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元杂剧《梁山泊李逵负荆》与水浒传的对比 -- 韦孝宽

共:💬25 🌺8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家园 小结但非最后总结

七、小结但非最后总结

目前笔者能找到具体内容的只有(再次感谢毛锥子兄提供元剧资料链接)以上这些。其它四部内容大致如下:

《梁山五虎大劫牢》

讲述李应奉宋江命令下山招好汉韩伯龙入伙(你没听错,就是水浒传中莫名其妙地被砍掉的韩伯龙),在路上患病。韩伯龙收留了他并结为兄弟。宋江派鲁智深、武松、刘唐、阮小五前往接应,并劝韩伯龙入伙,韩不肯。五人纵火烧韩家,令韩伯龙一家被官府逮捕。五人再将韩一家救出并上梁山。本剧情节虽然没有在水浒传中出现,但李应等人逼人上山的手法倒是在水浒传中被频频运用。

《梁山七虎闹铜台》

与水浒传中卢俊义上山故事类似。讲述宋江想招卢俊义及其义弟燕青入伙,派吴学究、李逵、雷横、张横等人将卢俊义引上梁山。但卢俊义不肯落草,回家后被妻子和李固陷害入狱。宋江派吴学究、徐宁、雷横、秦明、朱仝、燕青、李逵七人去铜台救出卢俊义上山入伙。虽没能看到剧本,但从简介看,和水浒传故事相似程度已经很高了。

《王矮虎大闹东平府》

讲述王矮虎和徐宁下山买花灯,路遇有人摆擂台。王矮虎打擂台抢花灯后逃走,知府率兵追赶,被梁山好汉活捉。本故事没有在水浒传中出现,但王矮虎担任主角这个现象很值得注意。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讲述梁山好汉受招安后抵御辽国侵略,宋江摆下九宫八卦阵,秦明打死兀颜受,李逵生擒李金吾、戴真庆等,大破辽军,梁山好汉立功受封。

顺带提提,老酒认为这部杂剧的存在证明70回本后征辽的故事内容不是后来编的,并对水浒百回本的正宗地位起了很大的支持作用,这点我也赞同,甚至在讨论水浒时也一直把百回本作为参考的唯一标准。剧中人物从人名看:兀颜受就像兀颜统军之子兀颜延寿,李金吾在水浒传中被照搬,太真驸马很可能就是戴真庆改成的,和水浒传相似程度可说不低了。

说说自己总结的几个普遍特点。

1、宋江的形象更接近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强盗头子。

在元杂剧中,宋江几乎从未表现出水浒传中那个宋江谨慎小心、圆滑而带狡诈的性格,反而颇为桀骜不驯,甚至还曾自称为“武艺堪夸”、“强劫机谋广、潜偷胆力全”,和水浒传中那个武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宋江比相差很大。元杂剧中的宋江看上去更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剽悍凶狠而又有智谋和组织能力的强盗头子,而非那个处处陪小心的宋押司。

2、水浒传故事很多都能在杂剧中见到。

我们从《大宋宣和遗事》、现存杂剧和已散佚的杂剧回目可以看出,大部分水浒故事在元代已经成型,水浒传作者做的创造性工作,也许不如想象的那么多。

3、梁山好汉的形象仍在“强盗”和“替天行道”之间。

梁山好汉在元杂剧中的形象并不总是符合“好汉”标准的。比如有些剧中他们的人品也会显得颇为不堪(如《都孔目风雨还牢末》中的史进和刘唐),他们经常得病乃至穷困潦倒。甚至很多人武艺也非出类拔萃,经常被一两个人很容易地制服,而“三五个大汉近他不得”恐怕只是水浒传中一个非常低的标准。这里面除了部分剧作者水平问题外,可能也和当时梁山好汉的形象还未完全从杀人放火的强盗转为“替天行道”的好汉有关吧。当然,某些剧中也开始出现梁山军纪严明,只杀贪官污吏的说法,但并不是每部的倾向都是一致的。

4、奸夫淫妇害人的故事出现比例极高。

奸夫淫妇害人的故事出现比例极高,在现存十部水浒元杂剧中,有五部出现了这样的故事。似乎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欣赏趣味。元明两代商业发达,多有出远门做生意的行商。而行商出门在外,最忌讳的就是在家的妻子红杏出墙,写些奸夫淫妇必遭报应的情节,很能迎合这些人的趣味,也许可说是这种故事频繁出现的原因之一吧。有了元杂剧这样强的影响,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水浒传中有这么多淫妇了。

以上只是一个小结而非最后总结,如果能发现更多的元水浒杂剧剧本,还会继续下去。

家园 不错不错

我也是极其赞成百回本的。

不过小时候读罗尔纲先生的一本水浒研究,受影响比较深,个人更倾向于《三国》《水浒》都是罗贯中所作。不过记不得那本书的名字了。里面好似将罗贯中的《三遂》《三国》《水浒》比较了一番,得出的结论。

最近重读《水浒》,总觉得罗贯中似乎在暗自描写元末明初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之间的大战,看《三国》也有这样的感觉。不知河里有没有高人给分析一下。

