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封信:古文难作 -- 姑苏冷月

共:💬74 🌺5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一封信:古文难作

XX兄:

    你好。来信已经读过,知道你最近在钻研古文并且有所成,我很开心。你能够如此下苦功夫学习是好的。不过,我个人的建议,今天的人学习古文,应当限于“读”,贸然动手来“写”,不太合适。

  

    2001年江苏省考生高考作文《赤兔之死》获得满分后,在青年人中兴起了仿古风。我常常也在亲戚朋友孩子的作文中发现些“之乎者也”之类的字句。这其实是一种学问的浮躁,我对此很不以为然。

  

    谈到古文,人们都有一个的误区,即认为所有的文言文都是古文,这是个很大的错误。古代汉语成熟于两汉时期,后自六朝以降,至于初唐,文学有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骈文。骈文的好作品很多,代表作我以为首推陆机的《文赋》与庾信的《哀江南赋》以及王勃的《滕王阁序》。骈文的特点在于形式的华丽与精美,但过分的追求形式则有碍于思想的表达,因此唐代有韩愈等大家力倡复古之风,作文力求回复到两汉以前,这就是所谓的“古文运动”。古文运动使得作家们从骈文严谨的形式桎梏中解放出来,对于古代散文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帮助,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家作品,其中佼佼者就是唐宋八大家。当然,骈文也并为就此推出文学舞台,明清之际的八股文,实际上就是骈文的变体,而且仍然不乏优秀的作家作品,如清人王闿运。

  

    从古文的历史可以看出,严格意义上的古文,单指两汉及以前的书面语言,而且自唐以后始终没有根本的改变。所有的古文大家,其作品只要是古文,就必须与两汉以前的书面语言保持一致。例如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第一句就是:“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我们都知道,“郡守”是汉代的官职,宋代称为“知州”。因此,这句话如果在宋代的语言中,应写作“腾子京知岳州”(宋岳州即汉巴陵)。范仲淹也是古文大家,所以如是写,就是为了遵从古文的规范,与两汉行文一致。

  

    顺便还要说一句,今人常常以为古人所有文章都是古文,其实不然。如历代实录、史书,篇幅浩大,不可能都用古文写就。如《明实录 神宗卷》,在我们今人读来,和现代白话文差不多,如“起来,与先生酒饭吃”之类的。

  

    汉语是发展的,今人的思想、感情,很难用两汉以前的书面语言来表达充分。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我们今人学习古文,能够阅读、理解就已经很够用了,古文写作,实在不实用。

  

    况且,古文也并不好写。比如《三国演义》中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提到刘备访诸葛亮不遇,留下这样一封信:

  

    “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达,再容斋戒薰沐,将拜尊颜,面倾鄙悃。统希鉴原。”

  

    以小说而论,这封信是不错的。但在古文家看来,则未免有些可笑。汉代以前无“两次”的说法,只说“再”不说两,如《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在信的开通写作:“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此外,“先此布达”、“统希鉴原”之类的字眼,是宋元时期刑名师爷的文笔,读书人也不太用。从古文角度看,这封信可以说是不及格。罗贯中是何等的修养和学问?我们即使达到罗贯中的水准,也不过能写出这样的东西来。

  

    清人为学为文,是最严谨不过的了——这自然也是托康熙爷和乾隆爷的福。清代的古文大家,写作的态度也最为严肃,但即使如此,如果我们稍微挑剔一下的话,也不难发现其中的白璧微瑕。如姚鼐是桐城派代表人物,其《登泰山记》也是千古绝唱,但其中 “及既上”、“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等地方也不光滑——汉称皇帝为“陛下”,如《史记 韩信列传》中“陛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或称“天子”,如《史记.封禅书》中有“今天子初即位,尤重鬼神之祀”。古文写作,费力不讨好,可见一斑。

  

    古文难作,今日的读书人,如果不是非常有钱或者非常有闲,还是不要碰的好。

     顺颂

    时祺

关键词(Tags): #古文元宝推荐:履虎尾,
家园 先生文史大家,佩服
家园 您让我想起了一件事

萨爹回忆,某次科学院开会,章先生讲加密的事情,下来有两位49年前毕业的老先生开玩笑,说何必那样复杂的密码?我们现编就让苏联人找不着北。

说着两个人就用古文开始对话,周围人真真不知所云,二人却用笔翻译成文字,给众人看时,原来是指挥珍宝岛反击战。。。

这苏联人如果没有几年古文底子,恐怕掐死他也不明白中国人在说什么。

二人文词古雅,萨爹已经无法一一回忆,只记得其中一位冒出来一句“跖之徒。。。”如何如何,后来才明白说的是人民解放军部队横向展开,因为解放军是起义成立的,称为跖之徒并不错,而“跖之徒”“横行”于天下。。。

两位老先生之间毫无问题,根本不需要密码本,只是这套功夫大概边防军也会吃不消的。

家园 那时候的人,从小私塾教出来的,古文功底不是一般的深厚

像我这样的,生于70年代加上理科出身,一辈子也就是半瓶醋的水准。

大学时暗恋个mm,天天写情书怕人看见,都用篆体,结果,一个寝室的哥们居然不知道。

可惜,骗过了兄弟,也骗过了mm,毕业时鼓足勇气表白,那位美女掏出一叠东西问我:“写的是什么?想道士的符!”

