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黄药师的佛学密码(上集) -- 黄花2003

共:💬34 🌺10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多谢您的耐心,献龙凤花一朵:)

                      读了您的这一系列讲解,我目前的理解暂时是:1。成佛的目的是为了摆脱轮回,也即逃出这个“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生老病死”的世界。2。至于成佛之后又如何,因为不能用我们有分别的第六意识去推测,所以对成佛之后的生活没法想象,故称之为“不可思议”。3。成佛的步骤是去除第六识和第七识,恢复第八识原本的清净,一旦成功,立地成佛。

                      我这样理解对吗?呵呵。

                      忍不住还是要再问问“不可思议”的成佛后的状态,万一(纯属瞎琢磨)成佛后的状态不过是另一个“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生老病死”的更高级状态呢?那是不是还得接着进修啊。。。再然后。。。永无止境?

                      您有没有这样想过啊?呵呵。谢谢!

                         

                      • 家园 你理解得不错,差不多是这些意思。

                        说实话,许多看了不少佛书的人不一定能有这样的认识。相反,这些人是越看烦恼和妄想更多,都没办法跟他们解释。

                        参考圣严法师的说法,佛法大体上有三类:第一是人天道,第二是解脱道,第三是菩萨道。就象一个个阶次。人天道,大概就是活着的时候做一个好,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主要做法是五戒十善。解脱道是佛教的本意、宗旨。所谓的解脱,是不受烦恼、无明的束缚,超脱生死,不入轮回,也跳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世界只是欲界的一部分)之外。解脱道的主要做法是:戒、定、慧。菩萨道是,不仅自己解脱(所谓的小乘),而且还助他解脱,是利他而自利的,是入世的,这是大乘佛教的特色。主要做法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等所谓的六度(到彼岸之意)。从中可看出,菩萨道包括了人天道和解脱道。所以,学佛首先要学会做人,而且本身就是一平常人,没什么特别的。菩萨道做得圆满的人,就是佛了。成了佛,可以是活着的时候就成就,如释迦牟尼,表现的就是一位好导师,肉体作为报身,也有老病死、烦恼等,但不受这些束缚。佛的死叫涅槃,报身没了,还有法身。当然,这些都是佛告诉我们的,因为他解脱了,告诉我们有这么一回事,我们如果如他所说的去修行(佛法),也能成佛,这就是佛教,也就是佛陀教育。

                        第八识清净了,就是般若、自性、佛性的显现和成就。这是唯识的说法,也是佛法的一面,另一种解释。第八识跟无明是一体两面,受蒙蔽是无明,清净是智慧。所谓烦恼即菩提。

                        一般来说,以前的世界观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说世界源于基本原素如原子、如气,所有物质都是这种基本原素的结合。一种是说世界是上帝之类超人类的神创造的。这些,现在都落后了。现代的宇宙学也将宇宙的起源说,是假设从宇宙坍塌成一个点后的“大爆炸”开始。而佛教的世界观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无始以来。无始,也无终于。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时间是这样,物质也是这样(其大无内,其小无外)。反映到理论上,又有“第一义不可说”,甚至反对有什么“第一义”。说到这里可以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以前我确实有过:佛是比我们更高层次的,还有比佛更高层次的吗?佛在他那个层次也有死亡吗?等等。只是徒增烦恼而已,还是在妄想中打转,于人生的解脱,其实了不两关。

                        忍不住还是要再问问“不可思议”的成佛后的状态,万一(纯属瞎琢磨)成佛后的状态不过是另一个“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生老病死”的更高级状态呢?那是不是还得接着进修啊。。。再然后。。。永无止境?

