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苏菲,还是爱婆?后PC时代生产力工具之我见 -- 达闻奇

共:💬42 🌺202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家园 PC界缺少一个雷军

利用饥饿销售大幅拉低售价同时利用时间差还能微利。靠PC厂商不行,他们有太多的包袱不敢革自己的命。明年初小米进军笔记本市场,号称产品可在Android和Win10之间切换,看看吧。

家园 苹果到底想做什么

今天因为这个帖子的缘故,对iPad pro与surface都好好的做了一番调查,发现存在比原来理解的还要更深入的产品战略。

倒退几年看,微软推出windows8为什么会失败,不是因为微软的思想错误,盖茨是个有vision的人,这个没有人不同意,但是为什么windows的结局会是这样?

苹果坚持不走整合iOS与OSX的路线,怕的是什么?这其实与微软在windows8上的经历与很大关系。

自从PC出现以来,其操作系统基本上就是跟从unix开始的那些使用上的方式,文件系统,copy文件,关闭系统流程等等所谓这些底层操作,既让技术流习惯了PC这个环境,也让广大消费者在使用PC上不入门。改变消费环境的转变是在browser出现以后,才开始了实际意义上的PC普及,但是一个特点是绝大多数PC用户除了用PC上网外,也没有多少其他的用处。

这是iPad与chromebook等出现的基础,即多数使用就是上网,区别是使用app还是用browser,这个native app与html在移动端上的竞争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平息,但是chromebook的失败说明app小胜一场。

但是同时,laptop与PC代表着一代人的使用习惯,我们这些从学校出来就用PC的人是不容易放弃那个使用习惯的,这个习惯及包括使用鼠标,也包括看不到文件系统不能下载文件,就会不安的一整套PC使用文化。这是laptop包括wintel与mac都仍然占据市场的关键因素。但是这两年这个份额在稳步下降,而且收入还不错的只有Mac。联想在吞下残羹剩饭,其他PC业的大头们都在自谋出路。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移动的流行,谁都知道现在mobile在吃下PC的营销。但是不要忘了,自从以爱疯为代表的触摸使用模式出现到现在几乎已经是一代人的时间,2006年上高中的人现在已经是工作场所主力,这些人虽然也熟悉PC的使用习惯,但是没有我们这代人那么顽固。相反,他们对触摸屏的使用习惯却是从小开始根深蒂固的。

在移动大屏幕手机与平板的频繁更新发展下,这些年轻一代的人把时间与金钱投向哪里是不用多想的。不是说她们不需要使用CAD,PHOTOSHOP,但是他们更喜欢使用触摸屏的习惯使得他们对触摸屏电脑,比起我们这些老一代的更容易接受。

另一类人就是以前的老年人因为不懂PC的复杂而从没真正发挥过PC效能(我们每个人都有给自己父母当PC support的经验吧),甚至包括家中的女人孩子,可以说多数消费者都是跟风在更新换代PC而没有真正使用上起全部效能,也许更多的效能是给360那种PC上典型的病毒反病毒,跟踪反跟踪等绿坝类软件做了陪嫁。

但是在触摸屏之后一个最明显的现象是,computing真正的让每一个对技术没兴趣的人感到了其效力,七十多岁的老奶奶与还不会走路的幼儿都可以使用。

那么剩下的事就不用费力猜了,自然所有造电脑的人都明白随着年轻一代人的长大,所有电脑都走到iOS那条路上是早晚的事,而这才是微软windows8本来要做的事。

但是windows8很可耻的被习惯势力反抗了,因为使用微软PC的人主要是我们这一代人,我们不想在每天都要用的工具上发生这么大的改变,这是无法接受的,而且也是微软应该事先料到的,盖茨真以为自己是教主了么。因此,花了两年时间,windows10成功的退回了原路。

微软的教训,带给了苹果的启示,就是不要寄希望于人的改变,但是可以提供不同的工具去解决不同的问题,人只有这样才会接受并学习进而抛弃旧的习惯。因此iOS不但不会与OSX合并,反而还要各走各的产品路线,生怕消费者不知道这是orang与apple的区别,千万别弄混了,否则就要闹windows8那样的悲剧了。

这个新的工具自然是所有人都接受并热衷的触摸屏,但是不是用来作为办公用具,而是从手机开始做为一个生活中工具,然后在放大到tablet与ipad这个尺寸,用来上网,看电影等等。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培育用户使用习惯的路线。

当人们逐渐热爱并在工作中使用触摸手机与tablet以后,下一步就是培育商业软件移植到触摸平台上,真正的淘汰PC使用习惯的大戏才最后开始。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以surface与ipad pro代表的产品的发表所开始的时代。

