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欧美的古典学概况 -- 夏至欧锦

共:💬7 🌺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帝国的鼎盛:城市化

摘自上文所提书中。

我要丫丫两句,塞点私货。对应于罗马帝国的犹太战争,摧毁圣殿,掠夺耶路撒冷的财富,建筑大剧场;庞贝等城市被火山湮没。对应于1998年印尼屠杀华人,无数华人基督徒痛切呼求上帝帮助,2004年印尼海域大海啸。......

公元68年,四面楚歌之下,尼禄(Nero)自杀身死。拥兵自重的行省总督觊觎元首之位竞相起兵,公元69年四位元首相继登台,史称“四帝之年”,东方众军团和多瑙河众军团所支持的维斯帕香(Vespasianus)最终胜出,开创弗拉维王朝(公元69-96年),由其二子提图斯(Titus)和图密善(Domitianus)继承大统。这个王朝最著名的印记就是迄今矗立于罗马的斗兽场(colosseum),其正式的名称是弗拉维圆形剧场。工程资金来源于犹太战争(公元66-73年)的战利品。提图斯统帅的军队攻陷耶路撒冷,捣毁了犹太人的圣殿,掠走了如七枝烛台(menorah)等圣器。离斗兽场不远的提图斯凯旋门内的浮雕描绘了罗马人对犹太人的征服。也正是在弗拉维朝,庞贝城和附近的几个城市被淹没在火山灰下,在近代被重新发现之后,成为研究罗马城市的活化石。

如果只看文献史料的话,早期帝国充满了阴暗面,诸元首或癫狂或淫乱或残暴或不务正业,宫廷中处处阴谋,元老院中则充满着阿谀奉承的小人。这样的一幅画面在塔西佗的《历史》(Historia)和《编年史》(Annales)及苏维托尼乌斯的《罗马十二凯撒传》(De Vita Duodecim Caesarum)中渲染的尤为淋漓尽致。虽然这些负面描述并非空穴来风,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尤其是揭示了元首与旧族的冲突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但要全面了解帝国的运作,则需借鉴各种形式的史料。大量的考古资料和铭文表明,城市文明在帝国的前两个世纪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虽然塔西佗不无嘲讽地把“罗马和平”(pax Romana)称之为“血腥的和平”(塔西佗:《编年史》1.10),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帝国在前两个世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下,帝国境内的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业贸易、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显著非常。人口也在稳定增长,据估计,奥古斯都时代帝国的人口总数为4500万,2世纪中期,这个数字增加到6400万。很难估计有多少居民住在城市,多少在乡村。但罗马帝国城市化程度之高是毋庸置疑的。从城市规划到城市设施,都展现出相当高的生活水平。公共浴室是罗马城市常见的设施之一。浴室的正常运转依赖于燃料以及流动水的供应,这就不能不提到导水管及罗马水道。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作家哈利卡纳苏斯的狄奥尼索斯(Dionysius of Halicarnassus)从一个希腊人的角度写道:“在我看来,罗马意义最重大的工程有三:水道、道路以及下水系统。这三者尽显帝国的伟大。”

公元1世纪末曾任罗马水利总监(curator aquarum)的弗罗提努斯(Sextu Iulius Frontinus约35-103)注油专著《论罗马的水道》(Deaquaductu urbis Ramae),第16节不无自豪地认为罗马的水利工程甚至使金字塔都黯然失色。就罗马城而言,到3世纪末,罗马城共有11个大型公共浴室,11条水道,1000多个喷泉,2个赛车场,2个大竞技场,36座凯旋门和2000多所豪宅。到公元4世纪时,供应罗马城的水道多达19条,为1352个公共水源,15个喷泉,11个皇家浴场,856个公共浴室以及254个水库输送水源。水道的建筑技术在行省也大为推广。水道遗迹遍布地中海世界。最著名的水道遗址在法国的尼姆(Nimes)附近的加尔桥(Pont du Gard)。水道以高耸的拱形建筑支起跨越加尔河,是罗马人工

程天才的最佳见证之一。流动的水源有助于改善城市卫生,提高城市的地位。水道本身以及由水道支持的喷泉等都是帝国权势与财富的象征。

奥古斯都将罗马城划分为14个区(regiones),每个区又分为更小的街区(vici),有自己的神龛、祭坛、活动中心和标志建筑,由街区长官(magisti vici)负责。为美化城市并防止火灾,从奥古斯都时代起,罗马广泛采用大理石为建筑材料,并用防火材料建筑防火墙。公元6年,为加强罗马城的救火能力,奥古斯都组建了数千人规模的火警队,由释奴组成。据学者估计,帝国时期罗马城人口多达100多万。在前工业时代,供应这样一个庞大的城市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罗马城消耗的物资来自整个帝国,比如羊毛衣物主要来自北意大利和高卢南部,橄榄油主要来自西班牙等等。各种物资运量之大可从台伯河边的泰斯塔奇奥山(Monte Testaccio)略见一斑。所谓泰斯塔奇奥山,是由瓦罐残片所堆积而成的人造小山。这些瓦罐残片来自于装运葡萄酒和橄榄油的双耳罐(amphorae)。这些双耳罐先被运到台伯河口,再转运到小型驳船上,沿台伯河运达罗马城内的河码头。瓦罐被卸下之后,酒和油被倒出储存在巨大的仓库内。经年累月,废弃的空瓦罐碎片堆成了一个巨大的小山包,面积达2万平方米,体积达55万立方米。据估算堆成这样体系的山包至少需要5500万个瓦罐,容量达60亿升。这还只代表罗马进口葡萄酒和橄榄油的一部分。然而各种物资中最重要、运量最大的则是谷物。西西里、埃及和北非是罗马的“粮仓”。在奥古斯都时期,埃及每年要向罗马输送1.8亿公升小麦,1世纪的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Flavius Joesephus)则宣称,阿非利加省的输送量是埃及的2倍。物资先运到作为罗马港口的奥斯提亚(Ositia)。奥斯提亚古城的店铺遗址、墓葬以及公共设施无不印证它在帝国早期的繁荣景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