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打车软件的是非-尊重法治国家 -- 范进中举

共:💬63 🌺322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实名投草

      还是法不责众那套歪理。最好人人都杀人放火,反正警察也管不过来,“那么实际结果就是选择性执法,就是让有执法权的人有自由裁量权有寻租空间,让老百姓不尊重法,并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

      法治民主与自由必须建立在科学之上,科学证明开车使用手机会极大提升事故率,那么开车使用手机的人就是以自己使用手机的自由侵犯他人的生命与财产,那么开车使用手机的行为就必须在法律层面予以禁止。

      什么叫“法律的可执行性”?不就是抓住你的时候辩解“为什么住我不抓他,这不公平!”还特么有理了!艹!

      • 家园 你要的是警察国家而已

        就是不许乱说乱动,动一下要举手,坐牢吧

        • 家园 你们这帮人永远在混淆视听

          乱说怎么说?你在机场说个“有炸弹”试试。乱动怎么动?你在马路当间儿跳个小苹果试试。人活在社会中,任何自由都有界限,超过界限就是作死。要作死就自己去,不要拉着别人。

          • 家园 举极端例子没有意义

            法是干什么的,法是规范人行为的,与人们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行为规范是大集合,法是当中一个很小集合。你把小集合放大到大集合,就像你到帝都转一圈,然后就巴拉巴拉中国如何,乃至世界如何一样。

            法是要人遵守的,需要自觉维护的,如果动不动就会犯法,要质疑的是“法”本身。

            中国历史上,近似于你的想法的有过,不过这种反人性的做法结果是,汉王入关中,废秦苛法,约法三章。一个二流子到了关中就用简单易行的三条法律获得了秦地父老的心,老秦人800年对于秦国亡国毫无挂念,根本没有复国的年头就是人心得失。

            • 家园 什么叫极端例子?自己不自觉还赖体制么?

              开车不打手机会死吗?不闯红灯会死吗?不随地吐痰会死吗?但是开车打手机你就会死!闯红灯你就会死!随地吐痰你就会死!不仅自己死,还得连累别人。

              为什么非要立法?就是因为有你们这些自己不自觉的人。按司法原则,法无禁止不为罪。不立法禁止,你们就能肆无忌惮。立法禁止了,你们中的大多数人还能有个警惕之心,畏罚而谨行,也少连累那些本身自觉而不以法为忤的人。

              约法三章有用的话,要萧何作甚。

    • 家园 尽力而为就行了,不必求全责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美国也是
    • 家园 你这已经是逻辑和常识欠缺的问题了

      1.为什么制定法律禁止某种行为??

      原因当然很复杂,但最简单的就是:

      A.该行为泛滥

      B.已经造成(很大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C.该行为不是无法或缺的--------比如因噎废食,吃饭属于无法或缺的行为,不能被禁止。当然吃饭噎着也不符合上面的AB两条。

      我们对照来看:

      开车玩手机(包括lz说的另一个安全带)行为已经非常泛滥,sina等媒体做过网络调查,可以自己搜。

      开车玩手机的危害更不必说,光是触目惊心的视频实拍网上大把大把。全国统计数据没找到,但有些地方已经已占总事故两成http://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sociology/2014-06/27/c_1111347128.htm

      自己拍脑袋也可以计算下。摆弄下手机怎么也要3秒吧,就算30公里的龟速,也开出去约30米了,足够从一个十字路口这头冲到那头了。

      顺便提一下,lz不感冒的安全带问题,国内外统计数据,系不系安全带造成事故生死之别的差距在50%以上。

      体现在结果上,某条法律规定,比如“不打电话”“系安全带”,如果出台后,因为大力宣传,反复执法(不一定是100%都查货,而是通过执法实现普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遵守,从而带来哪怕是每年少死一个的结果,难道不也是种成功吗。

      2.lz所谓“恐吓性规定”。不好意思,这正是法律的基本作用。法律是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做不到就要处罚。恐吓,或者准确的说是威慑,正是法律最本质的性质之一。

      lz居然以带“恐吓性”为由,认为不应当立法,那至少所有的实体法(即规定、调整权利义务及责任的法律,例如《刑法》《民法》《税务法》《婚姻法》《交通运输法》)都没有存在合理性了。

      3.最后所谓“尊严”“执行性”就更加是常识问题了。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其他任何规范、规划一样,带有计划性,属于指明目标,朝目标努力。

      莫非因为不可能人人都变成雷锋,我们就不号召学雷锋了??

