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历史如何轮回? -- 墨里荀

共:💬16 🌺1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历史如何轮回 A8、认识的开始

历史如何轮回 A8、认识的开始

认识开始于主体,以客体本身为目的地。主体的认识以客体本身为目的地,从一开始却就不是以客体本身为目的,而是以对客体本身的超越为目的。这也许就是外在超越所以成为外在超越的原因吧。

对客体的认识开始于客体进入主体的经验之中。但是进入主体经验之中的必然不只是客体,而是客体与其他实体发生某种关系时呈现的现象。就是说是现象先于客体进入主体的经验之中,主体由对客体所呈现现象的兴趣才有了对产生现象的客体的兴趣。什么是现象?现象是一种关系的呈现,一种在时间维度具体呈现着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来自客体本身作为无限实体的无限可能性。

举一个例子。一群猴子在森林里以坚果为生,不是所有的坚果都能被这些猴子咬开。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块石头砸在了一个坚果上,砸开了这个猴子咬不开的坚果。一只猴子看到了这些,如果这还是一只比较聪明的猴子,它会怎么做?对,按那块石头的样子,找其他的石头试一试。于是,石头的概念诞生了。以前猴群里可能有坚果的概念,有狮子、老虎的概念,有安全、危险的概念,但是就是没有石头的概念,因为以前猴子们没有经验过石头发生对猴子们有意义的现象。

当这只聪明的猴子按自己所经验过的现象中那块石头的样子寻找其他的石头时,属于“石头”概念的共相便产生了。此前,对于猴子来说,一块石头和一块泥巴是不需要做区分的。但是在寻找石头的过程中,石头的共相产生了,石头与泥巴的区分也产生了。用来将石头与其他实体区分开来的正是石头曾经在那个现象中所呈现的属性,而这只猴子在开始寻找时可能不过是在找一块比坚果还硬的泥巴。

这只猴子不必一定要找到刚刚砸开坚果的那块石头,因为猴子的目的并不是石头本身,而是石头在现象中呈现的属性及属性呈现时的意义。如此,石头的属性超越了石头本身,使得共相之内石头与石头的替代关系成为可能,共相之外也为锤子的产生提供了发展空间。不过石头已经不再是作为无限实体的石头了,而成为了因为自身的无限可能性中的一种属性才被承认的石头。因为在猴子的认识中,石头这个概念虽然所指的是石头本身--作为无限实体的石头,但是此时猴子能指的却只有这一种可能。除此,猴子无法感受到石头的存在。这样客体本身便与认识中的客体发生了分离,客体本身仍旧在自身的时间维度,石头可能风化成土壤,但是客体本身依据自身时间维度的连续性知道那仍是其本身;客体本身还是其本身却已经不是认识中的那个客体了,好在认识从一开始就不是以客体本身为目的,你从此刻的石头变成了下一刻的土壤,共相之内其他还在此刻的石头是可以替代的。

下面我们试着从客体本身出发来理解这一认识的开始。首先,上一刻可能的火山岩浆和下一刻可能的风化土壤不属于认识中石头的本身,石头这一概念指向的客体本身是由石头的体貌特征所规定的,只有具有此刻的体貌特征的实体才是石头,即通过规定空间来否定时间。通过这一步,这一实体通过形式化成为这类实体的其中一个。接下来有一个问题不好回答:是因为石头是具有此刻体貌特征的实体所以可以砸开坚果?还是因为具有此刻体貌特征的实体可以砸开坚果所以是石头?也许有许多猴子认为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那么我们先要恭喜这些猴子,因为它们都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石头。不过遗憾的是这些猴子虽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石头,却忘记了自己是如何知道的什么是石头。因为这个问题的前一句话说的是已知者的逻辑,后一句话说的是未知者的逻辑。未知者从自身经验的现象中认识发生现象的实体,成为已知者后知道了这类实体可以发生经验过的现象。对于认识的主体来说,意义通过现象的呈现而呈现,不通过呈现了某种意义的现象便没有认识中的实体。这些猴子为了表明自己认识的客观,选择性的忘记了认识过程中呈现意义的现象的作用,因为现象所呈现的意义是认识的主体赋予的,主体才是意义之源。可是如果承认了这一点就相当于承认了认识的客观性中搀杂了主观的因素,因此许多猴子认为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对此,我称之为已知遗忘未知,用俗语说就是“忘本”,具体的表现症状是闲下来的时候就常常自己问自己:“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实体本身经由现象的显现进入认识之中成为认识之中的实体,所指的实体本身--以自身时间维度为依据的无限实体--失去了其本身,此刻的体貌特征成为指向的实体是否为所指的依据,而所指失去了所指的依据。此刻的体貌特征是否能成为指向的实体是否为“所指”的依据呢?辨认与识别这一认识论的本意何以可能?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回答:“所指”首先被意指为何物?

