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王洛勇的英文《出师表》 -- 本嘉明

共:💬145 🌺1487 🌵1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地主家的房子

      有地有房有佣人

    • 家园 关于《出师表》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士大夫),只要《三字经》认全了的,就没有不熟读《出师表》的。

      但以我的理解,如果从儒家原教旨主义的角度看,《出师表》毫无疑问是大毒草。

      因为以孔老二的“纲常”而言,一个“臣”是绝对不可以对“君”这么讲话的,是大不敬,是谋逆。刘禅的血统毫无问题,所以他就应该是正儿八经一个“君”,他的智商够不够70,这不是任何一个奴才应该担心的事情。

      《出师表》这件非常奇葩的公文(不如说是散文),如果是“相父”(刘禅对诸葛的尊称)规劝刘二世,那就必须是私下呈交,阅后即焚。但诸葛亮居然公开发帖,这本身就是叛逆,就是一个有文化的董卓。董卓就是董卓,跟怎么矫情没有关系。

      诸葛亮穷兵黩武,仅仅90万人口的小国,不断攻击400万人口的魏国,益州疲敝至极,民有菜色。可以说,刘禅和益州本土派精英集团,都无意再战。但诸葛亮靠着独裁,一意孤行。大战不断的好处,就是外来的“荆州派官僚”(诸葛亮的主要支持派系)能始终掌握大权,这跟蒋经国的“外省人”靠着戒严戡乱维持少数人口执政,管理(压迫)占多数的台湾本省人,是一个道理。

      所以整个三国史里,真正以民为本,主动追求“过几天消停日子”的,就是韬光养晦的吴国。只要荆州不生战生乱,你们俩爱咋咋,别来烦我。

      回过头看《出师表》,我要请教大家,为什么明明废弃刘家皇帝的权威的叛贼,会流芳百世呢?我们不妨这样设想,如果伐魏成功,诸葛亮统一全中国,他会“还政于刘禅”吗?

      • 家园 你在和一个下模仿棋的人对话

        我说过这样的话:

        以我的体会,毛泽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很好的认识工具。这个工具其实就是课本上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里面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是基础,量变质变是标尺,否定之否定是变化。我很多次在河里谈过定性判断和定量判断的事,这其实就是量变质变的问题。十克火药和十斤火药,其实也是量变质变的问题。你和孩子说话,说孩子做错了要改正,这是十克火药,你说孩子做错了要去死,这是十斤火药。区别很简单,就是量变引起质变。我将这个规律改造成工具,就变成了定性判断和定量判断。

        任何一个人都明白我这段话在说什么。这段话就是纯粹地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无论你怎么将毛泽东和诸葛亮捆绑,试图用制造“城狐社鼠”形成“投鼠忌器”的困局,你都无法面对一个基本的事实:

        我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在教读者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去分析问题。

        任何一个熟悉我的网友都可以看我的帖子,我的帖子一直都是坚持使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去分析问题。

        但是,有个人,他一直在下模仿棋。

        这哥们怎么攻击我的呢?他说:“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审视此君,方法论似是而非,世界观不辨是非。”

        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我就批评他的理论似是而非。

        而我又发现一个问题:

        而且更加奇异的一点是,他的很多话,走的是模仿棋的路子。比如说吧,我说了一句“白莲花”,他马上就开说:“现在呈‘白莲花’状痛心疾首于‘被带歪,不长进’?”与他对话,我经常觉得很穿越,有很强烈的即视感,因为我总觉得这是我应该说的话,但是他总是抢去说。说别人的话让别人无话可说,这真是很奇异的事情。

        比如说,当我明确指出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些马哲原理看问题的时候,这位马上就说“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审视此君,方法论似是而非,世界观不辨是非”,模仿棋的痕迹再清晰不过了。

        你现在遇到的根本不是一个正常的讨论。

      • 家园 我又要对本先生唱反调。

        要更好地了解中国,须从中国本身历史中去寻,“西学中用”并无必要,也不应该。本先生的思路,我看是受西学影响大了些,本先生有这份雅量,因此这个批评我就直说了。

        ==

        首先,诸葛亮思想上是法家,这一点记载很清楚,我之前写过一篇文字,罗列过一点证据。

        诸葛亮被视为大儒,甚至一些行为也被用儒学解释,那是程朱理学大兴之后的事。有一个例证,就是诸葛亮在唐朝就入了武庙,接受官方祭祀;但入文庙却是在明朝永乐年间。顺带一提,文武庙受祭人选的变迁,是中国史上政权意识形态变迁一个极好的映射,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东西。