      莫非因为不是每个杀人犯都能落网,我们就不出台刑法了??

      更不用说一些小偷小摸的违法行为,全世界的破案率都没有过半的,那干脆偷个几百块就不算违法好了。

      4.关于法律意识。法律意识不是光针对zf部门的,人民群众一样应该自觉遵守。

      lz一边狠批有关部门的人治思想。

      一边又放言

      开车打电话是不对的,和不及安全带一样的,不过如果某市现在突然全城抓酒驾那样抓开车打电话的,你看是不是扰民,是不是出大事。

      如果你打电话被交警抓了,那么请问交警你那只眼睛看见我打电话了

      感情明知道此行为害人害己,但为了自己生活便利一点,就可以威胁“要出大事”。-------对了,起码在我老家长沙,和组织突查饮酒驾车一样,全市统一的查处行动“打电话”“安全带”甚至“车窗抛物”都搞过几次了。很遗憾,大事木有,当着镜头撒泼打滚沦为全市笑柄的驾驶员确实不少。

      感情明知不对,被抓了现场,还要死缠烂打。------对了,行政处罚的话,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的现场口供即可作为证据了,劝lz如果哪天被抓了现场还是不要使出泼妇打滚的招数了。

      lz,一边为百姓如何“违法不究”出谋划策,一边批判法律的“恐吓性/强制性”,一边还给各种监控监管行为扣“反隐私”的帽子。这还真是“严于律人、宽于律己”啊。

      5.最后是一些技术细节。

      比如现场取证,就不算人证这块,大概lz不知道近年公安部大力推广的执法记录仪吧。

      作为警察这弱势群体中最弱势的交通警,在法律意识较强的大都市执法居然敢不带记录仪或者智能手机就上路,那我只能说这位是铁了心准备跳槽了。

      此外,现在的市内交通监控越来越高清,网上几年前曾经很火的“开车摸nai”门,镜头拍得纤毫毕现,打电话、安全带什么的就不要抱侥幸心理了。

      还有,当出租司机使用打车软件时,该软件就成了其职业工具,类似出租车上的计时打表器,交管运管部门当然有权对此工具进行督查检查。不要想当然,什么东西都划归到“隐私权”里面。

      通宝推:Guang,
      • 家园 全程都监控清楚,你可知道这是黑客帝国了

        技术上面当然可以做到,不过这样的社会和“动物庄园”的老大哥,黑客帝国有区别吗?斯诺登揭露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屁民以为监控可以解决一切不公平不公正。恰恰不知道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最起码的制衡的道理都不懂。

        请问绝对的监控之下,隐私如何保护?绝对监控权如何监督?可有实际可行的办法?

        • 家园 跟安全相比,我觉得还是不要太把隐私当会儿事了。

          反对以“隐私”为由绑架公共安全。

          南方周末也曾对公共场合的监控表现出跟兄台相同的忧虑。

          感觉不过是种另类的滑坡谬误。

          公共场合就应该做出符合公共场合规范的行为,做出不恰当的行为还要以“隐私”为由倒打一耙,太滑稽了。

          • 家园 那你告诉我公共领域的边界吧

            想象一下,某日你混成上市公司老大了,你和某地高官闹矛盾了,于是高官调了公安局交管局电信公司还有门户的数据库,于是呢,假设你家里没装摄像头啊。你只要出家门就是光屁股的,你干任何事情人家都知道。精确到秒。

