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Andrew Marr: 女王登基六十年 -- 万年看客

共:💬38 🌺2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非洲的流氓保皇派

威尔逊拒绝与工党共和主义搅和在一起主要是由于性格使然。不过与此同时他也的确面临着迫切的问题并且需要女王的帮助。罗德西亚白人少数派统治阶层的叛逆不仅为英联邦的存续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也使得伦敦颜面丧尽。白人人口在罗德西亚虽然仅仅占到十六分之一,但是却在一直张牙舞爪地抵挡着一切通向黑人多数统治的举动,并且不惜从英联邦当中分裂出去。女王的权威处于这场争端的核心,因为吊诡的是,密谋叛国的罗德西亚白人恰恰是最死忠的保皇派。罗德西亚的故事一言难尽,在罗伯特.穆加贝掌权之后更是沦为了彻底的悲剧。昔日的非洲粮仓如今经济凋敝匪盗横行,营养不良已经成为了常态。罗德西亚/津巴布韦的故事针对英国在非洲大陆与去殖民化进程当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女王本人作为英联邦首脑的地位提出了难以回答的质问。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南非北部广大地区遭到了英国定居者的入侵与殖民化。当年这里被人称作南罗德西亚,也就是今天的津巴布韦。在英国向北推进的进程中,就数这块土地最为丰饶,英国对这里的掌控也最有力。这一地区很快就成为了自治殖民地。这一地区的北方是北罗德西亚保护领地,那里白人数量远远更少但是矿产资源丰富。此外还有一块更小的保护领地尼亚萨兰,这里的定居点比较分散,主要以苏格兰人为主。1953年,在伦敦方面的撮合之下,这三块殖民地联合成为了中非联邦,“英王的联邦领土”。接下来的十年里,这个看似难以维系的联合体居然幸存了下来。联邦的硬币与邮票上面印有女王的头像,联邦的旗帜也整合了米字旗的图案。联邦体制将自我意识十分明确的南部白人殖民地与很可能不久就要迎来黑人统治的其他地区缝合在了一起。在白厅内部,关于殖民非洲未来命运的争执整天此起彼伏——倒不是关于白人统治最终终结的问题,因为这一点在白厅看来已经不可避免了。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去殖民化的时间表与实施条件。伦敦方面的大政方针是任何一个前属地或殖民地都只有在实现多数人统治的前提下才能独立。一边是种族隔离白人至上的南非,另一边是新近涌现的马克思主义黑人独立国家,夹在中间的中非联邦试图寻找一条折衷路线。但是马拉维与赞比亚的独立运动迫使他们不得不加快了步伐。这两个国家的独立运动取得胜利之后,南罗德西亚的白人们决定执意孤行,反对一切通向多数统治的早期步骤。

他们的领头人是一位好斗成性的农场主伊安.史密斯。二战期间他曾经是皇家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驾驶过飓风与喷火。后来他在意大利中弹坠机,于是又帮助意大利游击队在地面上对抗德国人。他满头金发,爱好英式橄榄球——以及板球,并且高度爱国,始终自视为英国人。他还是一位热切的君主主义者,足以与任何英格兰中部地区的保守党成员相提并论。这样一个人看上去实在不像是叛逆分子。绝大多数托利党人以及众多英国报纸都很看好他。从根本上来说,史密斯其实是要求威尔逊相信自己的承诺:罗德西亚早晚有一天会实现多数统治,但是首先要进行长期教育工作并且彻底扫灭一切共产主义游击队与叛军。威尔逊与他的顾问们并不相信史密斯的承诺,认为他打算把白人少数派统治永远延续下去。双方的信任很快就破裂了。而且英国方面的某些举止未免有些急躁任性,或者说干脆就是小家子气。

1965年丘吉尔去世的时候,史密斯应邀赴英参加国葬仪式。但是不知何故,葬礼结束后与其他国家领袖以及女王共进午餐的请柬却漏掉了史密斯的名字。当时史密斯正在与南非大使一起吃饭,“一位身着华丽制服的绅士突然来到我们的桌子跟前。他告诉我他是女王的侍从。女王注意到我没有参加午餐会,于是打发他前来了解情况……根据这位侍从的说法,女王对这件事非常关心,并且派遣他尽快来到我入住的饭店,一来是表达歉意,二来是邀请我与他一起赴宴。”于是史密斯起身来到了白金汉宫。他刚刚到场,女王立刻脱离了原来的谈话圈子,径直来到他身边。她为了请柬未能送达的失误向史密斯致歉,菲利普亲王也很快加入了他们的谈话。“他们对于罗德西亚抱有的真挚关心令我非常感动。此外他们的消息灵通程度也令我刮目相看。他们与我交谈所花费的大量时间,以及他们对于友好解决问题的诚恳希望更是令我印象深刻。”

