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乱弹北京交通拥堵(1)-行政手段和价格手段真能解决问题吗 -- 猫头胖鹰

共:💬39 🌺2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探讨
          家园 公车数量实际上远远不止六万多

          在北京市上班时间段内非上下班高峰期,路上跑的除了出租车大部分都可以算是广义上的公车,即购车用车费用不是由个人收入全部负担的。仅仅是全国各地各企业驻京办事处的车辆就有多少?而且恰恰这些车辆使用率是最高的,基本上每天每时都在街上跑。真正的私人车辆也就是上下班时间上路多点。什么提高停车费汽油费对这些车是没有用的,所以我认为不解决这些公车和准公车问题,北京的拥堵状况是不可能解决的。

          • 家园 同感同感

            最近一期的《看天下》杂志刊登了一个网友的短文,说2006年中非论坛期间,驻京中央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部队、北京市市属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封存了部分公车,当时新闻报道说封存数量为49万辆。这说明,2006年时,在北京的公车就超过了50万辆。

        • 探讨
          家园 我觉得这个62000只是在编公车数量

          这个数量是个死数,基本不会增加。比如我们上级单位今年要买两辆车,就从我们这里报废了两个才行。

        • 探讨
          家园 关于公车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北京公布的公车数量范围说得比较清楚,作为在全国率先公开公车数量的省份,北京的做法应该高度肯定。

          不过可能统计口径尚需完善,从北京公布的数据看,6万多辆公车应该是直接预算收入购买的车辆,但还有部分非直接预算购买的车辆尚未纳入。比如通过项目经费购买的公车,在决算报告中未必能够体现。

          同时,此次公布的是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但公车的范围不止于此,还应该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购买的公车。

          叶青认为,凡是公共资金购买的公车都应该纳入。保守估计,在未统计的口径中,应该还有3万辆公车的数额。

          来源是我上面给出的链接

          由此可以认为北京是的统计数据在数量比例关系上没有大问题——况且我说的2%对应的数字应该是十万辆以上的公车

          其实比中非论坛由限行部分路段和限制公车上路制造的通畅相比,更爽的是03年非典——据说长安街为之一空

          • 家园 再探讨

            你看哈,你引用的资料里关于北京市公车其原文也提到“6万多辆公车应该是直接预算收入购买的车辆”,“同时,此次公布的是市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但公车的范围不止于此,还应该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购买的公车”,那也就是说无论是统计的口径还是数据真实度都有待验证。这也验证了我的观点,其一,北京市公布自己的公车数字及口径范围是非常值得推敲的。其二,中央驻京单位及部队武警的公车是没统计的。这二部分合计还有多少公车,很难统计。其实想统计也不难,除掉军车外,理论上只要把悬挂民用牌照的车辆的登记资料拿出来公布就可以。但是,能不能做到我很怀疑。

            所以,你关于2%的比例我认为计算的口径不对,公车不超过10万辆的估计也缺乏依据。

            至于非典与中非论坛的比较,还是后者有代表性,毕竟非典时私车出行也是减少很多的,而后者仅仅是限制了1/3的公车并未限制私车就很通畅了。我们单位虽然不是市属单位,当时却也是严格遵守停驶规定了的。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其实削减公车数量及出行与政/府办公并无直接关系。

            • 家园 即便统计数量有问题,数量级应该是不会错的

              再退一步,即便数量级也有问题,数量比例关系也应该正确——即,公车造成的交通流量并不占北京市总流量的大多数

              据说北京市2010年共有公务员13.7万人;国务院下属各单位共有79个,以4000人的均值估算(可能有高估),总人数约为36万;军队及武警部队数据不详,这里假设军队进城办公车辆数目与国务院机关持平;各省市驻京办人数我没有调查统计,也没有切身经验,姑且算1000辆,不知您以为如何——这些加在一起约为86万人+1000辆公车,即便这些人人手一公车,城内公车总数也不会超过90万辆/一百万辆,即北京市机动车数量的20%不到,对市内交通应该也没有决定性影响(事实上各大院校和国有企业够级别的领导应该都是有专车的,但似乎要到副部,所以数量大约不超过上文驻京办的车辆数目,在这90万的数据里面可以忽略)

              我猜你想说的事实上有很多国有企业下属员工依靠政策支持(用车补贴、用油补贴)拥有不少车辆。但这些无论是法律上还是客观实际上都是私车——可能是我见到的机关比较单纯,这几年公车使用是有下降的

              PS.关于中非论坛,因为住在二环边上而且在上学所以没有直观的印象。我想可能也有交通警察加大了维持交通通畅的力度的关系吧——毕竟不是每天都可以用秒为单位计算从北京机场到钓鱼台国宾馆的行车时间的

              • 家园 你对北京的情况太不了解了,你的数据都是想当然的数据
              • 家园 无语了

                公车问题为什么一直是热点焦点,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及其下设机构、事业单位、国企数量及其配备公车情况复杂而且难以统计,远不是你说国务院下设79个机构那么简单。况且你看一下政/府网站,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也不是你说的79个。而每个部委、机构、国家局又会有很多自己的下设机构及事业单位。除此以外,还有很多不在上述序列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央国有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北京市市属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么多,能是你说的那么简单吗?我本不想说的,话说到这里,我就简单说说,我所在单位就是不属于北京的驻京事业单位,我们这个体系的驻京单位一共有多少我数不全,我能数出来的有十几个,大小不一,比如其中一个光它自己就又下设了8个中心20多个自己的机构,每个中心、机构都有公车,你说说,能是你说得79乘4000人那么简单吗?况且还有几千个驻京办,你能想象几千个驻京办才1000辆车吗?所以,我一直说,公车的信息公开其实很难,不是难在技术层面,而是其他。

                至于公车出行对交通的影响,也绝不是你说的简单的公车比例问题,即假定公车比例20%,对交通的影响就是20%。这个问题你拿公车的平均年行驶里程与私车的平均年行驶里程比比看就知道了。而中非论坛的例子,也绝不是你想的交警加大维持力度的问题,当时是有硬性规定必须停驶1/3。

                简单的说,我认为公车存在是必要的,比如机要、一定规格的接待这都需要公车,但是不可否认很多公车出行完全是可以通过公共交通或者社会化服务解决的,削减这部分出行不仅是合理的,也是降低交通压力的一个途径。

                公车的话题到此为止吧。

                • 家园 79个单位我昨晚上数的 来源是国资委网站

                  另外一个需要论证的点是北京的交通08年后确实基本不分时段地不畅,但还是有所谓早晚高峰的;由此需要论证公车对怨言很大的早晚高峰有决定性影响

                  不多说,等你写(2)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