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张献忠屠川的事说两句 -- 任爱杰

共:💬70 🌺2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作历史讲究的是实事求是

三年自然灾害当然是人祸。这一点没有人否认。至少我不会否认。

造成这个人祸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见仁见智。有些人要认为民主自由万能,我也随他去。

但是作为正规的历史来说,史料就是史料。一千万就是一千万。两千万就是两千万。如果不知道具体数字,那么就只能够说“由于缺乏史料,所以具体数字我不知道”。最多也只能够说“根据我的推测大概是这么回事。”但是后一种也只能是在作史论的时候提出,而不能够当作历史事实。

张廷玉也好,现在的民运分子们也好,最大的问题就是把自己的推测之词当作事实。还以为只要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

中国近代以来的一个问题是严肃的治史被所谓的“报告文学”所代替。而作这种“报告文学”的有不少后来成了民运分子,例如郑义、刘宾雁等人。这些人写的东西本就是由自己特殊的政治立场的。

真正的历史其实是很乏味的。如果照实写出来,恐怕没有多少人有兴趣。《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流传范围有天壤之别就是这个道理。

作地摊杂志的文章,自然文学要多,报告要少。

但是作严肃的历史,还是报告多些,文学少一些为好,更不用提经不起推敲的“六万万有奇”了。

有些人在嘲笑顾城居然用“虎害”来解释四川人口锐减问题的时候,他们是否也想到了自己也正在用“饿死八千万”让历史蒙羞?

家园 老兄不要着急嘛~~~要把道理说清楚,没有好脾气是不行的

关于三年灾害国内损失的问题,能否请以千人斩兄和任老师为首的各位兄弟,移驾小弟的那个版面――青史微言――慢慢说道理啊?.....

按照版面分布,这里谈建国后的事情,终有不妥之嫌。

不如请示一下领导,把这部分讨论转过去吧~~~~~

另外,还万望两位互敬互爱。

我们说来说去,没有一个人希望国家不好的。

现在有这样那样的不同看法,也只是因为手头信息掌握情况不同所造成,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你的爱国而攻击我的爱国~~~~~

事情的真相呢,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全部。先知先觉的总会有,他们能够在某些方面更接近事实一些。但也要给认识得慢的筒子们一些时间,和一个转变认识的过程,更要提供他们足够信服的资料和信息。这样才有可能接近统一认识的目标。

任何靠冷嘲热讽和破口大骂来实施的“沟通”,其结果只会事倍功半,甚至让自己的粗暴反而阻碍交流中丰富内涵的传达。

我想大道理大家都懂,实施上我们还是应该多注意一些的吧。

家园 一千万还是三千万是估计不同,而你所谓一年夸大一千万是无中生有

这样明火执杖地造谣,还谈什么求实?

家园 沉睡兄说的是,千人斩老兄也给个面子吧。

如果您想探讨到底饿死了多少人的问题,在争议版有不少旧帖,尽管顶上来就是。

如果您认为没有骂过瘾,请到争议版另外开帖单挑。

家园 我知道日本八十年代有千斩团--指国外嫖妓。

南京大屠杀有百人斩。对游戏不熟悉,孤陋寡闻了。

家园 怎么说也不能这样吵架。

大家都是文明人,争论也要有自我的克制。

就像不论什么情况,是对方先挑衅还是我方先挑衅,打架都是不文明的行为,对不对?

自控是自尊的基础,大家要彼此尊重,首先就要自我控制。

这西西河一向风气都是良好的,可不能堕落的跟文学的某些论坛一样,不管作者说了什么,先骂了再说。

家园 最后这句话铿锵有力:

写的精彩,举凡反驳对方的观点,史学界就是这个逻辑,你要用比对方更为有力的证据来说话,比如你不赞同顾诚的观点,你可以举例说明张献忠杀人之所在的论据。

家园 又搀和一把

潜水以为三年大灾荒时期的问题归咎于中共的行政失当无可厚非。但当时也的确是发生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所以重看历史潜水认为应更客观一些。而数据方面潜水看过两组一组是3500万另一组是1700万。当然无论是那一组也是够惊人的。

家园 你比较无聊了

八千万还是一千万, 实在不值得争辩.

大于一千万, 估计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抽象的

概念了. 做了天大的错事, 害了上千万人的性命,

就算别人多说了点数据, 你怎么还有脸抗辩?

