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前后上下阴阳 -- 贼不走空

共:💬17 🌺6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前后上下阴阳

    三顶

    一:头向上顶

    头部非有意、用力向上顶起!练时意:百会处如置一物,而此物似有似无,有时若虚、无时又有,寻时又无;在交手时则百会处陡然离开原位,向上升起。

    二:舌顶上腭

    此接通任、督之唯一通道。在有意无意之间,以舌尖轻轻触及上腭即可,并非以舌、力挺上腭处。齿微开似闭,上下唇外闭内 开,舌尖即置唇齿之间,与唇齿腭似挨似不挨。

    三:手望外顶

    松舒掌指,意在掌指之意向外、向远撑出,如目远望。非运劲以力贯掌指中、坐腕翘指,而致肩膀肘腕皆努力紧张。

    三提

    一:尾闾上提

    吸收左右腹股沟则腰胯随之松下,尾闾自然有向上感。这是因为吸收腹股沟后裆中圆虚,并非用意去寻找尾闾出而用力上提! 不可以意念力、收缩肛门上提!久则易致便秘。

    三扣

    一:胸要扣

    胸脯的意思向左右侧开展,则便于内气自然向下松降,会觉肩有向外、向下、向前、向内的膨胀感时,胸与双臂自然扣合、成为一体的因果关系。展胸使肩松,肘垂而劲意自然通过fh手梢。感觉上应该是:手上的劲意是由展胸造成的。实际上是因为展胸后,中气下降与丹田相达通,导致清气上升的原故。不可以:压肩内合,背部鼓起而使胸脯内收后陷,来体现胸扣!

    二:手背要扣

    三:脚面下扣

    指、掌的意思向前舒展(即“手望外顶”),则指、掌、掌背自然有松沉感,向下与脚相合(即意思使手放在脚上,与脚合而为一。)脚指、脚掌也向前舒展,会觉脚心有离开地面而产生的下扣感。不可用力挖、扣手脚指、掌,易致气血不畅。

    三圆

    一:脊背要圆

    胸脯可展后,脊背自然有圆涨感,不可使:双肩向前扣合使脊背向后突出。

    二:虎口要圆

    五指先用力分开伸直,然后松肩垂肘、展指,待手指上本力隐退后---但指掌伸直分开的形状不变,此时虎口的圆撑感就存在了。不可使:五指有意用力内合,好象去握拿物体而形成的圆的形状。肘弯处也要使其形状如初五左右的浅月,即便舒直手臂时,也要有浅月形的意,自然带有曲形,手腕也同此理使如同初二、三的月芽,下肢类推此理。

    三抱

    一:丹田要抱

    意会于丹田,小腹因吸收腹股沟而自然收隐,腰腹部位会产生空虚感,即为抱丹田。也是抱元守一之一意。切记要抱虚,万不可抱实!不是小腹用力有形向后收缩,导致腰脊有后弓之形。

    二:心中要抱

    心气平和后,专注眼前平远处,双手意思亦随视线远去,觉己身立于中轴线上,心手相应,手如心的在外表现,自身可顿有轻松感。己心当如水之源头,而面前、手前如长江大河,一气贯穿,此为心中要抱,非是:心想如抱物状!

    三:胳臂要抱

    双手臂通过松肩垂肘、展胸,会有向外、向下向前的膨胀感,此时视线远瞻,则双手臂即会在松沉中产生相合相抱意,此为胳臂要抱,非是用力或用意,使双手臂有抱物状或抱物意。(又有“两肘抱肋”之说,是指;在有上述意境时,两肘与肋部产生相合相连意,非是以两肘用力相夹合抱肋部。)

    三垂

    一:气垂丹田

    展胸、吸收腹股沟、松肩、垂肘,均可使中气松降。但作为丹田部位却要虚无,万勿填实!世人皆误“气沉丹田”乃是以气充满此处,故须有形凸出,日久则成努力使气,连带胸腰皆成僵紧!降于丹田处者:实为一团和气,来此地润物而已,清理垃圾、净化现场,杂物去而身心清净,何须存气?气乃周流之物,一旦停止,即成滞留(俗语“气结”),为行功者大病!行意拳言气“垂”丹田者:乃假定一临时设置而已。沉与垂意义不同,今人多混沉代垂!垂则如檐前滴水,连续不断,且去而不留;沉则如物坠下,积淀当场,故气可垂而决不可留!