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友好的解决。史密斯最终还是与英国分道扬镳了。《单边独立宣言》的结尾龙飞凤舞地写下了“天佑女王”的字样。伦敦时间1965年11月11日上午11点整,他趁着战争纪念的时机将《单边独立宣言》递交给了威尔逊,尖刻地提醒他不要忘了罗德西亚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做出的贡献。宣言当中将女王称作“罗德西亚女王”,她本人从未接受过这个头衔。至少在《单边独立宣言》刚刚发布之后的最初几年里,罗德西亚还保留了不少君主制的行头。罗德西亚的陆军与空军依旧沿袭着英军的制服与操练传统。直到1970年“皇家罗德西亚空军”的飞机上依然装饰着效仿英国皇家空军的同心圆图案。直到1969年米字旗都是罗德西亚国旗图案的组成部分。女王肖像始终悬挂在政府大楼上,女王头像始终印制在罗德西亚的纸币与硬币上,以及与本的思路背道而驰的邮票图案上,尽管这个国家正在造她的反

与母国相比,这帮叛逆看上去似乎更像君主主义者。英国派出皇家空军进驻赞比亚,明面上的理由是为了保护该国的电力系统不受罗德西亚的袭击。但是空军军官们很快就与罗德西亚人打成了一片。1966年威尔逊邀请史密斯登上HMS猛虎号进行进一步会谈,船上的下层军官纷纷邀请史密斯喝酒并向他举杯致意,告诉他船员全都站在他这边。考虑到1939-1945年期间大量罗德西亚人都曾经为英国而战,英国向罗德西亚宣战的想法根本就是异想天开。女王也通过各种细节暗示了自己并不满意威尔逊对待史密斯的态度,例如坚持邀请史密斯与自己共进午餐。史密斯喜好打猎,志趣朴实,还有行伍背景。假如易时易地的话,他完全可能成为温莎家族的座上宾,甚至还能得到留宿的待遇。很难想象菲利普亲王会更喜欢恩科莫或者穆加贝这样的客人。

但是斯密斯此时已经成为了祸害。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爱国主义传统与女王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冲突。南罗德西亚总督汉弗莱.吉布斯爵士(1)的境遇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尽管他本人也是当地的农场主,还是伊安.史密斯的朋友,但是效忠女王的誓约使得他拒绝接受《单边独立宣言》,并且还拒绝与史密斯以及他的内阁进行接触。高高飞扬着米字旗的总督府遭到了包围与孤立,吉布斯则在总督府里苦苦支撑着。他始终拒绝承认罗德西亚的合法性,直到1969年公投终于宣布该国家成为共和国为止。女王将他册封成为了GCVO——皇家维多利亚骑士团大十字骑士(Knight Grand Cross of the Royal Victorian Order),借此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因为这是专属于她本人的勋章。吉布斯原本期望自己为英联邦的付出能换回KCMG(圣米迦勒与圣乔治勋章)的封号,后来他也的确得到了这个封号。但是GCVO远比KCMG更加个人化,更加贴近女王。有时候女王只能通过如此细微的差别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威尔逊很清楚,罗德西亚军方以及民众对于女王的效忠情感是他手头可以用来对付史密斯的寥寥几张牌之一。有一回他飞到巴尔莫勒尔,建议女王让蒙巴顿勋爵担任英罗双方的中间人。这个设想从来没有成为现实。但是威尔逊对于罗德西亚方面心理活动的揣摩并不是在犯傻。对于罗德西亚的白人们来说,反叛君主几乎就像黑人统治一样痛苦难忍(尽管程度上还是要差一些)。他们希望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英国渊源与忠君情怀,哪怕只是流于形式。但是假如女王对此表示默许,必然会激怒黑人占多数的英联邦成员国,并且极有可能因此导致英联邦的分裂乃至终结。事到临头之际,英联邦的体量与包容性还是要比这帮叛变者的痛苦更重要,尽管他们的确曾经支持过英国并且自认为英国人。

至于史密斯与许多罗德西亚人则感到茫然无措,觉得自己遭到了君主的背叛。在他们看来,女王如今正在与马克思主义独裁者与左倾联合国政客们沆瀣一气地对付自己的臣民。他们逐渐失去了大多数仅剩的支持者,尽管采取了独出心裁的反制裁措施,并且针对黑人民族主义者发动了凶狠的“丛林战争”,变革的潮水毕竟无法遏止。但是真正的收官阶段还要等到玛格丽特.撒切尔上台以后才会到来。换句话说,还需要另一位英国首相来推进1979年津巴布韦建国之前的一系列谈判。接下来的惨剧——黑人与白人都深受其害——令人不安地揭示了六十年代对于进步与民主的单纯信心可能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当然,这个故事同样也显示了所谓的“王室集团”为了维护自己在英联邦当中的关键地位可以非常忍心决绝。

