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如火如荼的混合动力汽车(一) -- 波波粥

共:💬52 🌺1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如火如荼的混合动力汽车(3)

      咱们中国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并不晚,万部长当年就是积极呼吁实行新能源战略而崭露头角的。早在2000年,中国在启动“十五”计划时,当时的科技部就设立863电动车专项,划拨8.8亿元人民币用于这个专项的研发基金。在混合动力轿车研发领域,一汽、二汽和长安当时都获得了这个专项的资助。

      许多年过去后,今天再细细回想,当年的轰轰烈烈留下了些什么呢?唯一能称得上成果的,大概只有长安的混合动力汽车吧,其它的,都早已随风飘散

      外链出处

      2009年,混合动力车风云再起,掀起了新一波的研发热潮,关键是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导向。例如在上海,按照上海市政府的规划,2010年将达到五万辆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能力,其中一万辆拥有自主品牌,其余四万辆通过合资研发生产。

      纵观各大厂商的豪言,仍然脱不了“一年发展,两年投产,三年大发展”的模式,可是国内厂商的技术积累不足以支持这样的发展,那么,怎么办呢?

      • 家园 万老板在同济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我毕业的时候,春晖已经出到3号,超越也已经有几台原型在实验。几年过去了。老师同学们应该还在继续努力吧

      • 家园 【原创】如火如荼的混合动力汽车(4)

        进入21世纪之后的8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大发展的8年,在这8年里,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自主品牌轿车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在中国的道路上,行驶的,不再是只有外国品牌的小汽车。但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在自主品牌的整车厂商迅速崛起的时候,汽车零部件产业却很少见到自主品牌的身影,反倒是外资企业在汽车零部件产业中大放异彩。纵观世界汽车强国如美,日,德,伴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零部件领域内也诞生了各自的巨头,如德尔福,电装,西门子,博世等。但是在中国,我们却没有看到本土零部件厂商和整车厂商的同步发展,在自主品牌的轿车上,大量使用了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的子系统和关键零部件,例如BYD的F3上,就使用了三菱的发动机和JATCO的自动变速箱。

        比亚迪F3自动档搭载三菱4G18发动机,并匹配原装进口自动变速箱,变速箱由日本最大的自动变速箱生产厂家之一JATCO公司生产。据悉,目前JATCO公司也为众多知名汽车品牌供货,其中包括法国雷诺、日产的高端品牌英菲尼迪以及马自达、三菱等。JATCO公司生产的变速箱其质量已经相当稳定,与三菱发动机的匹配堪称完美。F3自动档的变速箱具有四档变速功能,并由日本三菱公司完成所有的整车标定工作,其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操控性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外链出处

        大量使用外国零部件供应商带来了一个大问题:利润流失。自主品牌辛辛苦苦造一辆车,可是利润的相当大一部分却留在了这些零部件供应商/设计公司/咨询公司这里,在自主研发上,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技术力量不足=》依赖外国系统供应商=》企业利润流失=》没有足够的力量投入自主开发。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储备上的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来自于这个恶性循环。

        • 家园 咱们现在有本土零部件厂商吗?

          我是指能够一个完整的子系统的解决方案的,造刹车盘排气管什么的不算。

          记得90年代初,在清华汽车系的学生宿舍里看到了德尔福的海报。地点么,男厕所的门上。心想选这个位置实在是高明,兴许有人不去食堂吃饭,有人不去教室学习,会有人不上厕所吗?

          • 家园 本土零部件厂商已经有,但是发展非常艰难

            总体来讲,国内还是外资/合资零部件供应商占有绝对优势的。

            • 家园 如果是彻底独立的本土零部件厂商肯定不好活。

              如果能依附于某汽车厂商还会好些。其实零部件厂商的重要性不在汽车厂商之下啊。

              • 家园 国内本土厂商也认识到这个重要性

                比如奇瑞在发动机,吉利在变速箱方面都还是做出了特色,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更大的汽车厂商,比如国家这次确定的“四大”,在这个方面反而没有什么动作的。在中国,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 家园 心态啊,心态。

                  一汽对于二汽的不屑,二汽对其他车厂的轻蔑,这些都还是我亲眼所见。“四大”更是给了这些人一个高高在上的理由,咱是正规厂子,根红苗正,想让我用你们的零件?跪着来求我吧,让咱爽了兴许能赏你口饭吃。扶持你?你配吗?

                  以上纯属牢骚废话,希望没人对号入座。

                  实际上,一汽二汽当年的规划建设使它们自己都有相当完善的零部件分厂,可以自己生产全部所需零部件而不必依赖于他人。当然这种体系也使得零部件分厂严重依附于总厂,没有什么意愿进入零部件市场。另三家我所知不多,至少一汽不用指望。至于奇瑞和吉利,一方面头头们的眼光好不少,再一个他们那是被逼的,不想被别人卡脖子就得自己上。奇瑞当年不就被德尔福和大众搞过吗?那滋味不好受啊。

        • 家园 心态啊,心态.