    二:膀尖下垂

    三:肘尖下垂

    膀尖、肘尖在练拳行功中要常置地下,不可片刻离开而回到自己身上!即便以肩、肘击人,也以地下施为。

    前为阳,后为阴,腹为阴,背为阳,则注阴不注阳如何体会。

    横顺须知清习拳者都知道起横落顺,无论手足,只要动即向前向上直钻为起横;看人如蒿草,自然横行无忌,非为横向运动之意。向前向下落为顺,是打人如走路的意思。打人如走路,自然顺。但横起只是意,决非力挺!顺落即求如释重负、放下东西之感。(拳经有“起是去,落是打”之说,切不可误为:打即要蓄劲攒力、奋臂向前!而是以松沉为本,迎面钻进,将人如垃圾般,抛至远处,再倾倒入深渊中。钻翻自分明 能知横顺意,自明钻翻理。钻翻fh皆是以意导体,外部形象是被动形成的。唯起钻前,先要松肩垂肘使心气下降,则周身上下内外,轻松舒适,而钻之意与身形自然出矣!不是两臂用力扣合夹裹,再向上、向前合力钻进,如此则成蛮力比拼,非尚武之道。落翻者:将物翻动推出之意,仍然是在意不在形,切勿向前、向下用力猛推!要在神意领起,隔山跨海、徐徐推出,意境存于高远。树人案:八势又名八须,对应人体相关部位,为对身体要求的基本法则。因流传不一而说法稍异,其中又有fh三敏(心、眼、手)三毒(心、眼、手)之说,但已超出姿势要求的常规范围,不当在列,故不论。又有三曲(肱曲力富、股曲力凑、腕曲力厚)之说,为姿势涉及拳理者。肱股之论尚可,唯腕曲力厚说,不知从何理?腕曲有力尽是拙力求僵劲,只现于局部,力无由厚。又有三挺(颈挺精气实顶、腰挺力达四肢、膝挺力有弹性)说,然而颈挺则僵,精气实于顶也是僵!经二云:行其庭不见其人---即是说顶宜虚领,颈宜松弛,方便于气血通过;腰挺自然也僵,致四肢不通达,四肢即有力也是手脚自己用力之故。膝挺则转换不灵,非僵为何?弹力又从何而来?错传拳经歌诀,误人非浅,同学们切要留心区别。

    • 家园 【整理】几大关节放松

      顶头悬:将颈部肌肉放松,颈椎自然舒直,头部因为肌肉舒松开而自然座于颈椎上。头顶似有绳悬,头部有微微的悬空感。找到那个可以让头做到脖子这个架子上,扒掉舍掉脖子上的肌肉。比较形象的:都看过放在车上的小人偶、小动物吧,车子一动,他们的头就轻盈盈,随车摇曳。

      在做不到真正的顶头悬之前,脖子很容易僵硬,在体会到脖子僵硬的时候放松肌肉,摆正头颅,利用地球引力,把头放在颈椎这个架子上。有这么个位置,可以让头颅不偏不倚,仿佛悬空,轻盈灵活。找到这个位置。

      要点:头颅放正,此时眼睛平视,舍掉脖子上的肌肉。

      关于顶头悬的疑问:

      问:听人说练太极时,下巴要收一点,不知是何道理?这跟‘顶头悬'有没有冲突?是不是‘顶头悬'时,下巴自然就是收的?

      答:顶头悬,很多人都是由外向内找,比如说头上如顶着个小木棍,脖子向后帖衣领,下巴微收让百会顶天等等。解释的五花八门。

      本来是从内而来的东西,却让后学迷惑在小木棍、衣领,下巴。其实实质就是让头颅虚灵。反听自己找到这个虚灵的感觉就是了。

      思考问题方向应该是由内向外,听己正己。少看书,多听听自己。

      ------------------------------------------------------------

      脸部:

      放松眼眉之间,眼皮、嘴。

      要求:放松到抬抬眼皮好像都不大容易。

      原因:练拳时最容易紧张的还有脸部,而脸部的紧张还反映身体的僵硬,只有脸部真正做到放松了,你的精神才能真放松,能够沉浸在反观内听。

      ------------------------------------------------------------

      松肩:

      要松肩,首先要将胳膊松透。这样来体会胳膊放松:两腿站直后弯腰,两臂如吊环一般自然下垂,与地面成九十度角,感受一下此时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觉。此时手指会有肿涨的感觉,用腰带着手臂晃一晃,体会一下肩的感觉,记住这个感觉。

      缓缓站直身体,每移动一分重新体会一下,放松的状态如有变化就重新调整到松。胳膊能松开后,胳膊的重量都缀在肩关节,所以你会感觉到手臂是有重量的。有一定时间积累后肩关节会慢慢松开。

      松肩很重要。首先要知道松的感觉,如果有点困惑,如果恰好家里有小孩子,看看他们的手臂,找找感觉。如果直立后感觉不到手指的涨热麻,那就是还没有松透。检查肩关节。

      问:弯腰垂臂,是寻找感觉?还是练习?如果是练习,要多少次,每次多久?

