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浅谈王小波的精神世界 -- 达闻奇

共:💬94 🌺36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觉得这篇文章不怎么样

对李寒秋兄没有任何意见, 但这篇文章正好在几天前和别人聊过, 对这篇文章倒是意见很大, 冒昧拿出些供大家拍砖.

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是不严谨, 概念和推理近于混乱. 他的确秉持了保守立场, 但并没有讲出这种立场有什么合理乃至于优越的地方.

1. 哈耶克在他这里被解读为: 规则让人自由. 我不知道真正的哈耶克是不是这样, 但感觉奇怪的是, 自从危机以来, 奥地利学派的拥趸, 不光是中国的也包括美国的, 一直在强调自由市场, 无视甚至反对加强监管. 秋风是不是遗漏了哈耶克另外的观点没有提?

何况, 哈耶克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他的观点就可以不经辨析的拿来作大前提? 好像这种待遇只有马恩列斯毛邓江胡才有吧.

李银河的观点似乎也被错误的归纳了. 她又不能塞了悠悠众人之口, 只是主张法律不要制裁而已. 她也没有说什么"完全自由", 只是不主张明文禁止而已.

2. 为什么每个人要遵守习俗? 即便习俗是大多数人长期验证下来, 最经得起大众考验的某种社会规范, 但未必对每个人来说, 严格遵守习俗就是每个人最"合算"的行事准则. 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了解一点经济学都应该清楚, 每个人的偏好并非一致, 群体范围内达成的收益-成本的均衡点对个人来说未必就是均衡. 换句话, 习俗就是用来破坏的, 只要对这种破坏对自己有价值.

偏好不一致最直白的例子, 商店里物品标价10元, 对有的人价值20元, 那么他就会买; 对有的人来说价值只有5元, 他就会走开. 绝不可能人人要把它看作10元. 正因为每个人眼中的价值不同, 才有了市场均衡价, 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3. 更重要的是, 什么才是对每个人最"优"的选择? 文中反复出现了"计算", "成本", 但到底在计算什么, 什么是成本却非常模糊. 人的任何行为, 包括换偶在内, 毫无疑问都是某种程度的利己. 只有机器人才会做对被人有用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事情. 那么我上面说的"利己"和秋风说的"计算""成本"有什么不同, 是非理性和理性的区别, 抑或长期和短期的区别吗? 如果秋风的答案不外乎这些方面, 我只能说, 又一次看到一知半解的经济学"学者"鲁莽地侵入到社会科学的领域. 人的复杂行为, 绝不是经济学所谓的理性可以解释得周全的.

4. 本质上, 换偶群体是个典型的亚文化群体, 拿主流群体的主流行为规范来考察他们, 不啻于缘木求鱼. 顺便说, 李正是研究这种亚文化群体的. 她所主张的也许不尽合理, 但至少有参考价值.

最后说远一点, 大家对李的意见和看法, 部分也许是因为, 她要作为公众学者被推向台前并不合适的人选. 因为这一类学者一定程度上是基于西方学术界的细化, 分工和发展需求而存在的, 和中国普通人的认知无疑存在着鸿沟. 他们不能被"直读", 需要被"解读". 而大众缺乏解读他们的理论准备和视野, 倒是不乏误读. 在本文当中, 作者秋风虽然身为研究奥地利学派这种"冷门"(学界冷门, 民间热门)分支的经济学者, 在此展现了他贴近草根的一面.

更进一步, 人民大众需要什么样的公众意见领袖? Atlantic 网站有一个 50 most influential opinion maker, 排名靠前的往往都是在经济, 国内政治, 国际政治等问题上见识卓著的人物. 这些领域是"硬"学科, 是对公众有潜在或现实影响, 公众天然最感兴趣的领域. 意见领袖们直接帮助大众把握这些"硬"领域中的现实问题, 授人以"鱼". 虽然这是美国的排名, 但美国人的心理和中国人也有相似之处, 这只要看看井底望天, wxmang, 万里风中虎, 李寒秋兄等网友在西河的受欢迎程度, 便可见一斑.

反观王和李, 前者主要不过是授人以渔, 后者在比较"软"的学科, 虽然都让人欣赏, 却离上述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 盛名之下, 可能这才是他们让大众感到失望的地方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