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信 -- 明心灵竹

共:💬100 🌺19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天工开物》可不是故纸堆

                          它是17世纪的工艺学集成,各方面都是领先世界的。

                          如果今天你能写一本领先实用的《半导体工艺学》,一年收入一千万,是个不大的事情。

                          • 家园 那你查查它之后还有人前赴后继的继承并发展吗?

                            任何一种技术的传承中断,基本都是因为社会不需要他,或者无法产生足够吸引人的效益,而被集体所抛弃。无论思想禁锢有多么严密,只要利润足够大,是没有任何思想可以禁锢人(作为灵性动物)追求利润的冲动的。

                            马克思貌似有过类似阐述。

                            打个政治不正确的比方。世界无论哪个国家,民族主义和爱国都是一条深入人心的价值取向,或者叫意识形态。可是,稍微看看历史就知道,这种价值观在利益面前有多么 不堪一击。

                            再比如,历代王朝都把谋反作为首恶,制定极为残酷的律法,完备的洗脑理论,可是,野心家和造反者却前赴后继,不绝于缕。为什么?利益回报实在太丰厚,成功了基本可以保三五代子孙挥霍不完的财富和特权。

                            • 家园 中国文明比这高级一点吧

                               你这理论,就是传统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国富论》里面的为自己创造财富,就是为社会服务。简单地说,就是市场原教旨主义:按照利益,市场会调节一切的。

                               这个市场万能论,我感觉是只存在教科书上的,就不多说了。有没有市场,市场能否起正向作用,都是有一大堆前提条件的。前段时间林毅夫和张维迎关于产业政策的讨论,就与此有关,你可以参考一下。媒体和其余经济学家基本支持张维迎,不过我觉得张维迎是个害人害己的黑板经济学家而已。

                               半导体的产业基金初期就超过5000亿,不够再砸,业界的工资待遇福利都很好,利益很大,问题是产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再大的利益,也不是今天投钱,明天见效的。而且就算是美国,不管中国出多少钱,接连否决购买。说明美国也不是把钱放在第一位的,市场也是要被否决的。

                        • 家园 不能用市场的观点去衡量高级数学

                          高级数学有为社会服务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满足人类好奇心,探索未知的一面。它通常是远远走在社会需求前头的,是一种”无用之学“。从短期的经济角度来看,他就是一种完全没有收益的活动。就比如现代数学,陈景润去研究数论,对人民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实际用处的。

                          科研离普通人的日常很远,高等数学是科研的科研,离日常生活更远。它需要经济基础,但并不是一种完全的经济活动,不能用经济规律来衡量。现在的高等数学,也基本上以探索未知为主,不能用能否创造经济效益来衡量。

                          通宝推:给我打钱87405,
                          • 家园 你忽略了古今科研体思想和体制的巨大差异

                            一门科学技术能否发扬光大,纯粹靠当下和(评估的)未来能否为足够多的人或拥有政权力的集团带来足够大的利益。这一点,无论古今都成立,这不是市场的观点,而是利益的观点。人性就是如此,无利不起早,没利的事儿,谁会几百年几千年来的前赴后继地钻研一种学问?

                            但是,古今的科研思想和体制却差异巨大。

                            在古代,无论中西,人类的社会制度还处于蛮荒时代,自由竞争,物况天择,适者生存。因此,并没有今天以政权力为基础建立的成熟而发达的科研体制。因此,是否有当下的现实需要就是某一种学问能否生存并发展的唯一依据。

                            人类发展到今天,以工业革命的爆发为起点,任何一个政权都逐渐认识到技术发明和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利益,并且在学科建设上也逐渐明确了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众多学科中,以数学为绝对核心的基础研究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他对技术发明和科技创新起着提纲挈领的引领作用。因此,有了今天我们十分熟悉的体系化科研体制。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基础研究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利益回报,甚至让你等都产生了一个极其荒谬的错误印象——纯粹为学问而学问,沦为满足人类好奇心的一个玩物,而无任何实际用处,也不能产生经济效益。

                            因此,世界各国的科研体制无不带有圈养基础研究的特点。因为谁也不知道基础研究中哪一颗树会开花,哪一颗树会结果,也不知道哪一项研究成果会决定你未来的生死,因此,最保险的政策就是:全面撒网(展望未来),重点突破(立足现实)。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都能获得政权力的生活保障,也能获得政权力的科研经费,但在经费的多少上,基于直觉和专家经验,评估可能出利益的重点研究项目和未来可能的科技发展方向,进行项目经费的调节。因此,通过观察一个国家科研经费的走向去判断这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未来的工业技术潜力就是十分重要的指标,而通过观察世界主要大国的科研经费走向去判断世界的科研方向和趋势也是极为核心的指标。