      答:弯腰垂臂,是寻找胳膊放松的感觉。一般人也只有此时能感觉到手臂的重量,身体直立肩关节就又僵到一起了。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松肩。如果直立的时候也能"肩、肘、腕有被拉伸的感觉,如果此时手被人往下拉一下,好象会脱臼",那就是说你的胳膊与肩关节能松开了。

      问:现在,当我坐着或站着入静,就想象:这两条手不是我的,是两件身外物挂在我的肩上,手指就会慢慢有肿胀的感觉,如果微微把手指张开,感觉更强。一旦想别的,或被打扰,感觉就一下消失。要这样一直练习吗?我是这样理解:手指肿胀是因为各关节放松,气血贯通到手指产生的感觉,对吗?

      答:很好。有没有麻的感觉?如果没有,说明肩关节还没松到位。没事的时候就想着,挂着。看现在需要挂的有脸、脖子、手臂、肩膀,只要想起来了,就检查一下这些是不是在理想的状态

      现在,在保持上述感觉的前提下练练起式。(就是手臂平举到胸前再放下,着重作两臂平举)

      做法:仿佛有细绳拴在手腕处,来牵动两臂上移。

      要点:肩膀不能上提,手臂上移的时候,能感到肩关节的开展。

      此时的手臂仿佛有千斤重。

      问:手指有麻,还有丝丝凉意,像微风吹拂一样,正常吗?是不是在做起势时,也想着手不是我的?

      答:每个人对气的感觉可能都会有点差别,总的说来有热涨麻的感觉算对了。

      我前面提到的和后面要讲到的身体的放松,都是像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样,成为习惯。

      起式的时候照看自己的全身,每移动一分,就检查一下脸、脖子、肩膀、胳膊上的肌肉是不是放松了。所以这个简单的抬手的动作应该在1分钟以上完成。现在一点也不要加意念,把自己完全倒空,不但胳膊,整个身体都是空的。随着你对身体放松程度的提高,你也许会听到身体里有一些细微的从没有过的感觉,不要控制这些感觉,也不要强求,让他们来去自由,你就静静的听着。

      问:这次有难度,主要是一想别的,或眼睛一睁开,涨麻的感觉就消失。没办法,只好每移动一点,就停一下,找回涨麻感觉后,再移动。另外,好象肩关节有涩涩的感觉,且手心有微微发热。还有,手臂放下时,也要这样找感觉吗?还是,像自由落体似的落下?

      答:"每移动一点,就停一下,找回涨麻感觉后,再移动"。对的,因为你的神意一次能够笼罩的范围有限,所以要一点一点的检查。在平日生活中多想多找,在集中练的时候进步会快些。

      肩关节不舒服,如果胳膊放松的好,肩关节比较疼。因为,肩关节的骨与骨之间缝隙会因此而拉大,连结骨与骨的韧带会因此受力,而一般人很少有机会让韧带有被拉扯的机会,所以会感觉很不舒服。等练久了,不舒服的感觉,酸痛的感觉会减轻。

      起式的第二步:肘尖平着向两侧牵扯,胳膊的其他部分不自动。

      第三步:慢镜头自由落体运动,手臂缓缓下落。

      要点:检查手腕,手腕松开,手指舒展,手腕与小臂在同一平面上,不要有角度。

      问:"肘尖平着向两侧牵扯"是什么意思?小臂与大臂之间会有小小弯曲吗?还是只是意念上的向两侧牵扯?在放松状态下,手腕会自由垂落,手指朝地,所以手腕不可能与小臂在同一平面上?还是我做的不对?