      • 家园 花等下集!
      • 家园 还是觉得很强
    • 家园 送花支持一下。不过金庸写的明教,好像错的不是一点两点

      当然他本来就是写小说。

      • 家园 金庸写明教错到离谱的境界

        明教、即摩尼教并不是拜火教,所谓的圣火与圣火令纯属无稽之谈。早在萨珊王朝时期,摩尼教就已经被波斯统治者视为异端而全力镇压,后来又经历了伊斯兰化时代,在元末之时,波斯又哪会还有什么明教总教存在?还有,金庸所写明教“圣火令”上竟刻有伊斯兰教阿萨辛派“山中老人”的武术,荒唐至极。

        • 家园 元末义军信仰本来就是一桶浆糊

          接触有关资料时也是满头雾水。

          明教、白莲教、弥勒教、袄教,都弄到一块。老朱是什么教的信徒呀?说是明教的,又有说明教为白莲教一分支;又有说是明教徒兼白莲教的;又有说白莲教受外来宗教影响而有弥勒佛降世说。又如白莲教的二宗说,冯先生说是受袄教(拜火教)影响的。偶不屑,手一弹袄教就成了明教——光明、黑暗说明明是摩尼教的嘛。没过几天看到一资料,就有学者这么说的!

          什么原因呢?最后想明白了,一桶浆糊呀!

          比如实际影响最大的白莲教,二宗说源于明教;弥勒下世源于佛教,而因外来宗教影响,下世时间提前一百多亿年;其教义还有所谓“无生父母、真空家乡“的,前者道家后者佛家;道德又采自儒家,总之是一个大杂烩。又如明教,在中原其实混得不好,后来冒充佛教分支,打着佛教旗号才得以存活。

          这可是国学传统了。宗教其实是上层建筑,但只要一下到基层,准得面目全非。人民众群众只接受自己能接受的东西,也只有这样的东西才能普及推广,最后是离原始教义十万八千里。白莲社推广为白莲教后,连学习教材都全变了,没一本是佛经!可是你想呀,弥勒信贷如果用的教材是”唯识“,不说劳动人民和流民,就是西西河,也要晕倒一大片的。

          后世的“真理教”,三教合一,老子、孔子、释迦牟尼,排排坐,吃果果。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宗教观。

          说起来可以说太多。不啰嗦了。

          举个例子吧,《西游记》佛教、道教、儒家和民间迷信,什么东东都混在一块,错的也不止一点点,但你还得叫它“名著”。所以,小说家言,本认真不得的。

          偶也不过也写个帖子罢了。

          • 家园 说乱也不乱

            “无生父母、真空家乡”是罗教的口号,明朝正德后才被白莲教拿来用。

            “白莲教的二宗说,冯先生说是受袄教(拜火教)影响的”。我觉得这也说的过去,因为摩尼教在波斯确实也是受袄教(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影响而诞生的,当然也吸收了基督教的部分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如基督教这样的天启宗教,其中善恶二元对立的成分,本来就是来自于袄教,琐罗亚斯德创立的这一宗教,是麻葛式宗教的始祖,它的影响力之深远,超出常人想象。

            后世佛教密宗中的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本来即继承了琐罗亚斯德教的至高光明神阿胡拉·马兹达的神性,即给予万物光明和生命,为宇宙之主宰,所以来源自祆教的明教在中国将自身假托为佛教分支,也完全可以理解。

            • 家园 受教。先花一朵。但毗卢遮那佛按照佛理不是这么说的。

              佛有法身、报身、应身。而按密宗说法,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法身佛,一切佛包括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均是其化身。

              佛教无宇宙主宰说,亦无创世主。佛教的世界观是一句话:无始以来。无始亦无终,当然无创世者,无所谓主宰。众生自性本自具足,只因无明蒙蔽不能成佛。只要依法修行,功德圆满,亦可成佛。佛、众生自性平等。世界本就如此,法尔如是。

              所谓光明者,阿弥陀佛原本即有无量光义。

              • 家园 以宗教本身的逻辑,则永远说不清楚这个问题

                因为在宗教内部,其教义理论是自洽的,信者恒信。

                但以一个局外人、无神论者的观点看来,演变的过程就是这样:

