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禅应该区别中国的祖师禅和印度的如来禅 -- 万兹

共:💬101 🌺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花,有新义,是否正见还待善知识勘正,不过这句讲得实在

      就算遇到不顺,有没有可能硬接住,不是把它变成好东西再接,也不是大义凛然地承受,而是直接承受,也许就是叫苦叫累地承受。

      目前只到领悟到这一层

      善哉善哉

      • 家园 吃饭睡觉有何不同?

          南宋黄龙派禅僧青原惟信有一段叙述他禅悟体会的话,是很值得回味的。他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指他的老师黄龙祖心禅师),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他这里显然是先如来禅后祖师禅,那么开始的山水和最后的山水,有什么不同呢?

          大珠慧海禅师有一个很有名的公案,有人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思虑);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 家园 这段话说得挺好

      如来禅的思想根源在于:日常生活中觉得不顺,想要转变,想要避免一些东西,于是想方设法逃跑,或者道貌岸然来行逃跑之实。祖师禅的思想根源在于:就算遇到不顺,有没有可能硬接住,不是把它变成好东西再接,也不是大义凛然地承受,而是直接承受,也许就是叫苦叫累地承受。

      所谓祖师禅(中国的禅)就是印度的禅糅合了中国的儒学吧。

      至于无极/太极的区别,也许是我没有看懂,也许是你讲得太简略,总之我觉得见地不高。尽管这是客观唯心主义,但是我觉得还是有意思的。所以我讲下我的感觉。

      我觉得所谓无极,乃是“无”的本根;所谓太极,乃是“有”的本根;无极/太极的关系是无极生太极,即“无”生“有”。这个观念是中国古人的“世界观”,这个无极和太极都是客观的唯心观念。

      中国禅是证悟无极,印度禅是证悟太极。

      我觉得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禅是证悟无,印度禅是证悟有。”,但是你后面的论证在我看来比较模糊杂乱。相反,你后面的论述反而让我觉得中国禅证的是有(带有入世性),而印度禅证的才是无(绝对的出世)。

      • 家园 理解的时候可能要想深一层,多拐一个弯

          无极和太极,可能中国人听得惯了,都以为理解了,其实内中真义还是比较深的,特别经过现代化以后,这些传统的东西理解上可能会有困难。

          太极就是世界的边缘,由太极演化出整个世界。

          无极,既然没有极,就不能说是有还是无(有无是两极),也不能说它就是超越。说它是返璞归真倒更合适一些。对它的理解不能咬得太死。是入世还是出世呢?入世出世都可以,它即使出世也是那种比较悠闲地出,不是三界如火宅地急吼吼地出。

          返璞归真,炉火纯青是什么感觉,就是无极的感觉,也是无漏的感觉。不用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一会儿又急急忙忙地逃出三界,一会儿又急急忙忙地回来救度众生,又怕落入相对,又往回跑,跑来跑去累不累呀。

          那种跑来跑去的心态,其实并没有出世,只是到了世界的边缘,躲在那里静观红尘,其实是暗藏世俗心的。而立处即真的心态,可以待在世界中,也可以处于世界边缘,其心态是真正的出世,所以称为无漏。

    • 家园 鲜花。虽然文中有很多地方没看懂,自己也看得津津有味。但盼新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