        ==

        也许是受文革“评法批儒”运动的影响,很多人有儒法两家根本对立这样一个印象,但实际上并不是。以我的观点,法家是先秦儒家吸收了道家思想后形成的一个思想流派。法家思想的传承并没有明确轨迹,比如代表人物韩非,其受业恩师却是大儒荀况,多少能够侧面说明法家思想的来龙去脉。

        说法出于儒,还有个原因,就是法家根子上其实和儒家是殊途同归的,即维护君主权威。所不同的是,儒家构想的社会结构,是君君臣臣的等级化社会;而法家设想的则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扁平化社会。

        这里有必要着重说明一点,“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商鞅法办秦孝公太子的典故。这句话经常被误传为“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个误传就差之一字谬之千里了,按法家的构想,天子的意志就是法。

        ==

        君主(理论上)拥有无上权威,应该说是中华文明的特征,辩证来说,这必然有利有弊,其利,我之前也写过一篇文字阐发一二;而其弊,就是君主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政权的命门。

        权责对等是不言自明的普世价值取向,事实是没有人能担得起无限的责任,自然就没有人能拥有无限的权威。所以儒法两家都是在做“顶层设计”,为君主分责,同时也是分权(道家的设计则是干脆“小国寡民”,不要君主)。

        儒家的规条是道德,看似对君主的要求多,限制大,但实际上的限制作用较小。因为按儒家的规划,没有人可以“替天行道”来批评君主,当一个人站出来从道德上指摘君主的同时,他就已经不再居于道德制高点。

        法家的规条是法律,看似对君主没有要求,但实际上限制作用非常大。因为君主的意志(主要体现为言论)就是法,这就从客观上限制了君主不能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再有,虽然没有人能凌驾于君主的权威来审判他,但君主却被囿于自己的权威,不能(轻易地)自相矛盾。宏观上来说,这对为人处世其实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

        同样可能是由于“评法批儒”(该运动在实际操作中近乎“颂法批儒”)的影响,很多人觉得法家进步而儒家反动。这显然是合理的,但要注意两点,一是也要考虑历史背景;二是儒家也并不一无是处,同理法家也并不放之四海而皆准。

        有一个很简单的例证,如果儒家一无是处,那么它就不可能成为主导中国的意识形态。在实际上并非儒家主导的时代,儒家也通过“外儒内法”这种形式,在意识形态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儒和法当然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但这矛盾却未必总是居于主导地位,实际上二者常常可以互补。有儒无法,则上位者缺乏限制,长期发展的结果必然是社会结构崩塌;有法无儒,则社会关系中缺乏缓冲,矛盾的爆发将更频繁,更激烈,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性。

        ==

        毛主席要评法批儒,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儒家道德已经被社会主义新道德所替代,在新社会,儒家思想已经主要起反动作用,而法家重公平、重公开的思想仍有价值。二是毛主席作为伟人,对社会稳定性的价值判断明显和一般人有偏差,尤其是在关键历史机遇期,势必要做出取舍的时候——这种取舍的正确我无力评说,但作为拜年语里几乎必有“岁岁平安”一句的民族,传统上对社会稳定性的看重也可以说毋庸置疑。

        ==

        说回历史,也就不难发觉诸葛亮历史上得享大名的原因了:诸葛亮很可能是把“外儒内法”这一理想政治形态,或者干脆说中国的“王道”实行的最好的人。他的统治术是法家的,并且卓有成效;他本人道德上也严于律己,堪称楷模。

        在这里还需要指出本先生的一个错误:本先生推断诸葛亮的施政目的是为了维护小团体统治,这是一种阴谋论论调。世界上的确存在很多阴谋,因此这类论调很有市场,但是讨论政治的时候以阴谋来推测,则失之于小家子气(并不总是错,但也往往错)。

        原因很简单,毛主席教导我们:搞政治要以阳谋不以阴谋。就我个人的体会,并非因为阳谋总比阴谋更有效,但宏观上阳谋却总是胜于阴谋,这是因为在大范围内实施阴谋,难度要远比实施阳谋高。而政治是一种宏观人类活动,这是很显然的。

