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农民老大爷和英文缩略字 -- 颜赤城

共:💬21 🌺1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农民老大爷和英文缩略字

避免英文缩略字的出发点,我的理解是,让一点不懂外语的中国人能明白你在说什么,就是怎么让农民老大爷看电视的问题。可能对于会英语的人来说,避免英文词汇很麻烦很费劲。但是我认为这个政策的出发点是十分正确的,毕竟还是有很多人不会英语的。将心比心的想一想,比如我不懂韩语,假设电视上总是打出几个韩国字,播音员发出奇怪的我不理解的声音,我会很气愤,我会要求国家禁止国家电视台这么做。

为什么英文词汇和缩略字在我们的语言中越来越普遍呢?因为英语国家产生了我们需要使用的东西,我们需要名词去指代这些新事物,对于会英语的人来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拿过来用。因为英语已经非常普及了,虽然没有完全普及,大多数人还是知道英文字母怎么读的,因此这些英文缩略字会很容易的被接受。

这里面有一部分是翻译们的失职。也有翻译规范化的问题。

有些人可能觉得翻译这些词汇很难。比如常用的例子NBA,CBA。这其实是最简单的例子,BA就是蓝协,全称“篮球协会”,简称“篮协”。NBA翻译成“美职篮”最符合原意,注意这不是字对字的翻译。

其实NBA比TV好翻译多了。假如TV当时没有被翻译成电视,那么人们也不会说“我刚换了个彩电”,而会说 “我刚换了个彩色TV”。天天念TV,突然变成电视,可能开始还不习惯,“哎呀,说电视谁懂啊,说是得说TV。”其实两天就懂了。

DVD怎么翻译?“卖DVD的来了。”“卖光盘的来了。”其实我会叫它光盘。注意这个特定的翻译是约定俗成的,不是标准翻译,“视盘”可能更准确一点。但是语言就是这样,很多都是约定俗成。

Google怎么翻译?如果没有人给你翻译你是不是会很苦恼?但是有人给你翻译成“谷歌”,你也没有任何困难接受他。

但是不可能每个词都有人手把手的给你翻译,人工翻译来不及怎么办?应该规范化翻译。比如外国人名,最近波兰飞机失事,殉难者名单就是规范化翻译。有兴趣的可以查一查,就是拿汉字去套原发音。就好像汉字的英文书写有规范方式一样,外语的汉字书写也有规范方式。

比如iPad,如果没有人翻译,中国的国家媒体就应该用规范化去翻译成“爱派得”。

这会不会产生混淆呢?别的语言是怎么做的呢?一直有一个流行的错误说法是,英语比汉语更容易接受外来语。其实本质上没有任何不同。一句英语里如果有太多陌生的外来词一样让人摸不到头脑,甚至太多陌生的英文缩略字也会让读者无法理解。英语翻译也是音译和意译两种方式,音译也是英语发音尽量去模仿外语发音。比如豆腐翻译成Tofu,只是近似音而已。就好像cheese翻译成“起斯”,不可能很准的。有条件还是要意译,cheese的意译是“奶酪”。

科学研究领域的英文字母怎么办?比如数学课上,不只有英文字母,还有好难好难的不知道哪里来的字母,比如欧姆。欧姆还好了,好歹有个翻译,很多没有。我觉得没有必要翻译。没有实际需求去翻译。

通宝推:纹石,
家园 我的看法

我认同你的这个看法:“为什么英文词汇和缩略字在我们的语言中越来越普遍呢?因为英语国家产生了我们需要使用的东西,我们需要名词去指代这些新事物,对于会英语的人来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拿过来用。”但由你的这段论述也可以看出,“英文词汇和缩略字在我们的语言中越来越普遍”的根本原因,在于“新事物”的诞生(为追求时髦而用英语词汇的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内)。因此理解英文词汇和缩略字的关键,在于了解它所指称的对象。否则,无论你是用“Ipad”还是“爱派得”,听的人都会不知所云。

因此,“英文词汇和缩略字在我们的语言中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所反映的,其实是中国与世界交往越来越频繁、联系越来越紧密这一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要继续采用“规范化翻译”(指音译,意译除外)的做法,已经不切实际。与其费力音译,不如直接将原词直接拿过来用。

家园 这么会改变汉语的结构么

天长日九,汉语就毛得了撒。乃说,汉语里有了个30-40%的英文直接拼写的单词,那是八是汉语好重新考虑语法和字母了?

