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舌尖上的蛮夷 (1) -- 石头布

共:💬136 🌺720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过于认真就进套了,

脑容量的大小决定因素似乎没有公认结论,当然不排除最新研究者认为:“皮尔斯说,我们试着证明脑容量的不同,并不是说在高纬度地区生活的人们的智力更高,而是脑容量的大小与视力好坏有着必然的联系,他们对眼睛视力的要求致使脑容量变大。研究认为,这或许正是因为大脑的视觉中心因窥视带变宽变大造成的结果。”这个研究能解释为何尼安德特人脑容量大的原因,也能解释极地生活的人群脑容量大的原因。但也有研究者发表文章认为大脑与运动需求的关联,运动能越发达,大脑容量越大,自然界有最典型的举证物:海鞘--当在海水中浮游的时候,海鞘大脑发达,但当海鞘固定海底岩壁时,会自动将大脑消化掉。我自己的理解,可能大脑容量的变化与工具的发达也有关联,当工具越发达,同时需要应对的自然险恶度下降(应激因素减少),大脑网络就会越趋向于精练,就有理由减少掉冗余信息处理部分。最近更有学者发表言论,说信息如同食物,食物吃得越多,就身体越大,而当信息“食物”越接受的多呢,大脑也就越大,呵呵(大意),结论是胃大脑小,脑大胃小,一般情况难以兼容(这个好像是与一神教教义趋同的),哈哈。

家园 因为欧美物质丰富的时间比中国早

这是人类历史从未有过的“物质极大丰富”现象,中国也没有。与此配套的是,西方提前出现一系列“现代生活习惯病”以及早衰的问题。痛定思痛,就有人从现代医学外另找出路,于是就出现针对一日三餐吃好吃饱、吃肉吃牛奶等就是营养、“能吃就是好”等等传统饮食观念的革命。

国内还弥漫着解放前以及六0年“饥饿”的阴影。虽然年轻人没经历,但老一辈的经验教育还是有影响的。

比如我妈经历过60年“三年自然灾害”,刻骨铭心。当时发誓以后富裕了煮饭要煮得多多的。结果,我家每天都有剩菜剩饭,能剩好几天。再结果,我爸得了胆结石(之前我妈挺为我爸终于能吃胖开心的),可怜他六十岁(?)拔牙还能重新长的好身体;我和我弟都胖了(她认为能吃就是好,在她影响下,我们在家总是吃撑),于是才过三张,我有了胃病,身体全面下降早衰。佛教说因果轮回,不用死后看,贪吃的下场就是饿死鬼,迟早会得吃不下东西的报应!(说我家的人呢!象我弟就是,一上桌子就不要命的吃,又没人抢,家里人怎么骂都改不了,除了一些说起来凄凉的原因,我妈的饮食观也有影响)。

我骂了好几次,吃不完就扔!说现在不是没东西吃的年代了,你这样是把垃圾往肚子里塞。现在家里饭煮得少一些了,剩菜还是天天有。根深蒂固了,没办法。

我断食后,身体出现惊人的好转,家里人看了后,都接受了,虽然偶尔嘀咕一声。

家园 没错,吃素就是逆天,逆则仙,活得身心灵化

相信古人的智慧,这句话有大智慧。

调侃一个

古代的人,吃素也好,吃肉也好,普遍都没有象现在那么多东西吃。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之变。所以现在的饮食问题,不在吃素吃肉

家园 我有个想法:吃得太多也有可能营养不良

一是吃坏了胃,吃得太多吸收不了。

二是现代的食物多,但营养少。我不相信所谓专家说化肥、激素催大的食物营养成份跟有机食物差不多的说法。我相信这叫“洗地”。现在的东西明显比过去的口感差多了。

许多人的错误说到营养还着眼于成份多少、吃肉吃素等方面,注意吃,没有考虑吸收和排泄。

对于现代人,排泄可能比吃更重要!

家园 完全没有证据的胡扯

古人类很短的平均寿命,主要是由于伤病或者被猛兽猎食。现代医学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一口断定,证据何在?

