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自动挡好,还是手动档好,这是一个问题 -- 晨枫

共:💬127 🌺15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明白你的雪胎不比四季胎安全的结论是怎么出来的

也不知道你在加拿大的哪一片,魁北克要求冬季换冬胎,否则不给上保险,所以两年前造成全加拿大冬胎脱销。网上、电视里冬胎和四季胎的对比试验多得很,找一下,看一下,再下结论吧。我以前知道差别,但不相信差别有那么大,现在老老实实换冬胎。

冬胎和四驱的问题以前写过一篇,个人认为冬胎绝对比四驱重要。冬季驾驶最重要的是traction,而且最重要的不是起步时的traction,而是刹车和过弯时的traction,这只有冬胎能做到。一条轮胎跑到死的人很多,即使在冬天很长的加西,但这些基本上都是没有用过冬胎的人。

家园 轮胎完全被雪包住,这是深雪驾驶

和绝大多数人的冬天驾驶情况不同,用这个做例子不妥。冬天驾驶的典型情况是冰雪覆盖的路面,轮胎主要是胎面而不是胎墙接触冰雪,如果这一点都不能同意,那就没法说了。

你如果对所有已知的轮胎测试有异议,请提出雪胎和四季胎只是99%和98%的区别的实证,感觉不算。

德国、瑞典冬天不换冬胎属于违法行为,魁北克必须换冬胎才给上保险,加拿大别的地方也有类似动议。

家园 补充一下,魁北克现在是强制冬胎,不换违法。
家园 你说的深雪驾驶才是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情况之一啊……

首先,澄清一下:99%和98%的只是个比方,不是具体数据。

然后,我解释下理论依据。按照安全管理学的原则:

某一种情况的处置优先权(p),与它的可能发生的概率(P)、可能的风险(R),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C)成正比(p=PRC,注:这公式多和谐);若干情况间之间是短板原则,优先满足优先权高的;而同一情况下的各个安全因素是串联原则,首先考虑有无,然后才是效益(B)。反过来,在类比安全因素的时候,单一安全因素的总效益等于各个情况的优先权与该安全因素该情况下的效益的乘积之和(B总=p1B1+p2B2+…+PnBn)。所以,安全因素在高优先权情况下的效益有着更高的权重。

回到雪胎,你所说的深雪驾驶,虽然出现的概率低于一般的冬季驾驶(其实越往城外跑几率越高,我住的这里,只要下雪,出现深雪驾驶的机会不比一般的冬季驾驶几率低),但是风险和后果都远高于一般的冬季驾驶,所以优先权高于一般的冬季驾驶,而在这种情况下轮胎作用不明显。

至于你之前说的强制要求雪胎的法规,就是串联原则的体现:优先解决有无问题——只要你用雪胎,哪怕这个雪胎还不如四季胎。你看一些地区,尤其是经常出现深雪驾驶的地区,还强制要求装防滑链,就是因为在深雪驾驶时,雪胎真心地没用。

加拿大的路政不像国内,5点人家也下班,即使雪没停。晚上没人扫雪,变成你说的深雪驾驶。这种时候才是最危险的,出事的也最多,经常有车撞树撞墙。白天雪清理得很勤,相比起来真的不算危险,出事的不是有冰,就是在高速上玩飘的主(天气不好应该减速的,还按限速跑就是赌命)。

上面也提到了,另一种常见且危险的情况是路面结冰(再撒点雪上去就更危险了),这种情况下,雪胎效果也不是特别好,远没有雨胎涉水带来的收益。如果从机械工程的标准,效益不过是个可以忽略不计的高阶无穷小。

雪胎在一般冬季驾驶中虽然用处明显,但是在最危险的时候却远没有四驱管用。

家园 就是离合器没完全闭合,处于摩擦的状态……

我不知道北美考试的习惯,国内这是基础吧——话说,起步不都是半离合么?为什么会废?

只有低于怠速车速才会用半离合,那种速度如果油门和刹车控制太难了——这种机会也不是很多,不可能“经常”。

还有就是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我举的那个涉水的例子,如果用油门刹车控制速度,必然排气管进水。

engine brake是啥?空挡溜车?还是收油靠发动机往下带速度?

