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梦飞闲评:三只不同命运的聪明鹅 -- dreamflyer

共:💬102 🌺17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宋神宗有趣:苏轼的官贬的再小,他还能惦记着帮苏先生挪窝

说实在,我觉得苏轼的日子,虽然是被贬,但是肯定还是不错。

好歹是个官,别人还得尊重一些。去的地方也都风景不错,好吃的也不少。

你看,他又是东坡肉,又是日啖荔枝三百颗,这日子算是逍遥的了。

家园 写得太好了!! 让盈盈也长见识了.. 两篇都送花! 期待最后一篇
家园 好文!花!
家园 神宗有这么神么?花!
家园 确实如此

基本上听过的大烟袋的事儿都是怎么和皇帝逗笑,没有什么正经的,确实浪费。

家园 【原创】“走”在人生边上——钱钟书(上)

在写本文之前,看到一篇新闻报道,在最近的“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评选活动中,王国维名列第一,钱钟书名列第二。

和很多人一样,我看钱钟书,是从《围城》入手的。那时,家里没有《围城》这本书。但不知是谁,丢了一本《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在那里。我没事干的时候,就翻里面的小说节选看。

但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点都不想去看《围城》。“赵辛楣”、“方鸿渐”、“李梅亭”……这样的名字,对于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陈旧、无聊啊!所以,每次翻倒《围城》,我总是略过,宁愿去看茹志鹃的《百合花》。同样待遇的,还有路翎的《财主地儿女们》,本来应该是“的”,他却一口一个“地”,还想指望别人去看么?

后来实在是没有办法,其它的篇章几乎都看了几次,没有东西看了。最后硬着头皮去看“方鸿渐”吧!结果一看之下,惊为天人!一时又后悔又兴奋,后悔的是,自己以前怎么居然就看走宝了?兴奋的是,不愧是好料沉底呀,可以慢慢地欣赏了!

随便说一句,《财主地儿女们》,到现在我也没有去看,想想实在是对不起路翎先生。

我看书就是这样,老比别人慢几拍。不过,一旦清醒过来,便立刻拼命地去搜集这老兄的一切作品,要看就看个痛快!最先是看梁实秋,后来是看钱钟书,最近几年是看王小波。说来惭愧,等我看王小波的时候,有关他的网站,都已经办了几百个了!

我记得《围城》这本书,我前后买了三次。没有办法,遇到的尽是些损友,个个都坚信“书非借不能读也”。只是借了之后,便杳如黄鹤了。我又不好意思问别人要,一本盗版书,值几个钱?

读了以后,不用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以为钱钟书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坛、“国学坛”,不是第一,就是第“零”了!难道还有比他更厉害的么?后来才发现大家都和我的意见差不多,从正规的评论家,到刚把字认全的初中生,提到钱都是一片赞誉之声!印象中好像只有人提到过一个香港的女作家,叫什么忘了,她独不喜欢《围城》,说里面的文字“过于油滑”。

当然,我们用不着去理她,头发长见识短,香港是个什么地方?文化沙漠!她能读得懂什么钱钟书?这分明就是后来的王朔骂金庸嘛,全国上下一致认为,原因就是两个字:嫉妒!

后来年龄大了些,书看多了些,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情要特别警惕:“黑木崖现象”!——也可以叫“星宿海情节”。当所有的人都一脸崇敬地仰望着某一个人的时候,就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不是这个人物本身有问题,就是“大众”自己犯了毛病!

对于钱钟书和那些广大的崇拜者来说,有一个奇怪的悖论,钱钟书从古人看到今人,每个人在他眼里都有缺点,属于可“贬”之辈。钱钟书明里暗里连嘲带讽,“干掉”了无数。但在他的崇拜者眼中,他却偏偏成了一个没有缺点的人。

这么多的景仰者,他们到底在仰慕钱钟书的什么?

多数喜欢钱钟书的人,和梦飞一样,都是从《围城》开始的。然后,有一半的人可能看过他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中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大多数的人就此为止,只有三分之一的热心读者,可能进一步翻看了他的诗论《谈艺录》、《七缀集》和《宋诗选注》。老实说,梦飞就是属于这个中产阶级的人。

只要那些死忠者,或专业人士,才敢贸然去碰那本可怕的《管锥编》!梦飞翻了一些,很惭愧,没有这个耐性。不过明白了一点,这本《管锥编》,的确可以算是“打通中西,融汇古今”。

所以,有很多的人,提到钱钟书,便伸出两根手指:一根代表《围城》,一根代表《管锥编》。前者谁都看得懂,而且写得非常精彩;后者谁都看不懂,而且写得异常复杂!

我们都有一种很奇特的心理:那些我们不懂的事物,一定是了不起的东西!电脑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我们都买了一台;但高级电脑程序员就很了不起了,因为他做的工作我们都不懂。

如果钱钟书先生没有写《管锥编》,这将是多么大的一个损失啊!他在我们心中的神秘感,将立刻消逝殆尽!

