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华之星和耻辱号2 -- 天山鹰

共:💬62 🌺5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06年株洲新造一辆中华之星???

r u sure????

家园 看看清楚说秦沈达不到200要求的是谁!

刘友梅说,“但铁道部不允许,理由是目前秦沈线的行车条件达不到要求。”

这种说法让刘友梅感到很奇怪,因为秦沈客运专线最初就是按照时速200公里设计的高速客运专线。

到你嘴里就变成了

刘说秦沈的条件达不到200的要求,所以中华之星可惜了?可是CRH2是怎么实验250的?

骂的就是铁道部现任某些垃圾领导。

对国产车就200不行,对国外车就什么都可以~~~~~~是人么?

再仔细读读老刘的发言吧!

其实,属于270km/h动车组的“中华之星”在运行考核期间就被限速,致使考核里程中的200km/h速度里程仅占到全部考核里程的40%,就此事,刘友梅和项目组曾多次向铁道部要求恢复全线200km/h速度运行考核,但均未被允许。

“中华之星”上线载客运营后,刘友梅也曾多次向铁道部建议,应该在秦沈客运专线全线实现200km/h载客试运营,作为产业化前的延伸考核,以便继续提升“中华之星”的攻关工作。但直到今天,铁道部没有给刘友梅任何答复。

到底说秦沈达不到200,或说中华之星到不了200的是谁呢?

部领导脑子和屁股的关系有问题。

老兄的阅读能力也成问题。

老兄不妨谈谈,中华之星哪点不行了?呵呵

让几个卖国贼张张嘴巴说成不行了的吧!

家园 我比较同意Redbee的说法。

由于机会原因,我曾接触过一个中国从国外引进的高科技项目,具体的就不说了。整个项目包给了一个外国公司来做,国家花了不少钱。当时这家公司相当兴奋,以为以后类似的项目会有很多。但项目完成后一段时间,这家公司就慢慢意识到,以后再也不会有这么大的项目了,因为国内已经把他们做的东西完全吃透了。

家园 确定,半月前株洲厂网站的新闻

06年该厂全部产品总结,其中有中华之星一辆

这条新闻我本人看过原版,但最近几天从网站上撤掉了。。。。

有消息说,原来的两辆机车,有一辆经常故障,所以新造一辆代替

家园 哪点不行,那好说

200公里那个问题,早上确实看错

中华之星的不足:

轴重大,超过17吨,不符合我国客运专线标准需要

关键零件进口,无法提高国产化水平,且价格昂贵

可靠性无法保证,小毛病不断,铁道部验收出彩就不提了,去年沈阳局想用该车跑北京-沈阳,结果关键时刻又出问题,修去。。。都是鸡毛蒜皮的小毛病,就是不断,此起彼伏

采用动力集中形式,无法回避该方式的固有缺点,不是高速铁路的未来发展方向

--------------

以上种种,个人以为,关键部件无法国产化最不可接受

家园 不同意见,继续

ddaa2那篇文章也是两年前写的,有没有抄你的我就不知道了。现在他自己也承认当初有些看法不对。以下引用:

好了好了

都是用来在我们的那个论坛不要再出现唧唧咋咋胡乱谈什么高铁的声音的,目标是耳根清静。

特别是前段n年前的东西,我承认是有乱讲的地方了迎合那里哈德的气氛,这样效果比较好

当这些不存在~请不要在这里批判我撒

提提不同意见

而在日本东北新干线上实际跑着的最新型E2-1000,则是六动两拖编组,运营速度就是275公里了;315公里的试验速度,同样是这个车型跑下来的,可以说人家给咱们的这个车型,就是换汤不换药的300公里时速车型,区别只在于动力分散的搭配组合及控制系统不同而已。人家也心知肚明此事,200KM用我们的,300KM的高速照样也用,否则谁卖给你啊。

E2-1000是10辆编组,8动2拖。改传动比的车型跑过350+,正常车型跑过320+

300千米的车,德国西门子和日本川崎都中标了,几年前的事情了。日本的就是增大动拖比的CRH2,青岛四方正在研究生产,这批提速车型完工之后估计就要开工了。那时候日本放话中标京沪高铁不是胡说,只是铁道部拿提速车型打马虎眼糊弄过去而已。只提提速车,不提高速车。这事。。。嘿嘿。。。别让FQ知道

ddaa2的原文错了,日本人不是嫉妒,只是公布一下事实。

350公里的ICE,现在还没有完成研制呢

给西班牙的就是,已经交车了,当然,还没运营。

就算如此,今年也将通过700型的改进版实现运营速度360公里(制动时正面照变成小猫的那种车型)