                            同时,也正是基于上述某些急功近利思想的巨大影响,导致很多国家的科研体制急功近利,其中的佼佼者,自是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

                            因此,通过观察华为的科研投入方向可以断定说,华为的科研体制是急功近利的,是不可持续的,华为技术的极值是可以悲观的,华为的未来,如果没有政权力注入的技术支持,将是悲观的。而GE、波音等一大批伟大的企业,却在异常重视着基础研究,持续不断地投入巨大的资金于以数学为核心的基础研究。

                            • 家园 哎,不能说你这想法是完全错的

                                但是带有浓浓的西方公知味道。科研也是看实际情况的。比如索马里,搞什么科研呢?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提供统一的安全的环境是第一位的。最好是所有资源都投到这里,一分钱都不要搞科研。又比如香港,投入大量的钱给大学,老师待遇很高,科研水平也不错。可是其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产学研完全脱节,弱政府无法提供产业政策,这么多钱,其实对社会作用很微弱。香港的大学在大学排名上很不错,但是其社会和经济效应很差。各个国家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地理气候人文,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终极的解决方案。

                          • 家园 忙总有几篇数学的帖子,去看一下。

                            另外,提一嘴,忙总是中科大数学系(貌似中科大数学号称小莫斯科大学)学生,教过他课的,有华罗庚,吴文俊,吴肇直……等一批 新中国数学的奠定人。

                            你看看现在顶级的数学是在探索什么?顶级的数学家又在探索什么?最基础的数学到底是满足好奇心,还是国家级战略项目?

                            那几篇帖子,我的读后感是:数学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化到哲学层次,最顶级的数学大师往往也是最顶级的哲学大师,最顶级的数学在用数学语言描述社会现象,解释世界,认识世界,而不完全是应用(即,改造世界)。比如,阿罗的公平不可能原理,从数学的角度论证了“民主的不可能,公正正义的不可能,独裁才能实现个体最优”。

                            • 家园 想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社会,这个

                               理想很久就有了吧。物理学家想要用一个公式就能描述宇宙的所有运行规律,不过连三体问题都没很好的解决。人类社会的变量,远超三体问题吧。这些数学家,能不能搞定老婆都不知道。这些模型有启发,但不能相信。

                              • 家园 借忙总的话,数学解决三大问题:均衡,突变,优化

                                你显然没明白用数学语言描述社会现象,解释世界,认识世界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再次建议你去豆瓣把忙总关于数学的帖子去认真学习一遍,你会发现你对数学的认识是彻底的错误的。

                                • 家园 我没有看过忙总说数学的帖子

                                     但是这套言论我很熟悉。你有没有搞过科研,申请过基金?河里博士一大堆,估计都熟悉这一套。

                                     根据这些申请,不光数学改变世界,材料改变世界,物理改变世界,化学改变世界,生物学改变世界,高铁改变世界,太空探索改变世界,文化改变世界,教育改变世界,移动互联改变世界,数据库改变世界,人工智能改变世界。。。这个列表里,能批基金的都很重要,数学不会是更重要的。

                                  • 家园 我是雷锋!

                                    数学的有用性

                                    问:现代数学会有重要的应用出口吗?

                                    答:你说的是工程师,其实工程师不懂数学也行,只要会用计算软件即可。当时物理学家,化学家不懂数学不行,例如不懂群论,就不懂量子力学,不懂泛函分析,就不可能懂最优控制,变分,傅利叶分析,所以也就不可能懂规范场论。其实只要时对称的科学,例如量子力学,量子化学,都不可能离开群论。

                                    现在物理学,例如凝聚态物理学,基本上代数几何和代数拓扑是标准配置或者说最低配置,搞宏观经济学,泛函分析+代数拓扑也是标准配置。

                                    问:工程师有时候也需要数学基础,应用数学解决问题比较少,但实现算法要求能看懂。

                                    答:要了解伽罗华理论,必须了解拉格朗日对代数方程的工作,而了解伽罗华理论,才能真正理解群,环,域是怎么来的,才能理解数学从计算变成研究结构这一步是怎么跨出来的,才算摸着现代数学的大门了。

                                    传统数学到现代数学(从计算到结构)的关键一步就是伽罗华理论。

                                    豆瓣不能贴数学公式,写这一部分,不能没公式(因为必须介绍代数方程求解的历史过程,才能看出群论的概念其实是水到渠成自然产生的),而word上的公式到豆瓣上,就会成为乱码,这个比较痛苦。

                                    问:两者很多可以互相提供思路的东西,比方无和有(忙总已写),体和用(不同领域的数学有同构结构)

                                    答:抽象的过程就是去除物质思想载体的过程,例如数学从线性代数的欧几里得空间抽象到拓扑空间等价与狭义相对论抽象到广义相对论,因为都把度量抽象掉了,只留下最本质的的东西。抽象代数从计算过程(因式分解或解方程都是一种计算过程)想抽象到只考虑结构与经典理学抽象到量子力学等价,都把计算过程抽象掉,只考虑结构特征。