        具体到诸葛亮的执政,如果他想用阴谋手段来保证荆州小团体的统治权,搞“先军政治”是一种手段,但是正确的搞法应该是引而不发,以外部军事威胁,来作为内部高压的正当性(比如老蒋,小蒋宣称反攻大陆能说不能做,这一套也就搞不下去了)。像诸葛亮主动去北伐,那就不符合这种阴谋的原理了。战争难免有胜负,倘诸葛亮负了(他也的确负过),他的威望受损,反对者要不要质疑?质疑多了,如何保证这种体制得以维持?既然曹魏并不想战,诸葛亮何苦主动挑战?

        而且长远来说,阴谋总是不能长远的,诸葛亮应该把阴谋搞成阳谋。那就是借战胜之机(他也的确胜过),进一步篡取蜀汉正统,从而道义上合法化他的小团体统治。历史证明,这是司马昭之下无数篡臣的不二法门,但是诸葛亮也没有这么做。

        史有定评,诸葛亮是好人,诸葛亮是能人。我们现在提出质疑,认为诸葛亮未必如此之好,或者未必如此之能,都是情理之中的。但翻案翻成诸葛亮既蠢又坏,那我说句难听的,步子太大,难免扯蛋。

        ==

        其实说到诸葛亮,还应该说说刘禅。

        刘禅这个人,按儒家标准去看待,顶多算个中下之君,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德行,还不太能控制自己下半身。要是算上最后灭国,那还得加上宗庙不守,不忠不孝,得算下下了。

        但按法家标准,刘禅作为君主得到的评价应该很高。他很好地履行了法家体系中君主最重要的一条职责:选择适当的宰辅,并信用之。对比同时魏吴都有废立的权臣,可以看出单是放权就并不简单,更何况蜀汉的宰辅干得都还可以。

        可以这么说,但凡刘禅稍微不配合,诸葛亮也留不下现在这样的美名。

        ==

        最后试回答本先生的疑问。诸葛亮流芳百世并不奇怪。从为人的角度说,立德立功立言,诸葛亮都有可称;从人臣的角度说,诸葛亮更是生极人臣,死得哀荣。

        哪怕是从君主的角度说,有个像诸葛亮这样勤于所事的辅臣也不是坏事,事实就是大部分人(君主自然也是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君主自然更有条件)都难以抗拒耽于声色的诱惑。当然,大权托付于人,君主难免会有所疑虑,但是诸葛亮已经盖棺论定为可靠,这种情况下自然可以作为楷模来宣传了。

        至于本先生最后的疑问,要直接回答的话,我会认为诸葛亮真有可能会交出政权(未必是交给刘禅,可能是交给接班人如蒋琬辈)。因为从种种表现看,诸葛亮所恋的并不是权,本先生想一想,恋权首先得有命掌权,本先生可还能举出一例史上把自己累死的权臣?

        诸葛亮不还政刘禅,也并不能因此证明他就废弃了皇帝的权威。蜀汉的权力配置,其实有其合理性。不妨反过来请教一个问题:本先生以及河友们觉得建国初期,毛主席决定退居二线,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通宝推:文化体制,阴霾信仰,脚歪不怕鞋正,不远攸高,
        • 家园 史上把自己累死的权臣,至少有两位

          您连这个都不清楚,何必来批评我呢?

          在蜀国,诸葛亮一直是本质上的摄政王(相父嘛),这已经是无父无君了。他的理由是:我是有父有君的,我的父君是刘备。但是刘备死掉了,刘禅就应该继续骑在你这个奴才头上,接着当父君。

          诸葛亮给自己残留一点独立人格的渣渣,不肯被乳儿摆布,在三国的大格局里不当棋子而当棋手。他走的路子,跟曹操当丞相时类似(只是斯文些),想灭李严还是照灭,看谁的脸色了?不就是宫廷政变吗?

          诸葛亮至死不废刘禅,他的儿子会不会废?他儿子不废,他孙子会不会废?总之大权始终在他家。

          本朝主席的事,跟我们摆龙门阵无关,不要事涉敏感好吧。

          • 家园 那累死的两位权臣包括不包括诸葛亮?