家园 孙勇进老师的漫话水浒里有提到这本剧

可惜他现在似乎不在河里了。

家园 补充一:根据刘靖之《元人水浒杂剧研究》做的一些要点摘录

八、根据刘靖之《元人水浒杂剧研究》做的一些要点摘录和补充(括号中是笔者自己的想法)

1、几位元水浒剧作家的简介。

高文秀:生卒年不详,约于延祐元年(1314年)前去世。东平人,据推测可能活跃于大都的剧坛上,著有杂剧三十四种,仅此于关汉卿,因而有“小汉卿”之称。

康进之:生平不详。著作见记载的仅两部,即《梁山泊李逵负荆》和《黑旋风老收心》,后者已散佚,前者一致认为是元水浒杂剧中的精品。

李文蔚:江州人。是著名剧作家白朴的好友。著有剧作十二种,现存仅两部。

2、刘靖之对几部笔者未看过全本的杂剧的评价的简要摘录。

《梁山五虎大劫牢》

剧中的韩伯龙是一方巨富,文武双全,而且仗义疏财(倒像是玉麒麟卢俊义的形象)。李应少年勇猛(和水浒传中的中年大财主形象颇有不同),但得到韩伯龙帮助后就感激涕零,在他家一住好几个月,似乎有些贪图安逸,而且没有报告山寨,根本不理会梁山兄弟是否担心自己,直到鲁智深、武松找到他才有所行动,而此时他已经在韩家住了几乎半年。宋江开始很想招韩伯龙上山,等韩伯龙上了山后却似乎颇为怠慢,有点莫名其妙。

(水浒传的作者对韩伯龙利用得颇为充分,把他文武双全的富翁形象和被逼上山的故事分给卢俊义和李应两人,剩下一个骨架也没浪费,留给李逵的板斧开市了。)

《梁山七虎闹铜台》

剧中卢俊义被称为武艺高强,但并没有正面表现过。他被捉上山时拒绝留在梁山的理由是自己“家业素重”,在衙门被审问时面对太守则显得非常害怕,实在不像个好汉。

剧中宋江对卢俊义的态度也和《梁山五虎大劫牢》中对韩伯龙的态度相似,未上山前千方百计招揽,上了山后态度则有些不冷不热。另外本剧中宋江提出了“不夺孤儿寡妇之财,不劫经商客旅之物,专一招聚英雄豪杰”的说法。(这甚至在水浒传中也没有能完全做到,晁盖和宋江在水浒传中也经常抢劫过往客商。)

吴用虽称“智多星”,但在剧中的表现却显得平凡。(本剧是为数不多的不称“吴学究”而称“吴用”的水浒杂剧。)

(元杂剧中梁山好汉形象和水浒传中的不同,如武艺未必高强,人品或有猥琐,甚至怕官贪财等,笔者认为和作者迎合元杂剧的主要观众——市民阶层有关。元杂剧中梁山好汉的有缺陷的形象,其实和普通市民颇有相似之处,也能得到市民的认同感和共鸣。水浒传中虽做了许多修改,但人物形象中市民的影响还是不小的,比如勇悍的石秀在做生意时的干练和账目清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梁山好汉中市民出身的,明显比农民出身的多得多,所以把梁山好汉称为“农民起义”是不恰当的。)

《王矮虎大闹东平府》

王矮虎在剧中是一个武艺高强、脾气暴躁的好汉,打擂台取胜后也没有取对手性命。

剧中宋江生活糜烂,山上“每日家糯酒佳肴连夜饮,歌儿舞女列筵席”,甚至连被捉上山的杨衙内看了梁山的生活后,也说:“太保,今日方知您是英雄好汉。你看那奢华富贵,端的是举世无双也。”还说:“宋公明,我不家去了,留下我,我也做贼罢,这里倒好耍子也。”“衙内”在水浒传和其它水浒杂剧中是恶势力的代名词,是官僚和豪权的化身,而剧中的杨衙内居然是个正面人物。

(本剧作者的取向和对梁山好汉的态度和大部分人不同。)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剧中宋江的道白表明了他对宋朝廷的忠诚(“忠义”的说法已经开始成形),而包括李逵在内的其他梁山好汉也都在剧中有类似的表白。

宿元景太尉在剧中出现,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形象。罗真人也出现了。

九宫八卦阵的具体情况为:

