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用现代术语解读长城 -- 乘波而来

共:💬48 🌺32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过我问你你见过土砖的制造过程吗?
家园 见过。而且还参与过用土砖修过房子

土砖。真的是土砖。川西坝子的农田里挖制的土砖,一匹匹在田里整齐地叠放,每一摞上顶着稻草在阳光下晒干。

这样的土砖是可以拿来修房子的。

但是时不可以拿来修长城的。

哦,那时候还小,不到十岁,跟在大人后面看着盖土房。

家园 原理一样。建墙的版筑与今天的土砖模具是一个道理。

使土砖(或土墙)牢固的办法是在和好的湿泥中掺入碎草而不是用大米汤作粘合剂。古代建坟墓倒是要用糯米汤来混合,那样确实牢固,但因为数量有限,墓主人能够承受得起。

家园 你说的是对的。但是,这不是修长城的法子 / 修城墙的法子

因为修房子,只要能在风雨中不倒就可以了。

但是修城墙/修长城,本身就是为了战争防御。所以,在没有烧砖,没有石材的地方,必须用夯土版筑的法子。

其实夯土版筑在近现代还在用。不过不是修城墙了,而是修河坝。想想看,那是拿来抵挡洪水的。

家园 大致是这样。我基本同意你的观点。
家园 自己去问度娘三合土的知识

首先古代修长城比民工生活水平显然更重要,其次孟江女寻夫时属于无业流民,不属民工,她要自带干粮

家园 土砖模具我见过,和版筑可不是一回事

央视刚播放的纪录片《大黄山》里面有版筑。土坯砌墙牢固远不及版筑。

家园 88年三月初去的长城...

天气有点冷...

以前没看过长城...是一老外说:你去过长城没?我说没有...他说你该去看看...你的民族很伟大...他派了个车...我和口条就去了...

慕田峪长城...砖基本都是发黑的老砖...里面还有贝壳...这一段长城留存的很好...和登泰山不一样的是...登泰山是感受自然的伟大...登长城是感受人的伟大...

鲁迅有句话说:修了长城,胡人仍然源源而至,深沟高垒都没有用处。

在几百年前修长城当然是有必要的...要是人心众志成城就更好了...吴三桂这一块砖就毁了长城...

关键词(Tags): #过去和现在
家园 你把历史看得太抽象了,2000年是一晃而过的?

长城是没挡住游牧民族大规模的进攻,可是也杜绝了游牧民族小规模的骚扰,保护了平时的安宁。长城增加了游牧民族进攻的难度,对于其松散的生产方式,组织起一支能有效突破长城的力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长城也是汉民族反击的凭障,人员粮草的汇集点,是进攻的出发点,历史上从内反击的事例数不胜数。

说长城无用的人想想自家的防盗网防盗门,能挡住强力破拆吗?肯定不行的。可因为它们能防住普通小偷,就值得所花上一万元。而长城就是汉民族的防盗网防盗门。

家园 历史频道的维京传奇?
家园 推倒长城

绝大多数长城能推倒也很正常呀。

长城防线依托的是交通不便的山区,在有大路的地方用好材料把关卡修好,游牧民族来了打不下来,比如山海关这样的。游牧民族打不下来就没办法走能发挥他们机动能力的大路。只能绕远路找个山把长城推个口子进来。

但骑兵爬没有路的山好像很危险(这个我不确定,但想想人骑在马上在山区跑上跑下,不摔死人也会累死马),如果骑兵走可以爬山的话,机动优势也大大削弱,过了山区大家人困马乏,战斗力堪忧。

而且游牧民族爬山进了长城防线内,如果打持久战,攻城略地。那么不能指望后勤补给也走大山吧。没有后勤,迟早是死。

如果搞一票就走,大家回去还要骑马走山路。这样山路难走的问题出来了。走快了带不了多少东西,不能说大家进中原搞了一票,结果带回去的还不够成本吧。

慢慢走的话,如果在中原王朝末期能回去,比如皇太极几次入关,都劫掠奴隶回去了。如果在前中期,那么农耕民族的步兵也过来了。双方在山区开片,骑兵不占优势。

如果游牧民族的人找个没人守的山。一路开山铺路过来。推进速度慢,这边你破长城的时候人家就用烽火台预警了。然后长城防线后面的机动部队也就来找你了。如果把只开很小一段路,后面马上接在原有的大路上。那还得留人守,好回去时候在继续用。那么留守的轻骑兵就要等着被附近关口的步兵推了。依然是悲剧。