      答:意思就是曲肘。但容易用小臂带动曲轴,应该是用肘尖带动。你做的很好。一般来说,手腕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手指会不自觉地僵硬。手臂跟肩平行的时候手指慢慢抬起,与小臂处在同一平面。

      问:今天上了一趟街,路上我任凭两条胳膊挂在肩上晃来晃去,手指感觉很强,后来我试着把手放入口袋中,那感觉还在。接着我就试着做收放练习,心想挂上,感觉就出来,心想不挂,感觉就消失。这样做对不对?是不是以后都要经常这样练习?

      答:对,能想起来,有空闲的时间就找找感觉。这样的练习要经常作,练拳时容易找到感觉。

      答:肩关节好松,肩胛骨不容易松。但只要肩关节能够由着地球引力松开,由着肘尖的开展而开展,不久肩胛骨也会开。肩胛骨松开后,两手臂才能相通,棚劲才能生出。

      但这不能执著的去想,因为会引起后背、脖子僵硬。所以不到时候又难做到的还是不知道的好,时候到了,一点即通。

      -----------------------------------------------------------

      松腹

      拳彦有云"腹内松净气腾然"。腹部不松,则上下双重。运动的时候容易不容易平衡。腹部很容易紧张,尤其是在运动的时候。腹部不容易放松。在想松却不能松的时候就吐一口气,找找松的感觉。运动也好,静止也好,随时检查。

      问:松腹感觉不好找,但不知这算不算:用腹式呼吸慢慢吐一口气后,觉的胸部和腹部很祥静,很平衡,没有郁积。

      答:对。找到松腹的感觉后,在平日生活中多检查。再检查呼吸的时候气能沉降到什么地方。如果到胸膈处就下不来了,再在呼吸的时候慢慢调整。慢吸慢呼,受到阻碍就调整放松。

      问:这里的"气"是呼吸的空气,还是用意念来行气的气?还有,我的腹式呼吸,不完全用腹部,也有胸部。我是先腹部吸气涨起,到尽头后,胸腔接着吸气涨起,然后胸腔先开始呼气,接着是腹部;结束后,再从腹部吸气开始,循环往复。不知对否?

      答:指的是空气,太极拳中的腹式呼吸是自然配合上的,不需要自己去想着配合,着意配合,气必滞。

      这里的检查呼吸是否通畅,还是在放松的范畴。放松胸腔、隔膜、腹部。只要吸进来到空气能自由落入腹部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开始会气短,呼吸急促,慢慢松开了,就可以深呼深吸。这需要个过程,没事就挂着,想起来了就检查一下。

      问:这就是气沉丹田吗?是空气的气吗?

      答:不是。只要你能松下了,气会自然沉入丹田的。气能沉入丹田,却不一定呼吸的时候能腹式呼吸,大部分人都是用胸呼吸。

      -----------------------------------------------------------

      松腕:

      脚腕不松,腿部不会真松。松脚腕,如同脚腕处的皮肉虽连,但筋已断开。即使地面不平,身体中正也不会因地势原因受影响。与松手腕相同。

      ------------------------------------------------------------

      松胯:

      1、稍息站立,将虚腿(右)松开,慢慢轻提右膝,膝盖似有细线向上牵引。

      2、使右腿慢慢离地。保持立身中正,不可因提膝而身体有些微歪斜,胯始终保持在原来的水平位置。3、大腿、小腿肌肉松开,小腿自然垂直地面,脚腕松开。

      4、每向上提一分,就重新检查腿上的肌肉是不是松开了。

      5、直到提腿至大腿小腿夹角90度。

      6、此时着意松开腿上的肌肉,也就是骨架子支撑着,而意念扒掉腿上所有的肌肉。(跟起式抬臂的意思一样。)

      7、放下腿,让腿自由落体运动。就在腿落的一刹那,听听是否感觉到了胯关节的存在。

      问:放松时抬腿,站得很稳,地不平也一样;腿自由落地的一刹那,胯关节有响声。

      答:是不是只响但不没有不适感?或刺痛感?很好,想起来了就练一练。

      能感觉到胯关节在哪里吗?另外,肩关节现在是不是也响?这些都是关节开始松的表现。一开始响声可能比较频繁,后来就渐渐少了。

      问:胯关节没有不适感,就是响,肩关节不明显。胯关节是不是就在响的位置?我有试过,不放松时,站不稳,难平衡。

      答:如果能感觉到响声的出处才是听到了胯关节。

      答:再来一个动作帮助松胯。1、左腿弓步站好。2、将左腿意念成实腿。右腿虚掉。3、左腿小腿垂直地面。4、重心慢慢前移。收右腿。

      要求:

      1、运动的时候,尤其是收腿的时候,注意尾闾托丹田。尾闾托丹田,就是尾椎骨的尖端微微向前向上托。比较容易感受的是:屁股下面有椅子,在落座一瞬间的尾椎骨。

      2、收腿的时候,左腿10分力,右腿0分。仿佛从泥沼里拔右腿一样。体会右腿胯关节。

      问:"左腿弓步"是高架,还是低架?"收右腿"是右脚不离地(或叫拖地)收回,还是抬脚收回?

