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历史如何轮回? -- 墨里荀

共:💬16 🌺1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历史如何轮回 A5、认识的显明与遮蔽

历史如何轮回 A5、认识的显明与遮蔽

牛顿经典的动力学三定律是发现还是发明?我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也看到有人讨论过这个问题。

牛顿定律刚出现时曾被当作决定论大厦完工的一刻。但是决定论有一个问题,主体社会不介意客体世界的决定论完工,可是如果将决定论套用在主体社会上,一切都早已经确定不变,主体的思考和选择就成了一件没有意义的行为。我们都知道在传统中人们是用灵魂这个概念来应对这个问题的,决定论还是决定论,但是主体还具有不被决定论所规定的灵魂,于是主体就被分为了欲沉沦的肉体和努力升华的灵魂两个部分;现代认识发展,灵魂也演变为了另一个概念:自由意志,肉体与灵魂之间的张力转化为存在与思维的纠缠。我先不管存在与思维的纠缠有多么的深刻,灵魂,或者自由意志,在社会学上的意义就是主体社会与客体世界的区分界线。也就是说,有,或者没有,自由意志决定了你是否属于主体社会的一份子。

你有自由意志吗?张三可以说李四没有自由意志;鹿岛上的鹿可以说整个人类都没有自由意志。主体社会与客体世界只是一个抽象的架构,随意划分出一部分都可以说自己是主体社会,另一部分是没有灵魂的客体世界。所以,灵魂或者自由意志,在我看来只意味着一件事情:决定论。我们无须否认灵魂或者自由意志的说法对一个主体社会内部在社会学上的凝聚作用,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持有灵魂或者自由意志说法的一个主体社会对于外部世界的态度是决定论式的。

潮水退去就会知道谁没穿衣服,对于持有灵魂或者自由意志说法的一个主体社会,决定论完工,有没有灵魂就不容回避。于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出现,许多人都松了一口气。虽然建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是一个坚定的决定论者,可毕竟一个决定论者建立的相对论让看似即将完工的决定论再一次与完工拉开了距离。这是一种充满矛盾的心情,就如波普尔的科学哲学,科学必须是能证否的。科学本身追求“是”,却一定要求科学还必须能被证否。也就是,不放弃终极之“是”的召唤,可不敢真的抵达终极之“是”,在一种叶公好龙的信念中自我遮蔽。

灵魂或者自由意志,是决定论的一个推论。决定论来自主客架构内,但是决定论会使得主客架构失去存在的意义,为了恢复主客架构的意义,使主体的思考和选择不成为与现实无关的行为,主体自己给自己认定了一个不在决定论决定之内的灵魂或者自由意志的存在。于是,作为决定论之推论的灵魂就与决定论构成了一种背靠背方式的依存关系,如同存在与思维的对立。

你有自由意志吗?如果你有自由意志,那你必定是一个决定论者,无论你自己以为自己是或者不是。你是决定论者吗?如果你是决定论者,快去找找自己的灵魂,无论你能否向其他人证明那是你的灵魂。我不是决定论者,也不需要灵魂,所以我问自己:牛顿定律是发现还是发明?

牛顿定律曾被当作决定论完工的标志,相对论打破了这一幻象。为了防止决定论完工,主体社会修正了自己对决定论的理解,得到了一个永远不会完工的决定论和一个永远不用放弃的决定论信念。牛顿定律是发现还是发明?在这个提问中的牛顿定律代表的不是未完工的决定论,而是代表着那永远不用放弃的决定论信念。

将牛顿定律看作是发现代表着接受决定论这一信念。客体世界,也包括主体社会的肉体不包括灵魂,都只是决定论所规定之中的存在。而主体社会中的主体则是肉体与灵魂、存在与思维的二元状态。发现,表示本已有之,并不因发现或者没发现而改变。认识所显明的是对象本身既有的本已有之,而所谓决定论不过是通过认识这一行为将其显明而已。

