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商榷】如何看待汉能的全太阳能电动汽车? -- ywa13

共:💬43 🌺135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低估成功商人的判断力,但也不宜盲目崇拜。

盛极而衰的企业家多的是。

我赞同陈王的逻辑判断。既然太阳能发电技术很牛了,电价必然便宜,真没必要顶着太阳能装置跑。电动车的无线充电模式值得期待。

家园 你这个三观,希望别跪一辈子

房地产老板的情商,大部分是适合做不正经的事,这样的人也就特定历史阶段适应,,,我用词是比较克制的,,,

理智的人,应该敬佩的老板是那些面向全世界竞争的,带领大学生挣西方国家钱的,

华为最典型,马云也不错,至于你举例的老板,不知道是不是权力的附属物,但中国的房地产暴利,确是出口繁荣的附属物,这本身就不公平,但容易获得的,也容易被夺去,就不多言了。

家园 我怀疑德国人是在吹牛:

http://www.plasticsnews.com/article/20140711/NEWS/140719979/chinas-auto-industry-putting-increased-focus-on-carbon-fiber

这个东西的“核心技术”应该是固化剂(固化剂之外的成分,拆一辆宝马i3就清楚了)。BMW的碳纤维还是从日本人那里买的(几万辆宝马i3用了6000吨)。它的“独家秘诀”日本人也会做:

http://www.teijin.com/solutions/cfrp/

如果德国人将来不接活儿,自然有人代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汉能可能只负责设计(也是请人做的),太阳能系统和整车组装。其余部件都会外包出去。中国不缺人,也不缺钱。中国缺的是idea。谁有good idea大家都会跟着他做。

李河君的任务就是说服大家,他的汽车有市场,大家有钱赚。大家被说服了,就会砸人砸钱下去解决问题。

家园 想起了当年宝马的“软皮车”

柔性表层蒙皮,能变形,号称能够改善气动性能

我一直觉得丑,虽然杂志说漂亮、“科技感”。变形的表皮褶皱就像手术、解剖时撑开皮肤的褶皱

总要有广告、概念嘛。宝马的软皮车谁在街上看到了?

类似的,对于比亚迪多个电机的设计,也有人各种讽刺

那些东西的确不健康

对于宝马的软皮车怎么看,对于汉能就怎么看。心平气和的批判挑毛病,真不明白怎么有人踩了尾巴一样

家园 碳纤维材料现在寿命的情况怎么样啊

记得自行车的碳架都是几年就扔的。那些汽车改装件也都不是结构承力的

家园 还有点问题

如果你说是在固定位置的板块,搞个太阳跟踪伺服系统应该可以,但是电动车上,这个恐怕不可能吧?

会动的车头盖,会转向的挡风玻璃?

家园 车载太阳伺服跟踪系统理论上可以实现

但实际上不可能。为了每天充几块钱的电,在汽车头上顶这个一个东东,根本不具备实际可行性。

我相信6m2的太阳能发电的太阳跟踪系统,如果小米来做的话可以做到99,只要一个GPS模块,就能知道所在地区的经纬度,当前时间,从而推断出当前太阳角度。然后驱动一个电动机和一个齿轮变换系统调整电池板角度。

技术上没有太大难度,唯一的挑战是要保证10年露天工作无故障。

家园 新闻背后的新闻

新京报:中石化“超级汽油”研发成功:省油30%!

中新网:中石化回应“超级汽油可省油30%”:不符合实际

The Fiancial Times是第一财经的编辑部,新京报是第一财经的特约记者。汉能应该是要复牌了。

家园 这个碳纤维增强塑料简称CFRP

主要是用来改善塑料的力学性能。

倒也不是说这种材料性能就远低于碳纤维,至少和手工涂覆室温成型相比性能是不遑多让的。

CFRP成型的工艺与一般的塑胶注塑工艺无多大区别。都是注塑成形,只不过在膜腔内预先放入编织好的碳纤维骨架,然后注入熔融的塑胶。

这种工艺成形的产品显微组织一致性要好于手工成形,对于工业产品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效率的提升再加上外敷料不需要高价格的环氧树脂,成本方面肯定是要低于手工/半机加工,我估计BMW在碳纤维编织这块应该也是自动化了。

家园 有时风够大,板砖也能飞上天。
家园 确实如此

刚才在油管上搜了几个视频展示i3的车身从碳纤到成品的制造过程。确实如你所说其自动化程度很高。不过碳纤骨架成型看上去好像跟冲压钢板工艺差不多,只是把轧制好的钢板卷轴换成了碳纤卷轴。然后再注塑成型。成型后的部件粘合成最终的车身。

这里面估计工艺细节上讲究很多,要不然大家都搞量产了。

家园 i3用日本碳纤的消息是哪里的?

我看到的说法都是从bmw跟

sgl合资公司来的,这两家都是德国公司。

你的第一个链接也没说bmw吹牛或是中国能搞定碳纤车身的工业化量产。里面引用的SGL官员的说法是中国需要十年时间。其他中国汽车业人士也没说车身。长安和长城只表示有兴趣搞碳纤部件,广汽则具体些说是引擎盖之类配件,这跟车身这种大家伙在复杂度和难度上可不一样啊。单件小批量是一回事,工业化大批量是另一回事。不好小看bmw。

家园 他们出问题,往往是因为资金链断裂

就像史玉柱当年盖大楼一样。盖着盖着就崩了。

他们比较喜欢挑战极限。而不是因为对市场理解有误。

家园 我是说在我给你的那个链接里头德国人可能是在扯淡

他们花了十年时间发明了这个东西云云。

他们的‘独家秘诀’日本人早就搞出来了。不过日本车企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与钢铁企业之间的关系。

我一旦怀疑某人扯淡,不是上网google。而是拿起电话问朋友。我的朋友三教九流遍天下,因为年轻的时候急公好义,人称小宋江。有网民说我三观不正,他没有说错,我就是三观不正。三观正了大家当我是神经病,我还怎么做小宋江?

朋友说那个东西是BMW从日本人那里买的,没花多少钱(可能是没多少技术含量,主要是一个固化剂)。日本人到处推销,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 。。。。作为与BMW交易的一部分,宝马i3的碳纤维得从日本买,据说已经买了6000吨。

我去google一下这方面的资料。如果找到了就通知你。不过,我的朋友不太可能跟我扯淡的。

家园 我还真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

http://www.adsalecprj.com/Publicity/M/MarketNews/lang-trad/article-67017485/Article.aspx

所以这个吹牛啊,可能是人类真正的普世价值。

就这样吧,我该忙去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