共产党就受不了一点委屈? 永远伟大光荣正确?

一点忏悔的意思都没有, 把一切都扯上民运,

民运充其量在六四害死上百人,(如果把责任都算在

民运的身上), 可它遭你们这些人的恨, 要比害死

上千万的多好几百倍, 说白了, 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家园 呵呵,我来两边不讨好一下

先说千人斩兄:老任还是在诉说自己的观点,没有具体争对某人,而老兄的“流氓无产者”是硬性的人身攻击,那是不对的。

回过头来说说老任:千人斩最主要的观点是,“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在大饥荒时的死亡率到底更可能朝上偏差还是朝下偏差”,您避开了这个的主语,却反过来说民运文章如何如何。其实地球人都知道民运的那帮人满嘴跑火车,怎么能拿出来跟咱们政府相提并论?要我是您(呵呵,冒犯,我知道自己水平差一大截),便会这么跟千人斩说:“政府最讲究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以及谦虚精神了,在大饥荒时的死亡人数上,只可能往高了统计,说是一千四百多万,其实肯定连一百四十多万都不到!”这么不就解决了吗?

家园 张献忠既然是导致人口锐减的始作俑者,那么

把四川人口锐减的情况完全归到张献忠头上也没有什么不公平的。60年代所谓的自然灾害死了这么多人,毛泽东作为始作佣者难道不应该负全责吗!

家园 本是个学术问题,历史问题,作者如此上纲上线,无话可说了。

三年才饿死几十万人,胡主席也不敢如此讲

家园 和张献忠杀人六万万匹配的另一个谎言:

“我皇上率领三百五十万大军,从长安起马,三路行兵,指日前来,先恢剿宁武、代州、大同、宣府等处,后赴北京、山海,剿除辽左。至叛逆官兵,尽行平洗。顺我百姓,无得惊遁。”(具体见《明清史料》甲编第一本)

李自成此刻率领的应该不是大顺军,而是人民解放军了。就是我军全盛的时候也不过三百万吧?

这本来是自成下面的人搞的迷魂阵居然就被载于正本的史料,张献忠的杀人奇谈怪论被编在明史中也是不足为奇的。目的就是无限制的诋毁农民军领袖。

家园 一语中的
家园 转一篇东东

明末清初蜀难编年初编(附杀人方法及死亡人数)

   ――成都大屠杀三百六十周年祭

  

  

   冉云飞辑录

  

   编辑体例

  

   一:本编以现今能找到的关于明末清初蜀难的相关资料汇集而成。

   二:有歧说时择善而从,委决不断时则多说并存。

   三:与蜀难相关诸事亦择要辑入。

   四:文中称呼,如引用原始文献时一仍其旧,不趋时媚新,如明兵、流贼(寇)等,存事实而不涉正统与否之史学价值判断。非原始文献引用,编辑者尽力避免褒贬性称呼。

   五:本辑系为纪念明末清初全蜀灾难尤其是成都大屠杀360周年而作,仓促未克细理,是为初编。它日若有新发现的资料,则随时更新辑入,便利学者,追念先人,以志不忘。

   六:兹将各种有关蜀地特别是成都的死亡人数和杀人办法以附录的形式,附于编末,以省读者翻检资料之劳。

   七:明末清初蜀难纪事,始于崇祯元年(1628年),止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吴三桂部被平定。凡五十三年,除几年未有战事外,蜀土无不被兵祸、天灾,实为自有四川以来之未有。

   八:本辑主要参考书目如下

   《圣教入川记》(内含傅迪吉著《五马先生纪年》),古洛东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版

   《张献忠剿四川实录》(内含余瑞紫撰《张献忠陷泸州记》、李馥荣撰《滟??囊》、沈荀蔚撰《蜀难叙略》、彭遵泗撰《蜀碧》、欧阳直撰《蜀警录》、刘景伯撰《蜀龟鉴》、孙遐撰《蜀破镜》、费密《荒书》),巴蜀书社2002年4月版

   《张献忠屠蜀记》(上下册),蔡山谐道人原稿,任乃强编注,土纸本,至诚书局1950年版

   《四川通志》(四册,影印),巴蜀书社1984年10月版

   《锦里新编》(上下册,影印),张邦伸编,巴蜀书社1984年12月版

   《张献忠屠蜀考辨――兼析湖广填四川》,胡昭曦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3月版

  