过量食用的食物常包括汉堡,皮萨,薯片,糖果,碳酸饮料等。但俺从来没有听说过,某个超级肥胖者是吃单纯的动物性食物而使体重狂飙的。

我见过食素而略微肥胖的人, 从未见过食素而超级肥胖的人。在你的嘴里倒是碳水化合物成了肥胖的罪魁祸首。

俺有一个假说:人类的基因里有全套妥善处理动物性食物的手段。过量的动物性食物——比如打到了大猎物,储存不了只有赶快吃下去——在人类的进化史上经常出现。能活下来的古人类,必然是既能从食物中吸收精华,使自己强壮,又不会胖得跑不动路,最终成为天敌的食物。
假说没有依据, 没有推论, 没有和事实符合的实践, 假说就是胡说。就好像楼主, 居然说人类的牙齿是肉食性的牙齿,我是欲辨已忘言。

家园 舌尖上的蛮夷 (5)

有人说,水果蔬菜豆类,加上谷物,是最理想的食物,吃素才能强身,人类的基本食物应该是素食,自古如此云云,言之凿凿。 其实现在的素食者很幸运,货架上总有食盐卖。在远古的时候,吃素就是白毛女的结果。就这一条,自古素食论就绕不过去。

除了极少数特殊的品种,总的来讲植物中的盐分极其稀薄。草食动物靠整天不停的进食来积累盐分。而在肉食动物眼里,它们就是一个个移动的盐罐子。比如说,1公斤牛血中含盐9克,1公斤生牛肉含盐2克。几十万年来,人类就是靠肉食来摄取盐分的,为啥我说的这么肯定呢?很简单,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讲,别无他途。

我们甚至可以估计出在这几十万年里,人每天的盐摄取量大概是多少。因为牛血占牛体重的比例很小,俺很无赖地将其忽略。假如每人每天能吃到1公斤牛肉的话,不过才2克盐。每天1公斤牛肉?赫鲁晓夫肯定不高兴了。共产主义社会才是土豆烧牛肉随便吃啊,苏联人民奋斗了几十年也没做到,你的原始社会就做到啦?俺觉着料敌从宽,但实际上,每天1克盐应该是常态。有朋友该怀疑了,这么少啊?够用吗?回答是肯定够用,不够用的都被淘汰了。我们都是每天最多吃2克盐的这些人的后代,我们的基因就是每天最多2克盐的条件所选择出来适应者。

不是说出汗要排盐吗?每天一两克盐能干体力活吗?

如果出汗多就要多吃盐的话,热带民族应该比寒带民族的吃更多的盐,而实际上正相反。出汗固然使身体失盐,但同时也失水,盐和水成比例的排出,不会影响体内钠的平衡。如果这时喝清水,就会降低体内钠离子浓度,身体这时会自动调低汗液中盐的比例,多排水,少排盐,从而重建平衡。但如果喝水喝得太快太多,身体来不及处理,就会发生低血钠的症状。所以虽然马拉松运动员的饮料是含盐的,但它的目的是安全地补水。醉翁之意,本不在盐。

有的人的汗里盐分很高,是吃盐太多造成的。别忘了,出汗的第二个功能就是排泄废物!

食盐中的钠是人体维持体液渗透压平衡所必需的。那么生化学家认为每天需要多少钠?权威说法是200到500毫克。你把它乘以2.5,就是相应的食盐量,跟1克差不太多。跟我们的“牛肉方法”估计的十分接近。

俺有一段时间老婆孩子都在国内,自己混。曾经买了一纸盒500克的盐,在盒上写下开封日期。吃了差不多一年后(11个月),用手一捏,差不多还剩下半盒,就是每天1克不到(为啥偏偏11个月捏它?因为老婆孩子来了,实验条件变了,不得不结束)。考虑到肉是天然就含盐的,面包里也有盐,所以总摄入量应在1克以上,但肯定不到2克。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你咋挺过来的啊,不容易啊,没淡出鸟来啊?这话怎么说呢,俺根本就没觉得有什么异样,体力和精力都极好,味觉更敏锐了,吃东西香的很,越嚼越香。

谷物基本不含盐,所以一旦农业发生,就需要食盐补充。好在当时人口已经密集到能够建立与海滨的贸易了。对缺乏的补偿,往往是加倍的。 中国的标准据说是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5克。俺私下觉得,这都是与现实妥协的结果。 如果以每天2克为上限,GDP都得降一个百分点,不知道有多少人失业。国人引以为豪的“舌尖文化”更得被砍去一大半。现实是:人们的食盐量普遍超标,欧美都在8--10克左右。而我国北方的日均食盐量接近20克,南方也超过10克,是我们祖先的十倍,这里面不能说没有舌尖文化的功劳吧?客气点说,这种有害并且成瘾的娱乐感官的行为,跟抽烟没有本质的不同。