将牛顿定律看作是发明代表着想放弃决定论这一信念。牛顿定律作为发明带有主体认识所包含的主观目的,而牛顿定律的客观性体现在主体的主观目的通过牛顿定律所显明的客体来实现,也可以说,主观目的通过牛顿定律切中了客体本身。将牛顿定律看作是主体所发明的一种尺度结构,或者更形象直观的比喻为主体观察客体的一个透镜(例如显微镜、红外夜视仪之类的),一方面,客体的确是牛顿定律中看到的样子,但是另一方面,客体有其独立的本身又不只是牛顿定律中看到的样子。同样,主体也不只是牛顿定律中看到的样子,不需要灵魂的设定。只要拿去牛顿定律所代表的决定论那个已经固定好的指向性,主体与客体都可以“接纳”决定论而非被决定论所决定。

将牛顿定律从一种发现转换为看作一种发明,这不是通过一个尺度结构透镜的比喻就可以完成的,仔细梳理要牵扯很多的内容,先放一放留在以后慢慢进行,下面从牛顿定律是一种发明出发做一些发散。

如果说发明式的认识显明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来理解:是xxx不只是xxx,那么发现式的认识显明则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理解:是xxx且只是xxx。是且只是的决定论方式推论出认识主体还必须有一个“不只是”的灵魂,当然这个“不只是”的灵魂只属于主体不能与客体分享。如同从来不曾离开过主体位的反思者一样,灵魂标注了认识主体自身的主体地位。不同的是,如果说反思者还处于认识行为之中的话,标注着灵魂的认识主体则是以灵魂的名义将认识行为中的主体位带到了现实的实践行为之中。我们说认识的主客之分是一个抽象的架构,也就是说对应到现实世界并没有哪一部分必须是主体而另一部分必须是客体,但是,当灵魂来到了现实世界,抽象的架构就固化到现实世界之中。有着“不只是”之灵魂的主体通过认识,把握控制着“且只是”的客体,于是认识行为中的单向度借由灵魂回到了实践行为的单向度。

如果说认识行为可以或者只能在单向度上进行,那么我们说所有的实践行为都只能在互动或者共时中进行。我们可以暂时将认识的内容看作是主观与客观的交集,而主体本身与客体本身都有着认识内容的“是”之外的“不只是”。将牛顿定律看作是发明要探讨的是这样一个问题:认识内容中的“是”对“不只是”或者实体(包含主客架构中的主体和客体)本身的遮蔽。但是不只如此,是xxx,不只是xxx,那么很自然的就有:那还是什么?如果回答了“还是什么”这样的问题,那么“还是”就不过是另一个“是”,所以,完整的表示认识的遮蔽可以这样:是,不只是,没有“还是”的“不只是”,通过这样对“是”的重新理解驱除“是,且只是”的遮蔽。通过将牛顿定律看作发明是如何展现这种遮蔽的呢?

牛顿定律作为发明,其显明的内容是主观与客观的交集。也可以说通过一种特定的尺度结构透镜,主观目的切中了客观现象,依照这个尺度结构透镜的显明,主体通过实践参与其中完成目的的实现。如果是决定论式的发现,那么客体就是且只是认识所切中的客观内容,这样的认识只有不断的切中客观现象以不断地逼近客体“本身”,一种永远无法到达的逼近,一个隐去主观目的的认识行为,客体是认识中的形象只因为客体本身就是认识所显现的形象,认识所需要做的只是追求更完整的显现。如果你问一个决定论者为什么要吃那个苹果,决定论者会努力给你解释苹果的营养价值,苹果的营养价值是针对这个决定论者而言的,但是苹果的营养价值在决定论者的解释中又是苹果自身本已有之的属性。回到作为发明的牛顿定律,无论是牛顿定律所显明的内容还是决定论者眼中苹果的营养价值,都是主体由其本身出发投射出主观目的所切中的内容,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是已经投射出的主观目的。有一句话是: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这句话展现了一个未投射出主观目的的主体。将牛顿定律作为一种发明重新展示了主观目的对认识内容的意义,顺着投射出的主观目的回溯到一个未投射出主观目的的主体。是,不只是,没有“还是”的“不只是”,所有的“是”都是已经投射出的主观目的的结果,也包括所有的“还是”,而没有“还是”的“不只是”则来自未投射出主观目的的主体——主体本身。