  

   1628年(崇祯元年,戊辰)

   十一月,陕西连岁荒欠,官民苛虐,饥民纷起。白水王二倡导于先,王大梁继起,后安寨高迎祥等仿效,李自成、张献忠从之。

  

   1629年(崇祯二年,已巳)

   正月,王大梁入略阳,击败官兵。闰四月,王二及王大梁败死。

  

   1630年(崇祯三年,庚午)

   三月,流寇由龙安府入至剑州江口,首犯四川(一说1632年为乱蜀之始)。官兵追杀,复逃陕西。

   四月,张献忠据十八寨。

  

   1631年(崇祯四年,辛未)

   张献忠被总督洪承畴安抚。

  

   1632年(崇祯五年,壬申)

   春天,张献忠与高迎祥攻山西。

   以摇天动、黄龙为主体的“摇黄贼”出山骚扰治中与四川的大巴山各地。

   渠县民变,生员鼓噪,打死衙蠹数十人。

  

   1633年(崇祯六年,癸酉)

   冬天,摇黄部与高迎祥再度合作。张献忠此时由归州巫山水道入夔府,始入川,破巫山、大昌、夔州、云阳等,后至巴州;贺一龙与摇黄部由乡入通江,破通江、东乡、太平、新宁、开县,后因秦良玉阻击,张献忠与贺一龙回窜至陕西;惠登相一股由宁羌至广元,攻广元不下,由剑州地界回陕。此为摇黄部(后分为混天星梁时政等十三家)攻蜀始,到1656年(顺治十三年)始平定。

  

   1634年(崇祯七年,甲戍)

   二月,“流贼自楚入蜀”(《蜀龟鉴》)

   三月,“贼犯梁山白兔亭”(《蜀龟鉴》),未能攻克。

   四月,过天星等陷广元、剑州,后又屠巴州及通江东乡、太平、新宁、开县,“摇黄”诸家陷六州县。

   七月,各路攻蜀之“流寇”(包括李自成等)被困车箱峡,总督陈琦瑜受李自成贿,释之。后攻广元,七日不下。后至南江通江地界,与汉中、郧阳流寇合成一股。冬末,高迎祥与摇黄等十三家会于荥阳。摇黄等自称“十三家支党”,仍旧回巴山地区为患。

  

   1635年(崇祯八年,乙亥)

   正月,张献忠围泸州,“裸妇女数千置城下”,稍微不从,或者感到羞愧的,即杀掉。

   摇黄出朝天关,经达州走南江、广元,至宁羌,为汉中军败。后走平阳,川东总兵侯良柱派将攻击,由通江入西乡。自此摇黄诸家入蜀驾轻就熟。

  

   1636年(崇祯九年,丙子)

   四月,通南巴等州县被摇黄诸家弄得赤地千里。明兵北守广元,东守巴巫与十三隘口。四月,满天星等部从陕西兴州入蜀,取太平县、掠大昌盐厂。摇黄诸家出山,与其攻陷通江、南江、东乡诸城。明兵由侯良柱等合力苦战,败摇黄诸家于潼川桃红河,由梓潼剑州复入陕与高迎祥合伙。

   七月,摇黄诸家与高迎祥杀回关中,后与孙传庭战于黑水谷,摇逃跑中死,高、黄被押至北京杀死。其余党仍旧称摇黄十三家。高迎祥死后,众推李自成为首领。

  

   1637年(崇祯十年,丁丑)

   闰四月初四(一说为四月十六日),雅州地震,六日,马湖、叙州、泸州等地震,二十九(一说二十六日)日荣县地震。

   五月,剑州大水。

   李自成率部自陕西凤翔、汉中入四川。十月初三日破宁羌州,驻兵黄坝驿,联络摇黄十三家分道进攻。

   十二月李自成陷梓潼。随即进犯绵州、绵竹、什邡、彭县、新繁、温江、双流、成都,驻军青羊宫。南路过天星等从苍溪、保宁、西充、射洪、观音桥、焦山驿、金堂而至新都。北路混天星从青川出江油,连陷彰明、罗江、德阳、汉州,两路合驻昭觉寺一带。成都巡按陈廷谟与军民死守,加以外围救兵赶至,李自成攻成都二十日,不下。复回陕,于梓潼遇洪承畴兵前锋,败走巩昌、临洮。此次李自成出入川共三月,攻陷州县三十六所。三十六城城守死者惟剑州牧和昭化令,其余逃遁。