有时候他们未免将英联邦看得太重了。比方说英国与乌干达的伊迪.阿明血腥政权之间的纠葛就表明了对于英联邦的牵挂会造成怎样的危险。1971年,阿明趁着当时的乌干达领袖米尔顿.奥博特在新加坡参加英联邦会议的时候将他搞下了台。英国官方对此反应比较积极,因为奥博特一直是一个“不太帮忙”的角色。爱德华.希斯首相从私人秘书那里得知此事的时候声称自己“并未感到全然不快”。外交部对于阿明知之甚少,但是一位国防部官员曾经在英王非洲步枪团服役,他记得阿明当时是他的手下,并且认为阿明是“他曾经指挥过的最优秀的中士”。其他官员则认为阿明是“一位卓越的人”。 阿明的资历完美地迎合了英国方面的感情用事。他曾经在肯尼亚对抗过矛矛党,在由当地人组成、英国人充任军官的英王非洲步枪团当中崭露头角,而且还有一身不俗的英式橄榄球球技。更妙的是,他上台不久就请求来到伦敦觐见女王。在希斯的安排下,1971年7月12日阿明正式访问了英国。他的精干气质与行伍做派为唐宁街留下了深刻印象,尽管当他离开的时候,时任外交大臣的休姆认为他可能是个疯子:因为阿明告诉他乌干达即将遭到中国海军的袭击,要求英国提供军援。

在阿明的残暴统治下,据估计乌干达当局总共杀死了100000乌干达人并且驱逐了当地所有亚裔人口,其中30000人流落到了英国。关于阿明吃人以及豢养拷打专员的故事纷纷冒头,使得人们对他越发厌恶。但是他始终都是英联邦成员国的领导人。1973年在渥太华举行的英联邦会议没有邀请他参加,于是他给女王的私人秘书写信,要求女王派一架波音747飞往坎帕拉,将他本人以及随行人员送到加拿大,并且安排一队苏格兰风笛手为他接风。女王的员工询问了希斯,希斯觉得这种做法过于招摇,于是婉拒了他的请求。不以为然的阿明继续谋害着自己的政敌与朋友——教士、银行家、商界领袖、剧作家、记者,等等——并且将死者的遗体扔进遍布鳄鱼的河水里。他为自己授予了一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自封为苏格兰国王,还在1975年给女王去信声称“我希望你能安排我访问苏格兰、爱尔兰以及威尔士,面见那些反抗你的帝国主义压迫的革命运动领袖。”此外他还向女王发送了一条电传,邀请她来到坎帕拉看一看真男人是什么样子。

这些疯言疯语自然令英国报界兴奋不已,但是如果说阿明只不过是个玩笑,那么这个玩笑未免太糟糕了。他对于英联邦所代表的价值观的嘲讽与颠覆,再加上英联邦不愿与黑人成员国为敌的心理,这两者不仅损害了英联邦本身,也使得女王遭到了伤害。阿明的各种疯癫之举暗示着大英帝国的继承者没穿衣服。其实英国身上的衣服还是穿了不少,但是非洲叛乱所揭示的悲哀事实是英国此时缺乏肌肉。有些英联邦国家的成员身份会遭到暂时中止,例如军事政变以后的巴基斯坦;也有些国家会主动退出英联邦,例如斐济与津巴布韦。但是针对成员国的切实制裁措施几乎没有。英联邦就是个俱乐部。今天尽管英联邦拥有五十四个成员国,占全世界人口总量的将近三分之一,但是大约94%的英联邦人口都分布在亚洲与非洲,印度自己就占据了将近一半英联邦总人口。因此英联邦当中既有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也有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在贸易谈判、地区政治以及许多其它问题上,成员国之间往往会各执一端互不相让。英联邦的“老联邦”成员国当中拥有许多成功的民主范例,例如英国与印度。但是英联邦向来也包括了许多腐败独裁的政权,尽管英联邦的创立文件当中充满了志向高远原则坚定的辞藻,而且历届英联邦秘书长也都具有正直高尚的品行。当英联邦统一口径的时候,可以加强英国在其他国际组织当中的份量。可惜的是——这一点或许很不应该——绝大多数英国人几乎意识不到英联邦的存在。

(1)http://en.wikipedia.org/wiki/Humphrey_Gibbs

通宝推:bayerno,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