家园 北京周边的盘山路,恐怖的不是路,而是拉煤的大货车……

一辆接一辆,刹车都跟没有似的,没事还往下掉东西,不敢跟特别近,所以要超车很困难——遇到这些车,绝对不能出危险动作——如果你刹车,后面来的车绝对把你推了没商量——不是他不刹车,是他刹不住——所以只能加速。

如果你想体验惊险的盘山路,就去西部跑老国道吧……都是勉强2道宽的几连发卡弯,一边是山壁,一边是悬崖,山壁这边有落石,悬崖那边有塌方,如果附近有煤场、采石场神马的,路面还会被大车刨得坑坑洼洼。现在新修的国道都劈山挖洞,已经算不上盘山了,那些老国道就扔在那,除非特定车辆(比如国道边上某煤窑拉煤的大货,或者国道边上某村的私家车),很少有车走。

(哔~~ 注释:屏蔽掉一些内容,因为过去的很多驾驶技术,现在的驾驶员恐怕学不来。我说的开法,对于不常开盘山道的人,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司机指导,可能会出危险。)

家园 的确如此

我比你早去了2周,Mt. Edith Cavell的那段路拐弯半径太小,开XC90有点费力,进弯道要么降速,要么趁逆向无车时压线行驶。

上山的时候我观察到逆向车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压线甚至半个车头越过中线。去Moraine Lake的路上也有类似经历。

出门在外,安全第一,其它都是次要的。

家园 这个道理说不通

任何工程产品都是按照设计要求设计的,雪胎是按照冰雪路面设计的,不是按照深雪设计的。如要深雪驾驶的话,应该用拖拉机那样的宽高胎,汽车底盘也要相应抬高,一般汽车根本不行。如果按照你说的那样,民航客机都要按照滑翔机设计才行,因为那才是极端情况,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家园 起步的时候可以,动起来了就不可以在用半离合

engine brake就是收油用发动机往下带速度。

低于怠速的行驶不属于正常情况,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用?这样开上两个小时,离合器恐怕就要换了。

家园 花“出门在外,安全第一,其它都是次要的。”

轿车只是有点甩的,SUV就翻了……过弯速度至少要比轿车减速20

我还发现,国内开车都是抵着左线开,加拿大都是抵着右线——驾驶习惯啊,咱也尽量入乡随俗,和别人一样的开法才最安全。

家园 产品设计和安全管理是两码事啊

产品设计是规定安全底线,然后降低成本,利润放第一位,安全OK就好——对于资本来说,一个方便宣传的安全特性,远好于一个不方便宣传的安全特性,即使后者比前者更实际作用(如果有闲,可以专门开个贴,我可以讲一堆这种例子)。

安全管理是规定成本和安全底线(如果有闲,我也可以讲一堆这种例子),综合考量,很多时候成本只要不超预算就好,安全优先权更高——所以更接近生活。

而纯粹“安全第一”是不现实的——我也知道我开个履带式深雪驾驶比较安全,但我不可能为了过冬买个坦克。

如果我们放到生活的场景里:

假设我现在打算买辆新车,资金有限,我有两个升级选择:1全时四驱;2备一套雪胎(当然这个例子不够好,因为前者应该贵一些)。如果处于冬季驾驶安全考量,我一定选四驱而不是雪胎,因为实际收益更大。所有可能影响冬季驾驶因素里,雪胎一定是我最后考虑升级的。

但是,假如我打算给我现在的车升级,那就另当别论了,雪胎是最容易升级的,肯定优先考虑。

科学和实践相联系才是最重要的:

你住在DOWNTOWN,深雪驾驶的机会少,投资雪胎对你来说就更有利;但是我住在乡下,深雪驾驶的机会很多,投资雪胎远不如投资防滑链。

如果要综合你和我的情况,通常有两种方法:1考虑人口,用住在DOWNTOWN的人口和住在乡下的人口做比较;2是考虑风险,用最危险的情况做比较。个人认为后一种更可取,因为作为驾驶员,要做的不是把发生危险的机会降到很低,而是避免成为发生危险的那一部分统计数据。而对于厂商、保险公司来说,所有的事故也不过就是个统计数据,他们当然更看重前者。