      答:高低架都可以,高架易松好找,低架对腿的要求比较高。拖地收回。好像从烂泥塘中艰难的拔腿。松开全身,全靠左腿拖带,右腿仿佛掉环,保持胯的水平、立身中正、脊椎骨的延长线垂直于地面。

    • 家园 顶劲是压出来的

      顶是一种感觉,而不是动作,用动作去顶就错了。实际上顶劲来自地面的弹力,我们想象一根竹竿,杵在地上,另一端就有地面给它的顶劲。如果竹竿抛上天,它在下落的过程中就不能产生顶劲。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脚下压多少,而顶劲有多少,否者就会有人为的多余的料夹在里面,多生变数。上下两者一致表示人体上下贯通,脑袋压在两脚进而压住地心。而人得到的感觉是天上似乎有一根绳把你挂住,这就是所谓顶头悬。当有一天把你挂的两脚屁轻,那么太极就练成了,这种状态实质是脚借地面弹力的意大大超过了重力,人要变成小鸟战斗机了。太极拳的发明传说就是观蛇鹊相斗而得到的灵感,理解太极拳就是“飞”才符合这种灵感。

      • 家园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近日感悟:任督二脉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所谓打通,其实就是合二为一。

        • 家园 感悟是好的,但是离做到还有一点讲究

          那么如何判断练拳时合二为一?我们一用眼睛看,可以看到气氛在脚下多深。在头顶也相应有多高。二用身体感应,意关注到练习者的头上脚下时,自己相应有感觉。不调整的话会立脚不稳。否者练习者没有做到。受到这种教学必能成材。

      • 家园

        感谢解惑,您来了正好有几个地方敬请指教参详。

        1、经体会松垮稍微有点感觉,松脚踝和肩周就不太明白要领了。

        2、在步法中不知该是脚掌还是脚跟先着地,找不到脚心空虚的感觉。

        3、太极之于养生方面,肝肾同源,轻度脂肪肝该如何调养呢。

        多谢!

        • 家园 试着说一下

          太极拳的每一个要点都很深奥。不容易说清楚,也不容易理解。我尝试说一下。

          1)胯的问题。真的松是收到丹田后那种用意不用力的感觉,也就是以前讲过的有个胯下有个气凳子。那么之前,要记住的要领就是收腹提肛,这也是练精化气之所在,难点在于,用力不太对,不用力却又做不出来。所能做的就是关注当中,等中央有话语权了,一并买单。

          脚那就更难了,还是等丹田气足了,慢慢把它中央化。

          2)步法深刻的和第一点的所谓松脚踝(这个字怎么拼音?我打不出来)有关。也是我们的独到之处,可以这么说;当落地脚是前脚掌落地的,我们的支撑脚很可能是脚跟支撑,同样,脚跟落地那么可能是脚掌支撑,同时整个脚如鹰爪有抓意。两脚和胯组成弯弓,要两边平衡(气氛相对应),我以为这么做最合理。更精细点是点接触于地,能这么练拳的可能就我们师徒俩。

          3)太极的养生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放松,一个是混元。放松就是休息,一般打的太极拳都是这种,养身的效果已经足够好了,也就是说能恢复应有的健康。还有就是混元,这是基于对抗上的身体健康要求,混元顾名思义就是是把过头的,不足的。。。。人体各部各方面的属性都放到一个地方(丹田),把他们混合了搅拌了,交流了,于是就能重建了当初(婴儿)平衡。举个例:一般男子左侧热右侧寒,用第一种方法,放松,那么左侧热就开始流动散发到环境。同样右侧寒气散也散发的环境。由于环境的制约,很可能两侧不能恰恰好得到平衡,但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如果混元,那么两侧互相打通,用自生热温自身寒,同样自身寒凉自身热。重归浑然一体。这样比较更本,但也增加难度,而且有点理想主义的成分。