在有了概念之后,通过概念言说实体。主体通过概念之言说,如同人通过光之观察。人不承认有超光速的运动,主体也跳不出概念产生过程中所塑造的认识形式。当概念产生并用以指向实体时,认识已经完成了第一步的跨越:以现象--砸开坚果为因,寻找到了客体化的实体--如此的体貌特征作为果。此因果作为一个结论以石头这个概念否定了某实体的时间维度。例如,人是在发现杀菌的现象之后才找到某种特定结构(体貌特征)的物质并命名为青霉素的,因此体貌特征是可以成为概念指向的实体是否为概念“所指”的依据的,尽管此“所指”已非彼“所指”。不过,石头之为石头,青霉素之为青霉素,概念之为概念,并不能完全只依据体貌特征来辨认与识别,这么说并不是指对体貌特征的描述是否细致严密和完备,而是说概念之完备本身就包含对体貌特征描述之外的东西,不能以对能指的体貌特征描述的扩展来单独实现。这是因为在概念指向能指的体貌特征之前,在概念产生的过程中,概念已经首先被意指为现象了。以概念产生的一刻划分,在概念产生前,也就是在概念产生的过程是以意指的现象为因,以能指的体貌特征为果;在概念产生后,是以能指的体貌特征为因,以意指的现象为果。对学医学的人,老师告诉他因为青霉素具有什么样的分子结构,所以青霉素可以杀细菌;老猴子告诉小猴子因为石头具有某种属性,所以石头可以砸开坚果。脱离意指的现象,主体无法单独理解能指指向的体貌特征。望梅止渴是建立在梅曾经止渴的基础上的,不管是你曾经,还是你相信别人曾经。

在有了概念之后,通过概念言说实体。概念所指的那个实体并没有指向那个实体本身,概念指向的是概念本身,一个完备的概念。实体本身是无限实体,具有自身的时间维度。概念指向实体指向的是特定体貌特征的实体,却并不是仅仅如此。你指说那是一块石头,那确是一块石头没有问题,不过石头作为一个概念却还不完备,只有当你拿这石头砸开坚果,概念才完备了。因为现象,才有一个概念指向实体,所以概念指向的实体需要呈现现象才能实现概念的完备。

