那个房子的人---因为什么呢?因为道德风险(博弈论当中的一个概念)

因为有那个人在保护着你们的房子,所以你们就不担心自己的房子被人家抢了--于是你们放纵了(类似于购买了车辆保险的车主不怕自己的车坏掉,而乱开一样,这是博弈论中常用的道德风险),因此真正的罪责不在于我,而在于试图保护你们的那个人。

这个强盗的逻辑就是这么通顺啊,我抢了你们家的财产,女人,责任不在我,在于你们家有人保护你们,所以你们的女人就不想学习自卫术了云云,你们的财产就没有全部放入高度保险的保险箱以让我这样的人抢不到云云。

克鲁格曼的逻辑与那个强盗的逻辑是一样的

西方金融投机客们冲击了东南亚,责任不在于西方的投机客,而在于东南亚政府对东南亚金融的保护,因为政府的保护,使得东南亚金融机构躺在了温床上,产生了“道德风险”云云

人们可能认为克鲁格曼发表的那些观点确实是自己的观点=--言论自由啊,问题在于当2008年以后,克鲁格曼似乎就不再鼓吹要警惕政府的保护导致银行的“道德风险”了

恰好相反,他抨击当时的美国政府,美国国会之间的互相掣肘,要他们向中国政府学习--要尽快出台措施来保护那些濒临破产的基金、银行等等。

克鲁格曼变脸的逻辑是什么?

鲁迅形容一类人说他们的观点可以随时改变而其中的改变又看不到一点逻辑,鲁迅说这样的人可以通称为流氓,有才气的流氓则是才子+流氓

我实在看不出克鲁格曼的理论的变化的脉络在哪里,所以我引用鲁迅的说法,称克鲁格曼为流氓不为过吧?

当然了,1997年的时候唱空东南亚经济的不止克鲁格曼这样一位“先知”有N多学者也参与了合唱,你也可以去调查一下。

如果只有几个学者在鼓噪,影响也不够大,这个时候又一个主角出场了,这个主角的名字叫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IMF现在出了一个性丑闻名气稍微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该机构的黑暗度实在是比那个性丑闻要黑暗了多少个数量级了。

问题就在于当克鲁格曼们抛出了强盗逻辑了以后,IMF迅速的采纳了克鲁格曼等人的观点,将其观点作为自己的官方观点,并且向世界广为传播,当然IMF扮演的角色绝对不止这个

有了国际组织还不够,因为有些国家领导人是比较强硬的,能够采取强硬举措,使得索罗斯们赚不了钱这个时候又有一个重量级角色出场了,这当然就是欧美国家的政府了。

索罗斯们第一次的冲击遭到了泰国中央银行行长的强有力的阻击,泰国中央银行行长大幅度的提高了银行隔夜间拆解利率,使得索罗斯们要得到足够的用来冲击泰铢的计划破产,因此第一个回合索罗斯们损失了几亿美元,索罗斯们恨恨的说,本来那些钱都是我们的,现在给亏了。

但是峰回路转,索罗斯们迅速的看到了转机,泰国中央银行行长被泰国首相(还是总理)---就是那个后来风生水起的他信给辞职了,他信承诺,泰国政府将不干涉资本市场,不再对泰铢汇率设限,原本被前央行行长关起来的闸门因为他信的一纸声明轰然打开,于是索罗斯们又笑逐颜开了,泰铢在剧烈的下跌......

他信为什么要撤央行行长的职务,为什么要改变既定政策,这其中西方政界人物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当索罗斯们怀着为英国殖民者从香港撤离的复仇的心情冲击香港的时候,香港财金当局得到了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强有力的保证和坚定的支持,采取了强烈的干预措施--索罗斯们购买恒生指数的权重股抛出,而香港当局则迅速买入,多方和空方剧烈的对抗的时候,香港当局的领导者(曾荫权?)接到了美国政界人物的电话,对方告知政府干预资本市场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曾荫权们曾经犹豫徘徊过,但是最终他们下定决心,不管美国政界怎么说,而坚持做自己的,最后香港港币给保住了。

这样一场涉及到商界学界舆论界政界、国际机构之间的联动还要将其解释为仅仅是商家的行为就难以解释得通了

所以,只能说那是一场经过精心组织的旨在摧毁东南亚经济、亚洲经济的筹谋的协调活动,只能认为那是一场---阴谋

当然,大幕刚刚拉起,如果对照一下IMF此后给欧美的药方,看一下IMF给东南亚开出的强制性的药方的话,你可以看到IMF的继续的精彩的演出.....