PS:晨大,能帮我研究一下用户级别的问题么?6小时3帖好麻烦……

家园 花“出门在外,安全第一,其它都是次要的。”

话说,轿车只是有点甩的,SUV就翻了……过弯速度至少要比轿车减速20

我还发现,国内开车都是抵着左线开,加拿大都是抵着右线——驾驶习惯啊,咱也尽量入乡随俗,和别人一样的开法才最安全。

家园 手档安全性的争论就到这里吧……6小时3帖真的很麻烦啊!

人家原帖本来说的是某一种情况,结果经过各种转进、各种扩大化后,变成了雪胎试用效果的讨论了。

楼歪歪咱就歪到这里吧,如果真有兴趣,咱可以有闲的时候单开贴,一种一种情况具体分析……要知道6小时3帖真的很麻烦啊!

家园 产品设计和安全管理是两码事啊

产品设计是规定安全底线,然后降低成本,利润放第一位,安全OK就好——对于资本来说,一个方便宣传的安全特性,远好于一个不方便宣传的安全特性,即使后者比前者更实际作用(如果有闲,可以专门开个贴,我可以讲一堆这种例子)。

安全管理是规定成本和安全底线,(如果有闲,我也可以讲一堆这种例子),综合考量,很多时候成本只要不超预算就好,安全优先权更高——所以更接近生活。

而纯粹“安全第一”是不现实的——我也知道我开个履带式深雪驾驶比较安全,但我不可能为了过冬买个坦克。

如果我们放到生活的场景里:

假设我现在打算买辆新车,资金有限,我有两个升级选择:1全时四驱;2备一套雪胎(当然这个例子不够好,因为前者应该贵一些)。如果处于冬季驾驶安全考量,我一定选四驱而不是雪胎,因为实际收益更大。所有可能影响冬季驾驶因素里,雪胎一定是我最后考虑升级的。

但是,假如我打算给我现在的车升级,那就另当别论了,雪胎是最容易升级的,肯定优先考虑。

科学和实践相联系才是最重要的:

你住在DOWNTOWN,深雪驾驶的机会少,投资雪胎对你来说就更有利;但是我住在乡下,深雪驾驶的机会很多,投资雪胎远不如投资防滑链。

如果要综合你和我的情况,通常有两种方法:1考虑人口,用住在DOWNTOWN的人口和住在乡下的人口做比较;2是考虑风险,用最危险的情况做比较。个人认为后一种更可取,因为作为驾驶员,要做的不是把发生危险的机会降到很低,而是避免成为发生危险的那一部分统计数据。而对于厂商、保险公司来说,所有的事故也不过就是个统计数据,他们当然更看重前者。

PS:晨大,能帮我研究一下用户级别的问题么?6小时3帖好麻烦……

家园 半离合是手动驾驶中重要的技术动作,但不是驾驶常态

针对很多情况,诸如坡起、涉水,不掌握半离合技术,驾驶会比较困难,但是这不意味着要时时半离合。

好象开飞机——能垂直起降的飞机,有机场用我不会没事玩垂直起降;能拉9G过载的飞机,我不会拐个弯就拉出9G过载——就像你说的,人受得了,机器也受不了——但是不能说因为平时不用,这些技术动作就可以不学了。

以涉水为例,如果只是几米一水坑,几十米一水潭,水不算太深,手档车可以用半离合强行开过去;如果是几百米宽的河面,别说SUV了,那就算是步战车也很辛苦——而且不是万不得已,一般都会尽量避免涉水——很可能我开几年车,也就这么干一次——但是不能说这个技术没用,那些没能力涉水,最后被涨起来的水淹掉的车就是反证。

PS:过去国内驾照考试(90年代的时候应该还是这样),揉库时车是不能停的,因为没有转向助力,停住了根本揉不动,所以半离合是必须驾驶技术。现在车上各种助力,各种抗粗暴操作,所以这些东西也就都不要求了,而已。但是多一招总没坏处,谁知道那片云彩有雨——反正我是因此受益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