钱钟书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他的“博闻强志”!“强志”者,非凡的记忆力也!这一点是天生的,应该感谢他的老爸钱基博。但我们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老天爷是多么的不公平啊!

谢灵运当年说,天下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俺得两斗,剩下的天下其他人大伙儿去分。我看钱钟书的文论,一边看,一边摇头,觉得谢灵运说得实在是太有道理了!怪不得我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敢情这天下才气,都被钱钟书这等人给多吃多占了!

“博闻”就没有办法怪别人了,你说看不懂钱钟书的洋文字码儿?当年大学英文逃课睡懒觉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当年清华图书馆的所有图书,据说钱钟书曾经读了个遍,这点功夫,可是一般的人能熬得下来的?

所以,大家都很喜欢钱钟书这样的天才了,一方面,钱钟书替自己达成了多年以来的愿望。——这一点就像看武侠小说,看着看着,自己仿佛就是郭靖了,而且还不用受伤!我们看钱钟书也是一样,谁不想学识广博?但几个人吃得了这个苦?所以,看着有人真的就在眼前学识广博了,也算了结了自己的一个心愿。

另一方面,钱钟书这样的人又可以使自己具有安全感。你说我没有钱钟书的成就大?我可以无愧地告诉你:对不起!我没有这个办法,谁叫别人的基因比咱的要粗一些?

那么,钱钟书,作为一个作家和文论家,他究竟算不算得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haha, 沙发!
家园 钱钟书是国学大师?这“国学”是怎么定义的啊?

虽然钱钟书的博学令我深感佩服,但夸人也得靠谱吧,不然比骂人还令人难受。恕我愚拙,我还真不知道“经史子集”中钱钟书曾有何建树?

杨绛曾以钱钟书致钱穆书示人,观者颇感其自得之意。其时钱已去世有时,不知倘若在世,是否有意为此。不过我想,真的国学大师,大概不会因为会写文言应用文而沾沾自喜吧。

附“钱钟书致钱穆书”,据杨绛说,钱自接受邀请便提笔挥就,未假思索。

宾四宗老大师道座:契阔暌违,忽五十载。泰山仰止,鲁殿岿存,远播芳声,时殷遐想。前岁获睹大著忆旧一编,追记先君,不遗狂简,故谊亲情,感均存殁。明年苏州市将举行建城二千五百年纪念大会。此间人士金以公虽本贯吾邑,而梓乡与苏接壤,处廉让之间,又卜宅吴门,乃古方志所谓“名贤侨寓”。且于公钦心有素,捧手无缘,盛会适逢,良机难得,窃思届时奉屈贲临,以增光宠,俾遂瞻对。区区之私,正复齐心同愿。“旧国旧乡,望之畅然,而况于闻闻见见”,庄生至言,当蒙忻许,渴盼惠来。公家别具专信邀请,敬请片楮,聊申劝驾之微忱。衬拳边鼓,力薄而意则深也。即叩春安不备。

                          宗末钟书上

                          杨绛同候

                     一九八五年二月三日

家园 呵呵

我看楼主是"欲X先X"的手法,这不还只是"上"吗.

家园 没看懂,为啥叫做“被聪明误一生”??

此外,他围棋不行怎么解释呢?在古代围棋的意义可能和读诗文差不多哦。

家园 管锥编俺也看国,惭愧

脑袋疼,看不进去!

家园 好你个梦飞!我早就把你看透了!

你还不肯承认。现在终於憋不住,自己跳出来了。看花!

家园 不喜欢杨绛这老太太

看过《我们仨》,

仿佛他们家只有他们仨似的。

总觉得这老太太心理上有些问题。

可能是自觉老公太厉害,

成天从里向外的高兴的缘故吧?

粉丝哪个年头都有。

倒是挺喜欢钱媛的,

也是一个有慧心的人。

家园 【原创】“走”在人生边上——钱钟书(下)

二十年后,回头再看《围城》,感觉如何?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围城》与其它作品相比,以其幽默机智的语言取胜。这一点在当时的中国的确没有对手。老舍一开始也想幽默过,但看了他的早期作品,便觉得他学狄更斯还很不到家。真正的原因怕是老舍还不够“聪明”——请不要扔鸡蛋打我!这里的不够聪明,指的是和钱钟书这样的人比,不是和我梦飞比!

幽默这个东西,学是学不来的,智商在里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聪明的人不一定幽默,但幽默的人一定聪明。

中国古代除《西游记》外,其它幽默作品都不太成功。西方经典文学的幽默大致分三派:狄更斯的英式,马克吐温的美式,塞万提斯的西班牙式。从风格上看,《围城》受塞万提斯的影响较大。——不要忘了钱夫人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们看到的《堂吉珂德》就是她翻译的。

但和《堂吉珂德》一比,《围城》的缺点便一清二楚了:塞万提斯的就像是风清扬的独孤九剑,有舒有疾,挥洒自如;钱钟书的呢?不好听一点,就像是田伯光的快刀,其快无比,刀刀见肉——但用力过猛了!最后把自己也累得喘不过气来!