                                    抽象代数一个主要用途就是编码,一般是用多项式因式分解作为密钥(例如168阶的多项式,如果不知道密钥,可能的置换群是168!基本无法穷举的)。有兴趣建议看看系统所万哲先的《代数与编码》科普,万哲先是中国密码学派奠基人,我们密码技术不落后美国俄罗斯。

                                    问:大学没有学数学真遗憾,看来数学学好了,是可以看清很多问题的。

                                    答:不一定,主要还是看思维方式。毛主席的数学就很差,照样洞察力惊人。

                                    数学三大问题:均衡、优化和突变

                                    当年我刚到系统所时,喜欢跟老师们聊天(也都是科大数学系校友),讲自己的看到的和感受,讲一大堆后,几乎所有老师的必然问题是:你想说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或者你的问题本质特征或本征是什么)。对数学家来讲,所有问题都应该是抽象成本质的问题。他们认为,人类只能解决三类问题:均衡、优化和突变,离开这三类问题的问题,都无讨论价值。

                                    实际上系统所的研究室设置也是按照解决这三类问题设置的,例如控制研究室主要解决均衡问题(稳定性,可控性等等)(这个研究室最著名的成就就是红旗系列地空导弹控制系统的理论模型和算法,反导系统控制系统的理论模型和算法,核武器反应堆控制系统的理论模型和算法等等);运筹学研究室主要解决优化问题(资源最有配置,网络分工优化,能力调度等等)(这个研究室最著名的成果有全国铁路调度系统,国家资源配置系统,指挥自动化和电子对抗系统等等);基础研究室主要解决突变问题(例如耗散结构,自组织等等)(这个研究室的成果除了一些复杂系统基础成果外,就是核潜艇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卫星侦察系统的算法和模型等等)。

                                    凝聚态物理

                                    对凝聚态物理我不熟,我只能从国家产业政策角度讲讲我了解的。

                                    我们近十年在凝聚态物理上大量投资,目前形成清华,中国科大,南京大学三足鼎立局面(水平也是世界前茅),由于申请经费容易,现在有100多家小的追随。

                                    国家投资凝聚态物理,基于产业升级方向判断。我们认为未来20年制造业的制高点是:新材料+超级计算机+海量存储设备+工业高速互联网支撑的智能制造(按订单精细设计+精密制造+表面组装)。

                                    新材料突破的主要方向是高温氧化超导材料,纳米材料,超微结构材料等等。而这些正好是凝聚态物理目前的研究前沿:

                                    1.表面人工纳米结构的构筑和原子尺度操控:绝缘体表面、磁性纳米结构、单分子操纵。

                                    2.新材料的合成和研究:高温超导体、拓扑绝缘体、石墨烯、低维强关联体系。

                                    3.极端条件下的仪器技术发展:时间 (fs)、空间 (sub-?ngstrom)、能量 (sub-ueV)、温度 (sub-mK) 、磁场 (>20T)、高频 (>500MHz)。

                                    4.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强关联、激发态、弱相互作用、原子核量子效应、大体系。

                                    5.工业技术应用相关:表面催化、太阳能电池、产氢和储氢、生物体系。

                                    近年凝聚态物理的前沿似乎是相变。例如去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是拓扑相变。

                                    相变有两个研究方向,一个是重整化(数学上重整化群是研究非线性相变的主要工具),包括场论和统计物理,甚至高分子材料都需要这个方向研究。第二个是拓扑相变,现在比较流行的是拓扑序研究,例如拓扑绝缘体的问题。相变是凝聚态物理的本质问题,因为不但超导超流是相变,在磁性材料里面还有更多相变问题,如果到了软物质体系(包括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RNA、DNA、生物膜等等),无序系统(玻璃、胶体等等),也是相变。

                                    顺便说一句,近4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50%以上都是凝聚态物理获得。90年代初,杨振宁建议中国加大凝聚态物理投入,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群论的意义

                                    问:我学过四大力学,但是没学过群论。

                                    答:你学的可能是基于偏微分方程的普及版《量子力学》。真的量子力学,都是基于李群的,有兴趣,可以看看吴兆颜 的《高等量子力学》,这本书就是基于李代数来讲量子力学,你叫他《李群在量子力学中应用》也可以。

                                    其实只要涉及量子力学里面的无穷小动量和角动量算符构造,就要李群。物理研究的一个核心不变量是对称性,外尔(Weyl)对对称性的定义是:对称性就是在某种变换下的不变性。

                                    讨论变换就是在讨论群论。

                                    不懂群论,是无法理解场论的。

                                    布尔巴基的韦伊(André Weil)说过,“遇到困难,求助于所研究对象的自同构群。”