            包括的话还能猜猜,不包括且至少两位起的话那还真是一头雾水。再说但凡是病死的权臣难保不是因为劳累过度导致因病医治无效,所以还真难猜。曹操差不多是脑肿瘤病死,他绞尽脑汁算计别人猜人心思难免用脑过度,这个也得算把自己累死吧?

          • 家园 事涉本朝主席

            林风清逸:想把批诸葛亮等价于批毛泽东?

            这句“事涉本朝主席”很有意思。不久以前我说到过,这是“想把批诸葛亮等价于批毛泽东”,是“粉了一个诸葛亮,黑了全部中国人”。然而,世上就是有这样的人,有的人居然大言不惭地引用过去,说什么“我要特地引用这一句话,因为我发现与此君交流往往能取得一些意外的收获。此君之前说‘粉了一个诸葛亮,黑了全部中国人’,我就没想明白,诸葛亮何能有如此妙用?看了这句话对我大有启发,我真是从未想到,黑全部中国人的方法居然可以做到这样隐蔽”。现在就又来了。

            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试图硬要将诸葛亮和毛泽东捆绑在一起的。

            几年前我曾经多次说过,有人就是喜欢拉大旗作虎皮,制造“城狐社鼠”的形势、来迫使对手“投鼠忌器”。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老鼠在土地庙里打了个洞住在里面,土地庙是用木头做的,外头糊得泥巴,如果用火攻,怕烧了木头,用水淹,怕毁了泥巴墙,这个老鼠不好对付,就是因为土地庙。

            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之前我发的帖子。更早之前的帖子不好翻,我是没某些人那样的习惯。

            林风清逸:赖上了,再说一段吧:反差。专业和业余的反差可以反映真相。

          • 家园 诸葛瞻有没废立之举

            当代人说了不算,历史上的司马氏就那么智商欠费,抓着诸葛董卓篡位证据了却舍不得拿出来给天下人看看,那被诸葛董卓压迫那么久的益州派呢,也舍不得拿出来,蜀中百姓呢,都拿不出来。更奇怪的是,诸葛瞻父子战死疆场了,论说死无对证了,咋包括刘禅在内的所有人,都不肯拿证据证明诸葛瞻的司马昭之心呢?阿斗都寄人司马昭篱下了,这时候说两句,诸葛瞻就是想废我,我不想跟大王对抗,全是诸葛瞻穷兵黩武,反正死人不能说话,这还真是奇怪了。

            谈血统论,刘备血统是大秘密么,要诸葛亮真是血统论拥护者,三国那一串儿姓刘的诸侯,哪个宗室关系不比刘备近,刘表还是诸葛亮亲戚,就是曹操手下谋士刘晔,论血统都比刘备正统得多,就算不投刘氏,诸葛亮族兄弟诸葛诞诸葛瑾,在魏吴都混得风生水起,诸葛亮不投曹孙,反倒投一个几百年前西汉王爷的后代,还是只有新野一座小城的破落户,逻辑上讲不通啊。

            评价历史人物,是看他做出了什么,不是今日之人臆测一个古人的观点,诸葛亮没受九锡,这就是事实,而不是臆测一个他很想受,结果忍住没受,今人连身边人的真实意图都摸不清,反而能把千年前古人的内心活动摸个清楚,也是人才啊。

            通宝推:删ID走人,
          • 家园 本先生,我们讲道理好吧。

            您说史上累死的权臣有两位,却不说是谁,并以此来批评我这个做派,我要腹诽的。西河河友们有相当水准,究竟是我学识浅薄,还是您有所疏失,讲出来大家自有判断嘛。

            鉴于您把诸葛亮废李严称为“宫廷政变”,我不得不对您的一些认知和判断标准表示一下质疑。李严被罢黜是否纯然权力斗争我们且不说,单从流程上来说,诸葛亮提出了李严的犯罪证据,与朝臣联名,要求刘禅裁断,这是符合程序正义的正常流程。您管这叫政变,而且是“宫廷政变”,您这是把电视剧当成历史来跟我讨论呢?

            诸葛亮儿子孙子的问题,有河友已经帮我回答了,诸葛亮根本就没给他儿子预留可以废立的大权,对比一下司马懿司马师的权力传承就知道有多大不同了。

            事涉本朝主席,本先生不愿意谈,我不勉强,但本先生切莫认为我有什么弦外之音。在西河来说,谈本朝主席不算“事涉敏感”,这是对河里帖子列表一望可知的事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