  

   1638年(崇祯十一年 戊寅)

   正月,秦督洪承畴、总兵曹变蛟击贼于梓潼,因川兵诱伏,李自成等近全部覆灭。李自成由文县回秦,“孑身入楚,依献忠,献忠纵杀之”(《蜀龟鉴》),李自成星夜逃遁。

   二月一日,因去岁李自成攻绵竹,杀害辅臣刘宇亮全家及宗族,巡抚王维章被逮。

  

   1639年(崇祯十二年,己卯)

  

   1640年(崇祯十三年,庚辰)

   四月,张献忠部乘四川巡抚邵捷春部防范不力,攻入夔州。进太平县界,遭左良玉攻,大败张献忠,带千余人而逃。

   八月,阁部杨嗣昌与赞画主事万元吉自湖广追张献忠部入四川,至顺庆府,复还湖广。

   十月,张献忠与罗汝才攻成都。

  

   1641年(崇祯十三年,辛巳)

   正月,成都民变,除新都、金堂外,遍及各州县,后弹压。

  

   1643(崇祯十五年,癸未)

   八月,叛兵焚保宁、关厢;摇黄部盘踞巴州、通江、仪陇诸州县。四川总镇刘镇藩派部将王朝阳至仪陇讨伐摇黄部,缺饷而生兵变,掠民财并焚屋奸淫。从1633年迄今,“兵去贼来,川东北迄无宁日”(《蜀龟鉴》)

   十一月十九日,瑞王自汉中府逃到四川,1643年四月,四川巡府奉瑞王驻重庆。

  

   1644年(崇祯十七年 清顺治元年,大西大顺元年,甲申)

  

   春夏,保宁大疫二月。

   “六月,州城妇女逃尽。七月,破重庆镇,远兵逃回,尽剁右手。八月,破成都。九月十二日,贼自仁寿胡家大湾来追,……尽杀于黑痣湾喜儿潭,水中岸上,无一隙地,此初见杀人之惨也”(傅迪吉《五马先生纪年》)。

   六月十八日张献忠部攻陷浮图关,二十三日以火攻重庆通远门转角楼,重庆陷落。擒得瑞王、巡抚陈士奇等一干官员,皆杀。“城中男女皆断右手”(《荒书》)

   七月,南京弘光政权任命米寿图为四川巡按御史。

   八月二十七日,弘光朝廷改任前大学士王任熊为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川、广、云、贵军务,专办蜀寇。

   九月一日(农历八月初五),张献忠部驻扎成都城外,扎下二十几个大营。

   九月四日(农历八月八日),张献忠部后退三里。

   九月五日(农历八月初九),张献忠用带火药的二里长的引线,炸开城门,开进成都。入城后屠杀三天。

   九月,张献忠部张能奇与李自成部马科战于绵州之桃子园,能奇败,张献忠亲率兵败马科,由剑阁至汉中。

   十月十六日,张献忠称帝,国号大西,改元大顺。

   十二月,弘光政权任命樊一蘅为督师,专办蜀寇。川北士民俱将大顺年号用马粪涂抹,改弘光年号(《蜀记》)

   “献贼之据成都,日取人而杀之。先杀卫所指挥千、百户,后杀僧人、道士、匠作、医士,皆令州县解入成都。杀则投南门外大桥下。”(《荒书》)

  

   1645年(清顺治二年 弘光元年 隆武元年,大西大顺二年,乙酉)

   正月,张献忠于成都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付明兵之法。明参将与明川东道刘麟长合力攻陷重庆,以重庆为据点,取遂宁之盐扩军。明九围子隘官王祥出兵綦江。

   二月,清军攻陷潼关,占领西安,向四川近逼。同月,张献忠令抚南将军刘文秀率三万余人至合州多功城。三月十八日以精甲骑兵出浮图关陆路,大部队出合州,水陆夹攻重庆,于多功城遭曾英伏击,与于大海在亭溪夹攻刘文秀军,刘军溃败(见《荒书》、《客滇述》)。