                                    从数学角度看,每一个对称性对应一个守恒定律,例如空间位移对称造成动量守恒,而时间平移对称造成能量守恒。显然我们都知道,物理学的基础是几个守恒定律1,所以物理学对称性是现代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对称性分规范对称性和整体对称性,从几何角度理解,就是系统的拉格朗日量或运动方程在某些变量的变化下的不变性。如果这些变量随时空变化,这个不变性被称为规范对称性,反之则被称为整体对称性。最简单的对称性例子是牛顿运动方程的伽利略变换不变性和麦克斯韦方程的洛伦兹变换不变性和相位不变性。

                                    从代数上看,这些对称性可以由群论来表述,牛顿力学的群分别对应着伽利略群(一个十维对称群,包括在时间上的平移,在三维空间中任一维上的平移,在三条空间轴上任一条的(定角)旋转,或三维任一方向上的直线性洛伦兹变换),电动力学对应洛伦兹群和量子力学对应李群。对称群为连续群和分立群的情形分别被称为连续对称性和分立对称性。

                                    杨振宁的最主要工作就是把规范对称性表达为一个理论的拉格朗日量的形式,并构造了核作用的规范理论。从此,规范对称性被大量应用于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模型中。在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中,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规范群。

                                    现代数学认为:物理系统的每一个对称性都有相对的守恒定律。诺特定理(诺特是抽象代数领域一个开创性的人物,少有的女伟大数学家)就是概括这关系的重要定理。它指出物理系统包含的每一个对称性都代表此系统有某相对的物理量守恒。反过来说:物理系统有某守恒性质就代表它带其相对的对称性。

                                    所以现代物理学,离开群论,基本没法工作了。

                                    抽象代数创始人之一(环论创始人)埃米诺特发现了数学和理论物理的对称定理后,其实理论物理与数学就很难分家了。

                                    诺特定理:对于每个局部作用下的可微对称性,存在一个对应的守恒流。

                                    这里对称性是指物理定律在满足某种技术要求的一维李群作用下所满足的协变性。

                                    物理量的守恒定律通常用连续性方程表达。

                                    推论:

                                    1、物理系统对于空间平移的不变性(物理定律不随着空间中的位置而变化)线性动量守恒;

                                    2、转动的不变性角动量守恒;

                                    3、时间平移的不变性能量守恒;

                                    4、在量子场论中,诺特定理的等价定理是沃德-高桥恒等式(Ward-Takahashi),可以从电势和向量势的规范不变性得出电荷守恒。

                                    简单举例说,牛顿运动定律F=ma(矢量形式)在空间旋转变换下是不变的,把坐标轴旋转,虽然矢量的各个分量变了,但总的方程F=ma(矢量形式)是不变的,所以在牛顿力学当中,就存在着一个跟空间各向同性相对应的守恒量--角动量。时间均匀性跟能量守恒也是如此,由时间均匀性,也就是过去、现在、未来物理定律是一样的,由诺特定理可以得出存在这么一个守恒量--能量。

                                    现在凝聚态物理最前沿的成果(例如文小刚搞的东西),我看就是微分几何+代数拓扑,已经没有什么物理味道了,完全是数学。

                                    • 家园 我们对“高级数学”的定义不一致

                                        在我看来,某部分数学如果已经被写成教科书,说明已经形成定论了,那么这部分就算不上“高级”了。忙总列的这些,大部分都是在教科书里面了。

                                        好比写了一篇论文,如果引用的文章都是教科书里面的,那么大家都会感到很奇怪,对你的论文通过评审会有很大的负面作用。

                          • 家园 哪个文明傲视全球,哪个文明就会涌出一大批杰出的数学家。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文明,13世纪的中华文明……还有更早的,都是如此。

                            数学的有用和无用,是很难用成功来评价的(我把你的话转译了一下),希腊之后的马其顿,宋之后的蒙古,是不是都在用事实证明数学是无用的呢?各领风骚数百年吧。

                            但不管怎么说,数学家基本就是这样一种超越自己,超越时代的人。

                • 家园 符号化跟抽象化不是同一个概念,符号化跟语言体系有关。
                  • 家园 俺觉得就是因为过于抽象才出问题

                    符号化倒不是什么大问题,起码在代数发展早期,用天地人代替xyz完全可以,康熙时代传教士教数学用甲乙丙替代xyz也没什么问题。

                    问题是宋金发展的那套矩阵表达式里连天地人都没出现,只出现一个太字符号代表常数项,所有未知数都被省略了,本来是整式表达式,结果矩阵化以后被抽象得只有整,没有式,这样很不利于代数的发展。

                    这套东西因为太抽象明代就没人能看懂,到了清代有人学习了西洋代数以后重看古书才恍然大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