这里关键的战场是触摸使用与鼠标使用模式的改变,是不管底层只用软件与对操作系统内部有所关注的不同使用文化的改变。

苹果优势是触摸屏使用体验上的领先与在这个方面领军的地位,而微软是挟PC用户对windows不论怎么变都能让他们看到文件系统的信心,但是两者的最终目的地是同一的,就是最后都要走到iOS今天的使用模式上,而抛弃四十年以来旧的的个人电脑使用模式。这一点cook与微软都不会打作宣传,但是如果你对目前电脑行业走向观察过,对这几十年的发展有所了解,那么对此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是苹果培育的iOS用户效果大(苹果也不是没有后路,mac air就是),还是微软的渐进的温和改良主义进两步退一步的效果好,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广大用户的接受度与抵抗度,让我们在下面几年拭目以待。

家园 苏菲显然是生产力工具, 爱婆其实还是大玩具。

苏菲的好处太多了,但是最大的好处是上了新一代的dock station才慢慢体会出来。 直接连接两个显示器,外加4个USB3接口。 所以我买了两个station,办公室和家里一边一个, 苏菲现在已经是我的主力机器了。 苏菲的显示器对我来讲,完全不成问题, 大部分时间连显示器。 苏菲3连接LG4k显示器也米有问题。 据说可以苏菲可以连接3个显示器,但是还没有用过。 苏菲唯一的缺点就是type cover,键盘实在不行。 但是有了dock station,这个问题也不大。爱婆还真没有兴致去摸机。但是对surface book更感兴趣。

家园 抓住行家问一下

请问是三星新出的950pro SSD 好,还是Intel的750 系列的好?

家园 还有小米

小米正在搞类似的东西,按照小米的节操应该会有惊喜!

家园 生产力工具的第一要素是方便的输入和输出!

就这一点,生产力工具目前看来不可动摇。

所谓的平板,在挑战时都往这靠;就像苏菲4,就有平板和pc两种模式,

装了键盘、鼠标的平板还叫平板吗?

难道能触摸的就叫平板?

家园 后PC时代的生产力工具(2)进击的微软和最炫小苹果

生产,消费

先说一个笑话:库克和乔布斯之间,相隔一百个雷军。。

再说一个故事: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同学要跟我借书看。我随手拿了一本自己在看的书给他。谁知他瞥了一眼说:“我不看不带画的书。”

我先解释一下所谓“带画的书“是什么?就是那种每页有四到六幅彩图,每幅图配两三行文字的连环画故事书。而我给他的是一本正常的全是字的书。

让我无语的并不是这个同学的阅读习惯。我们谁不是从看只有画,到逐渐带画带字,到全是字的书的呢?但中间这些变化,是谁来驱动的?

再举一个例子,去年有一次我跟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聊天,我看他眼不离手机屏,问他:“你除了用手机上网,你玩网游吗?”没想到他头也不抬地说:“我不用电脑,我是个手机控。”

很多在我们这些年纪以上的人看来根深蒂固的阅读/使用习惯,很可能从下面一代开始已全面动摇。如果如此所说,苹果憧憬的“全触屏”时代确实可能来临。

但问题是,“全触屏”是否就意味着用户思维,苹果之道?如果说微软系统是程序员思维,ios是用户思维,那么PC时代微软的无可匹敌作何解释?我以前写过这个帖子《我也来说说苹果的“易用性”》说过,我认为linux是彻底的程序员思维,苹果是用户思维,而微软介于当中。事实上是走中间路线的微软得了天下。

而很多人用了苹果后,都有一种“这TM怎么这么好用”的感慨。我当年用了苹果手机后,也有“这才叫‘智能’手机啊!”的惋叹,用过Windows Mobile的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那么,为什么Windows系统和大多数的应用软件都那么“反人类”,为什么就不能做到苹果那么好用呢?

我前几天研究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恰好翻到马哲教材里的一段话:生产方式决定消费方式,消费对于生产有反作用。

细想一下,确实是这么回事,我们用户再折腾,用的也是程序员做出来的东西,如果程序员坚持自我,那么我们只有被动的接受所谓“程序员思维”。这么多年来微软的用户就是这样的待遇。

但毕竟消费对生产还有反作用。那么,关键就是看谁比谁狠,比如在娱乐上,过去我们没有选择,现在上网,游戏,购物等可以选择苹果或安卓,但一到工作领域,我们还得乖乖回到windows平台上,继续忍受微软的折磨。

学习在大多数时候是件痛苦的事,这主要在于你做的事的复杂度。为什么不能把量子力学写的跟武侠小说一样好看?既然PC那么不好用,为什么不Mac?当你为了生计或满足特定的需求,不得不学习那些“反人类”的软件时,你才知道,谁是老大。谁叫它是卖方市场?