“猫耳新干线”是fastech360实验车(955型),360运营速度,计划2011年量产,实际使用要等到2012年北海道新干线通车。主要目的据说是“东京-札幌”的旅行速度要压倒B747国内型

今年要上东海道新干线的是N700型,摆式列车,运行速度300。这里要注意,在东海道新干线这条“破”路上跑300是非常困难的。

中华之星跑321公里,是用的6辆编组载人的测试;完全与法国人为了创造世界纪录而改变编组方式(两动一拖)并选择下坡线路进行测试不同。

中华之星的正常编组是2动9拖,321的时候是缩小了编组的,这和法国人方法一样,只是没做的那么绝,当然,结果也没人家好看。

现在的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车买来,一样是跑160的。

只要线路允许,就跑200。传闻部分区间跑250,存疑。

家园 这些说法也不准确

ddaa2那篇文章也是两年前写的,有没有抄你的我就不知道了。

评述200公里动车组招标,自然是两年前的;

问题在于说200公里动车组、偏偏能扯到6K/8K的往事,那就太不可思议了。这位老兄要是自己联想到的,只能说我们两个当时的思路太一致了......

E2-1000是10辆编组,8动2拖。改传动比的车型跑过350+,正常车型跑过320+

错了。

日本这次给咱们的虽然是E2-1000,但不是现在的E2-1000,而是E2-1000的早期量产版的改型。

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现在的版本10辆编成,8动2拖,而日本给咱们的则是在8辆编成(6动2拖)原型基础上改造的(4动4拖)。

E2-1000本身当然好。

营运车辆都跑出362公里。

现在的954也是这个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300千米的车,德国西门子和日本川崎都中标了,几年前的事情了。日本的就是增大动拖比的CRH2,青岛四方正在研究生产,这批提速车型完工之后估计就要开工了。那时候日本放话中标京沪高铁不是胡说,只是铁道部拿提速车型打马虎眼糊弄过去而已。只提提速车,不提高速车。这事。。。嘿嘿。。。别让FQ知道F

这事儿别提为好。

铁道部现在连200公里的日车都不敢承认,更别指望它上300的时候会招惹公众。

“猫耳新干线”是fastech360实验车(955型),360运营速度,计划2011年量产

955不是新干线专用,954才是。

955是fastech360z,新干线<-->在来线互通车型;

954则是fastech360s,新干线专用,是疾风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2005~2007年在东北新干线试验,每周两次。去年已经通过365km的路测了。今年进行405km路测。

今年要上东海道新干线的是N700型,摆式列车,运行速度300。这里要注意,在东海道新干线这条“破”路上跑300是非常困难的。

N700的气摆只有最大1度倾角,还不如954的两度呢。

东海道虽说设计时候按R2500做的,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这么惨。

954的R4000能到330,R6000更是达到360,估计R2500也不会在300以下

家园 补充:关于CRH2的原型是8辆编组的其他内幕消息

说咱们的CRH2来源于8辆编组的E2-1000而不是10辆编组的最新版E2-1000,还是有其他内幕消息支持的。

上300的时候,要对咱们的CRH2改版,据说还是改回E2-1000的早期编组方式、也就是6动2拖,这就是日方川崎卖给咱们的时候约定好的。200要、300就要搭着买,否则人家也没答应咱们的合同......不过这话就更不能外传了。

要说够用,300用E2-1000绝对够用,绰绰有余。

日本那么变态的环保规定才使得E2-1000只跑275。

ATC管制下,超过275就自动刹车,想跑快都不可能。

这车性能上(不管噪音的话)能到400,设计目标360。如果放到京沪线上,就凭那R5500以上的线路条件......