如果回去时候想从其他地方一样开路回去。那么你带了抢来的人口,行军速度就是不会高于抢来的奴隶步行速度。对比人家的机动部队没有优势,人家黏住你,等你开山修路的时候搞你就好了。

如果进长城的时候占了个好打的小关卡。准备当回去的路,那么一样要面对在关卡防守农耕民族的步兵。

如果抢完了就大家散伙,各自找路回家,那么原先面对大部队的很脆弱的长城防线就成了天堑了。

所以只要长城防线在,并且防守部队能保证守住重要关卡,机动部队有超过游牧民族的攻城能力,有在游牧民族失去机动能力情况下,不输给对方的野战能力(由于人口优势,此处两个人换对方一个也是可以考虑的)。限制游牧民族是可行的。

这么看的话在王朝中前期边防军战斗力尚存。游牧民族最靠谱的方法就是集中兵力找个小关卡打开一个口子,留守或者干脆拆掉。然后在被对方集中优势机动部队黏住前带战利品脱离。

这样中原王朝就保证了精华地带的安全,至于边境,只能那里被破那里倒霉了。

明朝中期就经常被鞑靼和瓦剌这么搞。游牧民族强,那么明朝集中兵力反击的时间就长(对游牧民族来说,这就是安全期了),就能多抢。土木堡之变前瓦剌最远抢到了大同,这里是九边之一,也就是说,瓦剌能搞定大同周围的明军。如果能找机会消灭对手的机动部队,那么后路没有危险,就爽大了。土木堡后瓦剌也就敢打到北京。但在攻城不下,周围勤王明军纷纷赶到情况下。又得回去。因为一旦后路被堵或者勤王明军有能力追击情况下,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了。

同样的,皇太极有实力无视明军的野战部队,那么就能一路打到山东和北京,带着抢来的人口慢慢回去。

至于像山海关这样的重要边关,在中原王朝有实力的情况下,对游牧名族没有意义。你流血打下来了,是把以后的路打开了。但中原王朝马上能反击回来。你不守就白打了,守的话中原王朝能让你在这里把血流干。

但到了王朝后期,没有反击能力的情况下。那就是中原王朝的命脉了。

所以长城的意义在于中原强时保证游牧民族不能深入,中原弱时则保命。

家园 包头的秦长城遗址是青石片砌的

我看到时,那个亲切啊,看上去和我老家盖楼房时砌地基似的,就是没有水泥。。

当地政府立碑说明是白起修的,我没考证过。。

什么城啊,垛啊都没有了,塞外狂风之中,只留下蜿蜒如羊肠小道的矮墙,宽度仅一米左右。。

家园 这个争议很大

努尔哈赤时期的“杀穷令”听说过没?就是把穷的快饿死的人杀掉,免得他们造反捣乱。

从天命九年(1624)正月起,努尔哈赤接连发布指令,认定“有谷之人”和“无谷之人”的身份界限,并处以不同的政策。大致内容是:凡与女真合居同食的汉人,必须是“有谷之人”,即其粮食与财产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方有资格与女真人同住。其实质是“掠富户”。达不到标准者,则属“无谷之人”,是危害社会的“闲行乞食之光棍”、是后金国的“仇敌”。他派人前往各地,“诛杀无粮之汉人”,被称为“杀穷鬼”。

把穷的活不下去的都杀了,再加上连续三代人不断“抢西边”,当然显得经济状况良好。

家园 是这样的。在我看来就是农村的围墙那么个厚度。
家园 这个你真错了

“游牧民族爬山进了长城防线内,如果打持久战,攻城略地。那么不能指望后勤补给也走大山吧。没有后勤,迟早是死。”蒙古大军西征时是根本没有后勤补给的。走哪吃哪,走哪杀哪,走哪抢哪。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