            于是呢,你某天司机请假了,自己开车,一个十万火急电话进来,你华丽的接起电话,突然警察速速出现了,你被抓现行了,根据相关法律处理,同时各大网站和电视台记者恰巧出现了。

            呵呵,当然你是屁民时候,虽然也光屁股了,不过人家不惜的看而已。

            懂了吗,可爱的屁民?不限制的公共权力就是老大哥

            • 家园 以反对公共场合安装监控的声音不大为例,普通人还是接受少许

              隐私方面的不便换取安全方面的加强。

              为保护少数上市公司老板等大人物的隐私,要求削弱公共场合的监控,应该是这些大人物去争,想不出普通人为什么要支持。

              名人的代价是受关注,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私以为其认同这样的等价交换。然兄台如此执念为哪般?能分清主要矛、次要矛盾么?

              PS:接电话可以用蓝牙耳机,不谢。

    • 家园 打车软件解决的是稀缺资源定价的问题

      打车软件解决的是稀缺资源定价的问题。以您的资历,这个逻辑应该不难理解吧。ZF在稀缺资源的定价权管理上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您也应该更能提出比“法治”更有价值的观点吧

      • 家园 就事论事,打车软件解决的是寻租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本人和魔都、帝都等等城市司机交流过,明显的魔都司机对于打车软件热衷,为什么?魔都的出租车公司全国管理最严格,所以其刮司机能力最强!事情都是两面的。司机们面对四大公司垄断是绝对弱势,相比帝都还有其他城市,魔都的出租车司机生存状态相对弱势,所以魔都司机已经从上海本地人大规模变成崇明、南汇等郊区人、现在正大规模转变成安徽、河南籍人员了,没有任何地域色彩,只是说明其工作艰难。

        魔都司机自己总结的,出租车公司其他刮地皮做法老百姓没有接触不说,就说叫车吧,打车软件对比叫车中心最大好处是给出目的地,叫车中心不给目的地,造成接单司机老是碰运气,运气就成了寻租空间,脑子活络的就给叫车中心相关人员好处,于是长单有油水的单子就会落到特定人身上,在中国社会生活的人应该都能明白

        其二 魔都出租车可以用交通卡结账,但是交通卡结账时候一般会拖至少一个月以上,现在打车软件实时到账,司机拥护哪个,一目了然。猫腻在哪里?交通卡公司账上常年躺着不结账的大笔费用,有司机计算过,一个月有上亿级别的资金躺账上,这里面的利息收入就是黑洞,也是相关利益人士无法放弃的!屁民们,了然否?

    • 家园 打车软件制造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多

      自从有了打车软件之后,造成的交通事故好几起。上海交管局在这个问题上不是管得太多,而是太少。

      上海的有超过6万辆出租车,但车子基本不会停在某个地方,空驶率也不高,供需基本平衡。但极端天气和上下班高峰,节假日高峰时的需求突然变化下,会出现严重供给不足,这时任何软件都不能解决问题。 至于偏远地方叫不到车的问题,上海基本不存在,几大出租车公司都有电调,几分钟就会到车。

      过去上海的出租车车子干净,不拒载,几乎不绕路,给发票等, 除了火车站北广场这个毒瘤,上海出租车的管理全国第一。

      所以打车软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倒是带来了不少问题。我第一次试用打车软件,叫了一部车,加价4元,大概路费30元,司机答应我10分钟后到,大太阳底下, 3部车从我的身边经过,为了诚信,打电话给司机,他说马上就到,我只好忍痛一一放弃。但15分钟后司机还没有到,我打电话过去,他不接电话了。登录上去投诉,他已经恶人先告状,说到了地点我不在。

      在这个实例中, 司机至于两次和我通话,已经涉嫌违法。大量的这种行为导致事故率上升是完全可以断言的。

      所以我认为上海叫车软件必须和车子的速度联系起来,使用软件的驾驶员必须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做不到,应该禁止叫车软件。如果有必要,钓鱼执法为什么不可行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