哭啊,从此对爱情绝望。

家园 又,这个“跖之徒”实在是居心叵测啊

至少应该是“我”,“我师”,“王师”

家园 哈哈!抬个杠呀!

苏联人要是用列宁以前的俄语,估计中国的密码专家也要气死九成以上,要是更绝一点用彼得大帝以前的俄语全世界的密码专家就要气死的差不多了。

家园 哈哈,鼓励你一个!

其实读古文还是很过瘾的一件事情。

家园 【原创】给你看俺报考中国法制史研究生时候给导师的马屁信

叶老先生座席:

手教奉悉,惶恐之余,转添惊喜。先生之文,情殷而意闲,平和中正,实晚辈心仪之风也。

生尝闻未通古者不足以知今,不继往者难语以开来,是史学之重,众学之基。然其于当世,则气象衰飒者何?岂其费力甚巨而无补于功利,众人弃之之故耶?先贤之学多灭于自匿珍重,今贤之学将灭于高论放言;先贤之学废于荒郊之寂寞,今贤之学湮于群小之喧哗。其相虽异,其由则一,不得其人而传之耳。生不忍袖手叹之,乃有继学之念。虽才力不逮,大儒难期,然鼓噪其中,胜于高蹈于外,能壮声势,即不违素心。况乎拾掇咳唾,以俟来者,亦不无功德。

所恨者马齿空长,学养无增,知见浅陋,罔殆俱全。目之流寓,率皆七宝树;思有进益,难脱一阐提。学未由径,类乎破衲之贫僧;每陈愚见,先成献曝之野人。凡此种种,皆无师之苦,而非身历者不知也。

又生虽怀向学之心,而公务繁剧,私事纷扰。非脱此格局,终无以成学,乃欲逃入校园,非徒有意于学位也。直陈本心,尤望先生谅之。

生行年三十有三。若云发奋,则年过于老苏,叩阃应试,则艺劣于留仙。十年从公,英文搁置。虽云“定能济慧”,深恐试而不第,致拂先生美意,惟努力谋之而已。

惶恐不能尽意,狂悖失礼之处,仍乞鉴谅。

敬颂

教安

具名

关键词(Tags): #古文
家园 神仙呐!原来您真的是神仙!
家园 这封信不是古文,应该归入骈文

却也不入四六,估计老师不是老夫子,要不然,嘿嘿!!!!

家园 这是气不能贯,写着写着没有力气了,呵呵
家园 如此MP,叶老先生大概看得点头不已,我辈又岂能不花?

赞师长,表心志,留伏笔——高,实在是高……就怕如今的导师们,未必个个看得通顺啊,呵呵。。

又,借机揪住仙人问一句:前天,日本放出风声,说将与中国磋商东海油气开发问题。据NHK透露,日本政府将要求中方停止钻探,并提供资料。

仙人啊仙人,这里的变局走向,快给兄弟们讲讲吧……翘首以盼,翘首以盼啊!

惶恐不能尽意,狂悖失礼之处,仍乞鉴谅。

敬颂

教安

1001n等许多群众

家园 你为什么不用甲骨文,不认识她也能猜啊
家园 你不要吵,俺正忙着看《密码传奇》那。

日本的事情其实没什么好讲的,这是典型的自己要价过高,现在腆着脸自找台阶下来。

原来它的意思是要中国无条件开放钻探资料,而且它在中心线那侧开采不许我们管。这明摆着是痴人说梦。是无智之人惹事,漫天要价的作派。我们不理,他又不敢真的自说自话地动手钻探,这就自行降价了。

估计我们还是不理它,它还是自找没趣,还要再找台阶。

再等等看吧,看有什么新花招。

家园 回冷月的话

老师是老夫子,学养极深厚,但也很喜欢这篇小东西。

他老人家的观点是:言之有物最重要!所有的文体,只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和观点。适合用诗歌就用诗歌,适合用古文即用古文,均无不可。

搞文字游戏,吃了饭没事做的勾当,才叫人瞧不起。

附带说个事,老师当时开玩笑说,文言文最适合拍马屁了,可以拍的格调高雅,气度沉雄。比如李白的《报韩荆州书》,那就卑下的可以。什么“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明明是找工作,偏要说什么“只要能见上您的面,给个中央委员也不当”。这种文章,郭老都写不出来,还给选入中学课本,真是不知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