          再具体到脂肪肝,《内经》的说法是一种肝积,就是当肝受到损害是,想转嫁给下家脾脏,而脾不巧正好在旺发的时候(王时),他就把肝给它的那部分咂吧咂吧灌点水还给肝脏,造成肝积。所以中医的治疗会先理气,把脾反送回肝过剩那股气给理没有了,再疏肝降气,让肝更有效的转换那些损害他的毒物,同时不要让它派给脾而是降解成大便排掉,具体要根据症状四证才能斟酌。

          锻炼能做的是理脾气和加强肝的血液循坏。全身心的放松就是很好的理脾气的办法,也能增加一点血液的循坏,但是要切实的增加肝脏的藏血和疏泄功能,传统的五音吐纳中的“嘘”音非常好。吸足一口气,同时身体向上拉升,这时肺和大肠对肝产生压力减少,肝扩大吸足血。然后再把这口气发嘘声吐掉,人体下蹲收缩,肝脏同时受肺脏和大肠的压力,造成金克木的局面,把肝脏内的血尽可能挤压出来,这样能把流动性不高,淤积也就能推动。肝功能得到加强。此时最好瞪眼怒目,对眼睛的保健也很好。既然要做,其实把五音吐纳都做不是更好,打拳前用这个办法先行吐故纳新非常有必要。

          通宝推:雪之駅,
          • 家园 点接触

            脚与地面点接触是符合科学逻辑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上体守正则确定一个平面,太极肢体动作要求在一个平面中施展,人体由立体变为平面,于防守则我“迎敌”面小有无形之意,于攻击则我锐利力量集中。

            另:练习任何一个动作都要将身体分阴阳、虚实、开合……

            阴即是虚吧?腹、背、前、后究竟谁是虚谁是实?烦请指教一下下。ths

            • 家园 指教不敢当

              仔细想,点接触很日常,特别是旋转,面接触如何旋转呢?一定要变成点接触才行,这样就慢了。练出鬼魅一样的身步法就要差一点了。面攻击点攻击都要会,面的功防,常说如一张无形网透明的墙,点或其他形也各有讲究,非常深奥。

              阴阳虚实高度概括,用起来很难,同是背,定义为阴,那么他的向前的时候和向后运动的时候如何区别呢?面对敌背对敌的时候又如何区别呢?命名层面上的阴,和阴阳哲学运动学上的阴还有重新思考一番。可能要定一个参考,再分比较好,比如有益攻击的都是阳,被攻击的都是阴。就是在命名层面,我们要使自己成为一体,要就要逐渐消融局部之间的差别,人体内部的矛盾消失,人要解决就是与外部的矛盾。外部包括天地,地(引)力是不变的,天力(地面支撑指向天际)要变,还有要变得就是对手。归一的人和地不合,就是地和人存在阴阳分别,归一的人和地相合那就是太极态。太极拳就是建立在和地相合的平台上而发挥的技艺。

              虚实常有人这样说,不用力放松的是虚脚,用力的是实脚,这首先违背周身一家的原则,太极拳中就是不落地的脚也和支撑脚有一样的气度,气一样足,如踏实地,共同服务于一种意。我们认为:虚是没有发生的事,没有占据的空间,虚一定要和神联系起来,打拳练神还虚,就是要在收视反听后,凝神关注周围的虚空,久而久之人就会有一种类似雷达、x光的观测能力,以实现拳论中的知己知彼。从而可以练成一种影子劲。

              • 家园 点接触2

                尾椎的惊乍,以骨盆为轮,脊椎为轴的发力,腰、腹、股肌肉搓动骨盆,力量沿脊椎上升,传至两手。整体的感觉是劲力从尾锥或是叫裆内像龙卷风一样升起来,两腿的筋被抽紧,两只脚不得不抓住地,否则就要被这股力量给带的腾起来。

                帖子看的多了,竟不知何为先后因果了,或是先后因人而异?您怎么看呢?