高盐饮食的害处可不仅仅是高血压。过量吃盐会让钙从尿中排出,导致骨质疏松症。还会导致体内钾的流失。有些营养学家认为盐对腺体的刺激作用跟糖相似,同样会导致一系列退化性疾病。

雪上加霜的是盐的加工过程。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等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空气中易潮解。为弥补这一“缺陷”,在提纯为精盐后, 还要添加适量的抗结剂(亚铁氰化钾,碱式碳酸镁,或钠、铝的硅酸盐等),注意,这里面含有有害的铝化物。 提纯过程也去除了碘。为了补充碘,会往精盐里加入碘化钾,有时剂量之大足以有害人体。为了让这些挥发性的碘化物保持稳定,又加入葡萄糖。这使得加碘盐变成了淡紫色,于是又加入漂白剂使之恢复白色。 这就是我们买到的,如霜似雪,永远干燥的餐桌盐,它可是我们的舌尖文化的台柱子,百味之王,舍盐其谁?

据河友介绍,《舌尖上的中国》有一集的结尾这样礼赞盐:

这是盐的味道,也是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风的味道,云的味道,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在漫长的时光中,已经和故土,乡亲,勤俭,坚韧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俺真是服了丫的,太能煽了。实在想象不出盐和“勤俭,坚韧等等情感”有什么联系,俺觉着倒是和高血压和骨质疏松有联系,“才下舌尖,又上股骨头”,还可能跟无法量化的体质削弱和退化有联系。对这些人来讲,盐也不是什么“风的味道,云的味道”,而是泪的味道。 如果我们真的在乎“故土和乡亲”,就应该限制这种无限膨胀的舌尖娱乐文化。

家园 回答正确──病是吃出来的,智力不是

俺不是想给谁下套,只是演示了一下,从真实可靠的事实出发,使用陈王的逻辑,得到荒诞的结果。这说明陈王的论证是不能自恰的,说“以谷食为主的中华饮食给中国人带来智力优势”就是个忽悠。

悲观派:人脑萎缩成事实

专家们指出,人类变得越来越“笨”已经是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比如,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在寒冷的户外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大脑袋”具有足够的优势抵御严寒,让自己生存下来。同时,那时人们以猎物为主食,吃的是兔、鹿、狐狸和马的肉,头盖骨“够大”是为了应付咀嚼的需要。如今的食物吃起来越来越不费劲,脑袋也就随之停止增长。还有一些专家认为,在婴儿死亡率较高的远古时代,只有脑袋“大”的婴儿才能存活下来。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婴儿死亡率逐步降低,脑袋“小”的也能存活。久而久之,“大脑袋”失去生存优势,人类的大脑容量也就越来越小了。

乐观派:智力进化上台阶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人类学家约翰·霍克斯博士结合自身多年的研究成果表示,“大脑体积减少并不必然意味着人类智力退化,这反而是人类进化的一种表现”。他介绍说,人类的个体终其一生也不过消耗其不到五分之一的大脑总容量,而大脑却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人体自身的能量。在过去的2万年间,人口数量飞速增长,人类进化速度也加快了百倍,大脑利用率的不断提高使得“大脑袋”消耗了更多的“大能量”。这时,人类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的需要,在进化过程中导致脑体积越来越小。较小容量的脑袋消耗较少的能量,更易于人类完成自我发育。

多数学者倾向于从“功能”的角度分析人脑容量减少的原因,不同意将其视为“人类变笨”的现象。美国密苏里大学的认知科学家大卫·格里利和德鲁·贝利进行的一项研究成果同霍克斯博士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认为,人脑的发展同距今1万到1.9万年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地区人口密度较低时,人们头盖骨的平均体积显得稍大,但当某地区的人口密度越来越高时,头盖骨的体积就会缩小。也就是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并且社会关系日趋复杂,人类不再需要“风餐露宿”那般艰苦劳作就能生存下来,而是日益专注于一技之长。这样,脑部的某些其他功能开始退化,大脑体积也就降低了。格里利说:“坦白地讲,我们的祖先同我们并不在同一个智力或者创造力水平上,他们缺乏类似的文化支持。所以,不能说人类脑袋体积小了就开始变笨。毕竟,智力是个比较神秘的话题。”