   十月,张献忠部屠广元、保宁、绵州

   十一月,艾能奇复屠保宁,同月明参将杨展大破张献忠部刘文秀、狄三品于川南纳溪县,淹死者甚众。

   十一月十二日,张献忠准备血洗全成都居民。次日,驱全城居民由东、南二门出,于南门外沙坝桥边,大肆屠戮。“真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逐处皆尸,河为之塞,不能行船。锦绣蓉城顿成旷野,无人居住。一片荒凉惨象,非笔舌所能形容”(古洛东《圣教入川记》)。“冬月初四日,“复闻举号三阵毕,大叫各营传兵杀人。登时只闻刀响,大杀逾时,与昨日不同,久之尸满大坝,无人可杀,住刀。随拖死人下河,河面不知堆积几层。及视墙下,所存甚多,犹难数计”(《五马先生纪年》)

   十二月十五日,“献忠杀进士、举人、贡生一万七千人于成都东门外。”(《荒书》)

  

   1646年(清顺治三年,大西大顺三年,隆武二年,丙戍)

   二月,献忠部孙可望“复屠保宁,补屠上南至夹江而返。是月尽屠川西、川北”(《荒书》)

   三月,杨展、马应试合力攻占川南一些州县。

   六月,张献忠决意放弃成都,于是大开杀戒,先杀百姓,次杀军眷,再次杀自己的湖北兵,最后杀自己的四川兵。六月,清军进逼四川。

   七月,张献忠下令毁折成都城。同月,杨展与张献忠激战于彭山江口,向成都推进,直抵新津。

   八月,烧蜀王藩府。同月,张献忠弃成都,后经金堂、中江、盐亭、南充,到达西充。

   九月,献忠部屠顺庆府。

   新都费密与松潘朱化龙于什邡组成“飞来营”,合力抗拒张献忠。

   十二月十一日,张献忠被其叛将刘进忠领满州肃王豪格领少数轻骑,射杀于西充。

   十二月,张献忠部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率兵南下重庆,强渡嘉陵江,击败曾英部。

  

   1647年(清顺四年,明永历元年,丁亥)

   正月,四川大饥,民互相食。

   二月,全川泰半附永明王。于大海据云阳,李占春据涪州,杨展据嘉定,侯天锡据永宁,马应试据芦卫,朱化龙、曹勋各阻兵巩固四川。

   三月,永明王派范文光为巡抚川北,詹天颜巡抚川南。杨展派裨将杨荣芳、李一进等到成都,招抚灾民,分给谷种,成都人不知谷为何物,无农具,锄地用将士刀剑。

   春,大清派张得胜守成都,“采野菜草子为食”,为部将所害,残民无主。继又大疫。

   四月,明永明王据蜀。

  

   1648年(清顺治五年,明永历二年,戊子)

   明永历明据蜀。

   春正月,清以巡抚李国英巡抚四川,驻保宁。

   三月,永明王下巫山谭洪、谭诣攻保宁,李国英反击,谭洪、谭诣逃遁;顺庆卢明臣谋袭保宁,李国英反击,擒参将李大德、朱朝国,卢明臣逃遁。同月,李国英取潼川、绵州、达州。

   七月,蜀大疫。

   永历政权任命吕大器督师,续与张献忠余部李定国等战。

   冬,永明王封杨展为“广元伯”,提督秦、蜀军务加少傅太子太傅,续封“华阳侯”。

   “蜀大饥,人相食”(《蜀破镜》)

  

   1649年(清顺治六年,明永历三年,已丑)

   春正月,李国英派将击安县、彰明、石泉,皆得手。

   二月,朱容藩自称楚世子,建行台于夔州。

   三月,明将帅到相火并,李乾德、袁韬、武大定用计,大将杨展被害。其子杨?Z新只身逃往保宁降清。

   六月,永明王兵部尚书吕大器视师川东。

  

   1650年(清顺治七年,明永历四年,庚寅)

   春三月,永明总兵马寿率军攻李国英,被击退。

   夏,永明王以李乾德为川、湖、云、贵、陕、豫六省尚书。

   七月,献忠余部孙可望于自滇自称秦王,复派兵攻蜀。

   八月,献忠余部刘文秀派别将卢明臣取重庆。同月,自率兵攻建昌、越?Q。

   九月,刘文秀拿下荥经。

   十月,刘文秀攻陷雅州。

   冬,刘文秀陷洪雅。

  