                阿胡拉·马兹达在波斯广为崇拜,成为至高偶像的文字上之概念。

                之后随着雅利安文化传递到印度,与当地土著文化结合,演变为复数天神群体"阿修罗",后来随着梵天、毗湿奴、湿婆的三主神地位确立,神格下降。

                公元七世纪,印度大乘佛教与印度婆罗门教和民间习俗混合起来,建立密宗。密宗推广高度仪式化与组织化的咒术和口诀,成为与显宗互为表里的教派。

                毗卢舍那是梵文中MAHA-VAIROCANA的译音,意思为光明遍照,是太阳的另一种意思,但是密宗中,毗卢舍那,也就是"大日如来",不是比喻跟太阳一样壮大,而是要比太阳还伟大,还了不起。大日如来完全继承了阿胡拉的神性,给予万物光明和生命,为宇宙之主宰,并在教义下继续膨胀,是密教最高教主,同时他也是世尊的法身,即所谓三身佛。

                • 家园 同意下面simblyred兄意见

                  不管怎样,也不说宗教信仰,按照佛教文化来讲,大日如来也不可能是什么“宇宙主宰”,也不可能有“阿胡拉的神性”。这个是你个人的看法吧。

                  佛教是“无始以来”,没有开始,也就没有创世主,也没有主宰。一般的宗教信仰都有主宰和神性,但佛教的根本教义则完全相反。缘起性空,一切事物因缘和合,无有常性。如果有一个东西,则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也许是相似,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把佛教视同一般的宗教信仰,只在文字领悟上下功夫,没有实证的经验,是造成误解的原因。实不知佛教是根本排斥这些东西的。也说明了即使受印度教的影响,但并不涉及内核。也因此,佛教显宗并不排斥密宗,也是两者相互交流的基础。

                  • 家园 您还是限于佛教的圈子里

                    用佛教的逻辑、佛教的理论去解释整个概念的流变。

                    这就好像一个伊斯兰教徒这么主张:“《古兰经》里说了,尔萨(耶稣)决不是真主(上帝)的儿子!他只是一个凡人而已!”

                    以上当然是伊斯兰教的根本教义之一,但事实上,《古兰经》里提到的先知尔萨是不是从基督教的耶稣演变而来的呢?是不是继承了耶稣的神圣性呢?看过《圣经》和《古兰经》的局外人自有公论。

                    只要您继续使用“佛教里说大日如来是……”之类的说法,我就永远没有办法和你辩论,因为在宗教内部逻辑必然是自洽的,而且你事先已经相信这个前提是不谬的了。

                    您说佛教的教义如何如何,那么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呢?他会把大日如来认为是与提婆天神对立的阿修罗王,会把释迦牟尼认为是印度教主神毗湿奴的第9化身。你们间谁能说服谁?

                    要完全听从各种宗教本身的教义是怎么说的话,研究宗教演变的社会学家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就像一开始您举的那个例子,在古代一个信奉罗教的人看来,他会自认为“无生父母、真空家乡”这句话是借鉴前人,“前者道家后者佛家”的吗?他不但不会这么想,怕还是要教导您:我们的教义是怎样怎样的呢。

                    • 家园 这里要支持一下黄花兄

                      即便是局外人也不都认为佛教围绕着类似其他宗教之创世主/救世主类的角色展开。如今研究佛教而并不是佛教信仰者的学者中,认同佛教这种独特性的,相当的主流呢。

                      • 家园 又要谢你了。

                        多说几句就被江城兄划进圈子里,无可奈何。

                        其实江城兄只要仔细看我的回帖,就知道偶并不反对他。相反,他所说的宗教之间的传承、影响、流变,以前也看过相关资料,没有反对。只是针对大日如来“宇宙主宰”的这种说法有异议。大日如来有没有这种特征,正是佛教文化范围之内的事。大日如来虽有光明遍照之义,但所谓”完全继承了阿胡拉的神性,给予万物光明和生命,为宇宙之主宰”,则不知从何而来,是根据波斯或印度教徒的看法呢,还是根据佛教教义的推断?如果是前者,恐怕是自己掉进圈子了——相信江城兄不是宗教中人;如果是后者,麻烦提出依据,好让我们学习学习。各宗教“人物”虽然有流变的关系,不一定就代表其特性也一样传承,其中有吸收,也有改造,及至面目全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