家园 拜托,多读点儿书吧,你的视野太狭窄了

你不能总是说“见过”/“没见过”。现代人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阅读和其它各种方式的学习,而不是亲身经历。

这里(外链出处)有一段对于原始人短寿原因的简单描述:

原始人的寿命为什么这样短促呢?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十分薄弱,非常容易丧生。

在俺阅读过的所有文字中,对这个问题的描述是高度一致的,从未强调过某个具体死亡原因。如果你仍然有疑问,请给出你的观点和证据,我们可以继续讨论。

我见过食素而略微肥胖的人, 从未见过食素而超级肥胖的人。在你的嘴里倒是碳水化合物成了肥胖的罪魁祸首。

从某些角度来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首先,胰岛素是一种储存激素——血胰岛素水平一高,身体就会忙着把血液中的能量物质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你吃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精制碳水化合物——越多,血胰岛素水平越高。另外,精制碳水化合物非常能刺激人类的食欲,使人不停的吃,摄入大量能量。吃的多储存的多,就会胖。

然而人们对肥胖一般的经验是,大鱼大肉、油水多的吃多了,就容易发胖。这其实说的是,将脂肪和精制碳水化和物混合后,会加强上述三个导致发胖的因素:食物更加诱人;食物的能量密度更高;进食后引发的血胰岛素水平更高更持久。对这一现象中医早就善加利用:对于大病之后的人,最滋补的东西就是猪油拌米饭。

脂肪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只是个从犯,单它一个是翻不起风浪的。单独进食脂肪后,人的消化道会产生激素leptin,随血送到大脑后使人产生饱足感。生活中的经验就是,把糖和其它精制碳水化合物放一边,不论怎么想方设法调味,比如带咸味和坚果味的黄油,单独吃吃不了多少就够了。如果把黄油抹到面包上,不小心就能吃一大堆。据说这是因为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某些血产物,能钝化大脑对饱足感激素leptin的感受。此时,精制碳水化合物理所当然是导致人发胖的主犯。

这篇文章(外链出处)介绍了一项对3种减肥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地中海饮食和低脂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对比研究。这个试验据说是近年来最好的一个——因为试验条件可控,且时间长达2年,结果的可信度非常高。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试验,google一下不难找到。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低脂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对每天总热量的摄入是有严格限制的,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没有任何限制。

由于低脂饮食对摄入总热量的限制,俺认为这种方法用于减肥就是脱裤子放P:如果每个人都能有效控制摄入总热量,不管素食杂食肉食,除了一些特殊的病人,地球上差不多就没有肥胖问题了。即便如此,这个在过去几十年间最为主流的方法在改善参与者体重及血糖血脂方面,效果是最差的。

现代素食者,除了一些追求道德优越感的人之外,大部分是为了追求健康,有强烈的健康意识,能自觉的控制食量。俺想这可以解释你观察到的现象。但方法不正确也是很危险的:俺亲眼见过几个狂吃薯片甜甜圈的小胖子,生育有问题的小媳妇,都号称自己是vegan。

而低碳饮食可以随意进食肉类(对肥肉的含量也没有限制),坚果,低淀粉含量的蔬菜和水果。大量的试验显示,低碳饮食的减肥效果是最好的。一个简单的推论就是:碳水化合物成了肥胖的罪魁祸首。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摄入大量作为碳水化合物提供者的谷类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远不止肥胖那么简单(链接出处 )。

假说没有依据, 没有推论, 没有和事实符合的实践, 假说就是胡说。

欧美的学者们做了很多试验,试图理解低碳饮食成功的奥秘。一个理论是说,肉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能诱发大量令人产生饱足感的leptin,自然而然的得到合理的能量摄入量。俺的问题是:在动物性食物面前,人类究竟是怎么进化出这种精妙的自我保护机制?!

很多试验都显示,低碳饮食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为理想的血胆固醇比例。也就是说降低得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使人更健康。注意:其效果比最接近素食的低脂饮食更好!问题就是:动物脂肪吃多了,血胆固醇指标会更好,为什么?