易用性 兼容性

综上所述,这世上没有人拒绝方便,也总有些事情是很困难的。

微软和苹果有各自的杀手锏,也曾数次陷入绝境,但都挺了过来。地球人都知道PC时代积累的巨大用户群和全系列产品生态是微软的基本盘,也知道设计能力和想象力是苹果的看家本领。问题在于,用户到底能不能为了易用性放弃兼容性?而PC时代被证明无敌的模式,是否可以无限复制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当初微软在极为窘迫的情况下推出Surface,初代还是不能避免巨型企业体量大,包袱重转身慢的特点,既想抓PC基本盘,又想抓移动用户,结果搞出RT和Pro两个版本,自乱阵脚。

直到Surface pro3,我觉得微软这次是真正开始上道了。这次Surface pro4的热销,我认为在情理之中:国行Surface Pro 4销售火爆:官网所有型号断货!

当然,我更没想到的是,微软会推出Surface Book。有人说微软这么做是向那些硬件厂商猪队友们示范:让我来做一款笔记本,叫你们看看什么叫设计,什么叫品质。

而苹果自乔布斯死后,吃了好几年后PC时代的红利,大家都明白它迟早要遇到瓶颈,也都在观望着到底能不能推出下一个“杀器”

如今看来,Apple Watch令人失望,iphone已经走上了安卓的老路,手机行业也在加快进入当年PC时代的节奏:越来越快的芯片,更高的分辨率,更大的存储,更低的价格。这时候苹果想在生产力领域革PC的命,这个时机其实选的相当尴尬。马云说,在企业最好的时候去融资。苹果的研发和出新品的模式需要大家对概念保持极高的热度和对品牌的持续狂热和投入,一旦苹果没那么酷炫,这种热潮就会加速衰退。

所以,ipad pro必须具有真正的杀手级应用才能一击即中。而在智能手机被“重新发明”后,微软非常毒辣的一直不让office的全部功能运行在移动平台上,算是用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方式遏制住了苹果的移动端的发展势头。因为他知道,一旦习惯形成,再要遏制可就难了。

通宝推:陈王奋起,
家园 有说法是苏菲本买那么贵

是要给其他的PC制造商留条活路,毕竟微软还是想推自己的解决方案,苏菲本主要是为了树行业标杆。猪队友尽管猪,目前还是不能丢弃的。

家园 我不是行家

据我的了解,要性能三星,要稳定Intel。

家园 有人说苹果现在的工作重心其实早就转移了

这些膝上的,掌上的都是在应付,现在苹果在关门苦干的是汽车。这个听听也就罢了,不过马科斯倒是对苹果现在敌意大增。另外,从丰田在硅谷最近发布要投资百亿人工智能,微软最近与沃尔沃合作等消息来看,汽车业的大变革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关于苹果与微软这轮大号ipad与小号laptop的争斗中,存在几个重要因素,可以为未来一段时间判断市场的观察重点。一是有关使用习惯,ipad这方面有着随苹果爱疯手机而日益流行的触摸使用习惯,电脑这方面是成熟的从办公到众多软软件对鼠标键盘的依赖,但是本质上还是一个代沟,而代沟从来都是不容易跨越的。

软件商的跟风倒不是大问题,只要用户群出现,大部分软件商都会跟上,关键还是硬件给不给力,大号ipad的运算能力增倍,但是到没到了一个可以有效运行大部分生产力软件的水平,这个才是关键。苹果watch的问题也与此有关,可以运行的软件太弱智,那么这个产品是没有市场的。

第二是还是与使用有关,不论大好ipad还是小号电脑,都是以便携为主要特性。单纯为了生产力,桌上有现成的,便携手提电脑的一个瓶颈就是电池。这是电脑业在这个时代所有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难度最高的整体性能平衡点。不是没有更快的cpu,也不是没有持续时间更长的手机,但是在可接受的运算能力下可以达到多长的持续时间,左右着这个市场与生态圈的生老病死。