IMF要求陷入经济危机的国家实施私有化(注意美国在危机以后采取的相反的国有化措施),实施紧缩货币财政政策,注意欧美发生危机以后,迅速实施宽松货币财政政策,欧美国家非常明白,危机发生以后,国家的资金链面临严重的断链的危险,这个时候如果实施货币紧缩,本身绷得极紧的资金链将迅速崩盘,华尔街的大多数基金将彻底破产;欧美国家也明白,由于国家陷入经济危机,导致企业的投资不足,从而造成普遍的企业投资不足---即一家企业的投资不足导致他的上游企业缺乏足够的有效需求,而这样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将会迅速在整个经济体中蔓延,而要挽救这样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的蔓延,需要政府扩大开支来填充那些企业的需求的不足,才能稳定局面;美国和欧洲国家在经济危机发生以后采取了国有化、强烈政府干预、宽松货币、宽松财政政策,而这所有的政策选项都与IMF对东亚陷入危机的国家的要求完全相反,这仅仅是巧合吗?

实际上美国欧洲开出的这一套药方除了不给自己吃以外,他们给发展中国家诸如中国诸如希腊西班牙,诸如刚刚从苏联分裂出来的俄罗斯,诸如拉美国家都开出这样的药方,俄罗斯的药方当中还包括迅速实行价格市场化的药,俄罗斯得到的药方的名字叫做“休克疗法”

中国现在的央行一帮才子们实施的紧缩货币政策实际上也是他们开出的药方的一部分。

说起北大教授这个词语,我觉得这个词语基本上带有贬义。

关键词(Tags): #罗化生#阴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先挑一个错

下面这段话,你认为西方阴谋搞掉了泰国中央银行行长才攻陷泰铢

索罗斯们第一次的冲击遭到了泰国中央银行行长的强有力的阻击,泰国中央银行行长大幅度的提高了银行隔夜间拆解利率,使得索罗斯们要得到足够的用来冲击泰铢的计划破产,因此第一个回合索罗斯们损失了几亿美元,索罗斯们恨恨的说,本来那些钱都是我们的,现在给亏了。

但是峰回路转,索罗斯们迅速的看到了转机,泰国中央银行行长被泰国首相(还是总理)---就是那个后来风生水起的他信给辞职了,他信承诺,泰国政府将不干涉资本市场,不再对泰铢汇率设限,原本被前央行行长关起来的闸门因为他信的一纸声明轰然打开,于是索罗斯们又笑逐颜开了,泰铢在剧烈的下跌.

他信为什么要撤央行行长的职务,为什么要改变既定政策,这其中西方政界人物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不得而知,...

下面节选于外链出处,粗体是我加的,方便阅读.

为了稳定军心,6月30日,泰国总理差厄利发表电视讲话:"我再次重申,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发誓归发誓,偏偏其金融市场像个扶不起的阿斗。此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花光。就在泰总理 讲话两天之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

泰国央行行长辞职时局面已经不可收拾.您的阴谋论根本就没用对地方.

家园 再澄清一句

这句话完全没有道理,投资是能够取得收益的而且往往是长期性收益,好不容易打开了市场,干嘛要撤回?

投资是着重于耕耘,着重于长期的收获的,而投机则追求的是短期的利润,

我说的"投资",仅仅指资金流动.不是你说的(严格意义上的)投资.东南亚的经济,以出口为主.西方国家不会有多少投资的.投机的应该占多数.我没数据.你要是有数据,倒可以驳斥我这一点.

家园 挑到一个错,就“根本没用对地方”

你很善于使用根本这个词语啊。

反对党也感到找到了壮大自己、打击对手的好时机,乘机通过媒体撰文、集会、演讲,向现政府发难,泰国政坛一时风声鹤唳、最高当局感到左右为难——他们发现,无论怎么做,最后的结果都是错误,并遭来公众和反对党潮水般的指责。

所以,虽然日本、香港、新加坡、马拉西亚、印尼、菲律宾出于稳定本地区金融的需要,在5月都与泰国签署了紧急资金援助协议,中国、香港、日本分别向泰国提供了10亿美金的紧急贷款,并让汇率市场的泰铢比美元的价位一度出现反弹,但终究还是没挡住泰铢下跌势头。

6月,几个月来一直处于风头浪尖的财政部长林日光博士和商业部部长纳隆才博士,因为没能阻止泰铢一路走低,而被迫辞职,

我前贴中的那一段来自于个人的记忆,很可能是不准确的,

但是可以关注一下泰国的反对党在该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可以关注一下穆迪是怎么样将泰国的几家银行的评级迅速降低到极度危险的B1级,可以关注一下美联储在1997年非常及时的提高利率的行为,当然你更可以关注一下当时的各个媒体是怎么样解读泰国经济政策的是怎么样悲观气氛的等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