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似乎不能回答俺的问题(当然也可能是俺还没看到)。俺的假说只是试图给这些未解之谜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如果哪位有更好的解释,敬请赐教!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你总算承认了猿人病死是主要

而不是什么被野兽吃掉,受伤害。

为什么猿人会生病了?你顾左右而言他。在我看来病从口入一定占了一大部分,而不煮熟吃一定是重要原因。如果有人要重返这种蛮夷, 或者返璞归真, 那本人敬谢不敏。

好了,现在我要谢谢你对我的主要观点的认可。

关于碳水化合物导致肥胖的问题, 你给出了一个链接, 但无效。我搜索了一下, 似乎是这个。

http://www.bhli.org.cn:8083/show.aspx?id=2190&cid=7

这个实验者认为结果表明地中海饮食是最佳减肥饮食。而有意思的是这个实验仅仅控制午餐,而且低糖组有22%的人退出实验。是什么原因呢?

也可能是这个:

外链出处

在这个语焉不详的文章中, 没有一段文字提及如何用低脂饮食实现减肥。于是在你的文章中:

由于低脂饮食对摄入总热量的限制,俺认为这种方法用于减肥就是脱裤子放P:如果每个人都能有效控制摄入总热量,除了一些特殊的病人,地球上差不多就没有肥胖问题了。而低碳饮食可以随意进食肉类(对肥肉的含量也没有限制),坚果,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蔬菜和水果

说实话,总卡路里不限,随便吃肉而能减肥。这样方法几近天方夜谭。真的有效的话该给这家伙一个诺贝尔奖,美国也不会充斥着大胖子。就算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也承认最后高密度脂蛋白比低脂饮食要高30%, 对于一个高血压病人的话你敢试一试吗?

而地中海饮食,多蔬菜、水果、坚果、适量不饱和脂肪酸哪一点中国的传统饮食有冲突? 除了鱼在内地不多外, 地中海饮食和中华饮食的重合度高达80%以上。

对于减肥, 你就不要拾人牙慧, 妄加揣测。本人最胖的时候91.5kg,遂决定减肥。在制定方法前翻阅了大量的文献,了解了肥胖的成因,各种减肥机制以及优缺点,最后定案,后实行减肥计划,3个月减掉了11kg。

为什么减肥要吃一点脂肪类的食物?为什么吃高蛋白质物质能减肥?道理很简单。不过看你这么无礼, 懒得教你。

家园 ”逆天“靠的是”修行“,不是中华饮食

逆天一直以来是华夏文化中一种深层次的渴望。就个人而言,俺是相信道家修仙有着相当的事实基础。食野果饮山泉式的蔬果素,乃至餐霞饮露的辟谷,似乎最早是从道家典籍中流传出来的。但那是修行有成者提升的法门。没有那个道行却强行模仿,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修行是因,食素辟谷是果,不可颠倒因果,本末倒置。

中医据信起源于修仙门派,是帮助根基未成者祛除疾病,回到“平人”的水平,再去修炼升级。《伤寒论》少阴篇有朱鸟汤和猪肤汤。朱鸟汤用到生鸡蛋黄(一定是生的,不能做成蛋花汤),猪肤汤用到猪板油。除此之外,《伤寒论》还用到许多“血肉有情之物”以增强疗效。这就提示我们,没有修炼到百邪不侵的程度,就该吃啥吃啥,别装那个大头蒜。

修仙是个人的修行,发展改进人类生存质量的科技以及医治各种疾病的医药,则类似于一种群体的修行。根据统计,从1850年到20世纪下半叶的100多年内,欧洲人的平均寿命大约激增了三十几岁。按1977年人口年鉴,欧洲人口的平均寿命已达72岁。这个时间段,包含了你说的“为了抢肉吃打到人口凋零”的两次世界大战,也覆盖了工业革命的大发展阶段。没听说过欧洲人在那期间对食谷素食感兴趣,但大面积的欧洲人口完成了你所说的“逆天”过程。而前面天天吃糠咽菜的岁月,不用担心累着胰岛体,也没有动物胆固醇来堵血管,能活到知天命的岁数的没几个。

若想安享天年,须得顺天知命。顺应天命也是达成逆天不可动摇的基础。天命尚且不知就妄言逆天,何其可叹!