家园 已经有一种100%英文拼写的单词的汉语了

chinglish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give you some color see see

用的全是英文词,照样还是汉语

家园 Long time no see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I look books at home.

家园 意译应该是最好的

同意“因此理解英文词汇和缩略字的关键,在于了解它所指称的对象。”的看法。

正是为了让所指称的对象被更多人更好地了解,应该更提倡意译,减少令人莫名其妙的音译和字母缩写。

对于学术名词,行内基本都用英文交流。但是在大众媒体上如果提及,最好还是有一个统一的中文译名,便于普及。构词是汉语的特长,好的意译既简洁又好理解,能够大大增加传播范围。只用缩写一般人即使认识这几个字母也不知道是啥,但是意译就能让人大体明白七八分。

至于ipad之类属于商品,就更没有理由不取中文名字了。这是企业本身的偷懒或者翻译的失职。如果有要求他必须有一个中文名,相信一定会有比“爱派得”更好的。比如之前的walkman,翻译为随身听,不是挺好。

家园 不会说英文的人怎么办

关键还是不会说英文的人怎么办的问题。请参照原帖里电视台开始讲韩语的假想。

对于不会英文的人,他们没有选择,他们只能理解翻译的译文。对于会讲英文的人,究竟说译文或者原文,两者是皆可的,并且母语接受更快一些。毫无疑问,有很多名词我们说不出原文。“北约”可能很多人能说出原文。那么“华约”呢?能说出来的人就少了。“经合组织”“美联储”等等耳熟能详的名词,如果最初没有被翻译,那么大家就都跟着学英文了。但是翻译了,被接受和吸收的更彻底。

这里面中文和英文各有利弊。中文缩写的信息量大一些,全文被猜中的可能性更高。英文的缩写更简练,但原意更模糊。

家园 美职篮的翻法一是难听

二是不准确。职业篮球赛分男女。有NBA,也有WNBA。要把翻译说全了,太长,太拗口。耳熟能详的那些缩写名词,读起来也很上口。

我的观点是,人们说话的方式是越来越简单的。音节越少,越容易说,就越好。符合这些条件的词就会有生命力。靠国家强行规范,收效会很差。所以这种规范没什么意思,反而给交流添加障碍,因为人脑中要强迫性地产生两个词来对应一件事物。

家园 NBA不是美职篮

实际上是“国家篮球协会”,当然这也只指代象美国这样的国体:National,但是,NBA一般都指代全部的“美国国家篮球协会”的功能,包括协会本身,旗下的各运营企业、职业联赛、球队企业,是早已约定俗成的,不懂英文的老大爷,看两次也就知道NBA是老美打篮球最牛的了,硬要翻成中文,除非你每次都详细解释,否则也还是不准确的。还有就是缩写问题,这次的龟腚,有个说法就是要尽量避免缩写,这就更搞笑了,中文都一大堆缩写,还记得相声里的“上测所”吗?有时候不用缩写你就没法说话,凭啥中文可以缩写,英文就不许说缩写呢?

TV与电视,大家都两个字,没有优势,但“美国国家篮球协会旗下的职业篮球联赛”跟NBA比就比较杯具了,虽然现在大家都偷懒,只说“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哪也多了5个字,语言,特别是日常口头语有个特点,就是尽量的简化,北约、华约也是缩写,要是都说全称估计大家也会乐于用英文的。

家园 德国人看了这个

音节越少,越容易说,就越好。

会吐血气晕的。

家园 想象一下今天人们如果不把耶稣,德先生和赛先生

翻译成上帝,民主和科学,国内受宗教,普世价值和“科学教”的影响或许会少多了

家园 是这个道理

现在我还记得相声里的“上吊”。

家园 德语要看德语的历史发展过程

要和自己比。和别的语种比,那就比发展趋势。

家园 long time no see不是中文翻译

这个短语英语中早就有了

家园 确实早就有了

但是不代表不是中文翻译。

17世纪30年代,随着商人,英语开始登陆中国。chinglish的词也慢慢出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