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有关运十部分细节 -- catspace

共:💬193 🌺842 🌵3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3
上页 下页 末页
                  • 家园 69年的时候,美苏又没向土鳖汇报过,土鳖不试试,咋知道有

                    没有墙?墙在哪儿?

                    更何况,美苏也未必觉得自己撞墙了,e2/图126装备可不少。

                    • 家园 所以呢,说是说不清的,只好随便你撞墙

                      我做的研究无非是在实验室里模拟材料寿命。你也可以用这材料做架飞机装上乘客运行到坠毁。不坠毁咋知道呢?

                      这都是小孩子骗自己的把戏。

                      按你的做法,69年为什么不造架歼星舰呢?不试试,咋知道不行呢?

                      为啥不上虫洞系统呢?嗖一声直接去织女座,不试试,咋知道不行呢?

              • 家园 不立项怎么搞?
                • 家园 先上预研项目

                  有多普勒雷达后再上机。

                  • 家园 预研体系是到8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当时著名的“装备一代,研制一代, 预研一代”,逐渐将重大系统和产品适当脱离主机搞开发。

                    在此之前分,子系统是依附主机项目而立项开发的,在这个过程中吃了不少亏,最典型的就是发动机,研制的周期和难度明显大于主机,由于进度慢拖累了主机,然后主机一下马也就跟着下马,所有成果付诸东流。这些都是付出巨大代价后才学习到的。

                    通宝推:阴霾信仰,老老狐狸,
                    • 家园 中国航空完全应该提前想到这点的

                      50-60年代,全世界都是发动机依附飞机项目而立项开发的,比如斯贝的开发历史就是个典型,英国航空公司要四发大型客机,就有了推力6-7吨的RB140涡扇,很快英航变卦,该发动机下马,不久英航又表示需要三发动机中型客机,发动机推力5吨,于是乎把RB140缩小,有了斯贝RB163。罗罗的水平很高,客户要什么,很快就能拿出来。

                      到了60年代以后,发动机开发遇到瓶颈,已经做不到这种客户要什么,发动机公司马上就能拿出来的程度。两大典型一个是美国TF30,普惠以为把成功的JT8D发动机简单缩小就行,结果故障不断,经常发生叶片断裂飞出的问题,怎么改也改不好,到最后干脆直接放弃,TF30最后一个改进很搞笑,是在外壳加上块钢板,这样叶片断了也不至于打到油箱造成起火。另一个典型是复杂的三轴涡扇RB211,直接把罗罗拖破产,国有化,罗罗的劳斯莱斯汽车部门被迫甩卖。这以后西方才搞起预研制度,70年代以后才算成熟起来。

                      还有个原因是因为难度大了,花钱多了,型号就少了,50年代飞机型号众多,一个飞机死了,配套的发动机还能用在另一个飞机上面。60年代以后,一共也没几个型号,基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飞机死了配套的发动机就彻底死了。

                      中国航空工业本来就弱,拨款还少,所以难度大型号少这些问题在50-60年代就已经早早碰上了,没自己总结出来预研制度,而是直到80年代才从西方学来,说航空口没战略大师绝对正确。

                  • 家园 大会战

                    TG历来都是先定大目标,然后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航空工业更是这样,哪里有什么预研。

                    “下一个计划是XX战斗机,对抗目标是S国M型飞机,要求Y倍音速,Z万米高度。AA,BB,CC你们三个所先把气动搞出来看看,DD厂,你搞发动机,EE所,你把雷达搞一下,FF,GG厂,你们配合研究所研制,明年再聚一次,看看你们各自的进展,散会”。

              • 家园 恩,这个明显是失败,所以现在没人为空警一号叫屈吧。

                航空当年苏联人只教了我们怎么造飞机,怎么设计还得我们自己摸索,航空这个体系又真是工业中最困难的领域之一,难度超过航天。对比我们自己90年代才吃透歼7,当年空军不少立项是很有问题。吃透歼7以后,后面的歼10,歼20,一项比一项顺利。相比之下运十的立项没有那么不切实际。运十的完成情况也比空警一号好多了。

