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Andrew Marr: 女王登基六十年 -- 万年看客

共:💬38 🌺2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4:华丽的迪基

要想理解女王的统治,还有两个关键人物不能不提。其一显然是她的母亲,这个年轻姑娘在富二代圈子里找到了意中人,最后直到二十一世纪才寿终正寝。在女王统治时期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她都一直站在女王的身后。另一个人的影响力没那么显眼,而且也有些含糊。二十世纪中期正是此人的影响力达到高峰的时候。在1918年之后的王室出访期间,未来的爱德华八世国王身边总是站着一个痴迷的仰慕者,他也是温莎家族的一部分。就像威尔士亲王本人一样,此人在襁褓当中也曾经被维多利亚老祖母抱在怀里。而且为了纪念自己的丈夫,维多利亚女王还为他取名“阿尔伯特”,这也是他的诸多名字之一。今天我们将他称作蒙巴顿。他是亲王的表弟,也是二十世纪英国历史上最奇特最难以置信的人物之一。

正如前文所说,在蒙巴顿十五岁那年,他那位德国出身但高度爱国的父亲路易斯.巴腾堡亲王被迫辞去了第一海务大臣的职务。他和他的儿子都是纠缠交错的欧洲王族家谱树上地位相对较低的成员,不过也只是相对较低而已。蒙巴顿曾经在俄国与罗曼诺夫家族一起度假,并且认为自己完全有资格欧洲各国国王们打成一片,从瑞典直到希腊。蒙巴顿在一战期间成为了一名英国海军军官,在两次大战间期节节爬升,与未来的英国国王交情甚笃,还迎娶了全英国最富有的女人之一。

他在二战期间成为了一名海军舰长并且取得了职业生涯的大突破,尽管一开始办了不少糗事。他指挥的驱逐舰HMS凯利号挨过水雷,撞上过友舰,还曾经因为蒙巴顿发送夜间信号被敌人发现而遭到过轰炸机的痛击。但是他具有天然的演艺天分并且擅长进行煽动人心的演讲。因此当他将受创的舰船勉强驶回英国之后很快就成为了国家英雄,诺尔.考沃德还以他为题材拍摄了战时宣传大片《与祖国同在》。后来蒙巴顿所属的驱逐舰舰队来到克里特岛阻击德国入侵,他的舰船在这里再次遭到轰炸并且沉入了大海,船员牺牲了136人,他幸运地活了下来。尽管凯利号当时面临着有败无胜的局面,而且最终结局也不是蒙巴顿的过错,但是他的传记作家与海军史学家们还是认为他并不是一名特别优秀的战舰舰长,只不过特别会摆谱而已。好在蒙巴顿的个性与丘吉尔非常投缘,再加上考沃德对他的包装炒作,他很快就平步青云,成为了联合作战司令部总司令。后来他甚至进一步高升,担任了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司令。在这个岗位上他将会成功地指挥从日军手中夺回缅甸与马拉亚的战斗。

战争加速了各种事务的进程,包括晋升流程在内。但是蒙巴顿的晋升轨迹还是十分令人目瞪口呆。起初他只是一舰之长,曾经将鱼群误当成潜艇并且投掷深水炸弹,事后饱受嘲讽。后来他却成为了影响全球战局的战略总指挥。蒙巴顿的魅力与人越多越来劲的自信心在四十年代初期的困难局面下尤其发挥了重大作用。他总能将自己的人脉利用到极致,只要他看上了某个岗位,就一定会没脸没皮地反复拉关系找门路。当年他正是凭借这一手才争取到了陪同威尔士亲王出访非洲的机会。逊位危机之后他立刻改换门庭,投靠了乔治六世(如此灵活的身段将伊丽莎白王后逗得忍俊不禁)。他从来都不会让身边人忘记自己与王室的密切联系。当年他的父亲忍辱含羞地离开海军部的时候,丘吉尔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如今丘吉尔却成了他本人的热情支持者。看起来蒙巴顿具有在当时取得成功所需要的一切特质。他的自我推销天赋正好迎合了疲惫英国的胃口。丘吉尔的麾下爱将陆军元帅蒙哥马利也具有类似的品质。而且他还是王室上层的一员,当时王室的重要性依然相当大。这样一来许多其他身居高位的人们如此冷若冰霜且火花四溅地憎恨他也就不奇怪了。

反蒙巴顿阵营最终还是将丘吉尔吸纳了进来。战争结束后以及1945年丘吉尔败选之后,新任工党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希望艾德礼能够担任最后一任印度总督,并且完成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独立谈判。尽管他的时间很有限,但是他还是凭借着精力充沛的无情手段完成了这项任务。他和他那位活泼的妻子埃德维娜享受了印度帝国最后时光的宏大气派。他们的总督府足以令白金汉宫相形见绌。他们的女儿认为这座建筑足以与最伟大的沙皇宫殿相提并论,而沙皇也是“迪基”的熟人。殖民地高级官员阶层的撤离虽然紧张但也秩序井然,但是与此同时整个印度次大陆却开始分崩离析,乱象横生。为了终结印度帝国,蒙巴顿辛苦工作了125天,费尽心力遵守着伦敦方面安排的时间表,迅速作出了许多野蛮冷酷的决定。丘吉尔比任何人都更热爱大英帝国,并且为了保存帝国而进行了比任何人都更加顽强的斗争。在他看来,昔日的得意门生如今已经沦为了叛徒。