这个第二点的重要甚至要高于所有其他的方面,在这个平衡点的掌握上比较下,其他什么工业设计,外形,app软件的丰富,使用习惯等,其实还都是浮云,都是可以跟风而提高做大的。从产品意义的决策角度说,对这个运算能力到持续时间平衡点掌握的好好不好,对未来相当长时间的自己在整个产业中的结局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个平衡点的难度与复杂性还在于其中牵涉了从操作系统到硬件设计的整个设计从理念到实现的全部。我前面说过微软除非重新把windows系统做过一遍,一个为桌上设计的系统,为鼠标使用设计的界面,很难在后PC时代与没有这些负担的全新操作系统竞争,因为苹果并没有在一个平衡点那里停步不前,而wintel则在很大长度上受限与intel的进展。RT是微软蛙跳的尝试,但是事实证明视窗生态圈没有准备好,大量的wintel上运行的软件没有一个平滑的过度而失败。

但是大号ipad同样存在这个软件生态圈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微软看到了一线生机的原因。因此,苹果与微软的争夺战不如说,依存于谁使用的CPU在低能耗与性能的兼顾上走在前面,而苹果iOS因为不存在大型软件的负担,改进起来顾忌显然比微软的选择要多,如RT的经历所证明的。

在这个时间段出现这种竞争,一方面说明竞争进入白热化,微软已经没有退路,失去了膝上电脑市场就会不可避免的走向整个视窗生态圈的末路,这其中包含着从MS Office到wintel厂商的一大块饼,而微软的手机已经在死亡边缘了,微软云还在向上追赶亚马逊的艰难历程中,因此微软几乎是在用拿出杀手锏的态度坚守这块阵地了。

但是如果从整个产业去看,移动便携方面已经没有多少看点了,还依赖电脑的生产力正在快速向小众发展,信息的获取与整合才是生产力正在发展的方向,而这方面苹果与微软都不是最大的玩家。就是从移动做为信息入口的控制来说,苹果也只占半壁江山,现在令人有悬念的是谷歌最近出现的谣传再一次要自己做手机。

如果胡乱猜一下的话,有一天微软过不下去的话,拍死微软的绝不是苹果,而最可能是亚马逊。拍死谷歌的则最可能是脸书。中国最有看头的不是雷军,而是腾讯与华为。如果有一天阿里巴巴被干掉的话,估计只能是腾讯下的手。

家园 今天看了《火星救援》

里面提出太空弹弓点子的小哥用的是Surface。

这个片子的背景大概也就是不久的将来,算是未来感最弱的一部硬科幻了。

家园 曾有文说过通过好莱坞做广告这个事

是苹果数年来做的做多也最不张扬的市场推广。

但是偶尔也有Dell电脑出现在屏幕上,比如House of cards。

家园 (3)生意经VS情怀党

爱婆上市已一月有余,最新的销售统计结果出炉,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取代PC!iPad Pro中国销量曝光:简直没法直视

调研公司TalkingData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市一个月后,iPad Pro在中国的激活量仅有可怜的4.9万台,远远低于之前预期。

作为对比,iPad Air 2在中国上市一个月之后激活量高达55.7万台,而iPad mini只比iPad Pro早上市2-3个月,也有9.2万的销量入场。

我预想到了爱婆的销量会不理想,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差。

当初乔布斯选择库克作为接班人,而不是乔纳森等设计人员,实际已体现出了他对苹果产品线的忧虑。在老乔看来,苹果接下来的问题首先是“如何把产品做出来”而不是“让产品更酷炫”。众所周知库克是个供应链大师以及营销高手。他的表现也正如预期,虽然之后苹果的一代代产品都被人诟病创意不足,甚至还有脑残设计,但依然销量节节高升。

但是这种情况不会一直延续。库克擅长的是什么?在原有的成功设计基础上再加上一点卖点,让它更畅销。他不像乔布斯喜欢用一堆超人的设计把用户砸晕,让对手绝望, 而是一点点的把增长点抠出来。iphone5相对于4s只是拉了个皮,5s加了TouchID,ipad mini仅仅是变小了尺寸……而这些在乔布斯时代都是不可思议的。脑补一下这样的画面:

乔纳森:大厨,这是我们iphone X的产品设计,这是新增的功能balabala

库克:(漫不经心的拿起设计方案,划去卖点A,卖点B,卖点C……最后留下了最微不足道的卖点i)

乔纳森:……它们不好吗?

库克:不,它们很好。

乔纳森:那你是什么意思呢,大厨?