   1651年(清顺治八年,永历五年,辛卯)

   永明王与献忠余部刘文秀分割据蜀。

   春二月,刘文秀克嘉定,武大定、袁韬降,李乾德被俘死。

   三月,刘文秀从嘉定扬帆而下,与卢明臣会,败李占春、于大海,谭洪、谭诣降归刘文秀。十三家至此解散,东川复为献忠余部刘文秀所有。

   四月,永明王部李占春、于大海降清

   八月,大清始试蜀士于保宁,东西川与试诸生凡五百人。

   秋,孙可望派其将张虎联络西山十三家李赤心等。

  

   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 壬辰)

   春正月,刘文秀还兵云南。

   三月,吴三桂自汉中入成都。永明王川北巡抚范文光服毒死。

   四月,清军攻占眉州。

   五月,清军攻占嘉定,明川南巡抚詹天颜、平远伯朱化龙被杀。随即下川南,与刘文秀战于叙州,吴三桂败走绵州,赴保宁李国英处。刘文秀攻嘉定,克成都,挥师上保宁,与吴三桂一战,败走。

   七月,吴三桂班师镇汉中。

   冬十月,孙可望派刘文秀、白文选来攻保宁。清巡抚李国英战,歼数万,刘文秀、白文选还云南。

  

   1653年(清顺治十年,明永历七年,癸巳)

   春,成都、重庆、嘉定再被孙可望部卢明臣、白文选、狄三品所占据。

   四月,永明王总督魏勇攻顺庆,清巡抚李国英派副将霍光先击退,斩杀二千人。

  

   1654年(顺治十一年,明永历八年 甲午)

   春,永明王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四川文武百官系孙可望任命。

   八月,清以郎中李宗孔、中书蔡琼枝充蜀正副考官,巡抚李国英充监临官,仍在保宁试蜀士,东西川共有八百名诸生参加。

  

   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明永历九年 乙未)

   春,巡抚李国英上疏请派久驻汉中的吴三桂取成都、攻嘉定、占重庆,然后乘势东下,扫清夔关,打通湖南、湖北,以便打开贵州、云南为孙可望部占领的局面。部议获准吴三桂相机行事。

   四月,吴三桂从汉中出发攻占成都,献忠余部郝承裔闻言逃走黎、雅。

   八月,李国英攻郝承裔所占之黎、雅,全部俘获。

  

   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 明永历十年 丙申)

   春正月,成都羊宫铁范释迦佛象自动,三日乃止。

   四月,刘文秀驻兵夹江南安坝,后移洪雅县天生城。

  

   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 明永历十一年 丁酉)

   春,李国英任川陕总督,仍驻节保宁。

   夏,清军入云南。同时,永明王黎雅曹勋统其子曹昌祚、杨彪镇守成都;郝承裔辅佐咸宁伯高承恩守雅州。

   八月,清以户部郎中解元才、评事罗光仲充正副考官,总督李国英充监临,在保宁试蜀士,参加者有诸生一千人。

   冬十月,献忠旧部李定国与孙可望火并,孙可望为李定国所败,从携妻带子从云南来投降清军。同年献忠余部谭洪、谭诣仍据巫山,自成余部袁宗弟、刘体纯、郝永忠仍据忠州、万县,李来亨则依结谭洪、刘宗弟等盘据巴、夔间,屯田生产自足。

  

   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 明永历十二年 戊戍)

   春二月,吴三桂以汉中之兵取嘉定、马湖、重庆、与总兵陈德来一起破开州。白文选降、卢明臣逃回云南。同时,吴三桂发兵云南。

   三月,刘文秀病死。

   六月,巫山谭洪、谭诣杀其兄谭文。同月,曹勋还沈黎,以其子曹昌祚据成都。同月明江南尚书文安之率李来亨、袁宗弟等讨谭洪、谭诣,攻重庆,被清总兵陈廷俊、严自明击败。

   十一月,李来亨复率众来攻重庆,李国英从保宁援,谭洪、谭诣带五千人降,李来亨败走。

  

   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 明永历十三年 己亥)