家园 这篇坚决要赞同

还有酱油,这玩艺儿简直就是盐穿个马甲。有百害没有什么益处。

家园 我觉得想知道怎么吃才健康

最好的方式是去了解百岁以上老人的饮食习惯。其他的,不管是做实验、理论推演还是统计结果,都是拍脑袋的结果。

家园 别老把方的说成圆的、把无知当有趣

自从采用一种被称为旧石器时代饮食的低碳饮食以来,俺减了近20公斤,并一直保持在根据身高算出的最佳体重。静止时血压70/110,心跳60。血总胆固醇160,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3.4,接近美国心脏学会推荐的理想值3.5。各项指标改进空间不大,就不劳费心了。

减肥快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体重长期稳定在合理的范围不反弹。反复减肥是对身体的摧残,优秀的生活方式则能把人的状态长期保持在理想水平。

你总算承认了猿人病死是主要??而不是什么被野兽吃掉,受伤害。

为什么猿人会生病了?……在我看来病从口入一定占了一大部分,而不煮熟吃一定是重要原因。

不能同意你的说法。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几种死因在考古学上很难确定。被野兽吃掉尸骨无存; 受伤害可能在骨化石上有痕迹,也可能没有; 生病死亡基本上看不出死因。除了寄生虫,食物中毒之外,还有大把的病能要人命,如肺炎,败血症。

请给出一个支持你观点的研究结果。不要 "完全没有证据的胡扯"!

就算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也承认最后高密度脂蛋白比低脂饮食要高30%, 对于一个高血压病人的话你敢试一试吗?

这就是你“翻阅了大量的文献,了解了肥胖的成因,各种减肥机制以及优缺点”的结果?

高密度脂蛋白据说能够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因而被称为好胆固醇。当总胆固醇在安全范围内时,一般认为高密度脂蛋白的比例越高越好。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就意味着能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长期而言,对防治高血压是有帮助的。这是俺的粗浅理解。如有错漏,请方家们指正。

除了血脂因素,听说控制体重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手段。把BMI常年控制在22以下,大概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祝你早日康复。

说实话,总卡路里不限,随便吃肉而能减肥。这样方法几近天方夜谭。真的有效的话该给这家伙一个诺贝尔奖,美国也不会充斥着大胖子。

你阅读的“大量文献“中没有对阿金减肥法的介绍吗?就算以前没听说过,你自己引用的试验报告里就有对这个方法及其效果的描述。虽然“随便吃肉”的说法有些夸大和误导,但对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的确没有限制。

这个方法最早出现在上上个世纪,在《战争与和平》中就有应用的实例。没办法,诺奖不发给死人

至于美国胖子嘛,套用一句你的话:“人体对精致碳水化合物的根植于基因的本能偏爱,让人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他们总在想方设法捍卫自己吃甜食的权利链接出处

而地中海饮食,多蔬菜、水果、坚果、适量不饱和脂肪酸哪一点中国的传统饮食有冲突? 除了鱼在内地不多外, 地中海饮食和中华饮食的重合度高达80%以上。

你前文提到欧洲人吃错了东西所以老打来打去。能告诉俺那能制止战争的伟大的20%是啥吗?你写本书论证一下,没准能搞个诺贝尔和平奖啥的至于”欧州人吃的到底是对是错“这么不识趣的问题,俺就不再问了。

地中海饮食之所以以此为名,主要是由于其气候,使得几样主要成分供应充足,食物多样性得到充分保证。地中海饮食要天天吃才有效。中国在改开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和气候的限制,在大部分地区,蔬菜、水果、坚果和鱼都在一定程度上是难得之物,到了年节供应才充足一些。除了少数气候相近地区,地中海饮食和中华饮食怎么可能”重合度高达80%以上“?!

“中华饮食”转眼间就弃了谷食素食,委身地中海饮食。可能你还不知道一个事实:前述实验中的所谓地中海饮食完全是美国营养学家创造出来的;而经过数百年实践考验的、活生生的地中海地区居民日常吃的菜谱,包含大量油汪儿汪的猪肉黄油奶酪 。也就是说,地中海地区居民一边享用着比美国人高得多的脂肪摄入量,一边保持着比美国人低很多的心脑血管发病率。这就是非常有名的French/Spanish paradox。实验室中产生的”地中海饮食“是单调乏味的,你的“中华饮食”与之有高达80%以上重合度 。这让闻名中外的中国八大/十大菜系,乃至深藏民间的无数美食情何以堪呵?

家园 太片面了吧。

美国的女兵比例不低。马来人的器官和欧美人有这么大的差别?求出处。

家园 他要的体壮如牛,并不求长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