库克:我还想多卖几代产品呢。

乔纳森:!@#¥%……&*

这世上的营销分两种,一种是卖产品特性,让用户认为它们真的很好且不可或缺;一种是卖情怀。乔布斯无疑是卖情怀的高手,虽然苹果的产品确实有它足够的卖点,但乔布斯时代苹果最珍贵的卖点无疑是电子消费品里的奢侈品定位,这是最大的情怀。而这次爱婆的推出则让库克少有的从一个生意经变为了情怀党。爱婆的营销概念是:把人们从繁重、复杂、反人性的PC生产力环境中解脱出来,让工作也变得酷炫。

这个卖点不错,但实现起来有重重困难。销量是无声的投票。而更让人感到忧虑的是,苹果曾经无与伦比看似固若金汤的供应链也出了问题。

iphone6时爆出的闪存芯片问题,如果是在乔布斯时代绝对是不亚于“天线门”一样的质量危机。天线门还可以说是设计问题,而在闪存芯片上混用MLC和TLC这可不是一般的成本问题,这是用料缩水以次充好,在以完美著称的苹果身上不啻为一生污点。天知道怎么回事,居然这事儿就这么不咸不淡的过去了。果粉的忍耐力真是异于常人。还记得小米的CPU型号问题和显示屏问题得到的是什么待遇?

同样的问题在6s时又重演了一遍,这次是CPU。虽然台积电和三星的差别不像夏普和天马那么大,但是16nm和14nm,续航力如此差距,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品控问题,而是大厨看家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已经危机凸显。再加上苹果表和爱婆这两个全新设计的产品都遭到冷遇,苹果的冬天似乎要比预料中来的更快。

PS:虽然苹果的危机已逐渐浮现,但一向善于营销的硅谷天才们已经找到了下一个大IP,也就是刚刚成功回收了一枚大炮仗的埃隆马斯克。人类太空史首次!猎鹰9火箭完美回收

对于马斯克,我的评价很简单:生意经+情怀党。用情怀包装生意本是营销高手的基本功,但若干年来似乎硅谷的科技天才都不太善于包装自己,以至于马斯克这么一个看上去不太帅的家伙一不留神成了大IP。对于SpaceX的这次成功,鼓掌之余还是要转载一个知乎的评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孟德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58970/answer/77978901

来源:知乎

仔细想想就明白,就算垂直回收火箭在市场上大获成功,SPACEX真的垄断了全世界的航天发射,业务量其实也不是非常大。整个航天业的产值目前每年是3000亿美元左右,而且这个航天业是连科研和军工都算进来,实际上属于民营的也就是一千多亿的水平。而且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发射民间也很难涉足,SAPCEX要想发财,必须制造新需求。

而SPACEX,确切的说是老板马斯科的做法就很有意思了——先把钱圈进来再说,别的管TM。如果说在技术环节上还有争论的话,那么马斯科在商业的做法几乎100%会被科学爱好者唾弃。像特斯拉电动汽车,就在知乎上,我就看到无数人指责其为骗钱手段。确实,电动汽车现在还没达到最低的可用技术标准,马斯科是用卖奢侈品的方式在卖车。他的逻辑也很简单,先把钱圈住,等到技术成熟,市场自然会扩大。

硅谷出身的高科技企业家,都有一种科学狂人的气质,与传统的科学家截然不同,对他们来说,好奇心就是好奇心,没必要用科学价值做伪装。美国梦的精髓,是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

家园 马斯克这次还是很厉害的

火箭多次使用不远了,就看到底能省多少钱了,航天飞机就死这上面了,俺估计理想状态能降低发射费用50%,初期大约只能到10-20%,努努力能到30-40%。

受影响最大的估计是毛熊,毛子火箭的卖点主要靠便宜,但新一代火箭一直拖延,老火箭人员断层(老人退了新人顶不上来)总出事,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其次是只能打小卫星的三哥,多次使用的火箭肯定没新的可靠,用来打廉价小卫星正合适。欧洲主要打大卫星,估计SpaceX短期还不行,日本火箭实在太贵,除了本国反正也没人用,所以短期内对欧日影响不大。不过欧洲日本正在搞“廉价”火箭打大卫星,没有复用技术再廉价也比不过SpaceX,前途不妙啊。

对兔子影响也不大,因为兔子受美国制裁,国外造的卫星不能打,自己的卫星自己打,市场比较封闭。兔子有一些卫星出口,但一般是卖给发展中国家,不仅仅是卖一个发射,而是一条龙服务,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地面站建设/人员培训全都管,在国际上是独家,没对手。

PS,兔子有一款60吨推力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已经试车好几年了,但长征1234567号都没有任何计划采用它,不知道是用来干啥的,这款发动机的推力跟SpaceX的发动机Merlin类似,而且这款甲烷机还号称可以重复使用,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啊。。。

家园 很希望看到有个本子可以自己安装操作系统

手机或者平板,不局限于某一个操作系统,就像现在的PC一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