   春正月,大清军入云南,永明王走缅甸。

   二月,大清以高民瞻巡抚成都,曹昌祚奔沈黎。

   秋,明尚书安文之死。

   全川皆降大清

  

   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明永历十四年,庚子)

   春,李定国余部杀雅州守高承恩。郝承裔来降,请其代高承恩守雅州。

   八月,清以兵部员外郎张祖光、内阁中书孙象贤充正副考官,巡抚高民瞻充监临官,如试蜀士子于成都,改前明藩府为贡院。东西川二千诸生参加考试。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明永历十五年,辛丑)

   川陕各设总督,李国英专辖四川,驻节成都。

   八月,郝承裔据雅州复叛,发兵取成都。克新津、取洪雅。总督李国英亲率兵攻打,击败郝承裔,郝被杀,川南平。

   十二月,吴三桂用缅人擒永明王。

  

   1662年(康熙元年,壬寅)

   四川总督李国英上疏,川西、川南平,请移节重庆,平川东。

   四月,永明王病死。同月,石泉王朱奉枪起事,攻叙州属县,为李国英击败。

   六月,李定国死于猛腊。

   八月,李国英移驻重庆,上疏平自成部李来亨、袁宗弟等,献忠余部郝永忠等。康熙准请,派西安将军富喀禅领兵来会。

   十二月,李国英派提督郑蛟麟、总兵梁加琦攻万县,自成、献忠余部败走夔州。

  

   1663年(康熙二年,癸卯)

   正月初一,郑蛟麟攻袁宗弟,袁败走巴东。

   二月,清军攻克巫山。

   八月,郝永忠、袁宗弟、刘体纯合十万之众来攻巫山。

   九月,西安将军富喀禅与李国英师会于巫山,郝永忠等始退。

   十二月,李国英师攻陈家坡、夺老木孔,刘体纯自缢身亡。

  

   1664年(康熙三年,甲辰)

   二月,郝永忠、袁宗弟率军来攻老木孔,李国英击退,郝永忠、袁宗弟败走,追至黄草坪,连破四营,郝永忠、袁宗弟被杀。李来亨收其残部据茅麓山。

   八月一日,李国英移师驻茅麓山山脚。派郑蛟麟攻李来亨,李来亨一家老小自杀,其余投降。至此平定全蜀。

  

   1665年(康熙四年,乙巳)

   春,李国英自重庆回成都。李国英上疏裁军队,移民填四川。

  

   1673年(康熙十二年,癸丑)

   十一月,吴三桂举兵于云南,称天下都招讨马大元帅,杀巡抚等官,贵州提督李本深响应。

  

   1674年(康熙十三年,甲寅)

   正月,康熙命顺承郡王勒尔锦等督师分道攻吴三桂。同月,四川巡抚罗森、提督郑蛟麟、总兵谭洪等归附吴三桂。

   三月,吴三桂攻彝陵,不克,襄阳总兵杨来嘉附吴三桂。同月,耿精忠于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尚可喜质子以表对吴三桂的忠心。同月,吴三桂兵入阳平关,败退。安西将军赫业破吴三桂兵于七盘关、朝天关。

   七月,吴三桂攻广元,不克。

   九月,吴三桂兵攻广元,复不克。

  

   1675年(康熙十四年,乙卯)

   四月,吴三桂兵出川援王辅臣,遭击败。

  

   1678年(康熙十七年,戊午)

   二月,图海进取四川。

   八月,吴三桂死。

  

   1679年(康熙十八年,已未)

   十月,清军进攻四川,收复略阳、武关、凤县、汉中等地。

   十一月,进入四川之军攻入阳平关,收复兴安等十余县。

   十二月,进军四川的清军,下龙安府、广元。

  

   1680年(康熙十九年,庚申)

   正月,吴三桂部所据四川成都、保宁、顺庆、潼川等储及旁近诸县,均被清军攻占。

   七月,四川石柱土司等降清。

   十一月,吴三桂部失永宁等处。

  

   1681年(康熙二十年,辛酉)

   清军平定全川。

  

  

   附录1 张献忠各种杀人方式举隅

  

   (1):斩杀

   (2):草杀:即挨家挨户杀

   (3):天杀:即在朝会时,放狗于诸宫,凡被狗闻过的人,即拖出杀掉

   (4):生剥人皮法

   (5):匏奴:割手足

   (6):边地:分夹脊

   (7):雪鳅:“枪其背于空中”