印巴分治导致了惨重的流血事件,在印度次大陆掀起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杀戮与移民潮。这并不是蒙巴顿本人的过错。他与埃德维娜一直在竭尽所能地试图维持秩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英国已经不再关心前殖民地人民的死活了。蒙巴顿后来回归了海军,继续官运亨通,晋升成为了海军上将与国防参谋长。1955年他更是成为了第一海务大臣——四十一年前他的父亲曾经被迫放弃的职位。时任首相的老迈丘吉尔非常勉强地认可了这项提拔任命。复仇的滋味着实甜蜜:搬进父亲当年用过的办公室的第一天,蒙巴顿在日记里写道,“坐在爸爸的画像下面简直令我激动得浑身发抖。”

在女王统治的早期,蒙巴顿对于温莎家族的影响力非常大——尽管未必会直接影响她本人,而是影响她的丈夫与儿子。首先,自从三十年代早期以来,他就担任了菲利普亲王的半个监护人。根据最耸人听闻的故事版本,蒙巴顿完全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了菲利普,一手促成了他与伊丽莎白公主的婚事,日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的时候他还喜形于色,认为自己的家族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过于夸大其词了。蒙巴顿的确鼓励菲利普投身海军,而且就像波兰村庄里的老太婆一样热衷于保媒拉纤,只不过他撮合的都是王室成员。他甚至还曾经试图撮合过菲利普与自己的一位孙女。至于菲利普亲王,他向来工作努力,并且成功地完全加入了英国国籍,洗脱了希腊人的身份。直到1949年2月这项棘手的任务才算是大功告成。他改用了自己母亲的英国化姓氏蒙巴顿,放弃了父系丹麦姓氏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这样一来他再想要与伊丽莎白公主结婚就容易多了。最后,在两人成婚之后,蒙巴顿的确进行了漫长费力且不成功的运动,试图将温莎王朝的名号改成蒙巴顿-温莎。在这方面他也获得了菲利普的支持。菲利普很想让子女继承自己的姓氏,但是他的想法遭到了苦涩的否决。

但是爱丁堡公爵曾经反复重申,他认为蒙巴顿夸大了自己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而且对于他的亲生父母不置一词,更何况他与祖母以及其他亲戚一起度过的时间要长得多。外人难免觉得他对于管得太宽的“迪基叔叔”很有意见。毕竟,是他本人而不是他叔叔最早决定他应当与未来的女王成婚。在求婚期间,菲利普曾经给蒙巴顿写过一封语气幽默的简短信件,有效地警告了他不要到处插手。“我并不想显得粗鲁,但是您似乎将自己当成这场小节目的总导演了。我恐怕她不会像我这样低眉顺眼……”日后蒙巴顿与菲利普的头生子查尔斯将会建立密切的关系。此时他已经成为了王室家庭的体己熟人,经常与他们一起度假或者进行私人出访。王室成员们宽容而不乏戏谑地听他将一个个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他的广泛人脉也令他们钦佩不已。但是尽管他得到了热情的对待,至少老一辈王室成员对于他还是抱着有所保留的态度。

因为迪基叔叔与大卫叔叔之间也存在着令人不安的纠葛。当年访问印度之后,蒙巴顿在一场熠熠生辉的社交婚礼上迎娶了埃德维娜.阿什利,当时未来的爱德华八世国王就是他的伴郎。蒙巴顿夫妇是亲王身边小圈子里的关键成员,而且在他的短暂统治时期期间一直都是他的密友。尽管蒙巴顿反对爱德华八世逊位,并且与丘吉尔一起作为“国王一党”的成员为国王奋力争取,但是他与流亡当中的前任君主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在温莎公爵正式与华里丝.辛普森成婚的时候自告奋勇地充当了伴郎,后来又为他与宫廷互传消息。1940年德军逼近巴黎的时候,他亲自出马将两人营救了出来。战争结束后他充当了涉及头衔与生活费的谈判的中间人,为了修复温莎公爵与宫廷的关系而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不过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女王与王太后始终不能原谅温莎公爵抛弃责任的行径。

蒙巴顿具有很强的责任感,而且精力也比爱德华八世更加旺盛。他一直都为逊位事件而长吁短叹。但是他与埃德维娜在忠贞问题上的态度倒是都很放得开,而且就像前任国王一样,蒙巴顿在别人眼中也留下了“过分招摇”的印象。他的生活作风非常高调,而且虚荣得近乎可爱。有一次他与蒙哥马利比较谁的勋章更多。他发现蒙哥马利比自己多一块,回去以后就又为自己颁发了两块勋章。他更喜欢拉拢而不是回避媒体。温莎家族相信立宪君主的成功之道在于谨言慎行,而蒙巴顿的浮华作风在他们看来可能非常危险。经历了三十年代的考验之后,事实证明当时温莎家族恰恰正缺乏他这种作风。温莎公爵去世之后,蒙巴顿宣称公爵是他“此生最好的朋友”。这番话与其说是实事求是的陈述,倒不如说是为逝者讳。

王太后非常反感长子的这位好朋友,她的态度也影响了家里的很多人。她对于蒙巴顿的怀疑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自己的女儿。如果说爱丁堡公爵对于他的态度有些模棱两可,这也不能令人感到惊讶。因此蒙巴顿与查尔斯王储的亲密关系并不像第一眼看上去那样单纯。查尔斯在蒙巴顿的葬礼上敬献花圈的时候曾经说道,自己是蒙巴顿的“荣誉孙辈”,多年以来一直受到这位老人的情感支持。不过这个故事要等到下文中才有功夫细说。如果说爷爷乔治五世、叔叔大卫、蒙巴顿以及父亲乔治六世都对女王的性格造成了影响,那么她的母亲自然也不能例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