不果再好,毕竟是人家的车。

和四方厂的“合作”“转让”也都是附带条件的。

我就不信通过这么两笔交易就能让咱们学会、摸透~~~~~~~

家园 继续讨论~

跑360的猫耳是E954/E955,不是今年投入使用的N700,我手懒了,955似乎是X300?反正知道说的是谁就好。关于N700我有一个错误,东海道新干线仍然限速270,但是摆式之后过弯快了,旅行速度稍微快一点点,而且比700系省电。说到底,东海道新干线毕竟是和0系一起出生的不惑大叔,220-240才是他的正常设计值,鬼子全靠车NB硬跑270

对,川崎的单子都是一笔大买卖下来的,既然技术都转让了,肯定一次让他赚个够。现在每列车都分摊了技术转让费,将来自己造还会便宜不少。中国是大主顾,JR东日本好像只买了区区14列1000番台吧,咱第一批就是60列。。。。。这事叫FQ都知道会怎样?呵呵

8辆10辆都是根据需要,二者技术上不存在差别,无所谓“早期版”如何,愿意的话一列16辆也是可以的,动力分散的优点,呵呵。原先8辆是计划E2+E4,8+8。现在改10辆了E2+E3,10+5。我们选择了8辆,CRH都以8辆为单位,未来根据需要一组运行还是二组,三组联挂。要说差别E2和E2-1000那确实不是一回事。

E2在日本限速是因为噪音没错,限75分贝,欧洲车子基本噪音都80-90分贝了。但是这车的转向架好象受不了400的速度,功率也够呛,本来全车设计是315的。350估计就得全动车,试验超过350那个E2调了齿轮的传动比,不能算是运营车辆。想350的速度也许换500系来跑还凑合。个人怀疑,中国第一批客专会保持最高300运行N年,350是线路预留了未来发展的富裕。

我对技术转让的理解,和你有所不同,我更看重的是得到很多零部件制造技术。怎么设计300的车子,其实刘友梅他们多多少少都知道。问题是,谁也不知道怎么在中国保质保量的造出来,中华之星归根结底也是死在造不出来/造不好上,而不是说设计有啥要命的问题。。。。。。别的不说,就E2上那台电机,那个体积那个重量,国产的现在还做不了,不转让技术就偷来E2的图纸也造不了,电机都安不上去。这些最基础的东西才是民族工业的痛处,别说E2了,老6K老ND5,到现在都搞不利索。。。

最后,350级客专标准已经修订,5500的半径是历史了,新标准一般9000困难7000,武广已经照此办理。。。更变态了,呵呵。。。

家园 E2-1000没那么惨

8辆10辆都是根据需要,二者技术上不存在差别,无所谓“早期版”如何,愿意的话一列16辆也是可以的,动力分散的优点,呵呵。原先8辆是计划E2+ E4,8+8。现在改10辆了E2+E3,10+5。我们选择了8辆,CRH都以8辆为单位,未来根据需要一组运行还是二组,三组联挂。

所以阿,我原来说中国版的CRH2是从E2的6动2拖改版来的,不明白你为啥要纠正说是8动2拖呢?

中国引进的E2的200/300分别是4800kw/7200kw,都是八辆编组的。

现在的缩水版CRH2是4动4拖,未来的300公里CRH是6动2拖而已。

E2在日本限速是因为噪音没错,限75分贝,欧洲车子基本噪音都80-90分贝了。但是这车的转向架好象受不了400的速度,功率也够呛,本来全车设计是 315的。350估计就得全动车,试验超过350那个E2调了齿轮的传动比,不能算是运营车辆。想350的速度也许换500系来跑还凑合。个人怀疑,中国第一批客专会保持最高300运行N年,350是线路预留了未来发展的富裕。

E2-1000没那么惨。

跑362的时候只是改ATC(地面限制车速不得超过标准的措施)和传动比而已,用的还是至今在路上跑的J56编组,完全是运营车辆。而且也不是全动车,仍旧是6动2拖.......从这也可以看出E2-1000的潜力有多大。所以日本公开宣称现在运营车辆的世界纪录仍旧是他们的,西班牙AVE也比不了。据朋友说,跑362的时候,剩余加速度还有一大截,只不过测试规定只能跑这么多了才留有余地。小日本的设计指标,都是掺了大量水分的,完全可以无视.......只不过人家掺水分是朝下而已。

我对技术转让的理解,和你有所不同,我更看重的是得到很多零部件制造技术。怎么设计300的车子,其实刘友梅他们多多少少都知道。问题是,谁也不知道怎么在中国保质保量的造出来,中华之星归根结底也是死在造不出来/造不好上,而不是说设计有啥要命的问题。。。。。。别的不说,就E2上那台电机,那个体积那个重量,国产的现在还做不了,不转让技术就偷来E2的图纸也造不了,电机都安不上去。这些最基础的东西才是民族工业的痛处,别说E2了,老6K老ND5,到现在都搞不利索。。。