一个未投射出主观目的的主体——主体本身,这个主体投射出主观目的,投射出的主观目的切中客体本身获得一个认识内容,主体执行认识内容,实现主观目的。如果我们不讨论主体投射出的主观目的,那么,关于认识内容就只有一个客观性可以强调,于是,认识的问题可以简化为如何切中客体本身。此时,不被讨论的主观目的以抽象的形式存在于已经简化的认识问题之中,或者以先验主体性的方式被提起。我们说所有的反思都有一个不被提及的主观目的,一个已经投射出的主观目的,一个以抽象的形式投射出的主观目的。认识何以可能?认识内容需要以客观性来保证已经投射出的主观目的得以实现,这体现了认识的显明。认识的显明在从主观目的指向客体本身的领域里建立,而认识的遮蔽是在另一个领域被确立的,那就是主体本身与主体已经投射出的主观目的之间。

我们必须清楚,认识的显明与遮蔽来自对主体社会发展与节制的纠结,关于发展与节制通过鹿岛困境与均衡来理解。回到人与自然的轮回史观,现代被我视作为一个无自我节制的发展期,终将面临与鹿岛困境相类似的情景,这种类似或者体现在实体层面或者体现在观念层面,总之主体社会无法继续现代几百年来发展所形成的行为模式与价值观念,这不是现代的失败,而是现代的调整。进入调整期的现代社会不再与传统比较发展速度的快慢,生存再一次回到了现代观念所占据的主体社会的视野。在历史的发展期,现代在与传统的对抗中认识着自己,快速发展意味着战胜传统,战胜传统意味着现代的生存,现代的生存与发展在传统的承托下实现了统一。进入调整期的现代社会失去了传统的承托,现代观念所占据的主体社会第一次独自面对自己的的生存与发展,实践上的摸索和观念上的重构在茫然之中进行着,成就了一片混乱的后现代。所有的“是”都是已经投射出的主观目的的结果,主体社会需要寻找未投射出主观目的的主体——主体本身,因为环境已经改变,曾经的“是”面临着调整。失去传统承托的现代社会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传统,一个发展与节制共存的生存方式,现代社会需要找到还未投射出主观目的的主体——主体本身——重新投射出自己的目的以应对新的环境和新的自己,曾经作为显明的“是”在此时便成为了遮蔽。传统虽然已经不在,但是传统有着自己曾经经历的发展期和调整期,就如同现代已经经历的和将要经历的一样,现代在经历了与传统对抗的发展期之后,在调整期也将重新理解传统与传统和解实现历史的连续性。

这一节讲的是认识的显明与遮蔽,却从开始就谈了许多决定论和牛顿定律的事,为的是更清楚地解释认识的显明与遮蔽的涵义。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认识的显明深入人心,但是认识的内容对认识主体的遮蔽则逐渐被人们所忽视。探询原由,认识的遮蔽产生是因为认识主体对认识内容的理解发生了偏差。认识内容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如果单方面地强调认识内容的客观性,认识内容中所包含的主观目的就从认识主体对认识内容的理解中被忽略进而无视之。无视主观目的的认识内容,以牛顿定律为例,认识内容中所构建的特定尺度结构就被看作是客体本身所具有;如果正视认识内容的主观目的,认识内容的尺度结构就不再只是与客体本身有关,还与形成这一认识内容的主观目的有关。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将与两者都有关联的认识内容所构建的尺度结构理解为一种尺度结构的透镜,可以反映认识内容与两者的关联。牛顿定律和相对论代表着不同的尺度结构透镜,认识的显明与遮蔽不是讲尺度结构透镜的缺陷和完善,而是讨论尺度结构透镜与实体(主体或客体)本身的关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