九宫

天称阵:杜千。天蝎阵:宋万。巨蟹宫:解珍。狮子宫:解宝。白羊阵:薛永。马宫阵:施恩。双鱼宫:郑天寿。双女宫:王矮虎。宝瓶宫(九宫之首):陈达。

八卦

坎卦:韩滔。艮卦:彭起。震卦:朱仝。巽卦:索超。离卦:雷横。坤卦:秦明。乾卦:李逵。兑卦:杨志。剧中韩滔、彭起(与水浒传名字不同)的绰号与水浒传中刚好互换。

梁山摆下如此大阵势,而辽国仅派来三员将领,一开仗就陷入重围,无力抵抗。所以前面的铺陈给人小题大做的感觉。

(前面煮酒兄曾提及本剧对于水浒百回本说法的支持。因书中指出本剧出现了如此多水浒传中的地煞星,笔者感觉元水浒杂剧中已经出现这么多三十六人以外的形象似乎不太可能。一般认为本剧是元末明初时完成的,刘靖之推测也有可能是原剧本散佚后由明人根据已成书的水浒传进行过增补。而如果本剧的确经过了这种增补,那增补的时期又在何时?所依据的水浒传又是哪个版本?疑问实在很多,所以笔者开始对这个提法有些动摇,但仔细考虑过后,认为原著百回本的说法仍可能性较大。因为即使本剧后来经过增补,原剧本的征辽故事在元末明初也已存在,此时水浒传也刚刚成书。如果剧本抄袭水浒传,那证明水浒传原本即有征辽故事;如果是水浒传根据剧本故事敷衍,那剧本故事先于水浒传出现,水浒传中的征辽故事更不可能是后人附会的。)

家园 老韦好分析!

所以笔者开始对这个提法有些动摇,但仔细考虑过后,认为原著百回本的说法仍可能性较大。因为即使本剧后来经过增补,原剧本的征辽故事在元末明初也已存在,此时水浒传也刚刚成书。如果剧本抄袭水浒传,那证明水浒传原本即有征辽故事;如果是水浒传根据剧本故事敷衍,那剧本故事先于水浒传出现,水浒传中的征辽故事更不可能是后人附会的。

老韦好分析!

某天生就喜读逻辑思维清晰 表述也清晰的文字!

老韦这几篇都是难得的资料,以后与人乱侃水浒时可是省了不少事

现在看来,水浒传祖本的作者,在情节编织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所下的工夫还是相当多的

04年听西柠兄在此畅论水浒时,感觉作者 在故事串编方面下的工夫较多,但在故事原创方面则比较有限

现在看来,作者在原创方面也是下了大力气的,因为元杂里面的故事和人物形像许多都与水浒传里的大相径庭

家园 这九宫什么来头?

韦兄提到的九宫名称似乎都来自西洋占星,与古代常说的九宫不同。在杂剧使用这些名称前,西洋星象十二宫的说法应该已经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流传了,否则民间艺人和观众不容易接受,这样一来该剧出现或者定稿的时间可能不会早于利玛窦徐光启汤若望的时代,那就到明末清初了,远远晚于水浒的出现。

关于百回本征辽,我疑惑这部分及两败童贯都不是出自施手。前七十回和后来的败高俅征方腊好像都没有斗阵法这样的事情,而败童贯征辽则四斗五方九宫八卦混天象阵大斗特斗,这些部分还有许多“看怎生披挂如何结束”之类的颂子,颇觉堆砌,儿时看着神旺,回想起来真正的戏肉就比较干瘪了,这在其他部分是很少见的。

此外杨雄和他叔是河南人去蓟县当知府当押狱的,杨雄石秀一节完全没有把蓟州当外邦的感觉,可见原作者是把那里当大宋领地的。

后来征辽那里却成了辽邦,由此看前70回和后来的征辽也有点不太一致。身为南人的作者可能不很清楚或者不十分在意宋代蓟州的归属,由他写下征辽的可能性又打了一点折扣。

家园 首先该剧出自元末明初是肯定的

因为剧目在明初的记载中已经出现,所以征辽故事自元末明初已经产生这点研究界没有疑问,不可能迟到明末清初。研究界不确定的是该剧是否曾经散佚,如果是,那么有多少细节是后人增补的。而且从刘靖之书中摘录的部分内容看,剧本的曲牌等与元杂剧相同,笔法和人物语言也和元杂剧类似,而且明显比水浒传粗糙,作为有水浒原著可看的明末清初人,没必要专门伪造一部行文拙劣但风格却非常接近的元杂剧。

关于星相名称没有研究,传统九宫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每条线上加起来都等于15。也就是东南巽四宫、正南离九宫、西南坤二宫、正东震三宫、正中中五宫、正西兑七宫、东北艮八宫、正北坎一宫、西北乾六宫。为什么出现类似西方黄道十二宫的说法不清楚,不过元代也有不少西方人在中国活动,明代以前的中国人接触到这种说法也是有可能的。

水浒传前后不统一之处非常多,甚至前70回和高俅、方腊故事中也有矛盾之处,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水浒传没有一个是最初的版本,所不同的只是哪个更接近原著而已。而从元水浒杂剧已存在的剧目看,李逵负荆、李逵断案、燕青射雁、新春会、征辽等百回本中的故事均已出现,所以我认为百回本最接近原著是比较可信的。

PS:北宋末几次重大军事行动,如征方腊、联金征辽都是童贯统兵,所以在书中梁山势力强大的情况下,童贯首先带兵进剿是较合理的。

家园 老C质疑的好,老韦回复得妙

我也找到一点强化百回本的证据,回头拿出来请二位指点

家园 水浒有两位作者

水浒有两位作者可能也是风格不一的一个原因吧,还有些不统一是元剧的尾巴,看了韦兄讲都孔目风雨还牢末,才明白史大郎怎样认识瑞兰的。

家园 花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