          中国整体工业落后是事实, 不可盲目悲观啊.

          前些年,家电业也是同样的声音, 说各大家电厂商就是一个组装厂, 核心芯片全部进口, 让日本厂商赚了大钱. 这话本身不无道理, 但过分宣扬就走极端了.

          汽车也好, 家电也好, 一台整机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部件, 有些技术含量高些, 有些技术含量低些. 但行行出状元. 做的好, 不见得技术含量低的附加值就低. 就算一个低技术的壳子, 你的材料, 模具能比别人做的又好又省, 就有竞争优势, 如果有独门绝活, 未必比卖芯片的赚的少. 整机组装, 供应链管理, 商业模式一样的很有技术含量. walmart, dell 有啥高技术, 不一样走遍世界.

          现在的中国是全面落后在追赶的的阶段, 横向比, 一直存在很大差距是事实, 但差距其实并未比以前扩大. 相反,纵向跟自己比, 进步很明显, 也是事实. 努力改进, 切莫情绪化, 所谓恶性循环, 即使当前存在, 也要找出思路, 打破怪圈, 事情是人做出来的, 努力工作, 少怨天尤人, 没啥做不成的.

          • 家园 家电是多少年后追上来的?

            即便如此,现代型的聪明家电,我们有多少核心技术?

          • 家园 咱这里可能搞科学技术的比较多,所以对技术比较看重

            河里代表“素质比较低”的那部分人群比较少,因而难以发出他们的声音;比如前一阵有个讨论刘永好关于农业的提案,跟帖寥寥,远不如大而化之的“美国经济陷入泥潭”“中国该向何处去”“一小部分人将世界的发展过程安排好了”“秦汉唐宋如何辉煌又有何缺憾”热烈。因而河里的网友并不能以正确的比例涵盖现实中的人群。这一方面提高了发言的水平,优化了讨论的氛围,另一方面对现实的反映有选择性。佳帖不少,多切中关键的论述;普遍来看,往往深度有余,有时统筹观点不足。小子浸河数月,未遑他顾,读帖所知所得精者益精,疏者益疏。如何将河友观点加以正确应用来认识和指导实践,确是需要留心的问题。

          • 家园 让人郁闷的是

            很多东西咱们真的是没有人去做,或者做的人很少。导致的结果是技术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越拉越大。

            怎么说呢,在发展的过程中,蒋筑英的精神可以激励千百万人,但是能够身体力行的却是少数,各中原因,是值得我们大家去反思的。

        • 家园 不仅仅是发动机和电池组,车用线束也非常重要

          汽车总重量的近四分之一就是各种电线,如果油路是血管,那么电线就是神经。

          目前推向市场的车都配有高压电路,这和以前传统汽车用的电线束是有极大的区别。而目前车用高压电路的种类和长度都没有具体的规范,各家都在探索中,抗干扰性,长度限制,接口标准都没有具体规定。尤其是电机的线束和逆变电路的线束,运行状态和接口标准就互不相同。

          丰田和本田的混合动力车的基本线束就很不一样,重量和电气指标上也有差别。相对发动机,电池组,变速箱的专利墙以外,线束上目前存在着专利陷阱,一旦民族厂商真的有像其宣传的那样好的卓越的产品(特指BYD),大厂商联合发表一个行业规范,并设置专利墙,就能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一个电气信号的设置标准

          就能卡住你现有技术的脖子。

          血管病好治,神经病难医。

          • 家园 第一次听说电线的重量占1/4的车重,愿闻其详

            呵呵,1.5吨的小车,它的电线就重375公斤,这听起来太夸张。

            实际上只有电机和变压器的线圈所占的比例大,但电机和整流器占整车重量的比例并不大,包括纯电动车。真正占重量的是底盘,车身,电池,发动机。

            “线束上目前存在着专利陷阱”,如何专利陷阱?电线又不是芯片,在中国生产几十年了。难道生产出的电机要打开看说你这电线是我的专利不成。要用专利也是新型电机,新型变压器的专利。

            • 家园 我情愿认为你不是BYD的文宣

              比重那里是我写错了,传统车是4%左右,从office复制过来的时候出错了。

              混合动力车乃至电动汽车目前大多采用42V/14V双电压体系,而美国工程师协会推荐的是明线50V。

              对电机供电和对逆变器供电对线束和插接件的要求是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对于溶线和插接件,连接器的样式电气指标里都有各种专利在里面。

              就是最基本的电线,涂层,屏蔽层等也都有专利在里面,最多的就是环保。国内汽车业用的国标线,日标线,德标线,美标线都有环保缺陷,日后肯定会被新规范代替,而制订规范的是谁就不用说的太细了。

              而且这只是线束连接器方面,新型仪表,新车用总线,车载光纤系统,都有关联。这些部分其实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我个人不太看好BYD,查查最近几年关于新动力汽车的零部件方面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就能感觉到,不是不做,而是不想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