                • 家园 我们遵循内三合

                  内三合首先要讲丹田,丹田之内是混元气,混元的意思是骨、肉、天、地、视觉、听觉。。。等等都混合了。其次要讲脚,脚在地平线上,而地平线(面)是天地分界的地方,也是阴阳相分相合的地方,所以脚要分阴阳(参考所附旧帖)。其三要讲背,讲背实际是中央脊椎。神的载体是髓,脊椎是中央之髓,颈椎脑脊合中央之髓相合叫神贯顶。脊中之神使得背倚着青天如同依靠钢铁一样,使得力量有靠s山,这就是力发于脊椎(神主)的实质,而不是通过脊柱传导,上传什么了,这是把脊柱当从属了,而不是神主。令人迷惑的是太极拳中同样说力发于脚,实际上如果用力学分析的话,背依靠青天的感觉的确是脚借地得来的。脚有根据,背有依靠,人是团结为一的,这状态才是太极力量。

                  附旧贴:

                  站桩原理

                  上一篇 | 下一篇:太极拳万能钥匙

                  老底子练拳,先站桩三年,当然那个桩是马步,要求练到站危崖边上而推挽不动,站两三个小时不酸,才能练拳。现在的人一开始就练拳,不会走就要跑,所以练成的人少之又少。照理得到教训,应该重新去练马步,但却没有人这么做,批评马步是笨功夫的倒是一串又一串。相对比还有一种,把马步拉直了练,说是舒舒服服,神仙就会掉下来!这种站桩非常风靡,好吧就等神仙掉下来吧!

                  实际无论蹲着还是拉直了练,站桩原理只有一个,就是《内经》里面的四句话,“独立守神,把握阴阳,提挈天地,呼吸精气”。

                  独立守神这是总纲,练心神。神说白了就是光明,自己内部一团漆黑,不可能达到神明之境。练神首要在眼,一个练拳的或是养生的,只要不懂收视反听的重要性,那么他不可能炼成太极拳,即便他现在已经多厉害。但是光闭眼或半开半闭等神仙掉下来还不够,要看到自己的里面当中,在让当中观这个世界的一切,这就是独立守神的含义。所以当中没有货很难把这个桩站对。

                  把握阴阳:一个人站桩脚平铺在地上阴阳很难分。我们把阴阳简单化一下,人站在地平线上,受重力和地面弹力,重力为阴,弹力为阳好了,可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有没有感受到重力和弹力对自己的作用?。。。。。把握重力和弹力对自己的作用,这是练拳理性化的关键。要把握先要分清阴阳,简单的而共同的方法就是大家熟知的“脚趾抓地“----足心涵空,收到当中,.这是表示对弹力的认识,足趾包括周缘抓地入地千尺,是表示对重力的认识,把这种认识通过人的当中扩展到人的全部,人体就分阴阳了,然后才谈把握阴阳。当然脚的学问还可以挖得更深,不是那么容易练就不便在此讨论。

                  通宝推:雪之駅,
                  • 家园 冰面模拟

                    修身养性第一步,应该克服贪婪(想得到)和恐惧(怕失去),结合到太极修炼,就是要求我们克服伤人的欲望,克服对受伤的恐惧。

                    设想一个冰面对敌的场景,如果一方急躁妄动,则易失去重心站立不稳,由于地面摩擦系数小,防守一方即使被击中也不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冰面模拟,有几个体会,首先,由于两脚摩擦系数不一致导致重心失衡,地面接触应该不是两脚接触而是一脚接触,避免“双重”;其次,应该落地轻盈而不是落地生根,否则推不动的结果就是结结实实承受打击。

                    克服受到伤害的恐惧,肯定不是通过啊Q精神胜利法,无所惧必有所恃。

                    • 家园 生根不是两脚不动

                      是气入地下,意思和地下连起来了,这个不仅能看出来而且能测出来。双重不在外形,一只脚独立没有气氛发呆也是双重,两只脚着地或双手着人有气氛不发呆,也不是双重。地是静的代表和源头。和地通,同气,心理已经训练好了,已经无有恐怖无有颠倒梦想无挂碍了。打拳要有根据的含义就在如此,不是自己造出了,而是地有的通过相通表达出来。天是大智慧的象征,背依青天,和天相通,有依靠,智慧也就是灵也有了。

      • 家园 同理手的顶劲是收出来的

        把手收入两个肩膀,进而把两个肩膀收到中轴,再收到丹田。收到中轴,中轴就对你有个反作用,这就是手“顶”的来源,再进而收到丹田。手同时受丹田和中轴的管辖,这时手对外的感觉是撑住空气,而空气如钢,其实质是中间(不能是身体内具体的器官组织)无比坚强。是有中定的表现。这种感觉扩展到全身,则相当于人体装了个陀螺仪。人体的平衡能力大大增加,这战斗机就即轻灵又稳定了。

    • 家园 你这个主题,确认是要发在这个版面的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