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历史如何轮回? -- 墨里荀

共:💬16 🌺1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历史如何轮回 A4、背影:反思与自省

历史如何轮回 A4、背影:反思与自省

这几年经常能听到一句很小资的话:慢一点儿,等自己的灵魂赶上来。听到这句话,你会联想到什么,又是一个什么态度?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慢一点儿”,以行走在路上的自己为对象;“等自己的灵魂赶上来”,说到这,自己已经来到了自己的身后。来到自己身后的自己审视着前方那个自己的背影,说出了这句话。这句话在说什么?很明显,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怀疑的态度,试图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但是,一方面,这种怀疑及重新审视的意图似乎无从表达;另一方面自己正在进行着的行为又似乎有着强大的支撑。所以,以灵魂的名义表示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却又只能对前方自己的的背影说:慢一点儿。那么是让什么行为慢一点儿呢?对行为的强大支撑与“灵魂”又会有怎样的冲突?一句切中许多人内心的话不能只是一个宣泄的工具,需要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解释。

反思,上帝的背影。

据说,只有摩西看到过上帝的背影,不过,许多人都曾经或者一直朝上帝的背影方向望着。这要从认识以及对认识的认识说起。黑格尔将历史的发展总结为:发现对立面、超越、扬弃、发展,再发现对立面、、、,不断重复以至无穷无尽指向绝对精神。黑格尔的总结可以从两个方向来理解。一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例如在项目施工中,发现困难和问题(对立面),解决之,施工方法得到丰富与发展。在这里,以主体的欲望为动力,主体不断扩展对客体的认识。但是,主体如何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呢?或者说主体如何把握自己的行为?此时,主体必须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行为”中退出来,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行为”作为认知对象,得到一个新的对立面。在这种情景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行为”这一事件中的主体和客体在一个更高层次发生的认识行为中都成为了认识的对象。也就是说主体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必须从正在进行的行为中退出来,构建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为“反思”。通过反思,自我意识和理性得以建立。但是,更高层次的认识行为又如何被主体把握呢?于是不断更高层次的构建无穷无尽成为黑格尔总结另一个方向的理解。无穷无尽更高层次的构建被比喻为通天塔,尽头那里有上帝的背影或者称为黑格尔所言的绝对精神。其实与那里有没有上帝无关,一个包含所有层次反思的那个最后一个层次的反思是认识主体所无法描述的,甚至是无法理解的,这被称为主体理性的有限性。

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主体的欲望联系在一起,反思通过认识、把握、控制主体自己的行为提供了主体社会所需要的发展与节制的平衡。欲望与理性的对立构成了主体的内在矛盾,事情似乎只能如此了,信或者不信上帝又能怎样?认识到主体自身理性的有限似乎更直接一些。

自省,自己的背影。

让我先提出一个问题。一个关于可能性的问题。一个人,在刚出生的婴儿期和成年之后,哪个时候有着更大的可能性?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意在突显一个差别,成年人以其知识观念视野所展开的可能性与其自身本源之可能的差别。强调婴儿期并不是说一个成年人可以在生理上回到婴儿状态,伴随时间的流逝,婴儿期与成年期的“本源可能”也会发生变化,但是,知识观念视野所展开的可能性不能脱离人自身本源的可能性。婴儿还未来得及认识周遭的世界,所以这里问这个问题是要提供一个情景,一个纯粹的本源人如何看待自己所拥有的认识及观念(一个认识从无到有的过程,有关显明与遮蔽)。所以,自省关注主体自己的背影,一个为认识与观念所困的主体。

与反思相同,自省也有一个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行为”中退出来的动作,但是与反思不同的是,反思退出来后将处于对客体认识行为中的主体作为对象,而自省则是以主体从客体处获得的认识为对象。更清楚地说,反思带着已有的认识退出自身正在进行的认识行为,而自省则把认识留下独自退出来。

我们还记得,一个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主体社会面临着发展与节制的纠结。如果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行为”看作无节制因素干扰的单向度之发展,那么,反思和自省都有的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行为”中退出来的动作就可以看成是主体社会意图节制自身的行为。不过很明显,具有相同意图的两个行为:反思和自省,采取了两个不同的方式。如同自省方式中没有自我意识的位置,反思方式中也没有关于认识对主体自身遮蔽的思考。

对于自省方式中没有自我意识,我表示很淡定,这里想谈一谈为什么反思方式中没有关于认识对主体自身遮蔽的思考。想象有一座高楼(反思塔),1楼及楼外的广场上是客体世界和在客体世界中做具体实践的主体或者主体社会。主体要建立对客体的认识需要爬上2楼,是的,与实践经验相比认识已经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行动。要反思2楼进行的认识行为则需要爬上3楼建立一个更更高层次的认识行为,于是无穷无尽的爬楼。这是要说什么呢:反思带着已有的认识退出自身正在进行的认识行为。更清楚的说法是,反思延续了主体对客体认识的主客架构形式。或者说,反思之所以总是要构建更高层次的认识行为,原因是反思所延续的主客架构是单向度的,在这个单向度的主客架构中只有主体位对客体位单向的认识、把握和控制。我们发现反思者从未离开过主体位,所以3楼的反思可以触及楼下变成客体位的主体,但是却绝不会触及反思者从未离开过主体位的主客架构。对于反思者来说,2楼的认识是1楼实践行为的依据,而2楼认识行为的依据则是在3楼获得的认识,反思者不断建构更高层次的认识行为实际是在为更高层次之下的行为作奠基。

如果反思绝不触及单向度的主客架构,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推断,在反思者的眼中主体社会与客体世界就是或者就应该是这样单向度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把“认识”包含的内容看做是主体社会与客体世界交流的形式,而“认识”本身则反映了主体社会与客体世界的关系。对于反思者来说,单向度的主客架构就是认识本身。在谈到主体自身既有认识的有限性的时候,反思者的直接反应就是再向上爬1层楼做一个更深刻的奠基,构建一个更庞大的认识体系。例如,谈7楼认识的有限性,先要爬到8楼在8楼开始一个新层次的认识行为。反思者在谈到既有认识有限性的时候不会将既有认识看成是对主体自身的遮蔽,而是看作认识所显明的还不足够,爬到更高层次建立新的认识行为是反思者的应对方式。

可但是,反思者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说8楼的认识可以成为7楼及以下层次的认识与实践行为的依据,那么,在反思者从7楼爬上8楼时,在8楼的认识是如何开始的?注意,反思者还没到过9楼,也不可能未经过8楼就先到了9楼,那么8楼的认识依据何在?如何开始?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当反思者从7楼爬上8楼,我们没有一起跟着上去,我们望着反思者的背影,那也是我们自己的背影,我们就是如此地从1楼爬上了7 楼。我们停在了7楼,观察8楼的反思者如何开始一个还没有依据的认识行为,这个没有依据的认识行为到底依据着什么?于是自省在此时开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