无限实体,否定时间维度,实体。说到这里可能还是没有谁知道我在说什么。再用一个和人有关的例子来说明。一个人开了一个饭店,什么都是自己做。饭店的生意好,一个人忙不过来,要招服务员。我要说的就是“服务员”这个概念。饭店老板需要的不是服务员,需要的是服务,也因此才有了服务员这个概念。“服务员”是实体吗?不是,它只是一个概念,不过这个概念需要实体来实现。也就是说这个概念需要一个实体来呈现概念意指的现象以实现概念的完备,因为概念从意指的现象开始生成也需要回到意指的现象完成概念的自身。你是一块“石头”所以应该去砸开坚果,你是一个“服务员”所以应该去服务,篮球应该在“高点”落下,物体“受力”应该改变速度。谁能说出不同意见吗?所谓实体其本身是无限实体,如同所谓服务员其本身是人。概念在生成的过程中构造了一个从能指的体貌特征到意指的现象的过程世界,居于概念世界的实体唯一的问题就是“实然到应然如何可能?”。一个人在二十岁时成为一个服务员,二十五岁时服务水平达到高点,三十岁时服务水平回到了二十岁。在概念世界里时间奇怪地发生了逆转,三十岁的服务员却还是三十岁。不要忘了,饭店老板需要的是服务,概念指向实体是需要实体呈现现象。对于概念世界来说,三十岁被开除的服务员已经不存在了[死了],如同没有石头概念的猴子看着石头一样视而不见。概念需要呈现现象的实体而非实体本身,特定的现象需要特定体貌特征的实体,普遍的现象需要抽离体貌特征的实体。抽离体貌特征的实体有两种理解路向:一是与形式分离的质料,其依然局限在概念世界之中。如果说体貌特征或形式还是一个和时间相关的概念的话[尽管这个时间是概念世界里的过程],那么质料就是一个纯粹的空间概念。可以说质料就是“实体”本身,是“实体”这个概念本身。而抽离体貌特征的实体的第二个理解路向是实体本身--无限实体。无限实体并不以居于概念世界之外来证明其本身是无限实体,时间维度的连续性证明无限实体就是实体本身,空间的开放性证明无限实体的无限可能。被开除的人不能当服务员了,但这无损无限实体的无限可能,无限可能不是指虚妄的无所不能,是指无限实体在空间的开放性。“石头”应该砸开坚果,“服务员”应该服务,“猫”应该抓老鼠,局限在概念世界的实体具有规定的对象和行为方式。要再次强调的是,在概念中的实体本身仍是无限可能的,正是实体此刻无限可能的允诺,使得规定的有限的行为方式得以可能。认识以实体此刻的无限可能为目标,意图通过穷尽实体此刻的无限可能来指向无所不能。实体本身由自己的时间维度来到了下一刻的无限可能,一个不能当“服务员”的无限可能。

重新回到认识的开始,“认识开始于主体,以客体本身为目的地”。这句话很奇怪,什么是主体?什么是客体?认识的主客架构是在认识开始之前就有的吗?那就是说,饭店老板服务员架构是在认识到“服务员”和“饭店老板”两个概念之前就存在的,需要的是认识到并去实现?在猴子有了“石头”这个概念之前,我们不知道石头是否存在,但是我们知道“石头”这个概念一定是不存在的。但是,没有“石头”这个概念,又何来局限在概念之中的被称为石头的实体呢?石头还是石头,却非有概念的石头,并非无所不能,却有无限可能。同样,认识无法开始于主体,因为在认识开始之前是不存在被称为“主体”和“客体”的实体的,并不是不存在实体本身,是不存在用以称谓的概念。不要误会,我不是不让人说“认识开始于主体”,如同我不能不让人说“人是人他妈生的”。我要说的是,在人出生之前,人他妈不是“人他妈”,在认识开始之前,主体不是“主体”,在概念产生之前,石头不是“石头”。

概念作为认识的结论构造了一个过程世界,我们把局限在概念世界的无限实体称为实体。认识从一个后来被称为主体的无限实体开始,以一个后来被称为客体的无限实体为目的地。当概念产生之后,主体以概念言说被称为客体的无限实体,不过言说的不是无限实体,言说的是概念。当主体通过概念来看待一个无限实体时,无限实体被看做一个实体,或者说,在主体看来,实体本来就是实体。猴子是如何认识到石头的?以现象--砸开坚果为因,寻找到了客体化的实体--如此的体貌特征作为果。此后,猴子可以依据如此的体貌特征来判断那是否是一块石头,潜藏的判断是那是否是一个能砸开坚果的实体。在概念产生的前后都有实体有现象,并在前后互为因果,就是没有无限实体。石头在有“石头”概念之前是什么?猴子认为石头在有“石头”概念之前就是石头,本来如此。猴子以“石头”概念指向的是如此的体貌特征,不过猴子不想回答如此的体貌特征为什么需要一个概念来指向。对于猴子来说,在认识开始前,主体就是“主体”,在人出生前,人他妈就是“人他妈”,只与体貌特征相关,本来如此。

认识从无限实体开始,到无限实体结束。概念作为认识的结论构造了一个只有实体和现象的过程世界,这个概念的构造成为了主体跳不出的认识形式,实然与应然,共相与理念,形式与逻辑,存在与思维,物质与精神。概念的构造中只有实体和现象,没有无限实体的位置。猴子可以轻易找一块石头重复从实体到现象的过程,却怎么也无法重复概念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猴子认为,在没有“石头”概念之前的石头是晦暗不明的,在没有“石头”概念之前的猴子是盲目无知的,概念构造的过程世界是两者的共同目标。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