不信就去看看吧,《围城》的前半部分,随便找一段出来,看看堆砌了多少幽默的语句?饶是钱钟书这样的聪明人,到了后来也渐渐受不了了。恰好情节也在往悲哀的方向发展,所以,《围城》到了后半部,渐渐回归到普通小说的模式。但这样一来,小说就变得不好看了!每个人印象中的《围城》,还是前辈部分的方鸿渐和李梅亭。

再谈谈钱钟书的学术方面。

先摘一段文字给大家开开眼界:

“对钱钟书在赋予文言新功能上峥嵘展现出的能力,便只有叹为观止了。说到用文言说理,人们常会本能地想到汉贾谊那篇被选入不少课本的雄文《过秦论》,并被那个夸诞的开头弄得一愣一愣。然毫不意外的是,正是钱先生向我们指出:贾生此文,犯了“词肥意瘠”之病。多么犀利的判断!得此一语,已可眉眼清新,若再以子之矛,探子之盾,则蓦然发现,钱先生向我们奉献出的,也许竟是一种自有文言以来从不曾有过的文字……”

如果你不懂什么是“黑木崖现象”的话,读了以上文字应该就明白个七八成了吧?如果还不懂,不要紧!上文作者怕大家不明白,特意还在后面强调了一句:

“能读而不读这样的语言,那可真是错过了人生!”

梦飞就属于错过了人生的那类人。这位老兄在文中提到的“词肥意瘠”的高见,几乎可以适用到汉魏两晋的所有骈体文!当时就流行这么写,贾谊有什么办法?而且,“词肥意瘠”一语,也不是独家原创,读过几本书的人都知道,李清照在词中早就用过“绿肥红瘦”了。

当然,这是虾兵蟹将们自作多情的吹捧,不关钱先生的事。钱先生在这一方面,比金庸明智得多!金大侠暮岁昏庸,被几个帮闲一捧,便乐颠颠地坐个轿子满世界乱跑,这里当博导,那里上华山论剑……十足是一个《笑傲江湖》里的晚年任我行!

但钱钟书也有一个尴尬:作为一个著名得一塌糊涂的文论家,您老人家写了这么几大本书。——那么请问,您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和看法?例如王国维的“意境说”、林语堂的“为艺术”、吴宓的“性情诗”?

很多人都读多钱钟书的文学理论,在这个问题上却几乎没有人说得上来。钱钟书的文学评论,多是一些杂感、归纳、引申之类,很难找到什么系统,更不用说什么独创的见解了。

这是我们对于钱钟书最大的一个遗憾,也可以说是“名家”和“大家”之间的微妙差别!

钱钟书实在是太过于聪明了!所以写小说、散文、文论,什么都想去碰一下,但好像干什么都坐不住。杨绛说他是属猴子的,诚哉此言!他在法国留学,只拿了个副博士回来,这在当时众多“海龟”之中相当的另类!和他相比,另一个极端是胡适,这厮一口气就拿了几十个博士学位!我们不好说,堂堂一个巴黎大学,居然容不下一个钱钟书吧?

《围城》一书,只是他小说创作的一个开头。但这个开头,比起老舍、茅盾之类的名家当年开张时那是高明的多了!如果钱钟书认真地坐下来,多写几部,试问天下有谁可敌?有的时候,决定成就的不是大脑,而是屁股!——看你是否坐得住板凳!

所以,从这一点看,钱钟书和纪晓岚很相似,两人都是博学多闻,但拿出来的东西,和曹雪芹、王国维等人相比,好像并不相称!

另一个原因是,和苏轼相比,钱钟书遇到的大环境差得太远!宋神宗是个养鹅的高手,他知道怎样才能使这只鹅处于半饥半饱状态。养着你,折磨你,却不钳住你的嘴巴,由你在一边悲苦地大叫!

钱钟书39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件大事:共和国成立!过了八年,“反右”;又过9年,“文化大革命”!当时的人们就没有宋神宗那么友好了:折磨你,饿你,还要钳住你的嘴巴,让你无处可叫!

如果说历史上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类比的话,我看只有秦始皇时代的“焚书坑儒”。

在这种时候,钱钟书的聪明,立刻显示在他的为人处世上。他像一只狡猾的蜗牛,把身体紧紧地缩进一只小小的壳里,然后祷告头上那只大脚不要踏下来!为此,他甚至还利用他的外语特长,去帮忙翻译《毛选》。

头上那只脚最终没有踏下来!只是等他从壳里伸出头来,长舒了一口气时,却发现时间已经过了几十年,自己真正能拿出来的有分量的东西,居然不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