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信 -- 明心灵竹

共:💬100 🌺19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突然想起来一个事

                中国的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务虚的。比如所谓魏晋风度,比如宋朝时期佛,道,禅宗。比如明朝的心学。这些东西不能说没用,但是当时研究这些东西的人未必是有物理上的需求,更多的都是心灵上,逻辑上的追求(这点数学也是,最开始研究数学也是一种研究自然,哲学的方式)。当时我们并没有开发出类似于西方人那种特别强调一致性的理论,相反中国的理论更强调悟性。

                • 家园 个人感觉,西方学术容易普及批量化复制人才,中国则全靠天赋

                  和悟性。在顶级人才方面,无论中西,都只能靠天赋和悟性,我们差别不大。但在中层,我们这种思维模式要明显弱于西方。

                  而你举的魏晋风度,佛禅、心学,其发端都是源于现实。魏晋风度是文人消极避世的工具,佛禅则是对应儒家的自身缺陷,填补意识形态空白而兴起,心学则是对宋理学的修正。后2种是纯粹的政治学术,为政治服务的。

              • 家园 用寻常人的眼光来看数学家,当然是看不懂的

                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数学是不成体系的,最多也就是一些日常 经验的总结。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呢?理由是中国是农业大国,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差不多就行了。

                我暂且不说这种“跌了看跌,涨了看涨”的论调,光是后面那个“因为需求不旺盛所以供给不足”的论点,就足以说明这些人压根就没有摸到数学的门。

                如果要说起领先程度,可能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像数学那样领先平均水平,这种领先程度不是十年二十年,而是以百年为单元。曾经领先上千年也不稀奇。

                为什么小学生一学完四则运算就对数学不感兴趣了呢?因为小学生的目光不够长远。

                中国数学在13世纪达到顶峰,以至于一些数学著作到今天都看不懂。

                因为看不懂,同时又因为现在的中国是落后的,所以这些著作被人称为垃圾、狗屁。

                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

                公元前6世纪,强悍的马其顿王国横扫三大洲,希腊文明随之衰落。

                可是为什么今天的人会如此称颂《几何原本》呢?成王败寇而已。

                所以我个人的看法是:

                一个有潜质的学生,并非是有什么数学天赋,而是有着甘愿过苦行僧般的生活的志愿(不论他生活的时代是否富足)。这样的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万里挑一的。

                那么 数学老师算什么呢?也是苦行僧,守候一生,就是为了遇到一名有潜质的学生。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只需要做到“会考”就行。

                我并不是瞧不起人,是为了指出,数学研究不是一般人既愿意且能够去做的。同时,我也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数学家也离不开“目光不够长远”的普通人,几万、几十万名普通人“供养”一名数学家,这是一个常态。

                • 家园 中国古代数学的实际水平,算得上定论,你要挑战,且费功夫了

                  至于大段的抒情文字,免了吧。

                  • 家园 那就麻烦你给我讲讲中国古代数学的实际水平
                    • 家园 我给你帖过忙总的论述。
                      • 家园 那我说说自己的见解:东西之别,在于方向

                        当说到“中国传统思维”时,我希望各位河友能注意到,先秦和秦之后是不太一样的。

                        先秦是从局部到整体的一个发展过程,最高理论成就可以说就是《易经》。《易经》既是一部论文,又是一本说明书。论的是变化乃最高规律,具有统治地位,说明的是从已知走向未知时该如何缩小猜想范围,进行合理的猜想——即给出各种变化模型。

                        而自秦实现大统一之后,整个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演变成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模式——对于一个(物理意义上)相对变化较小的世界而言,学习方式自然是先整体后局部最为高效,学习强调的是复制能力,“祖宗之法不可变”。故而在13世纪之前,中国的数学研究,整体而言处在量变的阶段,但并不能就此认为中国数学思想是不成体系的,这是两码事。这里最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国人自认为已经找到了最高规律,故而无需证明,或者说,并不强调证明的重要性。

                        反观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很容易发现这一点:西方是从局部走向整体,并且整体意识并不是十分强烈,比如《几何原本》的底层概念点、线、面、体就是不成整体的(这是一个重大缺陷),同时也没有在数量层面证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尽管亚里士多德有着这样的观点。今天被推崇的公理体系,表面上看归纳、演绎的核心是证明,但证明的背后是猜想。正因为是猜想,是推论,故而进一步强调证明(实际上,大数学家并不推崇证明,比费马有许多结论就是没有证明过程的)。

                        或许我可以简单的这么总结:东西之别,是方向之别,东方思维强调整体到局部,西方思维强调探索(猜想)能力。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其影响极为深远,渗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传统中式权力架构当中,皇权拥有至高威权,一旦皇权被削弱,哪怕只是偶然因素导致,也一定会一步一步演变成抢班夺权大乱斗——秦朝之所以短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始皇总是不能放弃长生不老的念头,没有早早立下太子。又比如欧美教学理论中,最为强调是探索精神,有意的去培养学生的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或许正因为如此,过于否定复制能力,导致“差的差得一塌糊涂”,这又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至于为什么13世纪后中国数学的研究会戛然而止,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蒙古帝国的崛起,令世界变大,大到秦之后占统治地位的“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式”无法应对这一变化。

    • 家园 我后来想了想

      这其实是自明诚和自诚明的区别。殊途同归

      爱因斯坦说他相信斯宾莎诺的上帝,我看了看感觉斯宾莎诺的上帝跟我们所谓的道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 家园 一直有个问题。

      资本主义和近代自然科学都是发祥于欧洲,中国的落后到现在都还有巨大余蹩。

      曾经看到一个简单的说法就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太过繁荣,远胜欧洲。

      • 家园 你这是李约瑟之问,标准答案是有的。

        简单说,中国没有进化到资本主义阶段的需求和动力。

        1,依靠农业产出的利润足够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海外贸易大多风险巨大,且利润远不如靠征收田赋来的快捷而丰富。安稳日子不过,去搞风险大,利润低的贸易,你会干?

        2,依附于土地和农业的地主与读书人合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根深蒂固,他们依靠土地和农业产出就足以发财,又何必冒风险去搞贸易和航海了?

        两方面共同合力,中国就只能在农业文明里面打转,停滞,固化。

        • 家园 现今非洲的原始部落?
        • 家园 中国和波兰的衰落很相似

          波兰鼎盛时占据了东欧最大最肥沃的平原,波兰大地主只要有源源不断地从东方抓来的廉价农奴,轻轻松松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粮食,卖粮食的钱就花不完,谁也不肯放弃波兰松散低效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就此原地踏步。

          波兰身边的勃兰登堡和俄罗斯都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只好励精图治,发展科技军事和商业,强军强国。。。。。。。等到三家分波,波兰人发觉大事不好,已经无力回天了。

          至于李约瑟之问,其实历史本身已经给出答案了:如果来自美洲的白银还不足以刺激中国发生质变(因为中国太大,实际上人口和财力等于半个文明世界),那么大殖民时代席卷世界的帝国主义列强终究会打醒中国,主要是文明的外部刺激力度有多大的问题。太小了打不醒,比如伊斯兰世界至今还在沉睡,太大了把文明毁灭,比如美洲原住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