   (8):贯戏:“以火城围灸小儿”

   (9)其它:“抽善走之筋,斫妇人之足,碎人肝以饲马,张人皮以悬市”。

  

   附录2 各文献有关张献忠杀人人数的胪列

  

   特别说明:杀人数据只胪列,以供诸家参酌,准确真实与否是另题。另外军队之间的到相杀戮,一般不在此种记录之列,除非屠杀军人而及相关之家属。没有大体数据之屠戮,亦不属登籍之列。以下明军及清军之屠蜀记录一同此例。张献忠、李自成军队与明军、清军,三方互相之间往来拉锯之战,在蜀地三十多年所造成之灾难,即如露尸荒野而造成之瘟疫、大饥荒,亦即战争之造成的第二次死亡,实难确切统计,一并不在登录之列。

   (1):《明史》卷309《张献忠传》称张献忠在四川“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

   (2):(清)毛奇龄《后鉴录》提及屠成都及其州县事:“(张献忠)先检各卫军及在营新兵年十五以上杀之,会计各路所杀卫军七十五万有奇、兵二十三万有奇,家口不计。乃次杀民之诸生、释道及堪舆、医卜有材技者……凡三十余万,家口不计。然后挨户杀,名‘草杀’。自成都起由城北威凤山至南北桐子园绵亘七十余里,尸积若丘山。其妇不胜杀,则引解而批于水。岁丙戍元日,命四将军分路草杀。五月,回成都,上功疏:平东一路,杀男五千九百八十八万,女九千五百万;抚南一路,杀男九千九百六十余万,女八千八百余万;安西一路,杀男九千九百余万,杀女八千八百余万;定北七千六百余万,女九千四百余万。献忠自领者为御府老营,其数自计之,人不得而不知也。”对于分兵四路“草杀”事,《蜀碧》说四路各杀男女“若干万”。

   (3):(清)查继佐《罪惟录》记录张献忠二次大屠杀。一次为屠重庆:“围重庆四日,城破,瑞王阖宫被难,旧抚臣陈士奇死之。屠重庆,取丁壮万余,刳耳鼻,断一手,驱徇各州县”;其二是屠成都:“陷成都,蜀王阖宫被难,巡抚龙文光暨道府各官皆死之。檄诸绅于成都,皆见杀”;三为“杀士子”:“悬榜试士,士争趋乞生。复以兵围之,数千人咸振笔挟策以死”。关于杀成都士子事,另有以下诸说,杀“七百三十名”(《张献忠屠蜀记》)、杀“近万人”之说(《蜀碧》)、杀“一万七千人”(《荒书》)、杀“二万二千三百人”(《绥寇纪略》)、杀“三十余万”(《蜀记》)、杀十万儒生及其家属共五十万(《纪事略》)。

   (4):(清)吴梅村《绥寇纪略》提及屠重庆事:“瑞王遇害,抚臣陈士奇、太守王行俭、巴县令王锡被杀,……王之奔自汉中也,关南道陈羽白与之俱,陇西士大夫多挈妻子从,故衣冠死者甚众。”

   (5):佚名《纪事略》提及屠重庆事:“其合城(按指重庆)军民男妇大小二三百万有奇,俱尽膏锋刃,抛尸江中,水为不流。”

   (6):《蜀碧》提及屠重庆事:“时重庆军士尚存三万七千余人,贼尽断其臂而纵之。”

   (7):计六奇《明季南略》提及屠重庆事:“砍手三十万余,流血有声!”

  

   附录3:明军屠蜀纪录

  

   (1):(清)杨鸿基《蜀难纪实》:“每得一人,榜刺炮烙,必得财物而后已,……故民虽免于兵刃而死于拷掠者十常八九也。”

  

   附录4:清军屠蜀纪录

  

   (1):《客滇述》:“清将梁一训驱残民数千北走,至绵州,又尽杀之。成都人殆尽。”

  

   附录5:人相食名目举隅

  

   (1):下羹羊

   (2):饶把火

   (3):骨烂

  

   附录6:蜀疫名目举隅

  

   (1):大头瘟:头发肿赤大如箕斗。

   (2):马眼睛:双眸黄大,森然挺露。

   (3):马蹄瘟:自膝至胫青肿如一,状似马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