技术转让,对我来说最关键的不是“现在是怎么样的、怎么组装起来”,而是设计的know-how、为什么这么设计。

这些东西才没人告诉你呢。人家都是长期实验积累来的数据,从中优选得到的结果。实验环境、条件一变,以前的结论都偏离。所以不掌握know-how和方法,光看人家现成的结果,将来出了问题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怕这个就只能几十年如一日地照方抓药了。这才是不自主研发的恶果。

家园 需求高不高,才是人家的主要考虑

技术积累当然人家不放弃,至于上不上路,则是看有没有强烈的社会/市场需求。

日本德国现在这样的小屁国土,300公里就足够对付了,这才是500公里级没人着急上马的主因。

家园 套用某大虾的一句话,火车不是横着跑的,要那么大地方干啥?

东京到鹿儿岛,一样一千几百公里。敢问北京到上海多远?

家园 真是纳闷,日本的技术怎么会那么强呢?

悬浮磁、核电技术、计算机、电子,都是变态的强。日本人都是怎么“工作”出来这么强的产业的?

家园 E2套头很多,车不坏,但是单位功率毕竟不如500,空气阻力也大

所以阿,我原来说中国版的CRH2是从E2的6动2拖改版来的,不明白你为啥要纠正说是8动2拖呢?

因为6动2拖和8动2拖就是一个东西,多挂上两辆就完了 ,E2-1000就是E2-1000,主要是强调这个。

E2-1000没那么惨。

跑362的时候只是改ATC(地面限制车速不得超过标准的措施)和传动比而已,用的还是至今在路上跑的J56编组,完全是运营车辆。而且也不是全动车,仍旧是6动2拖.......从这也可以看出E2-1000的潜力有多大。所以日本公开宣称现在运营车辆的世界纪录仍旧是他们的,西班牙AVE也比不了。据朋友说,跑362的时候,剩余加速度还有一大截,只不过测试规定只能跑这么多了才留有余地。小日本的设计指标,都是掺了大量水分的,完全可以无视.......只不过人家掺水分是朝下而已。

改了传动比,目的很简单吧,牺牲扭矩提高转速。这种情况能跑360不等于能360运营,不然研究fastech不多余了?

像500系,300全速只用了大约60%的功率,其它都是储备,剩余加速度很大。为什么这么干呢?首先日本铁路大坡道非常多,东海道2.5%好多,长野是3%,如果想保持最高速定速走上去,甚至在2.3%这种坡度上坡停坡启再加到全速,功率储备不大是不行的。此外高速列车会车,进隧道都要掉速度,想要顶住也要有功率储备。此外新干线所有的车设计上都可以超员200%,多10个人带行李可就是多1吨重量,让他多拉一百多吨它还能冲上速度去么。。。不要以为我抬杠,今年元旦假期结束,东北新干线返回东京的列车有超员180%的。。。这也是引进新干线的好处之一,欧洲国家没春运。。。

E2的电机必要时刻可以超额10%输出,应对一些特大坡道之类,不能一直用,不知道实验冲速度时有没有把这个用上。如果说传动比都改了,动用这个也少不了吧

如果你有实验的细节,我很希望看一看,这个362是在什么情况下出来的,别是学TGV冲下坡出来的。那个测试规定只跑这么多是因为什么?怕转向架受不了了?

运营350,留10%的富裕,至少实验到385左右吧。。。中国应该会有这么一款车子,不然怎么验收客运专线呢。。。至于能不能很快载客运营350,现在可看不准。。。。

对我来说最关键的不是“现在是怎么样的、怎么组装起来”,而是设计的know-how、为什么这么设计。

现在最关键的是“拿什么去组装”。这个问题不解决造CRH也好,中华之星也罢,都是造壳子买零件的货,都无所谓。之所以我支持CRH,就是因为它附带了一系列关键零件的国产化,这个是量产中华之星带不来的,那些东西就万年进口去吧。

怎么组装,这个本就不是问题,最多质量控制需要再历练一下。know how,也不是太大的问题,火车还不是根据需要攒的。蓝剑,中华之星,长白山,先锋等等,说明中国工程师基本上上是知道“how”的。但是中国制造业没本事把他们的设计变成车。。。。

家园 日本也是成百上千引进技术过来的,所以才不给你转让

他也有很多技术缺门的,另外新干线车子,很大程度是自然条件逼的,不得已而为之

工业这事急不得,上世纪30年代made in japan和80年代made in china基本是一个意思,低档廉价货。人家明治之后工业化都一百年了,咱才几年,还得刨去一大段时间受干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