                不过空军确实需要预警机,当年夜间防台湾飞机是不容易,撞山撞了不少。最后也是靠土法上马才遏制住台湾飞机的。

                就80年代的情况而言,运十能坚持下去我觉得不一定会失败,运十面临的问题也不是没法解决的。就是不能坚持下去下马的话,至少下马下个明白吧,已经做好的部分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哪些部分接近成功呢?反正什么文件总结都没有,就一锅端了。。。

                比如说运十2号机材料研究没跟上,那剩下还没完成的材料还要研究多少?投资多少?进度怎么样?什么报告都没有。现在C919上天了,宣传开始说运十是“搁置”了

                提起中国的预警机研发历程,真佩服王小谟这批研究者。在搞费尔康项目时候,王小谟就意识到必须自力更生,部署安排了国内同步研制。在外方单方面赔款中止合同时,王小谟向装备研制主管部门和中央提出“立足自主、研制国产预警机”的建议,得到支持。相比之下,运十之后不管是大飞机项目还是支线飞机,都太依赖外方了。外方一中断合同,自己就做不下去了。

                • 家园 C919研制和GE合资

                  最后分手的原因是没拿到技术。国内这么多合资企业了好么,也不知道开始怎么谈判的。买办行为。

                  • 家园 看看改开三十年的技术引进,几乎都是自己研究出来了老外才卖

                    自己能生产了,老外开始降价倾销来竞争。打铁还得自身硬。希望C919不管进度怎么样,能持续研究,改进。从运十到麦道,再到后面支线客机,教训实在太多了。

                • 家园 以“试制”作为标准,运十是非常成功的

                  欧洲尚需联合研制才能做出类似产品,在这个意义上运十是中国之光。

                  从工程管理角度来讲,运十工程缺陷很多很低级。

                  最突出的例子是发动机:

                  试飞用的是借来的707发动机,这个很正确,但是投产用什么发动机?有预先谈判吗?航发进出口是要美国政府许可的,没几年是谈不下来的。

                  对比歼十在研发中采用了“两条路走路”,自研和进口谈判同时进行。顺利很多。

                  再一个例子,当时西飞结束轰六生产任务后厂房人员都空闲,陕飞的运八任务也不重,为什么要在上海投资上亿再起一个摊子?大家都在搞三线建设,唯独航空工业反向操作。为什么?

                  • 家园 运十配套涡扇8。一款飞机配套一种发动机,当年苏联就是这么

                    教的。结果就是几乎所有的飞机项目都是飞机等发动机。

                    运十配套的涡扇8好歹过了1000小时长试吧,这个进展比起轰6的涡喷8要顺利多了。

                    那年头TG还是很有心气的。苏联教的东西还在消化吸收,就开始独立自主建立自己航空工业体系。轰6刚搞好,就讨论怎么发展自己的民用客机。现在看,可能觉得当年TG好高骛远,但是再看看TG在这个体系里面投入的资源,还真庆幸还好当年的TG是出身牛犊不怕虎,在70年代末就基本把体系建成了,80年代就做些收尾工作就行了。要是晚些年投入,到了“科学的春天”,这个体系建设还是半吊子的话,能不能有现在的成就就难说了。

                    至于放上海,当年全国一盘棋,上海也有不少厂,研究所在航空工业体系中,并不是没有基础。再说,轰6,运8,运10是完全不同的飞机,厂房能混用?至于说三线,三线是军用啊,民用的项目跑三线干什么?

                    • 家园 涡喷8比较顺利

                      67年进入量产。轰六国产型68年底首飞。这个流程很顺啊。

                      当然轰六是许可证生产,有全套图纸的。

                      另,总装车间是通用的,只要够大。

                      • 家园 涡喷8刚搞出来的时候首翻寿命才300小时,改进到80年代

                        延长到800小时,终于不用再改了。喷涡8也出过质量问题导致轰6差点停飞。这还是有苏联提供的发动机图纸和资料的条件下呢。

                        咱们搞发动机,真是都是泪,除了WS15,之前就没进展顺利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3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