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有几句话不知该怎么说 -- 肥狐

共:💬40 🌺155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法国国王是个秃子”

语言学上的一个范例,用于说明句子之间的预设关系。这句话本身就预设了如下条件“世界上有个国家叫法国”,“法国有国王”,“法国国王生理上有异常”“有一种异常生理现象叫做秃子”。如果用上次我说到的命题逻辑形式系统来概括这几句话,就变成了如下情况。

法国国王是个秃子。(命题p)

法国有国王。(命题q)

如果命题p为true,则命题q必为true;如果命题p为false,则命题q可能为ture,也可能为false。如果命题q为true,则命题p可能为true,也可能为false;如果命题q为false,则命题p必为false。

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许多时候,事情并不像“明朝皇帝的麻子”那么简单明了。“中国人民选择了XYZ”,这句简单的话内部也是预设了许多命题的啊。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对一个个细节命题的分析,比如说,对“中国人民”的分析,古代统治者称他们是“黔首”、“群氓”、“愚民”,而现在又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某些人称整个社会群体都是“屁民”,而非“人民”。如果这类“屁民”命题成立,那么整个句子的意义都为虚假了。如前所述,这种逻辑关系的悖论在于,如果你从分命题入手,你即使证明了诸如“人民”的褒义存在为真,你也不能证明整个命题都为真。因此,如果还有人执着于对“秃子”的定义如何界定,那么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亲手摘下法国国王的帽子。

将终结时再说一点,“选择”这个词是很有意思的,这是个“即时、成就性”的词,它不同于“爱”和“恨”,这2个词都是“延续、非成就性”的。“中国人民爱XYZ”,固然也常用,不过最好还是要和“中国人民选择了XYZ”一起用,这样就从过去到现在,有结果,有未来,既尊重客观事实,也突出了褒义色彩,功德圆满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